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3249)
2023(4760)
2022(3862)
2021(3093)
2020(2265)
2019(5101)
2018(4713)
2017(8427)
2016(5015)
2015(5442)
2014(5445)
2013(5547)
2012(5410)
2011(4954)
2010(4810)
2009(3789)
2008(3507)
2007(2945)
2006(2670)
2005(2358)
作者
(17357)
(14835)
(14327)
(13846)
(9094)
(7268)
(6333)
(5842)
(5613)
(5298)
(5104)
(5078)
(4872)
(4674)
(4657)
(4452)
(4450)
(4447)
(4174)
(4119)
(3938)
(3551)
(3498)
(3363)
(3306)
(3289)
(3242)
(3198)
(3052)
(2963)
学科
(21063)
经济(21056)
管理(15072)
(11183)
土地(10913)
环境(10891)
(9396)
地方(6645)
(6633)
资源(6397)
经济学(6212)
(6079)
企业(6079)
方法(5203)
(5024)
生态(4855)
中国(4833)
问题(4814)
农业(4799)
数学(4450)
数学方法(4402)
(4352)
(4051)
规划(4037)
环境规划(3967)
(3912)
土壤(3898)
(3876)
业经(3695)
地方经济(3350)
机构
学院(72078)
大学(71431)
研究(30673)
(25171)
管理(25065)
经济(24558)
科学(22656)
中国(21946)
(21867)
理学(21071)
理学院(20746)
管理学(20258)
管理学院(20156)
农业(17385)
业大(17218)
(16916)
(16815)
研究所(15752)
中心(13636)
资源(12167)
(12164)
(11984)
农业大学(11736)
(11525)
科学院(11131)
环境(10654)
北京(10420)
(10390)
(10168)
(10104)
基金
项目(56306)
科学(43446)
基金(40753)
(39458)
国家(39257)
研究(35935)
科学基金(31615)
自然(22981)
自然科(22247)
自然科学(22238)
基金项目(22161)
(22000)
自然科学基金(21768)
社会(21747)
社会科(20639)
社会科学(20633)
(20159)
资助(15182)
教育(14907)
重点(14016)
(13721)
计划(13190)
编号(13116)
科技(12561)
(11503)
科研(11180)
(10852)
创新(10462)
(10224)
课题(9948)
期刊
(27954)
经济(27954)
中国(19686)
(19571)
学报(18257)
科学(17209)
研究(16716)
农业(13403)
大学(12317)
学学(11946)
资源(8706)
(8160)
管理(7073)
(6823)
国土(6013)
土地(5551)
业大(5505)
教育(5462)
林业(5327)
业经(4734)
(4684)
科技(4354)
技术(4208)
自然(4206)
农业大学(4202)
中国农业(3937)
问题(3815)
经济研究(3442)
(3348)
金融(3348)
共检索到10694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浙江林学院学报  [作者] 刘守赞  郭胜利  白岩  
通过对比分析陕西省王东沟流域梁坡地上农地、果园、人工林地、草地和苜蓿Medicago sativa地土壤有机碳质量分数及其在土壤剖面上分布差异,研究土地利用方式对土壤有机碳的影响。结果表明:果园土壤有机碳质量分数比农地低2.2%,人工林地、草地和苜蓿地分别比农地高25.3%,17.1%和11.6%;土壤有机碳质量分数在土壤剖面上随着土层的加深而降低,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有机碳在剖面上的分布特征不同。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全氮与土壤有机碳存在极显著相关关系。图1表3参16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刘守赞  郭胜利  王小利  薛宝民  
选取高原沟壑区王东沟流域内典型的治理坡段,研究不同植被条件下土壤有机碳、氮的含量变化和坡面分布特征。结果表明:与荒草(白羊草)群落相比,油松群落条件下,土壤有机碳含量提高9.3%(P>0.05),而果园土壤有机碳含量降低40.1%(P0.05)。果园和刺槐群落下坡面有机碳变化趋势不明显;杏树群落下表现为坡中部含量高,上部和下部低;白羊草群落下坡面有机碳含量从上到下逐渐增加。不同植被条件下土壤全氮与土壤有机碳存在极显著(R2=0.925)的相关关系。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孙文义  郭胜利  宋小燕  
研究地形和土地利用类型共同作用下表层土壤有机碳空间分布特征,对准确评估区域土壤有机碳的空间分布和变异特征具有重要意义。以黄土丘陵沟壑区燕沟流域3种地形部位(峁顶、峁坡、沟底)和8种土地利用类型(农田、果园、天然与人工草地、天然与人工灌木林、天然与人工乔木林)为研究对象,采集表层(0~20 cm)314个土壤样品用于研究地形和土地利用方式对黄土丘陵沟壑区小流域表层土壤有机碳空间分布的影响。地形和土地利用方式极显著(P峁坡>峁顶的变化趋势,土壤有机碳含量沟底(8....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陈晨  梁银丽  吴瑞俊  彭强  贾文燕  黄茂林  
在利用长期定位试验的实测土壤有机碳(SOC)数据,验证DNDC(脱氮-分解作用)模型在黄土丘陵沟壑区应用的可行性基础上,应用DNDC模型来研究黄土丘陵沟壑区坡耕地农田土壤碳库储量动态变化及碳循环特征。结果表明:施肥可提高作物残体与根系分泌物的外源C携入量,也能提高土壤异氧呼吸对内源C的消耗,且施用有机肥后提高效果显著。总体上,单施有机肥、有机肥配施氮肥均能显著提高0~30 cm土层SOC含量,40年后各处理SOC分别比初始值提高了90.29%、86.46%。不施肥和单施氮肥,SOC含量总体都呈现下降趋势,40年后各处理SOC分别比初始值降低了3.52%、0.38%。依据DNDC模型模拟结果,在...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张宏  刘建军  
对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表层及剖面养分的分布特征及其与颗粒含量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乔木林地表层土壤具有较高的氮素、有机质及全钾(与灌木林地、草地、农田均达到了极显著差异);农田表层土壤具有较高的磷素及速效钾;乔木林地、灌木林地、草地及农田土壤有机质均随土壤深度的增加呈几何级数下降;土壤氮素在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中的变化情况与有机质一致;农田磷素含量高于其它3种土地利用方式;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钾素含量差异不显著,乔木林地土壤全钾含量略高,农田土壤的速效钾含量高于其它3种土地利用方式。(2)通过对土壤不同粒级与土壤养分的相关性分析,土壤各粒级(粉粒除外)与土壤养...
