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203)
- 2023(8571)
- 2022(6600)
- 2021(5891)
- 2020(4724)
- 2019(10521)
- 2018(10653)
- 2017(19371)
- 2016(11224)
- 2015(12844)
- 2014(13497)
- 2013(12918)
- 2012(11451)
- 2011(10285)
- 2010(10351)
- 2009(9543)
- 2008(9603)
- 2007(8907)
- 2006(8025)
- 2005(7449)
- 学科
- 济(48168)
- 经济(48127)
- 管理(32000)
- 业(27485)
- 企(22410)
- 企业(22410)
- 地方(15766)
- 方法(15708)
- 中国(15161)
- 农(13954)
- 数学(12738)
- 数学方法(12531)
- 业经(12457)
- 学(10306)
- 农业(9758)
- 和(9308)
- 财(9270)
- 发(8908)
- 理论(8903)
- 地方经济(8720)
- 环境(8719)
- 制(8411)
- 资源(7910)
- 划(6754)
- 银(6552)
- 银行(6541)
- 贸(6498)
- 贸易(6490)
- 产业(6438)
- 教育(6381)
- 机构
- 学院(160850)
- 大学(157382)
- 济(58693)
- 管理(57909)
- 经济(57100)
- 研究(55562)
- 理学(48542)
- 理学院(47906)
- 管理学(46852)
- 管理学院(46565)
- 中国(42705)
- 科学(37221)
- 京(35105)
- 所(29297)
- 江(27246)
- 农(27052)
- 财(26802)
- 研究所(26544)
- 中心(25685)
- 范(24566)
- 师范(24342)
- 业大(23248)
- 北京(22212)
- 州(22151)
- 财经(20807)
- 农业(20777)
- 院(20725)
- 技术(19658)
- 师范大学(19297)
- 省(19198)
- 基金
- 项目(105842)
- 科学(82239)
- 研究(79318)
- 基金(72196)
- 家(63457)
- 国家(62930)
- 科学基金(53147)
- 社会(48173)
- 社会科(45488)
- 社会科学(45474)
- 省(44350)
- 基金项目(38039)
- 划(36228)
- 教育(36101)
- 编号(34510)
- 自然(33151)
- 自然科(32194)
- 自然科学(32183)
- 自然科学基金(31534)
- 资助(28524)
- 成果(27936)
- 发(24977)
- 重点(24859)
- 课题(24685)
- 部(21494)
- 创(21186)
- 项目编号(20041)
- 创新(19815)
- 发展(19803)
- 年(19735)
共检索到24976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冯浩 邵明安 吴普特
针对黄土高原地区水资源严重短缺的态势和生态环境建设的需要 ,以小流域为单元 ,以雨水资源为研究对象 ,在分析不同雨水利用形式的基础上 ,提出雨水资源化理论潜力、可实现潜力和现实潜力三种不同潜力 ,并探讨了小流域雨水资源化潜力的计算原理和办法 ,结合设立在黄土高原的11个国家攻关试验区小流域 ,初步提出雨水资源开发利用程度的评价办法。
关键词:
小流域 雨水资源化 潜力 评价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徐学选 穆兴民 王文龙
根据黄土高原( 陕西部分) 的145 个雨量观测站的30a 逐月降水资料,分析了陕西雨水资源的时空分布特征,并在次基础上,分别对西北地区的作物地土壤拦蓄潜力,陕北、渭北、关中3 地区居民工矿与交通用地的雨水汇流潜力进行了测算。初步结果为:两北地区作物地年总无效蒸发耗水达33 ×108 m3 ,若采取集流保墒措施,年可减少蒸发损失6-4 ×108 m3 ;3 地区居民工矿与交通用地年可汇流6-27 ×108 m 3 ,若一半用于粮食生产,并采取节水灌溉,初步推算黄土高原地区可增产粮食约28-8 ×108 kg。
关键词:
雨水资源化 汇流 降水 陕西 黄土高原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赵西宁 冯浩 吴普特 王万忠
