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3955)
- 2023(5910)
- 2022(5056)
- 2021(4800)
- 2020(4031)
- 2019(8933)
- 2018(8874)
- 2017(16970)
- 2016(9442)
- 2015(10253)
- 2014(10492)
- 2013(10295)
- 2012(9607)
- 2011(8930)
- 2010(9184)
- 2009(8441)
- 2008(8597)
- 2007(7824)
- 2006(7120)
- 2005(6285)
- 学科
- 济(36532)
- 经济(36377)
- 管理(26686)
- 业(23722)
- 企(20092)
- 企业(20092)
- 方法(16955)
- 学(13611)
- 数学(12398)
- 数学方法(12187)
- 农(11314)
- 环境(10674)
- 中国(9722)
- 业经(9345)
- 财(9105)
- 和(9079)
- 理论(8846)
- 农业(7377)
- 地方(7203)
- 生态(6997)
- 制(6882)
- 划(6669)
- 资源(6066)
- 发(5873)
- 银(5741)
- 务(5739)
- 财务(5721)
- 财务管理(5711)
- 银行(5709)
- 融(5643)
- 机构
- 大学(143876)
- 学院(142010)
- 研究(54739)
- 济(51188)
- 经济(49918)
- 管理(49905)
- 理学(43200)
- 理学院(42520)
- 管理学(41428)
- 管理学院(41171)
- 中国(39530)
- 科学(38805)
- 京(32229)
- 农(30607)
- 所(30143)
- 研究所(28019)
- 业大(25203)
- 财(24654)
- 农业(24087)
- 中心(23840)
- 江(21876)
- 范(20975)
- 师范(20685)
- 北京(20293)
- 财经(19957)
- 院(19613)
- 经(18068)
- 科学院(17777)
- 州(17360)
- 师范大学(16909)
- 基金
- 项目(100482)
- 科学(78888)
- 基金(74291)
- 家(68060)
- 国家(67559)
- 研究(66945)
- 科学基金(56116)
- 社会(43597)
- 社会科(40014)
- 社会科学(39991)
- 基金项目(39681)
- 自然(38918)
- 省(38495)
- 自然科(37939)
- 自然科学(37924)
- 自然科学基金(37250)
- 划(33981)
- 教育(30313)
- 资助(30189)
- 编号(24893)
- 重点(23920)
- 部(21827)
- 发(21181)
- 计划(20598)
- 成果(20582)
- 创(20004)
- 科研(19652)
- 创新(18785)
- 科技(18163)
- 课题(18029)
共检索到20719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王帅 傅伯杰 武旭同 王亚萍
在全球变化和人类活动驱动下,社会系统与生态系统均处在不断加剧的动态变化中,揭示二者之间的互馈机制是保持和增强系统弹性以及可持续性的科学基础。黄土高原地区是中国人口、资源、环境矛盾最集中的区域之一,也是黄河重要的产水区和绝大部分泥沙的来源区。合理布局黄土高原土地利用格局,协调黄土高原水土保持和黄河下游水资源利用与泥沙控制,是黄土高原地区和黄河流域可持续发展的重大需求。本文立足于国际社会-生态系统耦合研究前沿和可持续发展与生态建设的国家需求,综述了区域社会系统与生态系统的互馈机制和社会-生态系统的耦合模拟的研究进展,总结了黄土高原社会-生态系统的变化过程和驱动机制,认为发展社会-生态系统动态机制分析方法和稳态转换识别方法,建立耦合社会系统与生态系统的土地利用权衡与优化模型,是推动社会-生态系统耦合研究理论与方法创新、为黄土高原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的重要途径。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杨莉 甄霖 李芬 魏云洁 姜鲁光 曹晓昌 龙鑫
近年来在多种因素驱动下,黄土高原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发生显著变化,对农民基本生产和生活产生重要影响。本文通过农户问卷调查和参与式农村评估,了解农户对生态系统服务变化的认知和态度,采用多指标评估法对农民福祉的变化进行分析,并探讨二者的关系。研究发现,劳动机会、水源、粮食和空气是当地与农民福祉最为相关的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其中劳动机会和粮食供给功能发生显著下降。不同地区农民福祉总体差异不显著,但福祉要素如收入水平、生产资料满意度、资源获取能力和营养获取能力存在差异。生态系统服务状况、收入来源和交通条件等是造成福祉要素差异的主要原因。1999年-2009年,固原农民福祉由31.5增至48.6,但总体水平仍...
