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650)
- 2023(12340)
- 2022(10073)
- 2021(8979)
- 2020(7768)
- 2019(17768)
- 2018(17797)
- 2017(34158)
- 2016(19135)
- 2015(21874)
- 2014(22173)
- 2013(21821)
- 2012(20086)
- 2011(18202)
- 2010(18401)
- 2009(17474)
- 2008(17588)
- 2007(16166)
- 2006(14325)
- 2005(13174)
- 学科
- 济(79099)
- 经济(78998)
- 管理(59710)
- 业(54611)
- 企(44457)
- 企业(44457)
- 方法(34371)
- 数学(29951)
- 数学方法(29679)
- 农(23713)
- 财(22592)
- 中国(22098)
- 制(19818)
- 业经(18727)
- 学(16631)
- 农业(15489)
- 地方(15290)
- 贸(13872)
- 贸易(13867)
- 务(13817)
- 财务(13776)
- 财务管理(13736)
- 体(13708)
- 易(13461)
- 银(13137)
- 银行(13091)
- 企业财务(13016)
- 环境(12947)
- 和(12943)
- 行(12428)
- 机构
- 大学(284242)
- 学院(282549)
- 济(115352)
- 经济(112820)
- 管理(105660)
- 研究(96848)
- 理学(90414)
- 理学院(89376)
- 管理学(87817)
- 管理学院(87284)
- 中国(73198)
- 科学(60538)
- 京(60472)
- 财(55679)
- 农(52524)
- 所(50567)
- 研究所(45820)
- 江(44629)
- 中心(44535)
- 业大(43940)
- 财经(43614)
- 农业(41293)
- 经(39409)
- 北京(37762)
- 范(37030)
- 师范(36638)
- 经济学(35959)
- 州(34718)
- 院(34143)
- 经济学院(32555)
- 基金
- 项目(186182)
- 科学(145738)
- 基金(134581)
- 研究(134561)
- 家(118205)
- 国家(117237)
- 科学基金(99339)
- 社会(85497)
- 社会科(80958)
- 社会科学(80930)
- 省(73182)
- 基金项目(71477)
- 自然(63745)
- 教育(62222)
- 自然科(62164)
- 自然科学(62146)
- 划(61661)
- 自然科学基金(61084)
- 编号(55130)
- 资助(54286)
- 成果(45761)
- 重点(42611)
- 部(41644)
- 发(40345)
- 创(38292)
- 课题(37994)
- 制(37256)
- 创新(36000)
- 科研(35786)
- 国家社会(35779)
- 期刊
- 济(129514)
- 经济(129514)
- 研究(81376)
- 中国(58844)
- 学报(48340)
- 农(48225)
- 财(45183)
- 科学(42986)
- 管理(37958)
- 大学(35828)
- 学学(33575)
- 农业(31916)
- 教育(29531)
- 融(25487)
- 金融(25487)
- 技术(23799)
- 财经(22234)
- 业经(21030)
- 经济研究(20195)
- 经(19081)
- 问题(17903)
- 业(17345)
- 图书(14795)
- 版(14746)
- 资源(14055)
- 技术经济(13905)
- 贸(13434)
- 理论(13363)
- 科技(12704)
- 现代(12419)
共检索到42361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胡兵辉 廖允成 贺金红 程天矫 于稀水
黄土高原是中国旱地农业的重要实施区域,降水是其农业生产的主要水分来源。然而该区不仅年降水量有限,而且分布不均,夏季多大雨、暴雨,加之地形起伏不平,致使有限的降水资源大部分化为非目标性输出;储存在土壤里的降水通过蒸发大量损失;且现行的种植业结构及作物种群大多数用水效率低,农民科技素质低;更为普遍的是,土壤肥力低下,耕作管理粗放,严重制约了有限降水的资源化。
关键词:
制约因素 降水资源化 黄土高原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徐学选 穆兴民 王文龙
根据黄土高原( 陕西部分) 的145 个雨量观测站的30a 逐月降水资料,分析了陕西雨水资源的时空分布特征,并在次基础上,分别对西北地区的作物地土壤拦蓄潜力,陕北、渭北、关中3 地区居民工矿与交通用地的雨水汇流潜力进行了测算。初步结果为:两北地区作物地年总无效蒸发耗水达33 ×108 m3 ,若采取集流保墒措施,年可减少蒸发损失6-4 ×108 m3 ;3 地区居民工矿与交通用地年可汇流6-27 ×108 m 3 ,若一半用于粮食生产,并采取节水灌溉,初步推算黄土高原地区可增产粮食约28-8 ×108 kg。
关键词:
