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263)
2023(10585)
2022(9506)
2021(9164)
2020(7716)
2019(18212)
2018(18283)
2017(35385)
2016(19393)
2015(21965)
2014(22014)
2013(21618)
2012(19459)
2011(17487)
2010(17520)
2009(15839)
2008(15155)
2007(13029)
2006(11135)
2005(9506)
作者
(56917)
(46972)
(46753)
(44588)
(29959)
(22628)
(21181)
(18724)
(17946)
(16757)
(16195)
(15811)
(14859)
(14857)
(14500)
(14348)
(14245)
(13992)
(13374)
(13307)
(11844)
(11508)
(11429)
(10654)
(10561)
(10412)
(10350)
(10257)
(9477)
(9253)
学科
(74740)
经济(74665)
管理(53229)
(50378)
(42781)
企业(42781)
方法(39575)
数学(34893)
数学方法(34227)
(18839)
(18782)
中国(17410)
(16442)
业经(16304)
地方(14264)
理论(14237)
(12704)
贸易(12698)
农业(12545)
(12544)
(12317)
技术(11697)
环境(11475)
(11164)
(10916)
财务(10843)
财务管理(10825)
(10380)
企业财务(10195)
教育(9893)
机构
大学(271163)
学院(270184)
管理(110618)
(99133)
理学(96952)
经济(96828)
理学院(95887)
管理学(93763)
管理学院(93305)
研究(87091)
中国(62588)
科学(59279)
(58689)
业大(45315)
(45206)
(44329)
(42721)
研究所(41095)
中心(39105)
(37644)
北京(37379)
(35374)
财经(35292)
师范(35017)
农业(34984)
(32741)
(32094)
(31241)
技术(30342)
师范大学(28236)
基金
项目(194864)
科学(151499)
基金(139806)
研究(138025)
(123455)
国家(122502)
科学基金(104681)
社会(82951)
社会科(78518)
社会科学(78494)
(76869)
基金项目(74781)
自然(71947)
自然科(70252)
自然科学(70233)
自然科学基金(68939)
(65064)
教育(64028)
资助(59371)
编号(56589)
成果(44469)
重点(43646)
(41469)
(40298)
(39953)
课题(38926)
科研(38062)
创新(37193)
计划(36674)
大学(35917)
期刊
(102695)
经济(102695)
研究(73125)
学报(47304)
中国(45384)
科学(43210)
(39482)
管理(39252)
大学(35574)
学学(33673)
教育(30565)
(30533)
农业(27709)
技术(25005)
业经(18449)
(17514)
金融(17514)
经济研究(16119)
财经(15864)
林业(15749)
图书(15202)
科技(15029)
(14512)
问题(13389)
(13346)
理论(13344)
技术经济(13190)
业大(12828)
(12796)
实践(12531)
共检索到37325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尹准生  孙长忠  赵明扬  
为建立合适的枯落物截留雨量预估模型,利用2008—2011年定位观测数据,采用回归分析方法对黄土高原半干旱区油松人工林枯落物对降雨的截留与林外降雨量(P)、林内穿透雨量(TF)之间的关系进行建模研究;运用Bootstrap方法,对模型进行参数特征分析。结果表明:枯落物截留与林内外降雨量均可用非线性模型Ic=a Pb进行回归模拟,回归方程分别为Ic=0.499P0.627和Ic=0.717TF0.513。该模型不仅具有较高的拟合精度,且拟合方程参数稳定性良好,经检验方程均达到显著性要求,可用于预估该区域油松人工林的枯落物截留量。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尹准生  孙长忠  赵明扬  
利用2008—2011年定位观测数据,采用回归分析方法对黄土高原半干旱区油松人工林林冠截留与林外降雨之间的关系进行建模研究,并运用Bootstrap方法,对模型参数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林冠截留量(I)与林外降雨量(P)可用非线性模型I=a Pb进行回归模拟,回归方程为I=0.584P0.576;该模型不仅具有较高的拟合精度,且拟合方程参数稳定性良好,经检验,方程均达到显著性要求,可在该区域油松人工林应用。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赵鸿雁  吴钦孝  从怀军  
