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960)
- 2023(11740)
- 2022(10104)
- 2021(9601)
- 2020(8111)
- 2019(18941)
- 2018(19118)
- 2017(36932)
- 2016(19975)
- 2015(22661)
- 2014(22785)
- 2013(22317)
- 2012(20115)
- 2011(17965)
- 2010(17974)
- 2009(16183)
- 2008(15504)
- 2007(13392)
- 2006(11479)
- 2005(9926)
- 学科
- 济(79624)
- 经济(79541)
- 管理(59893)
- 业(58060)
- 企(49680)
- 企业(49680)
- 方法(41706)
- 数学(36732)
- 数学方法(36059)
- 农(19994)
- 中国(18795)
- 技术(18035)
- 财(17781)
- 业经(17403)
- 学(17310)
- 理论(14986)
- 地方(14674)
- 农业(13615)
- 贸(13439)
- 贸易(13433)
- 易(13059)
- 和(12901)
- 环境(12025)
- 制(11960)
- 务(11943)
- 财务(11863)
- 财务管理(11844)
- 划(11248)
- 企业财务(11203)
- 教育(10456)
- 机构
- 大学(282452)
- 学院(282266)
- 管理(116766)
- 济(106349)
- 经济(103920)
- 理学(102530)
- 理学院(101473)
- 管理学(99359)
- 管理学院(98879)
- 研究(89286)
- 中国(63758)
- 京(60163)
- 科学(58526)
- 财(45566)
- 农(45283)
- 业大(44847)
- 所(44696)
- 研究所(41224)
- 中心(40403)
- 江(39037)
- 北京(37910)
- 财经(37701)
- 范(36771)
- 师范(36424)
- 农业(35515)
- 经(34356)
- 州(32599)
- 技术(32568)
- 院(32491)
- 经济学(30514)
- 基金
- 项目(201044)
- 科学(157701)
- 研究(145062)
- 基金(144923)
- 家(126957)
- 国家(125953)
- 科学基金(108517)
- 社会(88891)
- 社会科(84299)
- 社会科学(84272)
- 省(79646)
- 基金项目(77262)
- 自然(72964)
- 自然科(71334)
- 自然科学(71322)
- 自然科学基金(70003)
- 教育(67625)
- 划(67043)
- 资助(60657)
- 编号(59684)
- 成果(46842)
- 重点(44815)
- 部(43633)
- 创(42556)
- 发(41896)
- 课题(40828)
- 创新(39629)
- 科研(38580)
- 教育部(37237)
- 大学(37225)
- 期刊
- 济(109625)
- 经济(109625)
- 研究(77247)
- 中国(49998)
- 学报(45883)
- 科学(42635)
- 管理(42428)
- 农(40350)
- 大学(34426)
- 教育(33697)
- 财(33252)
- 学学(32442)
- 技术(29040)
- 农业(28929)
- 业经(18515)
- 融(18194)
- 金融(18194)
- 经济研究(17427)
- 财经(17259)
- 科技(16007)
- 图书(15777)
- 技术经济(15667)
- 业(15532)
- 经(14563)
- 问题(13848)
- 理论(13804)
- 统计(13064)
- 实践(12886)
- 版(12886)
- 践(12886)
共检索到39102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袁景军 赵政阳 张林森 高华 鲁玉妙 王雷存 张新武
在黄土高原旱地进行了苹果高接换种技术试验。结果表明,对每公顷栽植1 260株的高密园,宜采用细长纺锤形整形,每公顷栽植834株的中密园宜采用小冠疏层形结构整形;单枝单芽贴干嫁接宜在4月中下旬进行,单芽腹接和地面蹲靠接应提前到3月下旬至4月上旬。细长纺锤形果树宜采用单枝单芽贴干嫁接,单株宜高接11个头,采用单芽腹接宜接12个头,地面蹲靠接以3个头为宜;小冠疏层形嫁接头数以30个较好。嫁接时砧枝截留长度为5~8 cm,嫁接不同枝段芽体接穗以调整平衡树体长势;依据树龄采用不同嫁接方法,1~5年生树选用单芽腹接,5~10年生树采用单芽枝接,11年生以上树宜采用地面蹲靠接;嫁接后采取封闭切口+套塑料袋的...