[期刊] 草业科学
[作者]
李佳璇 李辉鹏 白璐 张金贵 王若冰 向前 吕陇 马景永
蒸散发是生态系统水循环的重要环节,直接或间接影响土壤水分、植物生长和生态系统碳循环等过程。蒸散发也极易受极端气候的影响,了解气候变化情景下生态系统蒸散发变化动态及其调控机制,对于区域水资源管理和生态恢复至关重要。本研究以黄土高原典型粮草复合生态系统为研究对象,采用涡度相关连续监测法,分析了粮草复合生态系统蒸散发季节变化动态及其与夏季干旱的响应关系,结果表明:1)蒸散发和环境因子呈现明显的季节变化动态,在整个生长季呈现单峰曲线,约88.0%的蒸散发量主要集中在生长季(4-10月)。2)日最大蒸散发量为6.3 mm,年累积蒸散发量为471.5 mm,累积降水量远大于累积蒸散发量,蒸散发量和降水之间的差值为226.1 mm。3)夏季干旱通过诱导气孔闭合引起蒸散发出现一定程度的下降趋势,但对年蒸散发影响较小。4)空气温度、净辐射、土壤含水量和饱和水气压差均对粮草复合生态系统蒸散发季节变异存在一定的调控作用,但主要受净辐射和饱和水汽压差的调控。研究结果将为黄土高原粮草复合生态系统管理和气候变化下水分高效利用提供理论依据。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刘宪锋 胡宝怡 任志远
【目的】明晰黄土高原植被生态系统水分利用效率(water use efficiency,WUE)时空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因素,为深刻理解生态恢复和气候变化双重背景下黄土高原植被生态系统与水文相互作用研究提供依据。【方法】利用趋势分析和逐步回归方法,对2000—2014年黄土高原植被生态系统WUE时空变化特征及其驱动因素进行了探讨。【结果】近15年黄土高原植被生态系统WUE呈显著增加趋势,增速为0.02 g C·kg-1H2O·a-1(P<0.001),不同植被生态系统年内WUE主要呈"双峰"模式,峰值分布在4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郭锋 彭冲
首先简要论述了城市土壤的功能和城市发展对城市土壤造成的影响,然后提出了城市发展过程中的水土流失问题及城市土壤可持续利用评价框架,最后归纳出实现城市土壤生态系统可持续发展的若干途径。
关键词:
城市土壤 生态城市 可持续性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翟胜 王巨媛 张二勋 董杰 戴全厚
在大量查阅国内外文献资料的基础上,阐述了国内外农业可持续性评价指标体系的选取标准与选取方法,在此基础上,综述了国内外农业可持续评价方法及评价尺度等研究进展情况。发现国内农业可持续性评价指标过多且以农业经济方面的指标为主,指标之间重叠现象严重,对生态环境、政策性和指导性指标重视不够,而且评价方法有待进一步完善。最后,针对农业可持续性评价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些建议,以期对国内农业的可持续评价研究有所借鉴。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孙文义 邵全琴 刘纪远
以土壤保持量为评估指标,应用修正通用土壤流失方程,评估了黄土高原水土保持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分析了近20 a来的黄土高原土壤保持量的空间分布及其动态变化,对于揭示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黄土高原林草植被建设的生态成效具有重要的科学价值和现实意义。结果表明:1990—2010年黄土高原平均单位面积土壤保持量为305 t·hm-2·a-1,年均土壤保持总量为190×108t。1990—2000年农田、草地和林地生态系统平均单位面积土壤保持量分别为249、285和640 t·hm-2·a-1,2000—2010年平均单位面积土壤保持量分别增加了14.6%、2.9%和7.4%。黄土高原草地和林地的土壤保持率分...