用定位观测的方法研究了人工油松林枯枝落叶的截流量及其截留的动态过程。结果表明 ,黄土高原人工油松林枯枝落叶的截流量年均为49.3mm ,截留率为12.5%。枯枝落叶截留的动态过程受大气降水和环境因子的影响较大 ,也与其自身湿润程度有关。在次降水过程中 ,其截留的过程是当降水开始时 ,截留量增加迅速 ;降水持续到一定时间后 ,截流量的增量变小 ,达到最大值后 ,截流量在此处上下增减。枯枝落叶截留的动态过程可用直线和正弦函数的组合描述 ,且该函数能揭示枯枝落叶截留的生物学特性和环境因素对其过程的影响。该模型在计算森林水文及其水土保持效应评价中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王晓燕  鲁绍伟  杨新兵  岳德鹏  宋庆丰  杨卓  
【目的】探讨北京密云水库集水区油松人工林的生态水文过程和影响机理。【方法】基于2006-05-10的21场降雨和气象及林分结构资料,用修正的Gash林冠截留模型对油松人工林林冠截留量进行模拟。【结果】北京密云油松人工林林冠截留量、树干茎流量和穿透雨量的模拟值分别为57.33,1.03和229.51mm,林冠截留量和树干茎流量的模拟值分别比实测值减小12.6和0.39mm,相对误差分别为18.02%和27.46%,穿透雨量模拟值高于实测值13.17mm,相对误差为6.09%;累计林冠截留量模拟值小于实测值,累计林冠截留量相对误差最小值为6%,最大值为32.64%,相对误差在20%~30%的占76...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赵明扬  孙长忠  康磊  
根据2008年6月至2011年11月黄土高原半干旱区油松人工林林内降雨定位观测数据,就该地区油松林内降雨再分配规律进行研究,并对不同立地条件下回归模型的结果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穿透雨量、树干茎流量、林冠截留量与降水量均呈极显著的线性关系(P<0.01),穿透雨率和树干茎流率与降雨的关系可用非线性曲线表示;林冠截留率随降雨量的增加呈双曲线下降,林冠截留率受降雨量、降雨持续时间等因子的影响;从拟合回归的参数值来看,不同年份、不同林冠下的降雨特征存在差异,回归模型参数呈现不稳定性。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于占辉  陈云明  杜盛  
应用热扩散式树干茎流计(TDP)于2008年4月26日至5月31日,在黄土高原半干旱区安塞县对人工林刺槐展叶期树干液流及其气象、土壤水分等6个指标进行连续测定。结果表明:刺槐展叶期可分为芽期、展叶初期、中期和全叶期。在芽期,刺槐树干液流速率日变化无明显昼夜波动;在展叶初期至全叶期日变化呈现出从微弱波动逐渐增大到趋于平稳的剧烈波动;在展叶中期以后液流速率表现为上升快、下降缓慢的单峰曲线;在全叶期平均峰值约为0.0027cm.s-1;树干液流速率与光合有效辐射强度、大气温度、水蒸气压亏缺和风速呈极显著正相关,与相对湿度呈负相关,其相关程度依次为光合有效辐射强度>大气温度>水蒸气压亏缺>相对湿度>风...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赵鸿雁  吴钦孝  刘国彬  
In order to expound the role of litter in controlling soil and water loss,the soil and water conservation functions of litter in Chinese pine stand have been studied,using the method of location monitor combined with simulation experiment.The results of the studies showed that the average intercepti...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鲍文  包维楷  何丙辉  丁德蓉  
为了评估人工油松林的水源涵养服务功能 ,选择岷江上游典型的 2 3年生油松人工林 ,定位监测了冠层对 1年中共 136次降水事件的截留分配效应 .观测期降水总量为 80 5 8mm ,林冠截留、茎流和穿透水量分别是 2 97 892、6 7 771和 4 4 0 137mm ,林冠截留率、茎流率、穿透率分别为 36 97%、8 4 1%、5 4 6 2 % .林外降水量大于 0 3mm时才观测到林内穿透雨 ,而大于 2 8mm时 ,才观测到树干茎流 .林冠对降水的截流分配与降水量、降水形态以及林分特征密切相关 .冠层截留量、茎流量和穿透量与降水量均呈显著的线性正相关 ,但冠层截留率...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卢俊峰  马钦彦  刘世海  田平  陈圆  
