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8467)
2023(12229)
2022(10801)
2021(10179)
2020(8615)
2019(19866)
2018(19665)
2017(37955)
2016(21101)
2015(23418)
2014(23355)
2013(23239)
2012(21442)
2011(19312)
2010(19022)
2009(17327)
2008(16827)
2007(14756)
2006(12698)
2005(11107)
作者
(64048)
(52993)
(52485)
(50189)
(33877)
(25620)
(23797)
(20834)
(20203)
(18997)
(18161)
(18081)
(17068)
(16954)
(16744)
(16497)
(16132)
(15897)
(15263)
(15251)
(13467)
(12972)
(12912)
(12080)
(11972)
(11894)
(11693)
(11599)
(10779)
(10682)
学科
(77844)
经济(77747)
管理(57067)
(54122)
(45257)
企业(45257)
方法(37595)
数学(32321)
数学方法(31898)
(22443)
(19953)
(19943)
中国(19573)
业经(17196)
地方(15277)
理论(14002)
(13896)
(13711)
贸易(13705)
农业(13511)
(13313)
(13116)
(12802)
财务(12742)
财务管理(12719)
技术(12674)
企业财务(12079)
环境(12003)
(11936)
金融(11935)
机构
大学(299498)
学院(294733)
管理(113560)
(109103)
经济(106607)
研究(104301)
理学(98884)
理学院(97699)
管理学(95767)
管理学院(95264)
中国(74504)
科学(70508)
(65254)
(56668)
(55027)
业大(51471)
研究所(50852)
(49296)
中心(45847)
农业(44789)
(42434)
北京(41379)
财经(40120)
(39026)
(38789)
师范(38234)
(36622)
(34486)
技术(32578)
经济学(31865)
基金
项目(211308)
科学(162788)
基金(151773)
研究(146936)
(136818)
国家(135749)
科学基金(113228)
社会(88909)
社会科(84020)
社会科学(83994)
(82659)
基金项目(80880)
自然(77682)
自然科(75809)
自然科学(75786)
自然科学基金(74425)
(71187)
教育(66570)
资助(63644)
编号(58227)
重点(47993)
成果(47305)
(45352)
(44549)
(43425)
科研(41909)
计划(41777)
课题(40895)
创新(40587)
大学(38354)
期刊
(115968)
经济(115968)
研究(83766)
学报(59007)
中国(53071)
科学(51181)
(49938)
大学(43119)
学学(40887)
管理(40541)
(35997)
农业(34633)
教育(32130)
技术(23162)
(22717)
金融(22717)
业经(19286)
财经(19118)
经济研究(18332)
(17959)
林业(17141)
科技(16444)
(16180)
业大(16010)
图书(15939)
问题(15407)
(15309)
理论(14446)
实践(13433)
(13433)
共检索到42081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卢琦  赵体顺  罗天祥  金烈谊  阴三军  
对黄山松天然林与人工林的群落学对比分析表明:黄山松林的植物种类天然林为19~29种,人工林仅有9~17种;天然林下木层和草本层的多样性格数分别为2.8242~2.8763和1.7998~1.8366,而人工林分别为1.6073~2.0775和1.8366~1.9394。天然林胸径生长量比人工林低0.47cm/a,树高连年生长量最高峰出现在第20年,比人工林晚5a,材积在第40年以后增长明显加快(>0.01m3/a),比人工林迟20a。文中以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及其均匀度、群落系数和相似度系数等指标为判别尺度,揭示了黄山松天然林与人工林之间的群落学差异。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王健敏  刘娟  陈晓鸣  温庆忠  段兆尧  赖兴会  
通过对云南省滇中地区云南松天然林和人工林的群落结构调查及物种多样性研究,结果表明:干扰较少的云南松天然林具有较为稳定、合理的群落结构,其乔木层优势种群具有较强的自然更新能力和长远的演替潜力,并且物种多样性和生境多样性。干扰较少的云南松天然林的这些特性均优于干扰较大的云南松天然林,干扰较大的云南松天然林又优于人工林。随着森林起源过程中干扰(人为干扰和自然干扰)程度的逐渐增加,云南松群落的稳定性、生物多样性、协调平衡能力及自然修复能力相应下降;而入侵种紫茎泽兰的分布范围和数量则相应上升,提示其或可作为森林群落生物多样性、干扰程度和森林健康评价的指示生物。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刘坤  曹林  周春国  
