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2314)
- 2023(3210)
- 2022(2794)
- 2021(2501)
- 2020(2113)
- 2019(4667)
- 2018(4401)
- 2017(8010)
- 2016(4610)
- 2015(4929)
- 2014(4682)
- 2013(4571)
- 2012(4174)
- 2011(3786)
- 2010(3769)
- 2009(3206)
- 2008(3097)
- 2007(2614)
- 2006(2230)
- 2005(1847)
- 学科
- 济(16671)
- 经济(16666)
- 方法(8380)
- 数学(7842)
- 数学方法(7762)
- 管理(7718)
- 业(7686)
- 学(6097)
- 企(4907)
- 企业(4907)
- 农(4880)
- 地方(4219)
- 中国(4026)
- 农业(3469)
- 环境(3441)
- 业经(3204)
- 贸(2488)
- 贸易(2487)
- 发(2348)
- 易(2344)
- 地方经济(2210)
- 划(2193)
- 资源(2189)
- 理论(2049)
- 财(2045)
- 产业(1989)
- 技术(1986)
- 害(1910)
- 和(1894)
- 及其(1824)
- 机构
- 大学(65812)
- 学院(65028)
- 研究(26250)
- 济(22110)
- 经济(21589)
- 科学(21031)
- 管理(20720)
- 农(20607)
- 理学(18845)
- 理学院(18424)
- 管理学(17771)
- 管理学院(17673)
- 中国(16742)
- 农业(16615)
- 业大(16076)
- 所(14809)
- 京(14324)
- 研究所(14143)
- 农业大学(11436)
- 中心(11073)
- 室(10504)
- 实验(9982)
- 范(9814)
- 实验室(9640)
- 师范(9623)
- 江(9587)
- 院(9542)
- 重点(9157)
- 省(9136)
- 科学院(9025)
- 基金
- 项目(52676)
- 科学(41023)
- 基金(38945)
- 家(37165)
- 国家(36925)
- 研究(30961)
- 科学基金(30588)
- 自然(22700)
- 自然科(22207)
- 自然科学(22191)
- 基金项目(21868)
- 自然科学基金(21818)
- 省(21568)
- 社会(19488)
- 划(18875)
- 社会科(18636)
- 社会科学(18631)
- 资助(15181)
- 教育(14367)
- 计划(12765)
- 重点(12616)
- 科技(11676)
- 发(11433)
- 创(10990)
- 科研(10728)
- 部(10662)
- 编号(10545)
- 创新(10387)
- 专项(9460)
- 农(9261)
共检索到8584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冯欣欣 唐明 龚明贵 余红霞
【目的】探讨黄土高原丛枝菌根真菌(AMF)及球囊霉素与土壤因子的关系及其在生态恢复中的作用。【方法】在陕西黄土高原的志丹、安塞、延长、陇县、淳化和韩城6县(市)选取6个样地,采集5~30 cm土层狼牙刺(Sophora davidii)根系和土壤,测定土壤养分含量、酶活性以及AMF侵染率、孢子密度等,研究狼牙刺根际AMF侵染率、孢子密度和球囊霉素与土壤因子之间的关系。【结果】AMF平均侵染率达74.42%,孢子密度均值达19.06个/g,AMF侵染率和孢子密度在各样地间差异显著,但是两者无显著相关性。土壤中总球囊霉素平均含量为2.32mg/g,占土壤有机碳的36.46%,球囊霉素含量和孢子密度...