关键词:
黄土高原 旱地苹果 高接换种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袁景军 赵政阳 张林森 洪东风 刘婉丽 石青峰
针对黄土高原老龄苹果园弃园后新栽幼树再植病严重问题,以14年生原树体下部和2年生矮化中间砧苹果苗为试材,进行地面蹲靠长枝和短枝嫁接更新改造试验。结果表明,采用地面蹲靠长枝嫁接,干径增粗快,树冠恢复能力强,新梢生长量大,总枝量增长迅速,接后第2年可少量开花结果,第3年正常结果,第4年进入丰产期,比闲地定植提早1年结果,比重茬地定植提早2年结果,5年累计平均产量14 663.1 kg/hm2,是闲地定植的2.175倍,是重茬地定植的4.638倍;地面蹲靠嫁接以3月中旬至下旬、气温3~6℃嫁接最适宜,成活率平均为96.3%;地蹲靠嫁接枝数以3枝为宜,树体生长旺,嫁接口愈合快,树体支撑能力强;嫁接后接...
关键词:
黄土高原 老龄苹果树 蹲靠嫁接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邱凌 杨改河 杨世琦
对由高效沼气发酵子系统、太阳能暖圈子系统、集雨蓄水子系统和节水滴灌子系统构成的黄土高原生态果园工程模式 ,提出了各子系统主要技术参数的计算方法和结构优化原则。实践证明 :设计的新型高效沼气池克服了常规沼气池存在的技术问题 ,产气率提高 5 1.7% ;设计的太阳能暖圈解决了猪和沼气池越冬问题 ,猪的生成速度提高 30 % ,沼气池产气率提高 2 0 % ;设计的集雨和贮水系统能有效地解决干旱半干旱地区畜禽、沼气池、果树生产中的用水问题 ;设计的滴灌系统与沼液施肥联用 ,可一次完成灌水和施肥作业
关键词:
黄土高原 生态果园 工程模式 优化设计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陈儒 徐婵娟 邓悦 姜志德
基于碳效应视角分析归纳了黄土高原退耕区农户的现实农业生产模式,通过深入剖析不同模式之间碳效应的差异,再次明确了低碳农业生产模式"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双赢"的核心理念。研究表明:退耕还林工程建设促使黄土高原地区农业土地利用方式和农业生产结构不断调整、优化,农户逐渐分化为粮食作物主导型、设施经济作物主导型、经济林木主导型、家禽家畜主导型4种类型;农户在生产经营过程中,为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对不同生产要素进行筛选、组合,逐步形成了11种黄土高原地区典型的农业生产模式;不同模式之间碳效应、碳密度存在明显差异,退耕任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李世东
退耕还林工程是我国六大林业重点工程之一 ,由于其作为一项大型工程来建设在我国才刚刚起步 ,技术操作又十分复杂 ,所以急需系统的科技体系指导 ,特别是其优化模式及配套技术等关键科技问题 ,都亟待研究解决。本文以退耕还林工程典型立地黄土高原沟壑区为研究对象 ,引入系统动力学等多种先进理论和技术 ,采取试验站点观测与广泛调研集成等 5个结合的技术路线 ,横跨自然科学、经济科学、社会科学 3大领域 ,共获取原始数据10 0 0 0多个 ,对退耕还林的优化模式进行了系统研究 ,提出了黄土高原沟壑区山西省乡宁县试验点退耕还林生态经济社会效益最优结合、可持续发展的油松×侧柏×花椒×刺槐模式 ,并提出了配套技...
关键词:
退耕还林 优化模式 黄土高原沟壑区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陈儒 徐婵娟 邓悦 姜志德
基于碳效应视角分析归纳了黄土高原退耕区农户的现实农业生产模式,通过深入剖析不同模式之间碳效应的差异,再次明确了低碳农业生产模式"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双赢"的核心理念。研究表明:退耕还林工程建设促使黄土高原地区农业土地利用方式和农业生产结构不断调整、优化,农户逐渐分化为粮食作物主导型、设施经济作物主导型、经济林木主导型、家禽家畜主导型4种类型;农户在生产经营过程中,为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对不同生产要素进行筛选、组合,逐步形成了11种黄土高原地区典型的农业生产模式;不同模式之间碳效应、碳密度存在明显差异,退耕任务对不同模式的碳效应和碳密度具有明显的影响,退耕规模是影响不同模式碳排放密度差异的重要因素;实现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双赢是低碳农业发展的关键所在,通过对黄土高原退耕区不同类型农户农业生产模式的碳效率比较分析,最终农户的低碳农业生产模式显化为种养复合循环生产模式、设施有机生态生产模式、旱区节水生产模式、设施养殖循环生产模式4种类型。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段玉 妥德宝 赵沛义 李焕春
