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0538)
2023(14758)
2022(12622)
2021(11749)
2020(9938)
2019(22698)
2018(22649)
2017(43551)
2016(23722)
2015(26758)
2014(26659)
2013(26358)
2012(24054)
2011(21520)
2010(21622)
2009(20016)
2008(19995)
2007(17941)
2006(15879)
2005(13885)
作者
(68875)
(57436)
(57061)
(54011)
(36388)
(27505)
(25807)
(22629)
(21710)
(20534)
(19535)
(19316)
(18283)
(18129)
(17485)
(17317)
(17173)
(16873)
(16489)
(16262)
(14317)
(14099)
(13886)
(13264)
(13091)
(12890)
(12771)
(12730)
(11559)
(11471)
学科
(98270)
经济(98150)
(97493)
(79623)
企业(79623)
管理(77505)
(47639)
方法(44144)
数学(34921)
数学方法(34445)
业经(32384)
农业(31845)
(28490)
中国(23286)
(21153)
财务(21090)
财务管理(21066)
企业财务(19912)
技术(19879)
理论(19626)
(19241)
地方(19239)
(18305)
(17721)
(17132)
贸易(17122)
(16809)
(16627)
(16271)
(14739)
机构
学院(342996)
大学(335435)
管理(141615)
(136016)
经济(133125)
理学(122608)
理学院(121386)
管理学(119411)
管理学院(118804)
研究(107805)
中国(83229)
(71351)
(68963)
科学(67683)
(60172)
业大(56051)
(53847)
农业(52781)
(51456)
中心(50009)
研究所(48921)
财经(48446)
北京(44545)
(43950)
(42683)
师范(42338)
(41679)
(38789)
经济管理(38727)
经济学(38443)
基金
项目(232214)
科学(182784)
研究(172755)
基金(167117)
(144441)
国家(143060)
科学基金(124352)
社会(107628)
社会科(101608)
社会科学(101577)
(93239)
基金项目(89834)
自然(81180)
自然科(79265)
自然科学(79246)
教育(77865)
自然科学基金(77811)
(76120)
编号(72806)
资助(67867)
成果(57125)
重点(50994)
(50484)
(50172)
(50105)
课题(48388)
创新(46164)
(45388)
科研(43820)
国家社会(43288)
期刊
(157072)
经济(157072)
研究(95781)
(69026)
中国(64493)
管理(52468)
学报(51969)
科学(49625)
(47123)
农业(46879)
大学(40182)
学学(38250)
教育(36368)
技术(32174)
业经(32150)
(29219)
金融(29219)
(24201)
财经(22868)
经济研究(22002)
问题(20948)
(19501)
技术经济(18805)
(17181)
科技(17023)
现代(16723)
理论(15914)
图书(15844)
商业(15588)
资源(15581)
共检索到49986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杨兴国  张旭东  杨启国  
经过对坡度为5°和15°,集水面分别是塑料、水泥、三合土、夯实土和自然土等5种表面的车道型雨水径流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径流系数与降雨强度和坡度均有一定的关系;塑料、水泥面的平均径流系数为72%~77%,三合土、夯实土、自然土的平均径流系数为5%~18%。根据计算和试验结果,进行了垄膜沟植雨水集蓄试验研究,表明增产效果比较明显。根据设计降雨量、平均径流系数和小麦生育期需水量,估算了西峰、环县和天水等代表站集水面与耕种面积之比,其值在0.5~0.8之间。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赵西宁  吴普特  冯浩  汪有科  
黄土高原半干旱地区在中国旱作农业生产中占有重要地位。干旱缺水与水土流失并存是制约该区域经济发展的两大瓶颈因素。水保农业和径流农业两种旱作农业生产方式已趋于成熟,但对天然降水调控利用能力低下,难于实现农业生产的优质高产高效。集雨补灌生态农业是在继承水保农业和径流农业成功技术基础上,对降雨调控利用方式的进一步发展,它能在时间和空间两个方面实现降雨径流的富集叠加,能充分发挥环境资源与水肥光热因子的协同增效作用,大幅度提高农业生产力,实现同步缓解干旱缺水与水土流失双重目标。集雨补灌是黄土高原半干旱区农业可持续发展的一种综合模式和战略性措施,对黄土高原半干旱区生态型现代农业发展具有重要推动作用。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于法稳  尚杰  
