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140)
2023(8893)
2022(7965)
2021(7582)
2020(6325)
2019(14874)
2018(14908)
2017(28852)
2016(15782)
2015(17778)
2014(17714)
2013(17529)
2012(15937)
2011(14256)
2010(14056)
2009(12579)
2008(11997)
2007(10172)
2006(8724)
2005(7274)
作者
(45894)
(37886)
(37590)
(35788)
(23995)
(18198)
(16992)
(15094)
(14454)
(13400)
(13162)
(12630)
(11837)
(11821)
(11637)
(11521)
(11481)
(11208)
(10657)
(10596)
(9518)
(9122)
(9105)
(8511)
(8445)
(8420)
(8398)
(8283)
(7567)
(7554)
学科
(59453)
经济(59386)
管理(44301)
(42116)
(35455)
企业(35455)
方法(29904)
数学(25802)
数学方法(25513)
(15799)
(15436)
中国(14261)
(13946)
业经(13467)
地方(12314)
(10840)
农业(10714)
理论(10685)
(10158)
贸易(10154)
技术(10025)
环境(9979)
(9842)
(9286)
财务(9229)
财务管理(9215)
(9087)
企业财务(8730)
(8658)
教育(8655)
机构
大学(220800)
学院(219072)
管理(91601)
(81131)
理学(80529)
理学院(79650)
经济(79253)
管理学(78272)
管理学院(77899)
研究(71144)
中国(50345)
科学(47619)
(47501)
业大(36314)
(36276)
(35715)
(34846)
研究所(33141)
中心(31668)
北京(30164)
(29753)
(29102)
财经(28980)
师范(28843)
农业(28291)
(26399)
(26279)
(24927)
师范大学(23470)
技术(23406)
基金
项目(160291)
科学(124965)
研究(115729)
基金(115434)
(101194)
国家(100366)
科学基金(85926)
社会(70158)
社会科(66369)
社会科学(66350)
(62875)
基金项目(62792)
自然(58131)
自然科(56704)
自然科学(56691)
自然科学基金(55649)
(53145)
教育(52298)
编号(47673)
资助(47321)
成果(37610)
重点(35510)
(34373)
(33594)
(33259)
课题(32087)
创新(30905)
科研(30902)
大学(29482)
项目编号(29473)
期刊
(84390)
经济(84390)
研究(60710)
学报(37996)
中国(35598)
科学(34494)
(32223)
管理(31540)
大学(28186)
学学(26600)
(24318)
教育(23959)
农业(23049)
技术(18381)
业经(14926)
(14112)
金融(14112)
图书(13041)
财经(12902)
经济研究(12784)
科技(12256)
(11820)
理论(11744)
林业(11652)
问题(11159)
实践(11128)
(11128)
(10759)
资源(10426)
技术经济(10352)
共检索到29963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赵鸿雁  吴钦孝  刘国彬  
Soil and water conservation mechanism of vegetation has been explained through analysing the effects of vegetation at different layers on rainfall. The vegetation cause the result of reduction of runoff amount,runoff energy and runoff carrying sediment. and vegetation improving soil to make a great ...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李玉山  
论文从土壤水文学科视角来研究和分析黄土高原森林水文作用的两个重大问题, 即对总径流量和对地下水转化的影响。联系黄土高原与水循环有关的生态属性, 系统阐述了林地土壤下伏干层的发现、 分布、 水文性质及其生物学成因。重点分析了干层因其巨大水分亏缺量阻隔重力水下渗, 阻止降水垂直入渗补给地下水的作用。指出森林因其显著拦蓄径流作用, 蓄积水分又难以转化为地下水, 因而具有减少林地出境总径流量的作用。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于法展  张忠启  陈龙乾  沈正平  
