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142)
- 2023(11196)
- 2022(10048)
- 2021(9634)
- 2020(7972)
- 2019(19040)
- 2018(19118)
- 2017(37084)
- 2016(20260)
- 2015(22904)
- 2014(23018)
- 2013(22661)
- 2012(20430)
- 2011(18407)
- 2010(18467)
- 2009(16791)
- 2008(16112)
- 2007(13962)
- 2006(11972)
- 2005(10379)
- 学科
- 济(83403)
- 经济(83325)
- 管理(56406)
- 业(54988)
- 企(45458)
- 企业(45458)
- 方法(42888)
- 数学(37838)
- 数学方法(37166)
- 农(21826)
- 中国(19105)
- 业经(18024)
- 地方(17829)
- 学(17599)
- 财(17471)
- 农业(14810)
- 理论(14786)
- 贸(14335)
- 贸易(14323)
- 易(13883)
- 和(13179)
- 环境(12576)
- 技术(12567)
- 制(12222)
- 划(11471)
- 务(11159)
- 财务(11086)
- 财务管理(11068)
- 企业财务(10421)
- 教育(10255)
- 机构
- 大学(285866)
- 学院(285810)
- 管理(117567)
- 济(109815)
- 经济(107424)
- 理学(103214)
- 理学院(102044)
- 管理学(99919)
- 管理学院(99433)
- 研究(92382)
- 中国(66776)
- 京(61147)
- 科学(60771)
- 农(48099)
- 所(46652)
- 财(46528)
- 业大(45693)
- 研究所(43089)
- 中心(41774)
- 江(39446)
- 北京(38466)
- 财经(38407)
- 农业(37793)
- 范(37701)
- 师范(37349)
- 经(34916)
- 院(33347)
- 州(33091)
- 经济学(31838)
- 技术(30827)
- 基金
- 项目(203691)
- 科学(159862)
- 基金(147501)
- 研究(146403)
- 家(129579)
- 国家(128569)
- 科学基金(110389)
- 社会(89929)
- 社会科(85231)
- 社会科学(85206)
- 省(80067)
- 基金项目(78616)
- 自然(74458)
- 自然科(72749)
- 自然科学(72733)
- 自然科学基金(71386)
- 划(67747)
- 教育(67643)
- 资助(61994)
- 编号(60210)
- 成果(47408)
- 重点(45477)
- 部(44225)
- 发(43012)
- 创(42233)
- 课题(40977)
- 创新(39322)
- 科研(39051)
- 大学(37659)
- 教育部(37630)
- 期刊
- 济(113734)
- 经济(113734)
- 研究(78914)
- 中国(49695)
- 学报(46688)
- 科学(43320)
- 农(43283)
- 管理(42212)
- 大学(34544)
- 财(33083)
- 学学(32537)
- 教育(32008)
- 农业(30484)
- 技术(26685)
- 业经(19336)
- 融(19212)
- 金融(19212)
- 经济研究(18191)
- 财经(17489)
- 业(16681)
- 图书(15586)
- 经(14860)
- 问题(14775)
- 技术经济(14702)
- 科技(14649)
- 理论(13897)
- 资源(13729)
- 统计(13705)
- 实践(12957)
- 践(12957)
共检索到39696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李军 王立祥 邵明安 樊廷录
分析了作物生产潜力常规研究方法的不足 ,探讨了作物生长模型模拟方法的优势 ,在模型验证和气象、土壤和作物数据库组建的基础上 ,应用DSSAT3中的CERES小麦模型模拟研究了黄土高原地区28个代表点冬小麦和春小麦的光温生产潜力和气候生产潜力 ,统计计算了各点小麦产量潜力多年平均值、标准差、最高值和最低值 ,分析了潜力值年际变异与地区分布差异 ,并计算了小麦的水分满足率。黄土高原冬小麦光温生产潜力、气候生产潜力和水分满足率分别为7970~8647kg/hm2、2219~7545kg/hm2 和0.278~0.872 ,春小麦分别为7436~9127kg/hm2、0~7598kg/hm2 和0.1...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李军 邵明安 张兴昌
在EPIC模型介绍和模拟精度验证的基础上,利用EPIC模型对黄土高原旱塬地冬小麦水分生产潜力和土壤水分动态进行了中期(12a)和长期(30a)评价定量模拟研究。结果表明:(1)在12a实时气象条件下的模拟时段内,旱塬地小麦水分生产潜力随降水量变化呈现波动性降低趋势,3m土层土壤有效含水量也表现为剧烈波动性和逐渐下降趋势,土壤干燥化趋势明显;(2)在30a模拟气象条件下的模拟时段内,旱塬地小麦水分生产潜力呈现波动性轻微降低趋势,3m土层土壤有效含水量季节性和年际间波动性显著,但土壤干燥化趋势并不明显;(3)综合分析认为,在降水量减少幅度不显著的情况下,旱塬地麦田土壤干燥化只是一种短期现象,不会导...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刘建栋 于强 傅抱璞
