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758)
- 2023(12829)
- 2022(11647)
- 2021(10946)
- 2020(9460)
- 2019(22125)
- 2018(22284)
- 2017(43784)
- 2016(24097)
- 2015(27481)
- 2014(27872)
- 2013(27794)
- 2012(25692)
- 2011(23196)
- 2010(23212)
- 2009(21429)
- 2008(21322)
- 2007(18756)
- 2006(16086)
- 2005(14040)
- 学科
- 济(97997)
- 经济(97898)
- 管理(70654)
- 业(65570)
- 企(54293)
- 企业(54293)
- 方法(49794)
- 数学(43690)
- 数学方法(43193)
- 农(25889)
- 财(25015)
- 中国(23094)
- 学(22782)
- 业经(20070)
- 地方(20012)
- 环境(18329)
- 贸(17786)
- 贸易(17781)
- 易(17223)
- 农业(17173)
- 务(16424)
- 财务(16354)
- 财务管理(16320)
- 和(16111)
- 制(16040)
- 理论(15730)
- 企业财务(15355)
- 划(14886)
- 技术(14383)
- 银(13130)
- 机构
- 大学(349591)
- 学院(347342)
- 管理(138849)
- 济(134619)
- 经济(131445)
- 理学(120946)
- 理学院(119585)
- 管理学(117395)
- 管理学院(116789)
- 研究(113510)
- 中国(83024)
- 京(74698)
- 科学(73912)
- 财(60140)
- 农(59258)
- 所(58216)
- 业大(55211)
- 研究所(53362)
- 中心(51868)
- 江(49948)
- 财经(48994)
- 北京(47216)
- 农业(46838)
- 范(45929)
- 师范(45501)
- 经(44317)
- 院(41193)
- 州(40840)
- 经济学(39579)
- 师范大学(36740)
- 基金
- 项目(238904)
- 科学(185726)
- 研究(171973)
- 基金(171741)
- 家(149798)
- 国家(148574)
- 科学基金(126557)
- 社会(105379)
- 社会科(99722)
- 社会科学(99693)
- 省(93956)
- 基金项目(92697)
- 自然(84390)
- 自然科(82318)
- 自然科学(82293)
- 自然科学基金(80770)
- 划(79426)
- 教育(78852)
- 资助(71495)
- 编号(71296)
- 成果(57299)
- 重点(53221)
- 部(52460)
- 发(50340)
- 创(48826)
- 课题(48308)
- 科研(46411)
- 创新(45572)
- 大学(44486)
- 教育部(44313)
- 期刊
- 济(142754)
- 经济(142754)
- 研究(97522)
- 中国(60435)
- 学报(57659)
- 农(52511)
- 科学(52154)
- 管理(46964)
- 财(46045)
- 大学(42419)
- 学学(39896)
- 农业(36409)
- 教育(35760)
- 技术(29785)
- 融(25018)
- 金融(25018)
- 业经(23864)
- 财经(22985)
- 经济研究(22148)
- 图书(19631)
- 问题(19477)
- 经(19359)
- 业(19091)
- 技术经济(17575)
- 理论(17330)
- 科技(16977)
- 版(16767)
- 资源(16742)
- 实践(16103)
- 践(16103)
共检索到48985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小林繁男 宫川清 张津涛 张建军
1 研究目的黄土高原面积约为53万km~2,人口约8000万,黄土厚度一般在100m以上,有些地方超过了200m.水土流失给当地人民生活带来了严重影响,防治水土流失的研究一直受到重视.中国科学院在《黄土高原地区综合考察系列研究》中对水土流失的长期的自然变化及其资源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宫川清 张津涛 李建军 吴斌 陈丽华
因篇幅和时间所限,本文图表均略,以后将以适当形式予以刊载.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王飞 赵忠 郝红科 王琤 李永启
