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097)
- 2023(8861)
- 2022(8035)
- 2021(7671)
- 2020(6422)
- 2019(15088)
- 2018(15078)
- 2017(29609)
- 2016(16131)
- 2015(18154)
- 2014(18256)
- 2013(18155)
- 2012(16525)
- 2011(14801)
- 2010(14611)
- 2009(13212)
- 2008(12587)
- 2007(10596)
- 2006(9267)
- 2005(7904)
- 学科
- 济(64069)
- 经济(63999)
- 管理(45648)
- 业(42991)
- 企(35922)
- 企业(35922)
- 方法(30583)
- 数学(26374)
- 数学方法(26087)
- 农(16917)
- 学(16709)
- 中国(14945)
- 财(14688)
- 业经(13699)
- 地方(13125)
- 农业(11435)
- 环境(11061)
- 和(10967)
- 理论(10817)
- 贸(10279)
- 贸易(10275)
- 技术(10005)
- 易(9961)
- 制(9622)
- 务(9549)
- 财务(9491)
- 财务管理(9477)
- 土地(9010)
- 企业财务(8985)
- 划(8847)
- 机构
- 大学(227023)
- 学院(224930)
- 管理(94475)
- 济(84072)
- 理学(82596)
- 经济(82046)
- 理学院(81700)
- 管理学(80296)
- 管理学院(79916)
- 研究(73331)
- 中国(53142)
- 京(49234)
- 科学(48340)
- 农(37121)
- 所(36769)
- 财(36539)
- 业大(36420)
- 研究所(33950)
- 中心(33123)
- 北京(31056)
- 江(31017)
- 财经(30300)
- 范(30149)
- 师范(29893)
- 农业(29230)
- 经(27622)
- 院(26892)
- 州(25919)
- 师范大学(24306)
- 经济学(23704)
- 基金
- 项目(161653)
- 科学(126503)
- 研究(117432)
- 基金(116880)
- 家(102057)
- 国家(101229)
- 科学基金(86870)
- 社会(71743)
- 社会科(67870)
- 社会科学(67847)
- 基金项目(63479)
- 省(63044)
- 自然(58391)
- 自然科(56974)
- 自然科学(56963)
- 自然科学基金(55902)
- 划(53539)
- 教育(53050)
- 编号(48862)
- 资助(47791)
- 成果(38648)
- 重点(35632)
- 部(35174)
- 发(33969)
- 创(33392)
- 课题(32757)
- 创新(31073)
- 科研(31025)
- 项目编号(29904)
- 大学(29851)
共检索到31350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刘黎明 林培
本文在分析黄土高原综合治理的历史经验和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应用持续土地利用(管理)的理论作为黄土高原今后的综合治理和开发的指导思想,将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和水土保持科学地统一起来。以陕北米脂县泉家沟流域为范例探讨了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持续土地利用模式的理论方法和技术路线。其主要步骤包括小流域土地生态经济系统分析、土地利用系统结构优化、土地利用优化模型空间面积分配、土地系统生态设计以及土壤侵蚀量输出分析和水土保持决策等。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李晶 任志远
目的为了定量的建立区域绿色生态经济账户,为区域土地的持续利用与生态环境和社会经济协调发展提供科学决策依据。方法以中国陕北黄土高原作为研究对象,通过野外实地调查与测定,利用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手段与多元统计分析等方法,从分析区域现状主要生态过程入手,研究了区域的土地利用覆盖及其格局变化,以及生态服务功能及价值的时空分布。结果1978年1990年和2000年陕北黄土高原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分别为467.23亿元、577.03亿元和560.99亿元。从1978年至1990年陕北黄土高原的生态价值增加了19.03%,而1990年至2000年陕北黄土高原的生态价值减少了2.86%,但是在22年来陕北黄土高原的...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张彦忠 张玉贵