建立了一个冬小麦光温生产潜力数值模式,该模式可以模拟瞬时光合作用并充分考虑了冬小麦叶片空间分布特征。研究结果表明,北京地区冬小麦光温生产潜力与抽穗前10天至成熟期辐射量相关性最大,年际之间存在4年和9~10年的变化周期。黄淮海地区冬小麦光温生产潜力变幅在9000~10950kg/hm2之间,其中河北石家庄地区和山东胶东半岛为两个高值区,超过10500kg/hm2。模拟结果与当前黄淮海地区冬小麦高产实践结论具有较好的一致性,可为该地区作物高产提供一定的理论指导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游松财 邸苏闯
论文应用Vrsmarty水量平衡模型模拟黄土高原地区的土壤水分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响应。该模型综合考虑了土壤、植被、高程、温度、太阳辐射、水汽压、风速和降雨等因子对土壤水分的影响。模型运行的结果表明,黄土高原地区土壤水分在1961—2000年期间是一种逐渐减小的变化趋势:该地区6月的平均土壤水分从1960s的42.3 mm降低到了1990s的38 mm;10月的土壤水平均值从1960s的93.9 mm降低到了1990s的56.7 mm,这种变化的原因是降雨量不断减少,年平均降水从1960s的443 mm降低到了1990s的406 mm,同时潜在蒸发量也在不断减少,月最大潜在蒸发量从1960s的19...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李军 邵明安 张兴昌
在简要介绍土壤侵蚀和生产力影响估算模型EPIC的结构和功能基础上,重点论述了组建黄土高原EPIC模型逐日气象要素、土壤剖面理化性状和作物生长参数数据库的方法,并简要介绍了EPIC模型中田间耕作措施参数、肥料特性参数和径流曲线代码的有关情况,为EPIC模型在黄土高原地区的应用奠定了基础。
关键词:
EPIC模型 数据库 组建 黄土高原地区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王计平 陈利顶 汪亚峰
研究黄土高原地区景观格局演变对认识该地区整个生态系统结构和变化,乃至全球变化,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在剖析景观格局和土地利用格局概念与内涵的基础上,从定量化分析、时空特征和尺度效应等方面对黄土高原地区景观格局演变研究进展进行了阐述,深入分析了当前研究在景观数据选择与应用、尺度依赖性分析和标准确定等方面的现状特征与不足之处,并对今后在景观格局演变方面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以期为未来景观格局与过程研究提供参考。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孙长忠
运用“单株平衡法” ,测定了油松、刺槐优势木单株年耗水量。并以此作为林地水分生产力评价的依据 ,提出了“期望最低水分潜势标准”及“降雨径流期望生产力指数” ,并指出径流系数是决定径流生产力的主要因素。对黄土高原荒坡径流生产力进行了必要的理论探讨。计算求得了利用自然坡面径流 ,油松、刺槐可望成林、成材的降雨量下限均为 50 0mm ;在 4 0 0mm降水地区 ,仅能形成郁闭度为 0 3左右的稀疏林地
关键词:
径流生产力 油松 刺槐 黄土高原
[期刊] 草业科学
[作者]
徐然然 杨天辉 常生华 刘永杰 贾倩民 侯扶江
燕麦(Avena sativa)目前已是我国第一大禾本科商品草,其进口量持续增长,饲草缺口不断扩大,研究燕麦高产优质的管理措施对推进我国畜牧业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本研究在我国黄土高原地区开展了2年田间试验,探究了多次刈割对燕麦产量和营养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1)两年多次刈割处理的平均株高、分蘖数和干草产量显著(P <0.01)正相关。综上所述,在黄土高原地区多次刈割可提高燕麦产量和营养品质,是一种适宜该地区燕麦草地的管理措施。
关键词:
黄土高原 燕麦 刈割 产量 品质
[期刊]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作者]
秦廷松 李登武 吕振江 陈亚莉
采用萌发法和分粒结合的方法对陕西省黄龙山地区白皮松Pinus bungeana林地土壤种子库的物种组成、垂直分布和多样性等群落生态因子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表明:黄龙山地区白皮松林地土壤种子库萌发期和落种期2个不同物候期的物种结构相似,全年土壤种子库共有物种44种,隶属34个属26个科;包括乔木、灌木、草本和藤本4种类型。将土壤种子库分为0~5,5~10,10~15 cm等3个层次,不同土壤层次间种子个体数和物种数差异极显著(P中层(5~10 cm)>下层(10~15 cm)的趋势。研究的12个样地土壤种子库的Margalef丰富度指数、Shannon-...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陈丽华 落合博贵
该文对在陇东黄土高原地区的滑坡调查结果进行了分析.根据当地黄土滑坡的主要类型:滑坡与滑塌,分析了当地这两种不同类型滑坡产生的具体条件,并提出了减缓坡度、增加拦挡、改善水分条件等综合防治措施.