针对黄土高原地区雨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和小流域雨水资源化特点,以小流域作为研究单元,以雨水资源作为研究对象,借鉴层次分析法(AHP)原理,遵循科学、实用及其简明的原则,构建小流域雨水资源化综合效益评价数学模型,提出了综合效益评价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等32项评价指标。并以陕西省淳化县泥河沟小流域为例,利用所建模型进行了综合评价。评价结果可为黄土高原雨水资源高效利用和生态环境健康发展提供理论依据。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段喜明 吴普特 陈晓兵 冯浩
根据三川河流域2000年的土地利用现状和多年平均降雨量,结合黄土丘陵沟壑区第一副区的蓄水指标,确定了该流域的雨水资源化指标,计算了其雨水资源潜力,并对研究流域的雨水资源开发利用程度进行了分析和评价。结果表明,三川河流域雨水资源的理论潜力为20.680 2亿m3;可实现潜力为20.065 1亿m3,占理论潜力的97.03%,其中就地利用、叠加利用和异地利用方式分别占可实现潜力的10.98%,83.83%和5.19%;现实潜力为112 819.66万m3,占可实现潜力的56.23%,其中生活用水、生产用水和生态用水各占0.69%,16.61%和82.70%。从流域雨水资源可实现潜力来看,三川河流域...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方炫 李壁成 赵世伟 刘德林
小流域是黄土高原地理环境与生态系统的基本单元,建立健康的小流域生态系统是该区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文章在深入理解小流域生态系统健康概念的基础上,阐述了黄土高原小流域生态系统健康评价体系构建思路与指标选取原则,并将评价体系分解为活力、组织结构、恢复力、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和人类健康五个要素,建立了适于黄土高原小流域生态系统健康评价的指标体系,以期为黄土高原小流域生态系统健康建设与区域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张丹 封志明 刘登伟
本文厘定了基于流域尺度的水资源负载指数概念,以《中国水资源分区》为基础,采用ARC/INFO软件,统计分析了一级、二级和三级流域分区的水资源负载指数,定量揭示了中国不同地区的水资源利用程度与开发潜力。研究结果表明:整体而言,全国水资源负载指数属于Ⅲ级水平,水资源利用程度中等,开发潜力较大;从一级流域分区、二级流域分区到三级流域分区,负载指数空间分布逐步细化,开发潜力低的地区范围从黄淮海地区逐渐向松辽河流域和西北地区扩展;三级流域分区尺度,全国71.4%地区水资源开发利用程度低,开发潜力大,居住着全国33.2%的人口,而45.9%以上的人口聚集在水资源利用程度较高、潜力有限的15.4%的土地上;...
关键词:
水资源 负载指数 开发潜力 流域 中国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孙长忠
运用“单株平衡法” ,测定了油松、刺槐优势木单株年耗水量。并以此作为林地水分生产力评价的依据 ,提出了“期望最低水分潜势标准”及“降雨径流期望生产力指数” ,并指出径流系数是决定径流生产力的主要因素。对黄土高原荒坡径流生产力进行了必要的理论探讨。计算求得了利用自然坡面径流 ,油松、刺槐可望成林、成材的降雨量下限均为 50 0mm ;在 4 0 0mm降水地区 ,仅能形成郁闭度为 0 3左右的稀疏林地
关键词:
径流生产力 油松 刺槐 黄土高原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朱金兆 吴斌 毕华兴
引入地理信息系统(GIS),应用专家打分模型,直接提取地理信息产品。以地质地貌、流域形状系数、森林覆盖率和坡耕地、荒地、暂不利用地面积比例等因子将清水河流域的178个小流域进行了不同层次的计算机图形叠加分类,为实现以小流域为单元的防护林体系生态效益评价和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打下了基础。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王红闪 黄明斌 张橹
在黄土高原,植被重建是减少水土流失改善区域生态环境的有效措施,因而植被重建对水分循环的影响成为黄土高原地区生态环境问题研究的核心。论文利用流域对比分析法,以位于甘肃省西峰市南小河沟流域的一条森林小流域和一条荒坡草地小流域为对象,通过对1956~2000年水文要素的监测和分析,得出:44年内森林植被累积减少地表径流37%;前15-20年内植被减流作用随树龄的增长而增加,后24~30年植被的减流作用几乎保持不变;月径流量的减少主要集中在6-9月份;森林小流域相对于对比小流域,44年内土壤含水量累积减少约222mm,平均每年减少5mm;而蒸散量相对荒坡草地流域累积增加了620mm,平均每年多蒸散14...