[期刊]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王明元 夏仁学 王鹏
采用盆栽根袋技术,将枳根围土壤分为0-2、2-4和4-8 cm 3个水平土层,研究丛枝菌根(AM)真菌地表球囊霉对枳根围土壤中有效Fe及球囊霉素鳌合金属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接种AM真菌显著降低了枳根围土壤中有效Fe的含量.接种AM真菌的土壤有效Fe含量表现为:0-2 cm>2-4 cm>4-8 cm,而未接种的则表现为:4-8 cm>2-4 cm>0-2cm;枳不同根围土壤中的菌丝密度表现为:0-2 cm>2-4 cm>4-8 cm,表明菌丝能够穿过尼龙网伸展到4-8 cm土层中;枳不同根围土壤中易提取球囊霉素和总球囊霉素的变化规律一致,表现为:2-4 cm>4-8 cm>0-2 cm;土壤...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杜小刚 唐明 陈辉 张海涵 张永安
采用BIOLOG检测法,研究丛枝菌根与黄土高原不同树龄刺槐人工林及次生林根际微生物群落多样性的关系。结果表明:8、15、23和30年刺槐人工林随着树龄的增加,菌根侵染率先增加后降低,微生物活性(AWCD值)增大,碳源代谢丰富度指数(S)和Shannon指数(H)逐渐增加,23年达到峰值后趋于稳定,并逐渐降低,不同林地菌根侵染率与根瘤数呈显著正相关(y=414.82x-188.73,r=0.927,p<0.05)。主成分分析表明:刺槐人工林根际微生物群落结构与功能随着树龄的增加存在时间上的连续性,次生林优于相同树龄人工林,在碳源利用上表现为与树龄更长的人工林相近。菌根侵染率与根瘤数、细菌量、丰富...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李登武 薛玲 张万红
在黄土丘陵沟壑区由撂荒到灌丛的植被恢复过程中,研究阴、阳坡植被不同恢复阶段代表植物的AM真菌侵染状况、根际土壤中AM真菌孢子的密度以及AM真菌多样性及分布。结果表明:从不同恢复阶段植被中,共分离到18种AM真菌,隶属于巨囊霉属、盾巨囊霉属和球囊霉属,其中,缩球囊霉和地球囊霉2种为不同恢复阶段中的共有种,即为本区的优势种,其余的16种在各恢复阶段中的分布有所差异。在阳坡半阳坡的植被不同恢复阶段中,各宿主植物的平均侵染率,仅第1,2阶段差异显著,根际土壤的孢子密度在各阶段差异不显著;而阴坡半阴坡的AM真菌的侵染率则差异不显著,根际的孢子密度,以第4,5阶段的孢子密度显著高于第1,2阶段。对于AM真...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刘振坤 田帅 唐明
对黄土高原丘陵区不同树龄刺槐林的2个土层丛枝菌根真菌与土壤因子的关系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相同树龄刺槐林菌根侵染率与孢子密度均为0~20cm土层高于20~40cm土层。上下土层菌根侵染率和20~40cm土层的孢子密度随着树龄的增大先增加后降低,而0~20cm土层的孢子密度随着树龄的增大在出现2次高峰后逐渐降低,最高菌根侵染率和最大孢子密度分别出现在树龄21年和26年。相关性分析表明:菌根侵染率和孢子密度与脲酶极显著正相关;孢子密度与碱解氮、速效磷、碱性磷酸酶极显著正相关,与pH值极显著负相关;总球囊霉素、易提取球囊霉素与有机碳极显著正相关。主成分分析表明:碱解氮、速效磷、速效钾和碱性磷酸酶是影响...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马楠 郭伟 王强 全向春
对白洋淀淀区内8个自然生境下芦苇根际丛枝菌根(arbuscular mycorrhizae,AM)空间分布和土壤成分测定分析,结果表明:芦苇能与AM真菌形成共生关系,AM真菌不同结构定殖和孢子密度与样地生态条件密切相关。在光淀张庄AM侵染率达到最高,其中菌丝定殖率为32.53%,总侵染率为33.30%。AM真菌和土壤因子的回归分析结果表明,速效P对泡囊侵染率、菌丝侵染率、总侵染率的影响最大,并呈显著负相关。其次影响大的是有机质,呈显著正相关。丛枝侵染率与土壤因子之间均无显著相关性。孢子密度与泡囊、菌丝定殖率和总定殖率呈明显正相关。
关键词:
芦苇 AM真菌 白洋淀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陈雪冬 唐明 张新璐 周远博 韦素贞 盛敏