在黄土高原北部,采用起垄覆膜(垄上覆膜种植马铃薯,垄沟种植谷子)的垄沟间作田间集雨补灌栽培并结合增施氮、磷、钾化肥,具有显著的增产、增收效果。该技术可大大提高化肥的增产效果和肥料利用率,有明显的集雨增墒效果,同时采用起垄覆膜种植马铃薯与垄沟种植谷子能够合理利用有限的工程集雨,有利于充分利用有限的降水资源,进行节约化农业经营。
关键词:
垄膜沟植 套种 氮磷钾 田间集雨 节水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范崇辉 魏建梅 郭瑞刚 赵政阳
为了筛选适宜陕西渭北黄土高原苹果产区使用的果袋,通过测定不同果袋处理果实的外观品质、内在品质及病虫害发生状况,比较了该苹果产区16种果袋对红富士苹果的套袋效果。结果表明,红富士苹果套双层纸袋,显著提高了果面光洁指数、着色指数、退绿指数和花青苷含量,显著降低了果面果锈指数、叶绿素含量、单果质量、Vc含量和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果实病害和虫害发生较轻。综合考虑各指标认为,适宜渭北地区红富士苹果的双层纸袋为旬宝双层袋、精工双层袋、光亮双层Ⅱ号袋、光亮双层Ⅰ号袋、三秦双层袋、小林双层袋、兆丰双层袋及青和双层袋,可供生产应用参考。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卜晓燕 米文宝
黄土高原地区土地类型多样且组合度变化复杂,以宁夏彭阳县为例,运用主成分分析法、聚类分析法和灰色线性规划法,分析了使区域土地利用优化的模式,构建集数量与空间、微观与宏观于一体的优化模型,提出了土地利用优化的对策,力求使区域土地利用不仅空间布局趋于优化,而且数量结构要素组合趋向合理。
关键词:
土地利用 优化模式 彭阳县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师江澜 杨改河 杨正礼
通过实地踏查、调研和大量资料分析,综合运用生态学、景观生态学、区域发展与规划以及水土保持学等多学科理论,结合退耕还林还草与经济发展的客观实际,构建了黄土高原不同立地条件下的植被营建技术模式。同时,提出开发利用相应立地条件下天然草地的优势种和主要伴生种,以丰富扩大植被建设所需的植物材料。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董孟雄 周希志 孙来虎 柴永峰 李永山
黄土高原半干旱地区麦棉全年全覆盖沟垄种植技术,即采用地膜和秸秆全年交替覆盖的方法,通过整地起垄、条带种植、沟垄覆盖、间作套种,实现旱地一年多作、一膜多用,旱涝保收,高产高效的节水型耕作新技术。该项技术经历了旱、涝、平三个同年型的试验结果,亩产小麦248.5公斤,棉花45.2公斤,每亩增收效益190—340元。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屈振民 胡俊鹏 孙平阳
通过对黄土高原干旱地区旱作农业发展的历史回顾,分析了粮食生产中存在的干旱少雨和肥力不足等主要障碍因素,提出了该区农业发展的主要措施,即发展集水补灌农业、加强旱作技术的研究与推广、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实施精准农业等。
关键词:
黄土高原 旱作农业 农业技术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李小涵 李富翠 刘金山 郝明德 王朝辉
【目的】提高土壤碳固持,特别是增加有机碳累积、减少碳损失,对于提高旱地土壤肥力、缓解大气温室效应具有重要意义。黄土高原旱地土壤有机碳含量低,增施氮肥是这一地区重要的作物增产措施,但氮肥投入对土壤碳的影响如何,一直没有报道。【方法】利用黄土高原旱地持续23年的长期定位试验,在每年施磷39 kg P2O5·hm-2条件下,设置0、45、90、135、180 kg N·hm-2 5个氮水平种植冬小麦,在小麦收获期采集0—40 cm不同土层的土壤样品,研究长期施用不同用量的氮肥对旱地土壤总碳、有机碳、轻质有机碳及无机碳的影响,分析不同氮肥用量引起的土壤有机碳、轻质有机碳及无机碳累积量的变化,定量分析氮...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李会科 张广军 赵政阳 李凯荣
【目的】研究旱地果园生草土壤物理性状的变化特征。【方法】在黄土高原旱地苹果园生草区及清耕区设立标准地,在60cm土层内分层取样,测定土壤容重、孔隙度、水稳性团聚体的含量等土壤物理性状,分析果园生草土壤物理性质的变化特征。【结果】生草降低土壤容重,增加孔隙度,提高水稳性团聚体含量,其影响主要集中在0~40cm土层;生草种类不同,对果园土壤物理性状影响存在差异,种植白三叶效果更佳;随着生草年限的增加,果园土壤物理性状愈趋改善,土壤的入渗性能和持水能力得到较大幅度的提高。【结论】长期生草有利于果园土壤物理性状的持续改善。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