【目的】基于GIS技术,快速、准确地实现渭北黄土高原小流域范围内立地类型的划分。【方法】以地处黄土高原南缘残垣沟壑区复杂地形的永寿县永平乡为试验区,采用相对位置指数法提取地形部位信息,利用数字高程模型(DEM),对研究区地形部位在空间上的相对位置进行了定量化,结合坡向和坡度因子进行立地类型划分,最后利用现地立地因子信息样点对分类结果进行验证。【结果】利用上述方法将地处黄土高原南缘残垣沟壑区复杂地形的永寿县永平乡划分成19种立地类型,并对其面积进行了统计;经与实地立地类型划分结果进行比对,显示本研究方法的划分结果精度达92%。【结论】借助GIS技术不仅能快速地在小流域内实现该区域立地类型划分,而...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毕建琦 杜峰 梁宗锁 冉隆贵
对黄土高原丘陵区不同立地条件下3年生柠条的根系作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柠条侧根发生的主要部位在距地表0~20 cm的土层中,除在阳坡、半阳坡分布的植株外,其它的在50 cm以下没有侧根发生,侧根总数以阳坡最多,半阴坡最少;不同立地下根系生物量的垂直分布,均表现为从土壤表层到深层逐次递减;在各土层中,0~60cm土层中分布的根系生物量所占的比重最大,超过了总量的80%。不同立地条件下单株根系生物量以阳坡最大,为66.63 g,阴坡最低,仅为6.69 g。不同立地条件下柠条的地上部分差异显著,阳坡、半阳坡的株高、生物量等都高于阴坡和半阴坡的。柠条在幼龄期适宜生长的立地类型为阳坡和半阳坡。
关键词:
柠条 根系 立地条件 黄土高原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李平平 王彦辉 段文标 王依瑞 于澎涛 甄理 李志鑫 尚会军 史再军 于艺鹏
【目的】在黄土高原研究刺槐人工林优势木平均高及立地指数(基准林龄15年时优势木平均高)对气候和立地因子的响应,建立模型评价立地质量。【方法】对样地调查及文献搜集数据,用外包线法确定优势木平均高的单因子响应规律和适宜函数形式,然后建立多因子耦合模型并用实测数据率定,籍此评价立地指数空间差异。【结果】地形部位对优势木平均高的影响差异较大,相对得分表现为沟底1.000>塬面0.906>梁坡下部0.837>梁坡中部0.438>沟坡0.210>梁坡上部0.176>梁峁顶0.000。当年均降水量小于550 mm时,优势木平均高随年均降水量升高快速增加,之后渐趋平缓;优势木平均高随年均气温升高呈先增后减,最适范围是7.5~11.0℃。建立了耦合气候和立地因子影响的优势木平均高模型,拟合度较好(R~2=0.72)。依据对优势木平均高的影响,将年均气温和降水量都分为4级(11.0℃,暖,较宜或不宜生长。550 mm,湿,最宜生长),据此确定了黄土高原不能刺槐造林的区域,提出了可刺槐造林区域的气候分区,其中温湿区、温润区、暖湿区和温旱区的平均立地指数均为中等或以上(>7.5 m),宜于刺槐生长;但冷旱/润区和暖润区立地较差,整体不宜刺槐生长。对各气候分区,计算了各立地类型(地形部位与坡向的组合)的立地指数,评价了立地质量。【结论】黄土高原刺槐人工林的立地指数同时受气候和立地因子影响。综合考虑这些影响的气候分区和立地评价可以指导精细的刺槐造林立地选择和林分科学经营。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张晓文 于青军 罗桂生 贾茜 吴丹妮 贾忠奎
【目的】对河北省平泉市油松人工林进行立地类型划分和立地质量评价,并将立地质量分级,以期筛选出适合培育油松建筑材林的林地。【方法】以河北平泉油松人工林为研究对象,基于92块固定样地数据和42株解析木数据,采用主导因子分析法筛选主导因子,并划分立地类型。采用相对优势高法编制立地指数表,根据立地指数表进行立地质量评价。选取林龄、密度一致,立地质量不同的9块样地,伐取优势木,分析油松木材物理力学性质。【结果】由平泉油松人工林立地类型分布图可知,中土层油松人工林最多,占油松人工林总面积的65.5%,薄土层次之,占油松人工林总面积的27.9%,厚土层最少,占油松人工林总面积的6.6%;阴坡油松人工林分布较多,占油松人工林总面积的76.6%,阳坡分布较少,占油松人工林总面积的23.4%。由立地指数分布图知,立地指数为9、10的地块占地面积14 277.665 hm~2,占总面积的28.1%;立地指数为6、7、8的地块占地面积33 648.51 hm~2,占总面积的66.1%;立地指数为4、5的地块占地面积2 973.63 hm~2,仅占总面积的5.8%。【结论】河北平泉地区立地质量处于中等偏上水平,适合培育油松建筑材林,黄土梁子镇和柳溪满族乡为最佳地点。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赵鹏祥 徐国策 王鸿哲 刘广全
【目的】基于GIS对陕北农牧交错带的立地类型进行划分,为陕北农牧交错带的植被恢复和营林工作提供指导。【方法】利用数量化理论Ⅰ,并结合GIS技术,以陕北吴起县周湾镇和长城乡为例,以土壤含水量为指标进行立地类型划分,得出了立地类型分布图,并计算了各立地类型的面积,同时编制了各立地类型的适生树种表。【结果】水分是制约陕北农牧交错带造林成活率的主导因素,影响土壤水分的因子按大小依次为坡向、坡位和坡度。【结论】水分条件最好的立地类型主要集中在沟底和坡度较缓的阴坡,该处土地质量较好,植被容易恢复;水分条件较好的立地类型主要在坡的下部,植被可恢复;坡的上部植被较难恢复,尤其是阳坡;陡坡水分限制较严重,建议自...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张长庆 张文辉