【目的】通过分析黄土高原不同林龄刺槐纯林中AM真菌侵染水平、植株养分状况和土壤理化性质,阐明"菌根-刺槐-土壤"三者之间的内在联系,揭示影响不同林龄刺槐纯林生长的关键因子,为黄土高原人工刺槐纯林的经营管理及深入研究植被恢复后生态效益的发挥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位于陕西省长武县王东沟流域的草地(0年)和11、23、35和46年生的刺槐纯林,采集刺槐枝、根及其根际土,测定AM真菌侵染率和孢子密度、枝和根中养分含量、土壤理化性质以及易提取球囊霉素含量。【结果】1)随林龄的增加,AM真菌侵染率呈先增加后维持稳
关键词:
刺槐 土壤性质 AM真菌 植株营养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王倡宪 李晓林 宋福强 王皙琛
采用盆栽试验的方法,于两个番茄品种旭日与金龙粉王育苗时分别接种G.mosseae,以明确该AM真菌在培育壮苗中的潜力。结果表明,G.mosseae显著的改善了两个番茄品种幼苗的素质,但是金龙粉王较旭日的接种效应明显。旭日与金龙粉王接种G.mosseae后,壮苗指数分别为相应不接种处理的2.38倍与3.49倍。菌根化幼苗的健壮生长在一定程度上依赖于G.mosseae对氮、磷养分吸收的显著促进作用。G.mosseae对氮吸收的菌根效应分别为47.50%与87.52%,对磷吸收的菌根效应分别为23.08%与64.74%。结果表明,将该AM真菌作为潜在的生物肥料引入设施番茄生产培育健壮幼苗是可行的。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贺忠群 贺超兴 张志斌 邹志荣 王怀松
对番茄中杂9号接种6种不同的丛枝菌根真菌(Glomus versiforme,Glomus mossea-2,Glomus intraradices,Glomus diuphauam,Glomus mossea,Glomus etuni-catum1),通过测定不同菌种对番茄的生长效应及叶片生理变化,表明不同丛枝菌根真菌对番茄有不同程度的生长促进作用,处理番茄的叶片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硝酸还原酶(NR)活性均比对照有所增加,其中对叶片可溶性糖的影响最为显著,它与番茄根系的菌根侵染率呈极显著正相关,还与植株总干重显著正相关,菌根侵染率亦与植株干重显著正相关。故此提出叶片可溶性糖含量可作为丛枝菌...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张海涵 唐明 陈辉 杜小刚
为了准确评估造林树种在黄土高原生态恢复中的作用,采用BIOLOG检测法,对黄土高原柠条、沙棘、狼牙刺、油松和刺槐5种造林树种菌根根际土壤微生物群落多样性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各树种根际土壤孔平均颜色变化率AWCD为油松>沙棘>狼牙刺>柠条>刺槐;不同树种菌根侵染率和菌根根际的微生物功能多样性均有显著差异;群落丰富度、多样性指数分析表明,油松外生菌根根际土壤微生物功能多样性和群落种群结构最丰富,其次为沙棘和柠条;碳源利用中与主成分1和主成分2相关的主要碳源分别是羧酸类、氨基酸类和糖类物质。相关性分析表明,菌根侵染率与土壤微生物功能多样性呈极显著正相关,随着菌根侵染率的提高,根际土壤微生物功能多样...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宋娟 吴祝华 翁行良 赵邢 杨学祥 唐荣林 曹兵 巫昱 沈厚宇 任嘉红 陈凤毛
【目的】为探明湖北、安徽两省20个典型采样地枫香根际丛枝菌根真菌(AMF)多样性,对枫香根际土壤中AMF种类、分布、菌根侵染等状况进行调查,初步了解该地区枫香林区AMF资源情况,为进一步探究当地枫香林地AMF群落结构及其生理生态功能提供参考。【方法】以10、20、50和100年生枫香为对象,采集枫香根际5~25 cm土壤样品,测定土壤理化性质。试验基于形态特征对分离的AMF孢子进行分类鉴定,利用KOH脱色锥虫蓝染色法观察20个采样地枫香根系的AMF侵染状况。冗余分析(RDA)探讨枫香根际丛枝菌根真菌与土壤因子的关系。【结果】1) 20个样本中97.65%的枫香根样均检测到了AMF侵染,侵染率为49.43%~73.84%,平均侵染率为62.07%,安徽稽灵山枫香根样侵染率最高(73.84%),湖北九峰山森林公园枫香根样侵染率最低(49.43%)。根内真菌丛枝和泡囊较多,呈均匀分布,表明枫香容易被AMF侵染,但不同采样点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2)取样地土壤中分离出AMF孢子数为[86~275个·(50 g)~(-1)]土,平均孢子密度为166个·(50 g)~(-1)土,表现为安徽稽灵山最高[275个·(50 g)~(-1)土],安徽黄山最低[86个·(50 g)~(-1)土]。