利用陆地卫星5号TM数据,对位于黄土高原防护林区的山西省隰县进行了大面积(1400km2)的土地利用的计算机自动分类研究。提出了在地形破碎的黄土高原防护林区做遥感图像自动分类的方法和步骤,即把无监分类和有监分类有机结合的混合分类方法,提高了分类精度。本方法为在实践中有效地利用遥感数据提供了一条新途径。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刘贤赵 宿庆 宋孝玉 谭春英 张晓萍
根据1986年、1996年土地资源调查或土地详查资料以及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分析了长武试区土地利用的数量变化及其变化的幅度和趋势。利用1988年汛期5—10月降雨资料,分别计算了1986、1996和2010年土地利用状况下流域的产水量。结果表明长武试区土地利用变化的主要特点是农田、草地面积所占比重的减少和林果面积迅速增加。同样降雨类型,1996年流域下垫面状况下的产水量比1986年少产水0.5747×104m3,2010年产水量将比1986年少产水0.5914×104m3,产水量减少的直接后果使流域汇入河流的水量减少,引起水循环路径改变,加剧了河段断流与干旱灾害发生。
关键词:
长武试区 土地利用变化 产水量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赵宏飞 何洪鸣 白春昱 张闯娟
研究目的:基于黄土高原近30余年来土地利用/植被覆盖变化(LUCC),分析该地区LUCC及其环境效应,为区域生态环境与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政策提供科学依据。研究方法:地统计和趋势分析等。研究结果:(1)黄土高原土地利用结构整体上未发生变化,仍以草地、耕地和林地为主,但植被覆盖度提升显著;(2)黄土高原LUCC受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共同影响,影响程度存在区域性差异,其中黄土高原中部丘陵沟壑区主要由人类活动导致;(3)黄土高原LUCC对地表径流、土壤侵蚀、土壤水分及碳循环等生态环境过程将产生长期的影响,植被恢复在发挥生态效益的同时对区域生态环境产生消极的作用。研究结论:黄土高原植被生产力已接近水资源承载力阈值,提升人工植被稳定性、促进水资源平衡仍为现阶段促进黄土高原可持续发展的主要课题。
[期刊] 草业科学
[作者]
井乐 李建平 张翼 马红英 李剑
为研究黄土高原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干层差异特征,本研究以放牧草地、封育15年草地、15年柠条地和封育30年草地为研究对象,定量分析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深层土壤水分特征。结果表明:放牧草地、封育15年草地、15年柠条地、封育30年草地0-500cm土层土壤含水量平均变异系数分别为0.142、0.107、0.067、0.078;土壤干层起始深度分别为80、100、120、360cm;干层厚度分别为380、180、120、100cm;干层内土壤平均含水量分别为9%、8.9%、8.1%、9.7%。4种土地利用类型的土壤剖面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干燥化现象,放牧草地和15年柠条地土壤干燥化尤为严重,封育15年草地0-500cm土层土壤含水量显著高于放牧草地(P<0.05),封育30年草地0-500cm土层土壤含水量则极显著高于放牧草地(P<0.01)。随着封育年限的增加,天然草地土壤含水量显著增加,土壤干层逐渐减轻变薄,向下深移,干层强度下降。
关键词:
土壤干层 土壤水分 变异系数 黄土高原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岳庆玲 常庆瑞 刘京 刘梦云 王德彩
为了研究吴旗县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对土壤养分以及酶活性的影响,对农耕地、天然草地、人工草地、灌木林地和乔木林地5种土地利用方式的土壤进行了调查、样品测定和分析。结果表明,天然草地和乔木林地0~20cm表层土壤有机质增长率均较大,为36.11%和32.96%,二者碱解氮含量也较高,分别为66.88和69.37 mg/kg;乔木林地和灌木林地0~20 cm表层土壤有效磷含量均高于天然草地和人工草地,乔木林地速效钾含量最高。乔木林地0~20 cm土层土壤脲酶、碱性磷酸酶和蔗糖酶3种水解酶活性均高于其他4种土地利用方式,0~20 cm土层土壤酶活性均高于20~40 cm土层,表明人工种植乔木林可以使土壤水...