关键词:
黄土高原 土壤保持量 生态系统服务功能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杨磊 冯青郁 陈利顶
黄土高原严重的水土流失是黄河泥沙的主要来源。自1950s以来大规模实施的水土保持工程建设是黄土高原水土流失治理的重要举措,在减少入黄泥沙方面做出了巨大贡献。水土保持工程措施通过直接或间接地作用于坡面、沟道的水文过程和物质迁移过程等,改变了水资源和土壤资源的时空分配格局,在土壤保持、粮食供给、水文调节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对黄河流域生态安全具有重要贡献。本文系统综述了黄土高原水土保持工程措施的发展演变,阐述了水土保持工程措施对水土过程的作用机制及对关键生态系统服务的贡献,探讨了新形势下黄土高原水土保持工程措施建设面临的问题、挑战。在此基础上提出今后黄土高原水土保持工程措施应加强维护和管理,提升应对极端气候事件和自然灾害的能力,面向国家生态文明建设和区域社会经济发展需求,统筹工程措施与植被措施,进行科学的设计与合理的时空配置,以维护黄土高原及黄河流域生态安全、维持和提升区域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及社会经济效益。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李晶 任志远
【目的】土壤侵蚀是导致人类赖以生存且日趋紧缺的土地资源退化和损失的主要原因,这种损失正在全球悄然进行。定量计算区域土地生态系统水土保持的价值量,为区域土地的持续利用与生态环境和社会经济协调发展提供科学决策依据。【方法】本文根据陕北黄土高原的特点,采用无植被覆盖的潜在土壤侵蚀量来估算各生态系统土壤保持量,然后利用估算的土壤保持量,采用市场价值法、机会成本法和影子工程法从保护土壤肥力、减少表土损失和减轻泥沙淤积3个方面来评价水土保持的经济效益。【结果】而从整个时间段上来看,2000年比1978年的土壤保持量增长94.18%,接近一倍。1978~2000年期间陕北黄土高原水土保持价值是逐渐增加的,1...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范泽孟 李婧 岳天祥
在全球气候变化及其生态环境效应研究中,生态系统过渡带作为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敏感区域,其土地覆盖的时空变化分析逐渐成为土地利用科学研究的热点问题。基于GIS的时空分析方法,在对Holdridge生命地带模型的判别标准进行改进的基础上,构建了生态系统过渡带的时空分析模型。在建立土地覆盖正向和逆向转换规则的基础上,构建了土地覆盖正向和逆向转换指数模型。并以黄土高原为案例区,在定量识别生态系统过渡带类型及其空间格局的基础上,定量评价了各种生态系统过渡带类型土地覆盖的转换情况。模拟分析结果表明,黄土高原地区共有14种生态系统过渡带类型,其总面积占整个黄土高原的25.21%。在1985—2005年期间,...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李晶 任志远
【目的】定量评价生态系统固定CO2和释放O2功能,是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研究重要内容之一。论文旨在对土地生态系统固碳释氧价值进行遥感测量和评价,为改善区域生态环境提供参考。【方法】论文依据光合作用方程式,采用遥感估算模型,基于植被NPP(第一性生产力)物质量测算结果,分别测算陕北黄土高原绿色植物固碳释氧物质量。以此为基础,分别采用造林成本法和工业制氧法测算其价值量。探讨陕北黄土高原生态系统固碳释氧价值的时间变化、空间分布。【结果】陕北黄土高原固定CO2的价值在1978、1990、2000和2005年分别为141.27亿元、177.46亿元、170.09亿元和247.08亿元,平均值为187.72亿...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方炫 李壁成 赵世伟 刘德林
小流域是黄土高原地理环境与生态系统的基本单元,建立健康的小流域生态系统是该区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文章在深入理解小流域生态系统健康概念的基础上,阐述了黄土高原小流域生态系统健康评价体系构建思路与指标选取原则,并将评价体系分解为活力、组织结构、恢复力、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和人类健康五个要素,建立了适于黄土高原小流域生态系统健康评价的指标体系,以期为黄土高原小流域生态系统健康建设与区域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谭云峰 肖和艾 曾馥平 石华
本文对江南坡地农林生态系统的发展过程和形成原因,以及农林生产率,土地生产力,根际菌间相互作用和再生资源多级利用的可持续性问题进行了研究。
关键词:
江南坡地,农林系统,发展过程,持续性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李春发 杨建超 周佳良
运用能值分析方法,对天津滨海新区产业生态系统1995-2011年间的能值流量、由经济发展带来的环境压力及其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进行了研究。指出天津滨海新区的发展主要依赖于不可更新资源,输出能值中以深加工的高附加值产品为主,系统处于产业生态经济盈利阶段,能值密度与人均能值显著高于国内平均水平;但环境负载率不断提高,人口承载力持续降低,新区的经济发展对生态环境带来巨大压力,生态系统功能不断减弱,系统处于超负荷状态。为继续保持新区经济增长,需要不断优化资源利用结构,提高废弃物循环利用率,以促进新区产业生态系统和谐发展。
[期刊]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作者]
魏云龙 蔡建国
构建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指数、经济发展指数及社会效益指数概念,运用全排列多边形图示指标法对杭州市2005-2014年城市绿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进行评估,并且计算出生态服务功能可持续性发展综合指数。结果表明:2005-2014年间杭州市城市绿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总价值由1 440.67×106元增加至2 463.22×106元;10a间杭州市生态服务功能可持续性发展综合指数分别为0,0.008,0.107,0.341,0.105,0.781,1.020,0.834,0.772,0.836,可持续发展能力逐年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