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8370)
2023(12248)
2022(10897)
2021(10388)
2020(8468)
2019(19367)
2018(19315)
2017(37060)
2016(20324)
2015(22731)
2014(22659)
2013(22201)
2012(20487)
2011(18271)
2010(18053)
2009(16277)
2008(15418)
2007(13145)
2006(11279)
2005(9663)
作者
(57544)
(47835)
(47320)
(45147)
(30236)
(23004)
(21602)
(18938)
(18163)
(16818)
(16599)
(15853)
(15014)
(14825)
(14772)
(14366)
(14352)
(14118)
(13446)
(13380)
(11823)
(11510)
(11432)
(10795)
(10688)
(10531)
(10518)
(10414)
(9556)
(9422)
学科
(81218)
经济(81141)
管理(54737)
(49394)
(40238)
企业(40238)
方法(35204)
数学(30542)
数学方法(30196)
(21778)
地方(21569)
中国(19853)
(18903)
业经(17472)
(17208)
农业(14895)
环境(13520)
(13310)
贸易(13304)
(13286)
理论(13258)
(12817)
(12128)
技术(11676)
地方经济(11609)
(11044)
教育(11029)
(10717)
财务(10658)
财务管理(10640)
机构
学院(277543)
大学(277494)
管理(110177)
(103916)
经济(101438)
理学(96236)
理学院(95021)
研究(94256)
管理学(93327)
管理学院(92833)
中国(68317)
科学(62190)
(59971)
(47492)
(45098)
(44199)
研究所(43904)
业大(42935)
中心(42361)
(39942)
师范(39615)
(39004)
北京(37886)
财经(36767)
(35216)
农业(34635)
(33350)
(32746)
师范大学(32299)
经济学(29694)
基金
项目(200152)
科学(156873)
研究(146480)
基金(143391)
(125477)
国家(124425)
科学基金(106500)
社会(89633)
社会科(84632)
社会科学(84607)
(78935)
基金项目(77954)
自然(70766)
自然科(69027)
自然科学(69014)
自然科学基金(67702)
(66876)
教育(66382)
编号(61209)
资助(57823)
成果(48263)
重点(45126)
(43599)
(42838)
课题(41824)
(41061)
创新(38255)
科研(38188)
项目编号(36867)
大学(36764)
期刊
(112916)
经济(112916)
研究(79392)
中国(49232)
学报(44833)
科学(42206)
(39547)
管理(37847)
大学(33136)
教育(33115)
(32189)
学学(30994)
农业(28125)
技术(23539)
(19900)
金融(19900)
业经(19314)
经济研究(17686)
资源(16343)
财经(16337)
图书(16296)
问题(14621)
科技(14353)
(14336)
(13819)
理论(13686)
实践(12782)
(12782)
(12705)
技术经济(12441)
共检索到39204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张建香  张勃  张华  张多勇  戴声佩  马中华  
应用RS/GIS技术和景观生态学研究方法,利用通用土壤流失方程(USLE)分析了黄土高原马莲河流域2000年和2007年的景观格局变化与水土流失。结果表明:马莲河流域的景观格局和水土流失方面近8 a发生了重要变化:①建设用地、水域、中高盖度草地以及林地面积增加,低盖度草地、耕地等面积减少,其中超过50%的低盖度草地补充为中高盖度草地;②斑块数量、斑块密度以及多样性指数在减小,说明斑块破碎化程度减小,生态系统趋于稳定化,生态功能逐渐增强;③土壤侵蚀总量减小12 506.76 t,水土流失明显减弱,其变化原因与当地植被恢复、人类活动、人口城镇化、建设用地增加等因素密切相关,尤其是世行项目和国家退耕...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张学霞  陈丽华  
水土流失是综合因素影响的结果,不能仅从单因子入手,而应该从景观水平上综合考虑,从中找出主要的生态影响因子,寻求减轻水土流失的途径和方法。该文以罗玉沟流域为研究区域,以遥感解译的3期土地利用图、实地观测的水文泥沙数据为数据源,利用ARC/VIEW的景观格局分析模块,采用对比分析的方法分析景观格局对水土流失程度的影响。结果表明:水土流失过程受自然、人为等多因素综合影响;多样性大,均匀度高,破碎度低,稳定性高的景观格局有较高的水土保持效应。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王计平  陈利顶  汪亚峰  