关键词:
黄土高原 土地利用方式 土壤养分 酶活性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刘煦 黄明华 雷文韬
[目的] 研究典型生态脆弱区——陕北黄土高原土地利用演变的时空格局演变与区域差异,摸清该区域国土空间开发利用状况,为国土空间管控和治理提供参考。[方法] 基于三生空间理论,通过对1980年、2000年和2020年土地利用进行分类和赋值,从分布格局和变化趋势两个方面分析该区域土地利用空间演变格局。[结果] 陕北黄土高原生产空间主要分布在中部黄土丘陵沟壑区,生活空间分散地分布于南部和西部区域,生态空间分布格局整体呈南高北低态势。1980—2000年土地利用格局变化远小于2000-2020年,其中1980-2000年生产空间扩张和缩小分散相间分布,生活空间仅出现零星扩张点,生态空间基本不变;2000—2020年生产空间变化以小范围内小规模集中为特点,生活空间得到扩张,分布更集中,生态空间扩张主要集中在省域边界的西北沿线一带。1980—2020年间陕北各县/市区的三生空间演变各不相同,三生空间区域差异总体呈现:生态空间>生活空间>生产空间,变化趋势表现为生产、生活空间差距扩大,生态空间变化大。[结论] 陕北黄土高原土地利用变化主要源于2000年以来的退耕还林政策,变化以小规模为主,其次是工业区和道路建设和农村居民点的增加;土地利用变化整体表现为生产空间被生态空间、生活空间挤压。最后结合本文结论,提出应该继续把生态空间放到首要地位,如通过对产业调整、集聚升级等方式维持或继续增加生态空间,同时减少生态空间内部人类活动,缓解社会发展与生态脆弱性之间的矛盾。结合环境承载力、生态脆弱性、以及经济发展水平等因素,科学规划三生空间,划定边界,加强管理和监督,重视县/市区的三生空间规划和管理监督工作,西北草原农牧交错带和南部中线位置,应以集约利用为方向,南部低山丘陵区首要任务要保持此区域的生态空间稳定。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郭慧敏 张彦军 刘庆芳 姜继韶 李俊超 王 蕊 李娜娜 李如剑 郭胜利 李春越
明确土地利用方式变化条件下引起土壤呼吸差异性的因素,对预测黄土区退耕还草条件下土壤碳循环变化有重要意义。基于建立于1984年的长期定位试验,于2011年3月至2012年12月,利用Li-8100系统(Li-COR,Lincoln,NE,USA)监测了退耕还草(苜蓿)处理和农田(冬小麦)土壤呼吸季节变化以及土壤表层(0~5 cm)温度和含水量,研究了土地利用变化下土壤呼吸变化特征及其与土壤温度、水分以及有机碳特性之间的关系。结果发现,退耕27 a来(自1984年麦地转化为苜蓿地),土壤呼吸速率苜蓿地(3.55μmol·m-2·s-1)达小麦地(1.36μmol·m-2·s-1)的2.61倍,累积...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刘康 张寒 王玲 郑伟伟
研究目的:探究新型城镇化对土地利用碳排放效率的影响效果及作用机制,为统筹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和土地高效低碳利用提供决策参考。研究方法:基于黄土高原2011—2021年40个地级市的面板数据,采用超效率EBM模型、固定和中介效应模型进行分析。研究结果:(1)新型城镇化能显著提升土地利用碳排放效率,这一结论得到了一系列稳健性检验的支撑;(2)新型城镇化能促进产业结构升级,提升技术创新水平,进而提升土地利用碳排放效率;(3)新型城镇化对土地利用碳排放效率的影响存在基于城市规模和资源禀赋的异质性,表现为该效应在大规模及资源型城市中发挥更为明显。研究结论:研究区应扎实推进以高效集约、绿色低碳为导向的新型城镇化,持续支持产业结构升级和技术创新,因地制宜制定政策,助力土地资源高效利用和低碳转型。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卜晓燕 米文宝