[期刊] 草业科学  [作者] 魏早强  罗珠珠  牛伊宁  蔡立群  
增加土壤有机碳累积对于缓解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大气温室效应具有重要意义。为研究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对土壤有机碳组分的影响,本研究采用整合分析方法 (Meta-analysis)研究了林地、果园、天然草地、栽培草地、农田5种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0–100 cm土壤剖面总有机碳(TOC)及其活性组分的变化特征,并探讨了土壤总有机碳与活性有机碳之间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与农田(对照)相比,林地和栽培草地均能显著增加0–100 cm土层TOC含量(P 0.05);天然草地和栽培草地近乎在0–100 cm整个剖面对EOC含量均有显著增加作用(P <0.01),而与DOC无明显相关关系。综上,与农田相比,林地和栽培草地具有较强的土壤固碳功能。该研究可为土壤有机碳管理提供理论参考。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樊军  郝明德  邵明安  
根据设在黄土高原沟壑区旱塬地的长期田间定位试验结合野外调查,对旱塬人工草地土壤0~1000cm水分含量及剖面氮素含量与分布进行研究。结果显示,旱地人工草地连续种植会显著消耗土壤深层储水与土壤氮素,苜蓿的耗水深度超过1000cm,剖面200cm以下平均含水量12.6%;同时,也使深层土壤硝态氮含量降低,150cm以下硝态氮含量均小于1mg/kg,荒草地的水分状况好于人工草地,这是因为荒草地的生物量远低于人工草地,200cm以下平均含水量18.8%。在干旱地区,土壤深层储水可以调节植物用水,但是人工苜蓿从土壤深层吸收大量水分导致土壤干燥化的发生。因此,土壤储水的调节作用丧失,合理的草地产量是控制土...
[期刊] 草业科学  [作者] 井乐  李建平  张翼  马红英  李剑  
为研究黄土高原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干层差异特征,本研究以放牧草地、封育15年草地、15年柠条地和封育30年草地为研究对象,定量分析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深层土壤水分特征。结果表明:放牧草地、封育15年草地、15年柠条地、封育30年草地0-500cm土层土壤含水量平均变异系数分别为0.142、0.107、0.067、0.078;土壤干层起始深度分别为80、100、120、360cm;干层厚度分别为380、180、120、100cm;干层内土壤平均含水量分别为9%、8.9%、8.1%、9.7%。4种土地利用类型的土壤剖面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干燥化现象,放牧草地和15年柠条地土壤干燥化尤为严重,封育15年草地0-500cm土层土壤含水量显著高于放牧草地(P<0.05),封育30年草地0-500cm土层土壤含水量则极显著高于放牧草地(P<0.01)。随着封育年限的增加,天然草地土壤含水量显著增加,土壤干层逐渐减轻变薄,向下深移,干层强度下降。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岳庆玲  常庆瑞  刘京  刘梦云  王德彩  
为了研究吴旗县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对土壤养分以及酶活性的影响,对农耕地、天然草地、人工草地、灌木林地和乔木林地5种土地利用方式的土壤进行了调查、样品测定和分析。结果表明,天然草地和乔木林地0~20cm表层土壤有机质增长率均较大,为36.11%和32.96%,二者碱解氮含量也较高,分别为66.88和69.37 mg/kg;乔木林地和灌木林地0~20 cm表层土壤有效磷含量均高于天然草地和人工草地,乔木林地速效钾含量最高。乔木林地0~20 cm土层土壤脲酶、碱性磷酸酶和蔗糖酶3种水解酶活性均高于其他4种土地利用方式,0~20 cm土层土壤酶活性均高于20~40 cm土层,表明人工种植乔木林可以使土壤水...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高希旺  张玉珍  马涛  马景永  武鹏艳  