研究黄土高原地区景观格局演变对认识该地区整个生态系统结构和变化,乃至全球变化,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在剖析景观格局和土地利用格局概念与内涵的基础上,从定量化分析、时空特征和尺度效应等方面对黄土高原地区景观格局演变研究进展进行了阐述,深入分析了当前研究在景观数据选择与应用、尺度依赖性分析和标准确定等方面的现状特征与不足之处,并对今后在景观格局演变方面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以期为未来景观格局与过程研究提供参考。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杨波  徐勇  
退耕还林还草是目前黄土高原整治生态环境和控制水土流失的主体政策。为使生态退耕政策得到有效落实,本文基于WIN-YIELD软件,以延安燕沟流域为例,利用2006年延安站的逐日气象数据和燕沟流域地貌、土壤及土地利用等资料,模拟分析了不同地形高程、坡度和坡向条件下坡耕地种植苜蓿的秸秆干物质产量、水土流失量及其地形分异特征。结果表明:在黄土高原,地形坡度是影响苜蓿秸秆干物质产量和泥沙流失的重要因素,苜蓿秸秆产量模拟值随地形坡度的增大而减小,泥沙流失的模拟值随地形坡度的增大而增大;地形高程1000 m以下的地域种植苜蓿其产量明显高于1000 m以上的地域,坡耕地苜蓿产生径流和泥沙随地形高程的变化不显著;地形坡向对苜蓿秸秆产量和水土流失量的影响不大。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张令达  侯全华  王玥  段亚琼  
流域生态空间管控是当前国土空间规划的重要环节,建立多维多级空间管控体系是实现黄土高原地区流域生态修复和“三生”空间协同发展的有效途径。论文立足黄土高原地区,以旬邑三水河流域为研究对象,运用生态敏感性与生态系统服务相结合的分区划定方法,提出了“流域—片区—单元”3个层级的管控单元,建立了基于“区划—网络—布点”3个维度的流域生态空间管控模式,对其生态区划、生态廊道以及村庄分类3个方面提出具体的管控策略。研究可为旬邑三水河流域国土空间规划提供具体的技术支持,提高其生态空间管控的科学性与操作性。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索安宁  赵文喆  王天明  袁飞  熊颖  葛剑平  
黄土高原是我国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区域之一.近50年来,随着全球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对地表的影响,水土流失发生了巨大变化.为了揭示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时空演化特征,该文选择了黄土高原中部4种典型地貌区域,以年径流深度和年侵蚀模数为水土流失过程参数,采用波谱分析方法和多元回归分析方法对该地区水土流失的周期和演化趋势进行了探讨,分析了不同地貌区域的水土流失特征及近50年来各地貌区域水土流失的演化过程.结果表明,近50年来,黄土丘陵沟壑区水土流失无明显变化,黄土残塬沟壑区和水土流失较轻的土石山区水土流失总体上都存在着不同程度的持续减弱,而水土流失较轻的黄土山区则表现出总体递增的趋势.黄土高原各地貌区都存在2...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李永红  高照良  
黄土高原地处黄河中上游和海河上游。黄河流域自古就是人类文明的发祥地,为世界上面积最大的黄土分布区。但由于黄土高原地区自然环境固有的脆弱,长期以来,因土地的不合理利用,水土流失严重,资源被破坏,生态环境日益恶化,使黄土高原的生态环境在近两三千年内发生了深刻的变化。黄土高原水土流失问题,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文章总结了黄土高原地区水土流失的特点,分析了黄土高原水土流失造成恶化生态环境、引发黄河水患、影响水资源合理和有效利用、危害农业生产、导致贫穷落后的危害。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尹怀庭  刘兴昌  杨海娟  
本文通过对黄土高原半个世纪治理的反思 ,认为区域产业结构的调整及城市化水平的迅速提高是解决水土流失加剧及环境恶化的根本。同时 ,文章对小流域综合治理模式进行了总结 ,并提出黄土高原水土流失治理在区域综合发展、机制创新、资金筹措等方面应遵循的原则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黄明斌  董翠云  李玉山  
以黄土高原10个试区的攻关资料为基础 ,从区域旱作产量潜势、试区攻关水平和试区所在县的产量现状三个层次 ,详细剖析了黄土高原水土流失区粮食现状和增产潜力。结果指出 ,该区粮食增产潜力很大 ,目前整体产量水平仅达到试区攻关水平的74.7 % ,达到旱作粮食产量潜势水平的54.2 %。在黄土台塬区和丘陵区中 ,丘陵区的粮食增产潜力较台塬区大 ,前者尚有117.6 %增产能力 ,后者仅56.6%。但考虑到人口增长和坡耕地的退垦等因素 ,未来30年内黄土高原水土流失区的粮食供需仍处于负平衡。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肖庆文  倪晋仁  李天宏  