黄土高原地区土地类型多样且组合度变化复杂,以宁夏彭阳县为例,运用主成分分析法、聚类分析法和灰色线性规划法,分析了使区域土地利用优化的模式,构建集数量与空间、微观与宏观于一体的优化模型,提出了土地利用优化的对策,力求使区域土地利用不仅空间布局趋于优化,而且数量结构要素组合趋向合理。
关键词:
土地利用 优化模式 彭阳县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肖庆文 倪晋仁 李天宏
选择具有黄土丘陵沟壑区典型特征的杏子河流域为研究区域,在分析流域土地利用现状的基础上,基于GIS的栅格模型将累积土壤水分补给量模型、土壤侵蚀模型和多目标非线性优化模型结合起来,建立了黄土丘陵沟壑区土地利用空间优化模型,并应用此模型探讨了杏子河流域在综合治理过程中的一些特点和规律。研究表明,经济效益随着治理程度的增加而持续增加,生态效益在治理程度达到30%后明显减小。由于综合考虑了土壤水分的空间分布,优化后的经济效益明显增加,生态效益差别不大,但是退耕还林的效果更好。
关键词:
土地利用 土壤水分 土壤侵蚀 空间优化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唐丽霞 张志强 王新杰 王盛萍 查同刚
近50 a来,在气候变化和生态恢复与治理工程实施的背景下,黄土高原的侵蚀产沙特征发生了明显的变化。以黄土高原典型中尺度流域清水河流域(面积436 km2)为研究对象,利用1959、1986、2007年的土地利用解译结果和1960—2005年该流域实测输沙和降水资料,采用非参数Mann-Kendall趋势分析法和滑动t检验法研究了该流域年输沙量、降雨量的变化趋势和突变点,并与通用土壤流失方程相结合分析了该流域土地利用和降雨变化对输沙量变化的贡献率。结果表明:该流域年输沙量47 a间有显著的下降趋势,突变点位于1980年;降雨量没有明显的趋势性变化,极端降雨指数下降。降雨因素对输沙量减少的贡献率为...
关键词:
黄土高原 降雨 土地利用 侵蚀产沙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王盛萍 张志强 孙阁 张满良 余新晓
黄土高原是我国水资源短缺以及土地利用变化水文影响敏感区域.为正确认识土地利用变化对水资源的影响,并为今后该地区土地利用规划、管理提供依据,该研究以黄土高原吕二沟流域为例,分析了1982和1989年两期土地利用变化的水文动态响应.经剔除不同时期降水因素对径流的影响后,研究结果表明:土地利用变化对年径流有显著影响,后期土地利用较前期土地利用径流系数下降57%,林地面积较多、植被条件较好的后期土地利用总体年产流减少27.09%~100%,且随着降雨的增多,土地利用与植被变化对径流的影响效应增强;土地利用变化对径流产量的影响表现为季节性,在同一降水条件下两期土地利用的产流量仅在生长季具有明显差异.虽然...
关键词:
土地利用 产流变化 黄土高原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周德成 赵淑清 朱超
退耕还林工程(Sloping land conversion program,SLCP)可快速改变土地利用/覆被格局。论文以黄土高原典型沟壑区——陕西省安塞县为例,利用MSS/TM/ETM+卫星遥感影像,获取研究区6个时期土地利用/覆被的时空信息,通过统计模型,定量分析了研究区SLCP对土地利用/覆被格局的影响。草地、耕地及林地为研究区三大主要土地利用/覆被类型,研究区土地利用/覆被变化整体处于不平衡态势;整个研究时段内,耕地先增后减,整体减少38.4%;林地先减后增,整体增加4.36%;灌木林地和草地减少,而未成林造林地快速增加;SLCP显著加强了耕地的递减趋势,并大幅增加了未成林造林地面积...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