该文对密云水库集水区油松人工林林冠截留的规律进行了研究,尝试用合适的统计模型和概念模型描述单场降雨下林冠截留量与降水量的关系.通过在油松试验地外测定大气降雨量,在林内测定穿透雨量和树干茎流量,得出了在不同降雨量和降雨强度下的林冠截留量.结果显示:以S型曲线作为统计模型能很好地模拟降雨量与截留量的关系;比较简单的概念模型的模拟效果最好,其中的降雨蒸发率α和林冠吸附降雨容量Im的参考数值分别为0.025和3.297 mm;把降雨强度加入半理论模型,可以得出截流量与降雨强度成负相关关系.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江泽平  
本文描述了一个预测林冠总截留损失的统计模型.该模型从冠层的水分平衡方程出发,对冠层的截留蒸发过程进行了分析.模型所包含的参数有:林分郁闭度及林冠饱和蓄水容量等林冠参数,降雨量及截留水蒸发系数(截留水蒸发强度与降雨强度的比率)等降雨参数.这些参数均具有明确的物理学意义,而且易于确定.模拟的第一步是判断哪些降雨能使林冠完全湿润或不能使林冠完全湿润.在此基础上,分别提出了林冠对这两类不同降雨的截留模式.最后,根据华北地区(北京、河北隆化)油松人工林的观测资料对该模型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该模型具有较好的预报效果,预测与实测的截留损失之间的相对误差在-5.54%~1.24%之内.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李勇  徐晓琴  朱显谟  
在调查根系参数和测定土壤物理性质的基础上,首先对油松人工林不同深度根系对土壤物理性质的改善效应及其与根系相互作用的关系进行了定量分析。结果表明,根系改善土壤物理性质的效应与有效根密度(≤1mm的须根)在剖面中的分布规律一致,均呈指数递减规律,其垂直变化可分为四个明显区域,土壤物理性质改善效应与≤1mm的须根密度(即有效根密度)比与根量的关系更为密切,在P<0.001极显著水平上呈线性正比关系。据此建立了油松人工林根系改善土壤物理性质的有效性模式。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马天恩  高世铭  朱润身  何宝林  
本文通过对黄土高原半干旱区传统旱农研究成效的显著性与有限性分析,提出靠微生境理论和降水资源可叠加富集原理,实现由被动防旱向主动抗旱的技术路线转移。通过试验资料分析,确认缺水农田有限供水对产量增进具有跃迁效应。据此,提出了集水高效利用技术体系框架,认为可建立旱地工程生物农艺学,为促成21世纪旱地农业研究的新突破服务。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及莹  蔡体久  
以小兴安岭原始红松林为研究对象,通过119场降雨的观测,对原始红松林的降雨截留再分配进行系统研究。结果表明:1)研究期内小兴安岭原始红松林的穿透降雨量、树干径流量和冠层截留量依次为636.04、14.62、177.84mm,分别占林外降雨量的76.77%、1.76%、21.47%;2)原始红松林的穿透雨率、林冠截留率与降雨量之间均呈对数关系(P<0.01),而穿透雨量、林冠截留量与降雨量之间均呈线性相关关系(P<0.01);3)当降雨量>0.5mm时,原始红松林开始产生树干径流,且树干径流量和树干径流率均与降雨量呈正相关关系(P<0.01);4)在原始红松林水文过程中,...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及莹  蔡体久  
以小兴安岭原始红松林为研究对象,通过119场降雨的观测,对原始红松林的降雨截留再分配进行系统研究。结果表明:1)研究期内小兴安岭原始红松林的穿透降雨量、树干径流量和冠层截留量依次为636.04、14.62、177.84 mm,分别占林外降雨量的76.77%、1.76%、21.47%;2)原始红松林的穿透雨率、林冠截留率与降雨量之间均呈对数关系(P<0.01),而穿透雨量、林冠截留量与降雨量之间均呈线性相关关系(P0.5mm时,原始红松林开始产生树干径流,且树干径流量和树干径流率均与降雨量呈正相关关系(P<0.01);4)在原始红松林水文过程中,通过变异系数比较可知,...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刘明国  殷有  孔繁轼  卢国珍  张连生  
为了给辽西半干旱地区油松林的科学经营提供理论依据,采用标准地调查观测的方法,研究林况、地况因子对辽西半干旱地区油松人工林天然更新的影响。结果表明:对天然更新幼树株数影响较大的因子为微地形、林分郁闭度、坡向和土层厚度,对更新幼树生长影响较大的因子为林分郁闭度、灌木盖度和土层厚度。林分郁闭度为影响辽西地区油松天然更新的关键因子,郁闭度大于0.7时几乎没有更新幼树,郁闭度小于0.3时幼树分布不均匀;坡向与土层厚度构成了辽西油松人工林天然更新的主导立地因子,阳坡天然更新不能成功进行,适宜的立地条件是实现油松天然更新的前提;侵蚀沟对油松天然更新有着显著影响,侵蚀沟内更新幼树株数比正常坡面高160.2%;...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