关键词:
陇东黄土高原 黄土滑坡 防治对策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苏人琼
黄土高原地区自然资源丰富,但生态环境脆弱。区内既有巨大的开发任务,又有严重的环境整治问题,它们都需要大量的供水。该区地处干旱半干旱地区,水资源较贫乏,供需矛盾尖锐。针对地区水资源特征及需水特点,本文提出了水资源开发利用以节水与开发结合,开发利用与保护并重的措施,确保水资源能得到永续利用。
关键词:
水资源,合理利用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李永红 高照良
黄土高原地处黄河中上游和海河上游。黄河流域自古就是人类文明的发祥地,为世界上面积最大的黄土分布区。但由于黄土高原地区自然环境固有的脆弱,长期以来,因土地的不合理利用,水土流失严重,资源被破坏,生态环境日益恶化,使黄土高原的生态环境在近两三千年内发生了深刻的变化。黄土高原水土流失问题,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文章总结了黄土高原地区水土流失的特点,分析了黄土高原水土流失造成恶化生态环境、引发黄河水患、影响水资源合理和有效利用、危害农业生产、导致贫穷落后的危害。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游松财 邸苏闯 袁晔
研究应用土壤类型图和土壤剖面数据库,通过不同土壤质地标准转换,识别黄土高原地区土壤质地类型。在此基础上,应用土壤转换函数法和土壤质地信息进行1 m深度内土壤田间持水量的计算,再根据土壤质地信息和植被类型数据进行有效土壤厚度的估算。结果表明,该参数在黄土高原地区有很大的差异,大体趋势是从东南向西北逐渐降低。西北部土壤田间持水量较低,大部分地区为200~300 mm;河套地区较高,为400~500 mm;中部地区为300~400 mm,少数的森林区域可以达到500~600 mm。东南部土壤田间持水量较高,大部分区域为400~500 mm;森林区域可以达到700~800 mm。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马芹 张晓萍 万龙 马瞳宇 孙艳萍 徐金鹏 雷泳南
用88个气象站1957—2009年的月平均风速和最大风速日值资料,采用距平累积法、5 a趋势滑动法、Mann-Kendall趋势检验法等分析了黄土高原地区风速的变化趋势及其空间分异等特征。结果表明:①黄土高原地区1957—2009年多年平均风速为2.36 m/s,水蚀区、水蚀风蚀交错区和风蚀区年均风速分别为2.36、2.17、2.60 m/s,年际变化倾向率分别为-0.008 4、-0.009 4和-0.018 8 m.s-1.a-1,并均通过了0.001的极显著性检验。3个区域均是冬、春季的平均风速对全年趋势演变贡献率较大,年均风速也均在1981年发生偏强转为偏弱的跃变,20世纪70年代以后...
关键词:
平均风速 最大风速 黄土高原地区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卜晓燕 米文宝
黄土高原地区土地类型多样且组合度变化复杂,以宁夏彭阳县为例,运用主成分分析法、聚类分析法和灰色线性规划法,分析了使区域土地利用优化的模式,构建集数量与空间、微观与宏观于一体的优化模型,提出了土地利用优化的对策,力求使区域土地利用不仅空间布局趋于优化,而且数量结构要素组合趋向合理。
关键词:
土地利用 优化模式 彭阳县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