以苏南丘陵地区的马尾松天然次生林和人工林为研究对象,进行了树干解析及各测树因子(即胸径、树高和材积)的生长模型拟合,并依据该区域森林资源历史调查数据中的森林起源信息对马尾松天然林与人工林生长状况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马尾松人工林的胸径和树高连年生长量最大值出现在10年左右,平均生长量最大值出现在15年左右;马尾松天然林的胸径和树高连年生长量最大值出现在18年左右,平均生长量的最大值同样出现在15年左右;马尾人工林数量成熟龄为47年,天然林数量成熟龄为50年;选用Richards生长模型对区域内马尾松各测树因子进行拟合的效果最好。
[期刊]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作者] 吕康婷  张二山  李思颖  靳姗姗  周梦丽  闫东锋  
[目的]探究黄山松Pinus taiwanensis人工林林分空间结构对林下植物多样性影响的主导因子,旨在为营造健康稳定的黄山松人工林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河南省大别山区黄柏山林场40年生黄山松人工林为研究对象,计算林分角尺度、混交度、空间密度指数、林层指数、开敞度和Hegyi竞争指数等6个林分空间结构参数和林下草本、灌木以及更新树种植物多样性测度指标,分别采用灰色关联度分析、Pearson相关分析和典型相关分析方法研究了林分空间结构对林下植物多样性的影响。[结果]灰色关联度分析结果表明:所有林分空间结构参数中,与林下草本植物多样性灰色关联度最大的为角尺度,而与灌木和更新植物多样性灰色关联度最大的为混交度。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表明:角尺度与林下草本Shannon多样性指数、Margalef丰富度指数以及灌木Simpson优势度指数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混交度与草本Pielou均匀度指数、灌木Shannon多样性指数和Margalef丰富度指数呈显著正相关(P<0.05),而空间密度指数与林下更新树种Margalef丰富度指数呈极显著正相关(P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赵世魁  刘贤谦  
2005年6—10月对关帝山华北落叶松天然林和人工林土壤动物进行分层取样、分离,共获动物33388头,隶属3门7纲21目57类。弹尾目、蜱螨目为优势类群,鳞翅目、鞘翅目、双翅目等为常见类群。通过10块样地调查对比得出:天然林土壤动物类群数、个体数多于人工林,多样性高于相应的人工林;随海拔的升高,土壤动物群落多样性和个体数量具有降低的趋势;随海拔的升高,凋落物层中动物个体数量所占的比率越来越高,其他各层中的比率却在降低,具有明显的表聚现象;8月份的土壤动物类群数、个体数最高,多样性也最高。
[期刊] 浙江林学院学报  [作者] 刘春华  
通过对福建青冈Cyclobalanopsischungii天然林和人工林的系统调查,进行福建青冈天然林及人工林生态系统群落特征及生长过程的比较研究。结果表明:福建青冈天然林及人工林群落特征存在明显差异。福建青冈人工林林相整齐,林分结构简单,为同龄林,郁闭度较大,林下凋落物具有明显的未分解层(L层)、半分解层(F层)和已分解层(Y层)。而福建青冈天然林多为萌芽次生林,林相不整齐,为异龄林,林冠具有成层性,林下植被生物量大。福建青冈人工林与天然林的生长过程存在明显差异。福建青冈人工林胸径生长峰值出现在25年生时,而天然林则在24年生;10年生前人工林与天然林的树高生长均比较缓慢,但人工林树高生长进...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贾存  郭明明  王倩  崔立志  郭敬丽  陈忠震  李永宁  
【目的】相同树种不同起源的林分在结构与稳定性上有较大的差异,林内树木径向生长对气候变化的响应也不同。研究不同起源的华北落叶松径向生长对气候变化的响应,可为气候变暖背景下华北落叶松人工林的近自然经营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在河北省围场县采集华北落叶松人工林和天然林优势木年轮样本,利用树木年轮学方法建立二者的树轮宽度年表。通过Pearson相关分析与方差分析,分析两种年表与气温突变前后气候因子的关系及其差异。【结果】气温突变后,天然林的径向生长有显著增加,人工林径向生长则变化不明显。人工林与5—7月月均温呈显著或极显著负相关,与6—7月降水量呈显著正相关;天然林与7月月均温呈显著负相关,与7月降水量呈极显著正相关。4种生态气候指标中,人工林、天然林年表与干燥指数的关系差异最大,气温突变前后,人工林径向生长与干燥指数呈极显著负相关,天然林则不显著。人工林径向生长在气温突变前后均受水分胁迫的影响,天然林径向生长在气温突变前不受水分胁迫的影响,但在突变后开始受到影响。【结论】在气温发生突变的情况下,结构单一的华北落叶松人工林生长会由于水分胁迫的影响而衰退,而结构合理的天然林有较高的稳定性,更能适应当地的气候变化。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吕婧娴  王得祥  张宋智  何志美  保积存  黄青平  