黄土高原半干旱区是一个特定的生态类型和重要的农业区域 ,严重的水土流失和频繁的干旱是该区农业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本文在分析雨水利用可行性的基础上 ,提出了农业发展的有效模式———集水型生态农业 ,它不仅适应于当地的雨水等自然资源条件 ,更适应生产力发展水平 ,易于在农户水平上推广 ,并且具有显著的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 ,是实现该区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性举措 ,同时也为“退耕还林 (草 )”开发战略的实施提供了一个思路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陈儒  徐婵娟  邓悦  姜志德  
基于碳效应视角分析归纳了黄土高原退耕区农户的现实农业生产模式,通过深入剖析不同模式之间碳效应的差异,再次明确了低碳农业生产模式"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双赢"的核心理念。研究表明:退耕还林工程建设促使黄土高原地区农业土地利用方式和农业生产结构不断调整、优化,农户逐渐分化为粮食作物主导型、设施经济作物主导型、经济林木主导型、家禽家畜主导型4种类型;农户在生产经营过程中,为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对不同生产要素进行筛选、组合,逐步形成了11种黄土高原地区典型的农业生产模式;不同模式之间碳效应、碳密度存在明显差异,退耕任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陈儒  徐婵娟  邓悦  姜志德  
基于碳效应视角分析归纳了黄土高原退耕区农户的现实农业生产模式,通过深入剖析不同模式之间碳效应的差异,再次明确了低碳农业生产模式"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双赢"的核心理念。研究表明:退耕还林工程建设促使黄土高原地区农业土地利用方式和农业生产结构不断调整、优化,农户逐渐分化为粮食作物主导型、设施经济作物主导型、经济林木主导型、家禽家畜主导型4种类型;农户在生产经营过程中,为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对不同生产要素进行筛选、组合,逐步形成了11种黄土高原地区典型的农业生产模式;不同模式之间碳效应、碳密度存在明显差异,退耕任务对不同模式的碳效应和碳密度具有明显的影响,退耕规模是影响不同模式碳排放密度差异的重要因素;实现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双赢是低碳农业发展的关键所在,通过对黄土高原退耕区不同类型农户农业生产模式的碳效率比较分析,最终农户的低碳农业生产模式显化为种养复合循环生产模式、设施有机生态生产模式、旱区节水生产模式、设施养殖循环生产模式4种类型。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段玉  妥德宝  赵沛义  李焕春  
在黄土高原北部,采用起垄覆膜(垄上覆膜种植马铃薯,垄沟种植谷子)的垄沟间作田间集雨补灌栽培并结合增施氮、磷、钾化肥,具有显著的增产、增收效果。该技术可大大提高化肥的增产效果和肥料利用率,有明显的集雨增墒效果,同时采用起垄覆膜种植马铃薯与垄沟种植谷子能够合理利用有限的工程集雨,有利于充分利用有限的降水资源,进行节约化农业经营。
[期刊] 草业科学  [作者] 高越   刘俊英   张艺萍   周薇   田沛  
为探讨西北雨养农业区不同培肥技术对土壤养分含量以及苜蓿生长性能和营养品质影响,以筛选适宜该地区的培肥技术。本研究采用随机区组试验,包括添加有机肥和化肥,苜蓿种子根瘤菌不拌种(M+NR)、化肥,苜蓿种子根瘤菌不拌种(M+NR+NF)、复合微生物菌肥,苜蓿种子需根瘤菌拌种(M+W)、根际促生菌,苜蓿种子需根瘤菌拌种(M+P)、木霉和枯草芽孢杆菌,苜蓿种子需根瘤菌拌种(M+T+K)、膨润土,苜蓿种子需根瘤菌拌种(M+S)、保水剂,苜蓿种子需根瘤菌拌种(M+A)及叶面肥,苜蓿种子需拌种[钼肥(M+Mo)和硼肥(M+B)]后测定土壤化学性质,苜蓿的生长指标及营养品质,以评估培肥技术对苜蓿生长和品质及地力的综合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培肥技术对植物生长及营养品质均无显著影响。但不同培肥技术可显著提高土壤养分含量,在0-20 cm土层中,添加硼肥显著提高了土壤全磷和速效磷含量(P < 0.05),分别提高了88.96%和69.06%;添加复合微生物菌剂和膨润土、显著提高了土壤硝态氮含量(P < 0.05),分别提高了81.01%和79.97%;在40-50 cm的土层中,添加硼肥显著提高了土壤硝态氮和速效磷含量(P < 0.05),分别提高了75.33%和81.97%。根据灰色关联度评价,综合排序前三的培肥技术为:M+B > M+W > M+S;其中,苜蓿喷施叶面硼肥为最优的培肥技术。本研究可为西北雨养农业区优化苜蓿种植模式的探讨提供理论支撑。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王晔立  