3)通过形态学鉴定,共分离AM真菌11属46种,其中球囊霉属12种、无梗囊霉属13种、盾巨孢囊霉属5种,为取样地区枫香根际土壤AM真菌的优势属。4)土壤总球囊霉素和易提取球囊霉素含量分别在1.01~2.01 mg·g~(-1)和0.62~0.84 mg·g~(-1)之间。5)不同取样点枫香根际土壤AM真菌的属数、Shannon(香农)和Simpson多样性指数呈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湖北、安徽两省的20个样地人工林和天然林枫香根际均可形成丛枝菌根,根际土壤中的AMF孢子多样性丰富,球囊霉属为优势菌群。本研究结合AMF在生态系统中的分布特点,为开发枫香专用AMF肥料提供了丰富的菌种资源。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伍荣冬 韦金凡 龙艳艳 雷崇华 谭裕模 李廷化 陈廷速
探讨不施肥的条件下,大田甘蔗接种丛枝菌根(AM)真菌一年后对宿根蔗生长的促进效应。采用原新植蔗砍收后,保持原施有AM真菌及对照的试验小区进行试验,试验期间不再施用任何肥料,分析大田接种AM真菌一年后,对土壤理化性质、甘蔗根系内生真菌及宿根蔗生长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即使在不施肥的条件下,原所接种的AM真菌仍能提高土壤的p H值,活化土壤中的磷、镁和有机质,促进甘蔗对有效磷、镁和有机质的吸收利用。在甘蔗根系检测到AM真菌以及有隔内生真菌(DSE),根系内生真菌的定殖率受到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AM真菌能促进一年宿根蔗的生长,增加甘蔗有效茎数,提高产量。
关键词:
宿根蔗 丛枝菌根真菌 接种 大田试验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赵忠 成向荣 薛文鹏 王迪海 袁志发
以生长在陕西黄土高原半干旱气候区安塞县和半湿润气候区长武县的刺槐人工林为研究对象,采用土钻法获取根样,研究不同气候区刺槐细根的垂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两地刺槐细根分布差异较大,安塞县刺槐细根平均分布深度为250cm,长武为200cm;安塞阴、阳坡立地上刺槐细根表面积特征值分别是长武的5.06和8.29倍。无论是在阴坡还是阳坡立地上,安塞刺槐细根表面积特征值均在土壤表层0~20cm处达到最大值,且随土层加深逐渐减小;长武刺槐细根表面积特征值峰值出现在较深的土层,阴、阳坡均在60cm左右。安塞刺槐细根约80%分布于0~150cm土层中,长武集中在0~100cm土层。此外,两地刺槐细根表面积特征值阴...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佘雕 朱盼盼 李浩宏 宋娟丽 吴发启
【目的】分析研究黄土高原地区3种灌木林地土壤的有机质和氮素在剖面不同土层深度、坡向及坡位间的分布特征,为黄土高原灌木林地土壤的培育提供基础依据。【方法】通过野外采样、室内土壤分析并结合数理统计的方法,以荒草地作为对照,对黄土高原地区的柠条、沙棘林地和天然次生林地的有机质和氮素含量在不同土层深度(0~20,20~40,40~60,60~80 cm)、不同坡向(阳坡、半阴半阳坡、阴坡)和不同坡位(坡上部、坡中部、坡下部)的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3种灌木林地土壤有机质含量随土层深度的增加而递减,不同土层间差异显著;各土层间土壤全氮含量差异不明显;碱解氮含量以表层显著高于20~80 cm土层,表层以...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宰学明 郝振萍 赵辉 钦佩
以滨梅为供试植物,通过盆栽试验,研究接种AM真菌对滨梅苗根际土壤微生态环境的影响。试验中选用摩西球囊霉、幼套球囊霉、透光球囊霉3种AM真菌接种,测定滨梅苗菌根侵染率、生物量、根际微生物数量、土壤pH值、土壤酶活性及N,P等指标。结果表明:3种AM真菌都与滨梅形成菌根共生体,其中摩西球囊霉、幼套球囊霉侵染效果较好,侵染率分别是50.4%,48.3%;受这2种菌侵染的苗木生物量分别是对照处理的1.74,1.73倍。AM菌根对根部微生物种群数量产生一定的影响,使根面上的细菌、放线菌、固氮菌的数量显著增加。AM菌根增加根际土壤磷酸酶、脲酶、蛋白酶的活性,各种酶活性增加量与苗木菌根侵染率呈显著正相关。A...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