选择具有黄土丘陵沟壑区典型特征的杏子河流域为研究区域,在分析流域土地利用现状的基础上,基于GIS的栅格模型将累积土壤水分补给量模型、土壤侵蚀模型和多目标非线性优化模型结合起来,建立了黄土丘陵沟壑区土地利用空间优化模型,并应用此模型探讨了杏子河流域在综合治理过程中的一些特点和规律。研究表明,经济效益随着治理程度的增加而持续增加,生态效益在治理程度达到30%后明显减小。由于综合考虑了土壤水分的空间分布,优化后的经济效益明显增加,生态效益差别不大,但是退耕还林的效果更好。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刘贤赵  宿庆  
根据黄土高原水土流失区有关各省区制定的退耕规划,分析了生态退耕对粮食生产产生的可能影响。(1)生态退耕将直接减少粮食147.92×104t,由此退耕还林还草可能会带来粮食产量的暂时下降。(2)从生态退耕的正面影响看,退耕节省下来的生产要素的转移可以带来未退耕耕地粮食产量的增加;同时技术进步、中低产田改造等农业基础设施的建设和生态环境的改善,势必也对粮食生产产生促进和推动作用。(3)粮食需求预测表明,2010年黄土高原水土流失区粮食总量将达1 400.71×104t,在人均400kg,425kg和450kg水平下粮食需求分别为1 389.34×104t,470.37×104t和1 563.01×...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彭镇华  董林水  张旭东  周金星  
以晋西黄土高原地区为例,对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地区植被恢复的现状和前景进行了全面而细致的分析,提出土石山次生林区应实行“封山育林为主,辅之以人工措施”植被恢复策略。在土层浅薄、坡度较陡的生态脆弱地段,需要进行长期的植被封育;在土层深厚而且坡度平缓地段,可适当辅之以人工措施,包括人工抚育,以及补植或补造有经济价值的乡土树种等。当前土石山区次生林经营管理中急需解决的问题是提高林分质量,加强管护力度;黄土丘陵区应该实行封山禁牧或轮牧、围栏圈养以及陡坡地退耕等措施,这是植被恢复的前提和基础。同时,对黄土丘陵区恢复和建设森林植被的可能性进行了分析和探讨。最后指出只有转变农村传统的以破坏生态环境为代价的粗...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张桐  王彦辉  王玉杰  邓秀秀  
[目的]土壤密度是最基本的森林土壤水文物理性质参数,为了定量描述土壤密度随坡位的变化和影响因素,研究不同坡面土壤密度的空间异质性。[方法]在宁夏六盘山半湿润区香水河小流域,选择华北落叶松人工林和天然灌丛2个典型坡面,按坡位从上到下设置连续样地。2014年进行了森林土壤调查,在样地内掘土壤剖面,采用环刀法,分层测定土壤密度。[结果]在1 m深土层内,土壤密度(Y,g.cm-3)随土层(X,cm)加深呈线性增大,拟合关系式:华北落叶松坡面为Y1=0.755 5+0.007 7X(R2=0.99),天然灌丛坡面为Y2=0.919 5+0.004 7X(R2=0.98),其原因包括植被根系活动、土壤生...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亢小语  张志强  陈立欣  许行  冷曼曼  
【目的】昕水河流域是晋西北黄土高原重点流域内的代表性河流,是黄土高原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地区之一。在黄土高原昕水河流域选择适宜的基流分割方法十分重要。【方法】本文以黄土高原昕水河流域大宁水文站1956—2014年实测径流资料为基础,采用目前国内外普遍采用的4类8种自动基流分割方法进行基流分割,包括数字滤波法(Lyne-Hollick滤波法(DF one)和Eckhardt滤波法(DF two))、基流指数法(标准法和改进法)、时间步长法(固定时间间隔法、滑动时间间隔法、局部最小值法)和PART法,并利用Nash-Sutcliffe系数(E值)和平均相对误差法(MRE值)对基流分割结果进行评价,并通过基流指数特征值和流量过程线,分析不同基流分割方法在昕水河流域的适用性。【结果】DF one(0. 925,3次)的准确度更高(E=0. 76,MRE=1. 24%),所分割基流过程线较为平滑,能够较好的反映出昕水河流域流量过程线退水段的物理规律。【结论】应用DF one(0. 925,3次)对昕水河流域进行基流分割是一种稳定可靠的方法。昕水河流域多年基流量平均值为0. 45亿m3,多年平均基流指数为0. 366。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唐丽霞  张志强  王新杰  王盛萍  查同刚  
近50 a来,在气候变化和生态恢复与治理工程实施的背景下,黄土高原的侵蚀产沙特征发生了明显的变化。以黄土高原典型中尺度流域清水河流域(面积436 km2)为研究对象,利用1959、1986、2007年的土地利用解译结果和1960—2005年该流域实测输沙和降水资料,采用非参数Mann-Kendall趋势分析法和滑动t检验法研究了该流域年输沙量、降雨量的变化趋势和突变点,并与通用土壤流失方程相结合分析了该流域土地利用和降雨变化对输沙量变化的贡献率。结果表明:该流域年输沙量47 a间有显著的下降趋势,突变点位于1980年;降雨量没有明显的趋势性变化,极端降雨指数下降。降雨因素对输沙量减少的贡献率为...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