雨水资源化 汇流 降水 陕西 黄土高原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李志 郑粉莉 刘文兆
极端降水事件会引起严重的灾害事件,其变化趋势需要进行详尽的评估。基于50个站点1961—2007年日降水数据,定义极端降水事件及衡量指标后,使用M ann-Kendall法评估了黄土高原极端降水事件的空间分布和时间变化特征。结果表明,极端降水事件的空间分布具有东南—西北方向的梯度变化特征,降水量、强度和年最大日降水量均从东南向西北递减,而严重干旱事件从东南向西北递增。多数站点极端降水事件的各指标都具有单一趋势,但各指标具显著性趋势的站点数差异很大。约40%的站点极端降水频率具有显著降低趋势;约30%的站点极端降水量的减少趋势和严重干旱频率的增加趋势具有显著性;约10%的站点极端降水强度的上升趋...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余卫东 闵庆文 李湘阁
选取了黄土高原 4 1个站点 1 96 1年~ 1 990年的月降水资料 ,计算并分析了黄土高原地区多年平均年降水量、年内各个季节的降水分配比例、年降水变率和离差系数等分布特征 ,同时对黄土高原不同地区光热水资源的耦合特征和土壤水分在雨季恢复的程度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 :森林地带分布在黄土高原东南部和立地条件好的山地 ;荒漠草原带分布在水热资源缺乏的西北部 ;森林草原过渡带和典型草原带分布在森林带和荒漠草原带之间 ,是黄土高原地区的主要植被地带。最后 ,给出了林草适宜分布区域及其受限区域 ,可为当前黄土高原植被生态恢复与建设提供参考
关键词:
降水资源 植被分布 黄土高原 生态建设
[期刊] 草业科学
[作者]
汪士为 吴伟
在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研究植被对气候因素的响应对于区域生态保护和水土资源的合理利用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然而以往研究大多关注同时期气象因素和植被指标在区域尺度上的相互反馈,忽略了植被与气象因素之间的时间滞后效应。本研究利用MODND1T/NDVI(归一化植被指数)时间序列和温度、降水数据集,分析了黄土高原植被对不同气候因素的时间滞后效应,建立了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和偏相关模型,确定了不同植被类型的主要气候驱动因素。研究结果表明:(1)黄土高原不同植被类型和不同区域的植被对气候变化的响应方式和时间滞后效应都不同;(2)考虑时间滞后效应后,气候因素能够解释黄土高原植被生长变化的58.2%,相对于不考虑时间滞后效应的模型,这一解释程度提高了10%;(3)对于黄土高原MODND1T/NDVI在2000年至2018年期间具有显著变化趋势的区域(p < 0.05),主要的驱动因素是温度。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马琼 张勃 王东 张耀宗 季定民 杨尚武
基于甘肃黄土高原区12个测站1960-2012年的气象资料,利用标准化降水蒸散指数对该区近53a四季干旱的时空变化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甘肃黄土高原区近53a的四季均呈干旱化趋势,以秋季最为突出,春季次之。经过Mann-Kendall趋势分析法检验,秋旱最显著的地方是兰州、靖远及环县;春旱最明显的地方是崆峒、庆阳和西峰;冬季有变湿的趋向,但未通过显著性水平。空间分布上,甘肃黄土高原区腹部比边缘区发生干旱的频率高,山地比谷地发生干旱的频率高。陇中地区夏旱频发,陇东地区冬旱频繁。干旱变幅最大的地方是研究区西北的乌鞘岭和东北的子午岭。近53a研究区干旱事件发生频次呈增长趋势,近10a来尤为显著。...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孟庆香 刘国彬 杨勤科
在地统计学和地理信息系统支持下,采用多种插值方法对黄土高原降水量进行了空间插值研究, 并探讨了气象站点密度与布局对插值结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地统计学方法优于传统的反距离加权插值、多项式插值和径向基函数插值方法;考虑高程影响的普通协克里金方法优于一般的克里金方法和简单协克里金方法。通过空间插值得到了黄土高原降水量分布图,由该降水量分布图可知,黄土高原降水量总体呈现西北低、东南高的态势,界限很明显;年均降水量在100-800 mm,主要集中在200-600 mm内,以半湿润-半干旱气候为主。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张翀 任志远 李小燕
【目的】研究黄土高原植被覆盖对水热条件的时空响应。【方法】利用经验正交函数分析植被覆盖、气温和降水变化情况的时空分布,并结合奇异值分解分析植被覆盖与水热条件的时空相关性。【结果】东南部水热条件对植被的生长最佳,西北部干旱-半干旱地区气温超过一定的界限不利于植被生长,而降水的增加更容易使植被覆盖增大;中国第二大河——黄河的水文效应对干旱-半干旱地区植被覆盖的变化影响密切,在干旱地区水分充足的区域,气温的上升则会促进植被的生长;河谷平原、盆地中植被覆盖对水热的响应较为明显;同一区域不同植被类型对水热的响应也不尽相同;黄土高原植被覆盖与水热要素的相关性很强,但限制性因素较多。【结论】土地利用、植被类...