【目的】在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不同立地条件下,研究刺槐人工林无性繁殖与更新状况,为该地区刺槐人工林的经营管理提供依据。【方法】对黄土丘陵沟壑区安塞试验站、纸坊沟和县南沟流域12个阳坡和阴坡刺槐人工林样地的林分特征、土壤含水量、外界干扰、无性繁殖和林下物种进行了系统调查。【结果】阴坡样地不同深度土层的平均土壤含水率高于阳坡样地;生长在阴坡的刺槐人工林无性繁殖较阳坡旺盛,阴坡无性株萌蘖的数量和扩散范围明显大于阳坡;在相同坡向的刺槐林群落中,坡下部的根系萌苗量大于坡上部;影响刺槐无性繁殖的另一个重要因素是外界干扰,在立地条件差、人为践踏、砍伐和放牧的样地中,刺槐人工林的根系萌苗扩散程度大于无外界干扰或...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张浪 朱义 薛建辉 张桂莲 仲启铖 傅煜
生态修复在城市内涵式提升阶段,具有改善"城市病"和促进城市转型发展的重要意义,园林绿化在改善人居环境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立地条件与植物关系,这个古老而永恒的科学问题面临新的发展机遇与挑战。在参考森林立地类型划分的基础上,系统回顾了林业科学研究中森林立地和困难立地的相关概念和内涵,重点阐述了转型期园林绿化的城市困难立地概念及其范畴;提出了城市困难立地立地类型划分的3个主要依据:(1)大尺度与中尺度格局以森林立地分类基本原则为基础,(2)直接人为干扰影响应该特别强调,(3)必须特别关注土壤、水对植被的刚性约束;建立了基于园林绿化的城市困难立地类型划分体系,共计3个一级类别、12个二级类型。
[期刊]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李小林 黄世国 林思祖 林大辉
立地类型划分的科学与否是营造混交林成败的关键.应用模糊-C均值(FCM)算法改变了传统的立地类型组通过人为给定阈值的划分方式.本研究中,FCM依据外业调查数据对样地进行分类,将其划分为4个簇即4个立地类型组:阳坡低海拔立地类型组、阳坡高海拔立地类型组、阴坡高海拔立地类型组、阴坡低海拔立地类型组.
关键词:
模糊C-均值算法 立地类型组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秦国金 朱开宪 艾刚新 陈京元 刘忠华
兼融前人经验 ,依据生态学原理 ,运用系统工程方法 ,建立立地类型层次分析结构模型 ,将有关的理论和经验转换成数据 ,进行层次排序 ,全方位分析立地条件如何作用于生态因子 ,从而影响林木生长。据此 ,建立立地层次结构系统发生学的分类体系 ,进行森林立地划分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周应书 何兴辉 谢永贵 王敏 吴明艳 吴道能
The geological landform, soil and vegetation were investigated in sample plots of Bijie. Correlation between the ecological factors and species number of arbor, shrub, herb and vegetation types were analyzed with the multivariate regression analysis.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major influential factors...
关键词:
喀斯特 植被 立地类型 主导因子 毕节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骆汉 赵廷宁 谢永生
【目的】基于微立地的概念对工路边坡立地类型进行划分,为提高公路边坡植被恢复措施的针对性、更好地选配工程绿化方法、降低工程成本、提高边坡植被的成活率和保存率。【方法】以华北东部廊涿(廊坊至涿州)高速公路、京石(北京至石家庄)二通道高速公路大苑村至市界段及京承(北京至承德)高速公路沙峪沟至市界段的边坡为研究对象,运用实地边坡调查和室内试验分析相结合的方法,调查分析高速公路边坡各立地因子,通过对标准化后的立地因子数据进行方差分析、主成分分析及分层聚类分析后划分立地类型。【结果】共划分出6个高速公路边坡立地类型组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彭小平 樊军 米美霞 薛智德
应用热扩散式树干茎流计(TDP)对黄土高原水蚀风蚀交错区六道沟小流域内分布在坡地与坝地的旱柳树干液流进行连续监测,探讨2种立地条件下旱柳树干液流量与环境因子关系的差异。结果表明:2种条件下的旱柳树干液流速率变化趋势基本相同,但坝地旱柳的液流速率和树干液流量均显著高于坡地旱柳,坝地旱柳平均液流速率和树干液流量分别是坡地的1.4和3倍。2样地旱柳树干液流量的变化规律与气象因子基本一致,气象因子对旱柳树干液流量影响显著,旱柳树干液流量由气象因子与0~50 cm土壤含水量综合作用决定,并且在气象因子增加到某一程度时旱柳树干液流量主要受到土壤含水量的影响。2样地土壤质地不同,土壤蒸发和渗漏强度存在较大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