随着环境压力的与日俱增以及森林过度采伐带来的生态危机的加剧,森林生态系统控制水土流失与涵养水源功能的量化及机理研究已成为各国生态学家、林学家、水土保持学家共同关注的课题。以江西庐山自然保护区的6种主要森林植被为研究对象,基于野外调查和室内实验获取的相关数据,采用层次分析法,选取郁闭度、丰富度指数、土壤容重、毛管孔隙度、土壤稳渗速率、枯落物储量、枯落物分解强度、海拔、坡度等15个指标构建多层次多指标的水土保持功能评价体系,根据层次总排序结果,分别计算出各指标的权重,并利用线型评分函数求出各森林植被类型水土保持功能的综合评价值,即6种主要森林植被类型水土保持功能排序为:常绿阔叶林>玉山竹林>常绿-...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赵鸿雁  吴钦孝  刘国彬  
In order to expound the role of litter in controlling soil and water loss,the soil and water conservation functions of litter in Chinese pine stand have been studied,using the method of location monitor combined with simulation experiment.The results of the studies showed that the average intercepti...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吴钦孝  赵鸿雁  韩冰  
采用人工模拟与天然降水相结合的方法 ,定量研究了枯枝落叶层保持水土的有效性。研究结果表明 ,在黄土高原常见坡度 2 5°和暴雨雨强 1~ 2 mm/m in的条件下 ,该地区油松和山杨林枯枝落叶层保持水土的有效厚度为 0 .9~ 1.0 cm,低于这个数量 ,将明显降低其蓄水减沙效益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杨磊  冯青郁  陈利顶  
黄土高原严重的水土流失是黄河泥沙的主要来源。自1950s以来大规模实施的水土保持工程建设是黄土高原水土流失治理的重要举措,在减少入黄泥沙方面做出了巨大贡献。水土保持工程措施通过直接或间接地作用于坡面、沟道的水文过程和物质迁移过程等,改变了水资源和土壤资源的时空分配格局,在土壤保持、粮食供给、水文调节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对黄河流域生态安全具有重要贡献。本文系统综述了黄土高原水土保持工程措施的发展演变,阐述了水土保持工程措施对水土过程的作用机制及对关键生态系统服务的贡献,探讨了新形势下黄土高原水土保持工程措施建设面临的问题、挑战。在此基础上提出今后黄土高原水土保持工程措施应加强维护和管理,提升应对极端气候事件和自然灾害的能力,面向国家生态文明建设和区域社会经济发展需求,统筹工程措施与植被措施,进行科学的设计与合理的时空配置,以维护黄土高原及黄河流域生态安全、维持和提升区域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及社会经济效益。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孙文义  邵全琴  刘纪远  
以土壤保持量为评估指标,应用修正通用土壤流失方程,评估了黄土高原水土保持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分析了近20 a来的黄土高原土壤保持量的空间分布及其动态变化,对于揭示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黄土高原林草植被建设的生态成效具有重要的科学价值和现实意义。结果表明:1990—2010年黄土高原平均单位面积土壤保持量为305 t·hm-2·a-1,年均土壤保持总量为190×108t。1990—2000年农田、草地和林地生态系统平均单位面积土壤保持量分别为249、285和640 t·hm-2·a-1,2000—2010年平均单位面积土壤保持量分别增加了14.6%、2.9%和7.4%。黄土高原草地和林地的土壤保持率分...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李晶  任志远  
【目的】土壤侵蚀是导致人类赖以生存且日趋紧缺的土地资源退化和损失的主要原因,这种损失正在全球悄然进行。定量计算区域土地生态系统水土保持的价值量,为区域土地的持续利用与生态环境和社会经济协调发展提供科学决策依据。【方法】本文根据陕北黄土高原的特点,采用无植被覆盖的潜在土壤侵蚀量来估算各生态系统土壤保持量,然后利用估算的土壤保持量,采用市场价值法、机会成本法和影子工程法从保护土壤肥力、减少表土损失和减轻泥沙淤积3个方面来评价水土保持的经济效益。【结果】而从整个时间段上来看,2000年比1978年的土壤保持量增长94.18%,接近一倍。1978~2000年期间陕北黄土高原水土保持价值是逐渐增加的,1...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于国强  张霞  张茂省  裴亮  
采用有限差分软件FLAC3D对黄土高原坡沟系统及植被覆盖下重力侵蚀机理进行探索,对有无植被的坡沟系统应力场、位移场和塑性区分布进行数值模拟,阐明了植被根系措施减缓重力侵蚀作用机制。结果表明,坡沟系统上部位移以"沉降"模式为主,下部位移以"剪切"模式为主,沟头溯源区是坡沟系统重力侵蚀最为强烈的部位;剪切塑性区域主要分布于坡面和沟坡大部分区域,张拉塑性区域主要分布于梁峁顶和梁峁坡上部;有植被覆盖时,根系加固作用改善了坡面浅层土体应力,有效降低了坡面土体的应力集中;减小了坡沟系统坡面浅层土体位移,使水平位移减少15%,铅垂位移减少2.5%;并减少了塑性屈服区体积,使剪切塑性区减少11.48%,张拉塑...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黄晓慧  王礼力  陆迁  