【目的】研究油松人工林密度对林下植物多样性的影响及二者的关系,提出维持植物多样性、人工林生态系统稳定性及其健康状况的合理林分密度。【方法】以小陇山林区5种不同密度30年生油松人工林为研究对象,分析油松人工林林下物种的重要值、丰富度指数、多样性指数、均匀度指数和相似系数随林分密度的变化规律。【结果】①油松人工林林下共出现植物23科38属50种。随着林分密度的增大,林下物种数逐渐减少,灌木、草本层物种组成发生变化。②不同密度油松林林下灌木层和草本层植物丰富度指数、多样性指数,随林分密度的增加基本表现出减小趋势。③各指数与林分密度的相关性分析表明,灌木层和草本层的丰富度指数、草本层的均匀度指数与林分...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何怀江  张忠辉  张春雨  郝珉辉  姚杰  解蛰  高海涛  赵秀海  
【目的】在东北次生针阔混交林开展不同强度采伐试验,探讨采伐强度对林分生长和物种多样性的影响,以期为该地区针阔混交林合理地开展营林活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2011年7月在吉林省蛟河林业实验区管理局次生针阔混交林内建立4块面积1 hm~2的标准地,于2011年冬季对其进行采伐处理,采伐强度(胸高断面积强度)分别为0%(对照,CK),17.24%(弱度采伐,LT),34.74%(中度采伐,MT)和51.87%(强度采伐,HT),从每块标准地中分别选取5块20 m×20 m样地,采伐2和4年后测定并分析林分胸径、树高、胸高断面积、蓄积量、物种多样性和群落相似性,探讨采伐强度对其影响。【结果】采伐处理4年后,林分平均胸径增长量与对照相比均呈增加趋势,除LT处理显著增加外(P0.05);林分平均树高及其增长量与CK相比均降低,但各处理无显著差异(P>0.05);林分总胸高断面积和总蓄积量均比对照小,随着采伐强度的增大而降低,但LT和MT处理提高了单株胸高断面积增长量和单株蓄积增长量,HT处理降低了单株胸高断面积增长量和单株蓄积增长量,各处理间无显著差异(P>0.05);采伐2和4年后,灌木层和草本层以及总体多度均有明显增加,但HT处理降低了乔木层多度;与采伐2年后相比,采伐4年后草本层多度降低;采伐未改变乔木层物种丰富度、多样性及均匀度,但显著提高了灌木层和草本层Shannon-wiener指数和Simpson指数,其中MT处理对物种多度、丰富度和多样性的增加影响最为明显;各处理间群落相似性指数较高,为中度相似或极相似水平。【结论】短期内,采伐对林分胸径生长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但未能促进林分树高的生长;采伐虽未对林分总胸高断面积和总蓄积量的增长有促进作用,但合理的采伐强度能提高单株胸高断面积和单株蓄积增长量,同时能够促进林分灌木层和草本层物种多样性提高。综合考虑林木生长和维持物种多样性两个方面,东北近熟针阔混交林的最适宜采伐强度为34.74%。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金锁  毕浩杰  刘佳  刘宇航  王宇  齐锦秋  郝建锋  
【目的】探索林分密度对柏木人工林群落结构和林下物种多样性及林下物种多样性与林分因子相关性的影响,为云顶山柏木人工林经营管理提供依据。【方法】以四川云顶山5种不同林分密度(A~E:500、650、800、950、1 100株/hm~2)60年生柏木人工林为研究对象,采用典型样地法进行植被调查,综合分析其群落结构、物种组成和物种多样性指数(Pielou均匀度指数Jsw、Simpson优势度指数H′、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H、和物种丰富度指数D)。【结果】(1)研究区内共记录植物170种,隶属于68科136属。不同密度下灌木层或草本层优势种多属阴性、耐阴性或适应性强的植物。(2)随着林分密度的减小,灌木层物种多样性指数均呈先增后减的单峰变化,基本在密度B达到最大,除D外均无显著差异(P> 0.05);草本层D、H、H′则呈先增后减再增再减的双峰变化,在密度B和D出现峰值,不同密度间各指数差异性显著。林分密度和郁闭度与灌木层D呈极显著负相关,与草本层H、H′、Jsw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3)密度A群落径级和高度级结构均呈波动状不规则分布,其余密度下均呈单峰型分布。密度B群落内中、大乔木个体占比相对较多,不同大小个体数在群落中分布趋于合理,群落稳定性较好。【结论】650株/hm~2为云顶山柏木人工林的相对最适林分密度,利于维持群落结构稳定并提高林下物种多样性。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刘金福  洪伟  许忠实  于玲  李俊清  