关键词:
植被重建 对比流域 地表径流 黄土高原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王冬梅 孙保平 刘敬军
黄土丘陵区小流域林业土地生产潜力研究*王冬梅孙保平刘敬军关键词黄土丘陵区小流域土地生产潜力气候生产潜力现实生产潜力土地是由土壤、气候、地貌、岩石、植被和水文等因素组成的自然历史综合体,是一切生产和一切生物生存的源泉。长期以来,黄土高原由于人口数量的迅...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胡兵辉 廖允成 贺金红 程天矫 于稀水
黄土高原是中国旱地农业的重要实施区域,降水是其农业生产的主要水分来源。然而该区不仅年降水量有限,而且分布不均,夏季多大雨、暴雨,加之地形起伏不平,致使有限的降水资源大部分化为非目标性输出;储存在土壤里的降水通过蒸发大量损失;且现行的种植业结构及作物种群大多数用水效率低,农民科技素质低;更为普遍的是,土壤肥力低下,耕作管理粗放,严重制约了有限降水的资源化。
关键词:
制约因素 降水资源化 黄土高原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黄明斌 董翠云 李玉山
以黄土高原10个试区的攻关资料为基础 ,从区域旱作产量潜势、试区攻关水平和试区所在县的产量现状三个层次 ,详细剖析了黄土高原水土流失区粮食现状和增产潜力。结果指出 ,该区粮食增产潜力很大 ,目前整体产量水平仅达到试区攻关水平的74.7 % ,达到旱作粮食产量潜势水平的54.2 %。在黄土台塬区和丘陵区中 ,丘陵区的粮食增产潜力较台塬区大 ,前者尚有117.6 %增产能力 ,后者仅56.6%。但考虑到人口增长和坡耕地的退垦等因素 ,未来30年内黄土高原水土流失区的粮食供需仍处于负平衡。
关键词:
黄土高原 水土流失区 粮食增产潜力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李军 王立祥 邵明安 樊廷录
分析了作物生产潜力常规研究方法的不足 ,探讨了作物生长模型模拟方法的优势 ,在模型验证和气象、土壤和作物数据库组建的基础上 ,应用DSSAT3中的CERES小麦模型模拟研究了黄土高原地区28个代表点冬小麦和春小麦的光温生产潜力和气候生产潜力 ,统计计算了各点小麦产量潜力多年平均值、标准差、最高值和最低值 ,分析了潜力值年际变异与地区分布差异 ,并计算了小麦的水分满足率。黄土高原冬小麦光温生产潜力、气候生产潜力和水分满足率分别为7970~8647kg/hm2、2219~7545kg/hm2 和0.278~0.872 ,春小麦分别为7436~9127kg/hm2、0~7598kg/hm2 和0.1...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刘鑫 宋献方 夏军 于静洁 张学成
降水是流域水循环中重要的输入因子,对其同位素组分的研究有助于确定流域水体间的水力联系,还可反映流域综合自然地理及气象气候信息;结合地表水、土壤水及地下水同位素组分变化,可以确定降水入渗及产汇流过程、地下水补给及更新能力,进而为完整的水循环机理研究提供依据。结合水文气象观测,本文分析了黄土高原典型丘陵沟壑区岔巴沟流域2004年~2005年月降水以及曹坪西沟实验流域次降水环境同位素组分雨量效应、高程效应、季节变化、δD与δ18O间的关系等,并对不同时空尺度上大气降水线的变化规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该地区不同年份及雨季前后,降水的水汽来源不同且经历蒸发过程差异较大;同时发现大气降水线中斜率与氘盈余之间...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廖允成 王立祥 温晓霞
从黄土高原农业生产实际出发 ,分析了本区农业地域资源优势 ,进而对地域资源优势的开发利用及产业化问题进行了探讨 ,得出如下结论 :①黄土高原丘陵山地及沟壑区甚少现代环境污染 ,生产环境洁净 ,发挥这一地域资源优势 ,组建绿色食品农业基地 ,应是本区农民脱贫致富的良好抉择 ;②紫花苜蓿在黄土高原旱区具有广泛的生态适应性和稳定的生产力 ,又是高蛋白优质饲草 ,以扩大苜蓿种植面积为突破口 ,组建苜蓿草业基地 ,是发展本区效益型农业的基础。
关键词:
地域资源优势 产业化 黄土高原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