利用黄土高原陕甘宁3省(区)1 152份农户调查数据,基于农户感知价值理论,从农户对技术的感知价值和对生态环境的感知风险视角切入,探索感知价值对农户水土保持技术采用行为的主效应,考虑收入水平的差异,分析总收入和农户分化分析调节效应。研究结果表明:(1)农户年龄越小、农用机械数量越多、耕地面积越多,农户之间相互信任程度越高,政府支持程度越高,农户采用水土保持工程技术的概率越大。农用机械数量越多、耕地面积越多,政府支持程度越高,农户采用水土保持耕作技术的概率越大。(2)农户感知利益、感知风险对其水土保持工程技术和耕作技术采用行为都存在显著的正向影响。(3)总收入能够显著负向调节感知利益与水土保持工程技术采用行为之间的关系,也能够显著负向调节感知利益、感知风险与水土保持耕作技术采用行为之间的关系,农户分化能够显著负向调节感知风险与水土保持工程技术和耕作技术采用行为之间的关系。由此提出通过增加农户对生态环境的感知风险来提高农户对水土保持技术的感知利益等政策建议,以促进水土保持技术的推广应用。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王刚  李小曼  李锐  
通过科学分析,建立黄土高原水土保持社会效益评价系统,并确定系统中各评价因子的评价标准和评价指数。在此基础上,采用层次分析法以定西地区为例确定评价指数权重,并对该区水土保持社会效益进行评价,对评价结果进行分析。分析结果表明:定西地区水土保持社会效益的各项指标偏低,其中土地治理指数极差;劳动力结构相似指数一般;居住舒适指数较差;粮食安全指数评价一般;土地效率指数和劳动效率指数均在一般标准底线徘徊。但同时评价数据显示,近10年来定西地区水土保持社会效益各项指标均呈上升趋势,说明该区近年来水土保持取得了明显社会效益,向好的方向发展。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黄晓慧  王礼力  陆迁  
农户对水土保持技术的价值认知,不仅反映了农户对水土保持技术的主观认识和接受程度,而且影响到水土流失治理的成效和美丽乡村建设的进程。鉴于此,基于黄土高原区1 152户农户调研数据、采用Heckman Selection Model实证分析了资本禀赋对农户水土保持技术的价值认知以及认知程度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农户对水土保持技术的增产价值、增收价值、生态价值认知程度较高的农民比例分别为13. 89%、12. 5%、19. 01%,农民对水土保持技术的价值认知不高。(2)影响农民对水土保持技术增产价值认知程度的因素主要有受教育程度、劳动力数量、房屋类型、耕地面积、村干部、相互信任、相互帮忙;影响增收价值认知程度的因素主要有房屋类型、相互信任、相互帮助;劳动力数量、房屋类型、相互信任、相互帮忙、信息渠道等变量则显著影响了农民对生态价值认知程度。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石小亮  张颖  单永娟  段维娜  
利用水量平衡原理对云南省高原3种典型森林植被的林冠截留、枯落物持水和土壤蓄水能力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土壤蓄水是森林发挥涵养水源功能的最主要途径;从林冠截留量和截留率两个指标来看,林冠截水能力排序为高山松林(209.87t/hm2、28.87%)>白桦林(194.17t/hm2、19.82%)>川滇高山栎灌丛(111.78t/hm2、16.32%);对于枯落物持水能力:最大持水量排序为高山松林(35.79t/hm2)>白桦林(24.52t/hm2)>川滇高山栎灌丛(18.49t/hm2);最大持水率排序为川滇高山栎灌丛(177.42%)>白桦林(152.08%)>高山松林(138.48%);...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孙铁军  武菊英  肖春利  滕文军  
以裸露荒坡地为对照,在密云水库库滨带不同植被中设置径流试验小区,研究植物生物学特性及其动态变化对坡地水土流失防治的影响,结果得出,不同恢复植被中,人工草地建植1年后,植株密度可达545.0×104株/hm2,植被覆盖度与0~30 cm土层地下生物量最高可达92.3%~97.7%和2 238.8 kg/hm2;雨季玉米植株高度与地上生物量在各类型植被中最高,可达133.3 cm和11 035.3 kg/hm2,此时自然恢复地植被地上、地下生物量相对最低。坡地水土流失与降雨有关,降雨量越大,水土流失越严重,但无论降雨量大小,人工草地水土保持效果最佳,保水、固土能力可达92.3%~93.2%和99....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茅超颖  王云琦  马瑞  夏妍  王婕  向靓杰  张守红  
植被过滤带是水土保持和面源污染防控的重要措施之一。本研究于2016年8月在鹫峰人工降雨大厅通过土槽植草冲刷试验,观测不同宽度和坡度的植被过滤带(高羊茅)对地表径流、总悬浮物(TSS)以及污染物(TN、TP、K)的削减效果,定量分析植被过滤带宽度、坡度及入流流量大小等因素对植被过滤带径流拦蓄、TSS拦截和水质净化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植被过滤带的宽度对径流拦蓄效益影响较大,宽度为1、3和5 m植被过滤带的径流削减率分别为25.9%、79.6%、79.7%;污染物(TN、TP、K)削减率随着宽度逐渐增大,分别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