According to the principle of bio-diversity conservation,the change pattern of the species diversity in gaps of different sizes and developmental stages in Castanopsis kawakamii forest was measured and analyzed by means of Margalef index,Shannon-Wiener index,Pielou index,Simpson index and Evenness d...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阎海平  谭笑  孙向阳  耿玉清  任云卯  董俊岚  王铁柱  
应用丰富度、多样性、均匀度指标 ,研究了北京西山地区 10种人工林群落的物种多样性 .结果表明 :①大多数群落的Shannon Wiener指数H在 1 5~ 3 0之间 ,且与物种丰富度指数的变化趋势一致 ,使用效果比较理想 ;②不同人工林群落中 ,乔木第一亚层的物种丰富度指数和Shannon Wiener指数均低于乔木第二亚层 ,而Simpson指数则相反 ;③不同人工林群落中 ,槲树和华山松林物种丰富度和Shannon Wiener指数较高 ;④草本层的物种丰富度和Shannon Wiener指数高于灌木层和乔木层 ,而乔木层和灌木层没有明显的差异 ;⑤各多样性指数在不同群落间的变化幅度...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尹文珂  胡理乐  卢希  高燕  康冰  
【目的】研究秦岭中段油松天然次生林群落的物种多样性,为其生态系统管理、生物多样性保护以及生态功能优化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样方调查法,在陕西太白山和周至自然保护区,分别依据环境因子(海拔、坡向等)选取发育阶段一致的有代表性的油松典型群落类型,共建立20m×30m样地20个,记录乔木层、灌木层和草本层的物种数量,分析秦岭中段油松次生林群落各层次物种的重要值、物种多样性,以及环境因素对物种多样性的影响。【结果】秦岭中段油松天然次生林群落不同层次物种丰富度为灌木层>草本层>乔木层,灌木层物种多样性高,乔木层优势种明显;其中乔木层以优势种油松的重要值最高,而灌木和草本优势种重要值较低;灌木层和草本...
[期刊]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作者] 闫东锋  朱滢  杨喜田  
利用河南省宝天曼国家级自然保护区32块样地资料,通过划分不同的群落类型,利用Simpson指数(D),Shannon-Wiener指数(H)和Pielou指数(R)等3个物种多样性指数及改进的M-Godron稳定性测定方法分别对该区物种多样性和群落稳定性进行测度,研究了栎类Quercus天然林群落物种多样性和稳定性的耦合相关关系。结果表明:群落A,群落B,群落C和群落D的稳定性数值分别为0.084 6,0.239 4,0.291 7和6.456 6,除群落D处于不稳定状态,其他3个群落类型均处于稳定状态,且稳定值差别不大;所有植物Simpson指数、Shannon-Wiener指数和Pielo...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骆丹  王春胜  刀保辉  赵志刚  郭俊杰  曾杰  
[目的 ]研究西南桦天然林物种组成和多样性特征,为西南桦天然林生物多样性保护及西南桦人工林近自然经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在云南省德宏州瑞丽派罗山1958年皆伐后形成的天然次生林(PLS)和芒市桦桃岭刀耕火种1967年丢荒地形成的天然次生林(HTL)内分别设置总面积为10 000 m2和5 000 m2的样地开展物种多样性调查。运用Simpson优势度指数、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和Pielou均匀度指数,分析乔木层、灌木层和草本层物种组成和多样性,并对林分整体及重要值> 5.00%的乔木层主要树种绘制径级分布图。[结果 ]PLS林分内无绝对优势种,树种润楠的重要值最大(14.76%),其次为西南桦(9.55%);HTL林分,树种西南桦的重要值最大(26.47%),在林分内占据绝对优势。PLS林分各林层物种丰富度(草本层除外)、Simpson优势度指数、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和Pielou均匀度指数均高于HTL,但物种优势度低于HTL,物种分布更均匀。不同林层间Simpson优势度指数、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和Pielou均匀度指数均以灌木层最高,而物种丰富度则乔木层最高。2种林分的径级结构均呈倒J形分布,重要值> 5.00%的主要树种除西南桦分布在中大径级外,均集中分布在中小径级。[结论 ]PLS林分较HTL更接近演替后期,二者均属于稳定的群落类型。研究结果为西南桦天然林保护以及人工纯林近自然化改造和经营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参考。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