利用LI-8100开路式土壤呼吸仪对陇西县现有梯田和自然坡耕地温室气体CO2通量进行观测。结果表明,土壤温度,梯田低于坡地1℃左右,土壤呼吸速率,梯田低于坡地0.67μmOL·m-2·s-1,土壤呼吸速率存在明显差异(P=0.00)。土壤水分在温度最高时,梯田土壤含有较高的体积含水量达0.224%,而坡地处在较低的0.153%,差值为0.071%。土壤呼吸速率在单因子模型下拟合程度不高(R2=0.1~0.5),但是双因子模拟下R2达到0.9以上,表明该区土壤呼吸速率受到这2个因子的共同影响;梯田的土壤呼吸特征更适应于黄土丘陵沟壑区的气候变化。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唐国勇  李昆  孙永玉  张春华  
土壤碳库管理指数反映土壤管理的科学性。对比研究了干热河谷新银合欢林、苏门答腊金合欢林、大叶相思林、印楝林、荒地和旱耕地土壤有机碳(SOC)、易氧化有机碳(ROC)含量和土壤碳库管理指数。结果表明:6种土地利用方式下SOC和ROC含量范围分别为4.22 5.92 g.kg-1和1.34 2.33 g.kg-1。各利用方式之间SOC含量差异不显著,但4类人工林ROC含量均显著(P<0.05)高于旱耕地和荒地。SOC与ROC含量存在极显著(P<0.001)线性相关关系(R2为66.3%)。以荒地作为参照,4类人工林土壤碳库管理指数变化范围为1.77至2.36,旱耕地为0.99。研究揭示:植被凋落量和...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范春梅  廖超英  李培玉  孙长忠  许喜明  
【目的】研究放牧强度对林草地土壤物理性状的变化。【方法】通过放牧试验的方法,研究了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山西偏关县草地和柠条林地在不同放牧强度、不同放牧畜种条件下表层土(0~10cm)的物理性状。【结果】放牧强度直接影响着草地和柠条林地土壤的物理结构。随放牧强度的增加,牲畜对土壤的践踏加剧,导致土壤紧实度增加,容重增加,含水量和孔隙度下降。从畜牧羊种选择来看,绵羊相对于山羊来说对放牧地践踏较轻,土壤容重较小,土壤含水量和孔隙度则较高。【结论】林草地土壤表层(0~10cm)的物理性状对放牧强度的反应比较敏感。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何福红  黄明斌  党廷辉  
以长武王东沟小流域为研究对象,从土壤干层的量化指标、分级评述和分布特征等3个方面初步探讨了黄土高原沟壑区小流域的土壤干层问题,并就小流域内的植被建设中的一些问题提出了几点看法。结果表明:在王东沟小流域内,土壤干层已成为一个普遍存在的水分现象,不同程度地影响植物生长和植被的恢复,并具有如下特点:①土壤干层的干燥化程度和干层厚度都表现为林地大于果园,果园大于草地,农地最小;②同一种植被类型由于密度、生物量、树龄、坡度、坡向以及坡位不同,其土壤干层的干燥化程度和深度也不相同。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孔龙  谭向平  和文祥  王旭东  郝明德  
【目的】研究不同培肥措施对宅基地复垦土壤酶动力学特征的影响,探讨适宜农村闲置宅基地复垦的培肥模式。【方法】在位于黄土高原沟壑区的长武县,采用田间试验,设置不施肥以及施用化肥、有机复合肥、有机复合肥+菌肥、有机肥、有机肥+菌肥共6个处理,分析不同培肥措施下复垦土壤转化酶、脲酶、碱性磷酸酶的动力学参数(米氏常数(Km)、最大反应速度(Vmax)和Vmax/Km)的变化特征。【结果】复垦培肥后,化肥处理降低了土壤脲酶Vmax及磷酸酶的Vmax、Vmax/Km值,有机复合肥处理降低了土壤脲酶的Vmax/Km值,有机复合肥+菌肥处理降低了土壤脲酶及磷酸酶的Vmax、Vmax/Km值,有机肥+菌肥和有机肥...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宋丰骥  常庆瑞  钟德燕  
【目的】研究黄土高原沟壑区土壤养分空间分布特征及变异规律,分析地形因子对土壤养分空间分布的影响,为土壤养分的有效利用与管理提供理论依据。【方法】运用地统计学和GIS技术相结合的方法,研究地处黄土高原沟壑区的安塞县土壤有机质、碱解氮、有效磷和速效钾的空间变异特征,并利用数字高程模型(DEM)提取坡度、水平曲率、垂直曲率、地形湿度指数和河流动能指数等5个地形因子,分析土壤养分含量与这些地形因子之间的相关性。【结果】(1)土壤有机质、碱解氮、有效磷和速效钾4种土壤养分的变异系数为14.14%~26.84%,块金效应值为16.45%~45.87%。(2)研究区西南部土壤养分含量较高,北部土壤养分含量相...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