本文从资源与环境、经济发展、社会发展、科技支撑4个方面26项指标,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对陇中黄土高原农业与农村可持续发展状况进行了以定量分析为主的实证研究。结果表明:陇中黄土高原农业与农村可持续发展的能力总体呈现上升趋势;可持续发展的重点在于提高经济发展水平;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在于利用资源和改善环境;可持续发展的潜力在于应用科学技术;可持续发展的难点在于提高农业现代化水平。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杨永辉  赵世伟  黄占斌  宋松柏  刘娜娜  曹丽花  
针对黄土丘陵区雨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和特点,以小流域为单元,通过资料收集、实地调查、实地试验监测相结合,初步建立了反映宁南山区小流域集雨补灌旱作农业的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生态环境改善及雨水利用效率提高的效益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多层次模糊综合评价法,评价结果表明:经过3年的集雨补灌工程建设与集雨补灌技术示范,其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雨水利用效益及综合效益分别提高了27.9%、27.4%、66.7%、54.7%、41%,尤其是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雨水利用效益,达到的中级及良好水平,体现了定性与定量评价相结
[期刊] 草业科学  [作者] 蔡雪梅  潘占东  罗珠珠  李玲玲  牛伊宁  蔡立群  刘家鹤  
为了揭示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种植对土壤固碳细菌丰度和活性有机碳组分的影响,本研究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分析不同种植年限(2、9、16和18年)紫花苜蓿地和农田[玉米(Zea mays)]土壤固碳细菌丰度变化特征,探讨土壤固碳细菌丰度与活性有机碳组分及Rubis CO酶活性之间的关系,并耦合土壤理化因子解析影响cbb L基因丰度和土壤活性有机碳组分的重要因素。结果表明,与农田相比,种植18和16年苜蓿显著提高了土壤总有机碳和3种活性有机碳组分(P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王文学  
生态与经济协调发展,这是人类生存与前进的一个永恒主题。但不同的农业战略选择和农业发展道路,表现出不同的人与自然的关系。吕梁地处晋西黄土高原,属黄河中游区,土地广阔,资源丰富,劳力充足。由于这一地区生态环境的恶性循环,致使农业生态系统承受能力十分脆弱,严重制约农业生产和农村经济的发展,成为全国18个集中连片贫困地区之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郭海英  赵建萍  索安宁  杨兴国  黄斌  葛剑平  
通过对多年来陇东黄土高原董志塬主要农作物冬小麦和主要果树苹果、梨发育物候和气候变化的同步观测,分析了陇东黄土高原农作物发育物候对气候变化的生态响应。分析发现,董志塬近35年来年平均气温呈显著增加的趋势,且以冬季和春季增温为主(冬小麦越冬期增温线性趋势达0.0672℃a/),和全球气候变暖趋势基本一致。增温线性趋势达0.0507℃a/,远高于全国20世纪60年代以来平均增温幅度,也高于陇东黄土高原近35年平均增温幅度(0.0348℃a/),是陇东黄土高原增温中心地带。气候变暖对董志塬冬小麦和果树的生态影响主要体现在春季发育期普遍提前,冬小麦越冬期显著缩短(缩短的线性趋势达0.674d a/),而...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梁银丽  翟胜  陈志杰  徐福利  由海霞  杜社妮  
通过对黄土高原设施农业与土壤环境效应的系统分析 ,从土壤pH、EC及NO-3-N含量的变化方面阐述了土壤环境质量的退化过程 ,提出了保持设施农业中土壤质量、维持该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可能途径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张希彪  
以H.T.Odum的能值理论为基础,对陇东黄土高原的农业生态经济系统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陇东农业生态经济系统的发展是建立在对环境资源过度利用的基础上。处在以传统农业为主向现代化农业转型的阶段。系统能值投入水平和转化效率低,系统生产优势度低,环境负荷不断增加,产品经济成本增加,能值持续性指数下降等,使得该区域农业的持续发展受到影响,应采取措施增加农业生态经济系统的产出能力,减少农业生态环境压力。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白志礼  
黄土高原有其自身的自然资源特征 ,其开发历史悠久。随着人类活动的进行 ,黄土高原景观面貌不断演变 ,目前其面临着严重的生态和经济问题。黄土高原的治理目标主要有两条 :一是治理水土流失 ,恢复植被 ,重建良好生态环境 ;二是调整经济结构 ,发展商品生产 ,增加群众经济收入。其农业建设方针应为 :自给性农业 ,水土保持性林业 ,商品性果牧草业。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