关键词:
黄土高原 植被覆盖 气候变化 响应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亢小语 张志强 陈立欣 冷曼曼 杨锋伟
针对黄土高原基流的动态变化特征和驱动因素问题,以昕水河流域为例,采用数字滤波法(3次,α=0.925)分割基流,利用Mann-Kendall、Pettitt、小波分析和Hurst法分析该流域基流的趋势性、突变性、周期性和持续性特点,采用双累积曲线法对基流变化驱动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昕水河流域多年平均基流量为0.45亿m~3,基流指数为0.368;流域年基流量呈显著下降趋势(P0.50)。流域降水和人类活动是基流变化的根本原因,人类活动通过植被覆盖度的变化、地下水的开发、煤矿开采和水土保持措施等方式影响基流。与第一阶段相比,第二、第三阶段降水和人类活动对基流的影响比例分别为25.89%、74.11%和0.37%、99.63%。进入21世纪,人类活动逐渐成为影响基流变化的主要因素。
关键词:
黄土高原 中尺度流域 基流变化 驱动因素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冯浩 邵明安 吴普特
针对黄土高原地区水资源严重短缺的态势和生态环境建设的需要 ,以小流域为单元 ,以雨水资源为研究对象 ,在分析不同雨水利用形式的基础上 ,提出雨水资源化理论潜力、可实现潜力和现实潜力三种不同潜力 ,并探讨了小流域雨水资源化潜力的计算原理和办法 ,结合设立在黄土高原的11个国家攻关试验区小流域 ,初步提出雨水资源开发利用程度的评价办法。
关键词:
小流域 雨水资源化 潜力 评价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赵西宁 冯浩 吴普特 王万忠
针对黄土高原地区雨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和小流域雨水资源化特点,以小流域作为研究单元,以雨水资源作为研究对象,借鉴层次分析法(AHP)原理,遵循科学、实用及其简明的原则,构建小流域雨水资源化综合效益评价数学模型,提出了综合效益评价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等32项评价指标。并以陕西省淳化县泥河沟小流域为例,利用所建模型进行了综合评价。评价结果可为黄土高原雨水资源高效利用和生态环境健康发展提供理论依据。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马剑锋 秦腾 佟金萍
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是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性前提。文章在构建水资源生态足迹模型的基础上,利用LMDI分解框架分析水资源生态足迹变化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我国西北干旱区水资源生态足迹变化整体平稳,但呈现显著的地区差异;社会经济发展与人口规模共同推动了水资源生态足迹的变化,且区域结构效应较为微弱;经济发展水平与社会技术进步的交替上升,使得我国整体水资源生态足迹呈现出波动变化态势,且呈现区域差异特征。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刘鑫 宋献方 夏军 于静洁 张学成
降水是流域水循环中重要的输入因子,对其同位素组分的研究有助于确定流域水体间的水力联系,还可反映流域综合自然地理及气象气候信息;结合地表水、土壤水及地下水同位素组分变化,可以确定降水入渗及产汇流过程、地下水补给及更新能力,进而为完整的水循环机理研究提供依据。结合水文气象观测,本文分析了黄土高原典型丘陵沟壑区岔巴沟流域2004年~2005年月降水以及曹坪西沟实验流域次降水环境同位素组分雨量效应、高程效应、季节变化、δD与δ18O间的关系等,并对不同时空尺度上大气降水线的变化规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该地区不同年份及雨季前后,降水的水汽来源不同且经历蒸发过程差异较大;同时发现大气降水线中斜率与氘盈余之间...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赵明扬 孙长忠 康磊
根据2008年6月至2011年11月黄土高原半干旱区油松人工林林内降雨定位观测数据,就该地区油松林内降雨再分配规律进行研究,并对不同立地条件下回归模型的结果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穿透雨量、树干茎流量、林冠截留量与降水量均呈极显著的线性关系(P<0.01),穿透雨率和树干茎流率与降雨的关系可用非线性曲线表示;林冠截留率随降雨量的增加呈双曲线下降,林冠截留率受降雨量、降雨持续时间等因子的影响;从拟合回归的参数值来看,不同年份、不同林冠下的降雨特征存在差异,回归模型参数呈现不稳定性。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程积民 万惠娥 杜锋
针对黄土高原半干旱区灌草植被退化严重的关键问题 ,进行了长期的定位研究 ,提出了灌草植被封育、改良、立体配置等快速恢复与重建的技术体系。试验结果表明 :主要草地群落本氏针茅、百里香适宜封育期为 3~ 5a ,产草量可提高 5 1~ 7 5倍。大针茅适宜封育期为 5a ,产草量可提高 1 5~ 5 0倍 ;改良草地最佳组合荒山穴播为本氏针茅 +杂类草、达乌里胡枝子 +本氏针茅群落 ,产草量提高 6 1~ 6 4倍。撂荒地开沟种植为本氏针茅 +冷蒿、本氏针茅 +红豆草、本氏针茅 +达乌里胡枝子群落 ,产草量提高 4 6~ 4 8倍。荒山隔带耕翻种植为芨芨草、本氏针茅 +紫花苜蓿、本氏针茅 ...
关键词:
黄土高原 半干旱区 退化草地 恢复与重建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