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017)
2023(8531)
2022(7199)
2021(6893)
2020(5585)
2019(12882)
2018(12910)
2017(24697)
2016(13707)
2015(15137)
2014(15397)
2013(15125)
2012(13864)
2011(12645)
2010(12626)
2009(11334)
2008(11209)
2007(10410)
2006(9176)
2005(8212)
作者
(38535)
(32921)
(31946)
(30620)
(20230)
(15974)
(14572)
(12626)
(12339)
(11713)
(11053)
(10936)
(10439)
(9975)
(9962)
(9904)
(9619)
(9270)
(9175)
(9123)
(8125)
(8021)
(7821)
(7778)
(7500)
(7265)
(7262)
(7206)
(6650)
(6547)
学科
(52279)
经济(52222)
(46416)
(43915)
管理(31524)
农业(31004)
(22458)
企业(22458)
方法(16804)
业经(16767)
地方(14395)
数学(14385)
数学方法(14211)
中国(13562)
(12766)
(12366)
农业经济(10674)
(10610)
(9655)
(9215)
农村(9202)
(8962)
(8888)
银行(8879)
(8622)
贸易(8617)
(8456)
(8427)
土地(8391)
(8353)
机构
学院(188493)
大学(180461)
(72236)
经济(70461)
管理(69317)
研究(62289)
理学(59633)
理学院(58930)
管理学(57846)
管理学院(57496)
(54474)
中国(49967)
农业(41444)
科学(40122)
(37954)
业大(35912)
(32595)
(32194)
(31459)
中心(31202)
研究所(28908)
(26234)
师范(25985)
农业大学(25606)
财经(25226)
(24935)
(24376)
北京(22900)
(22801)
经济管理(21434)
基金
项目(124670)
科学(97099)
研究(94874)
基金(87967)
(76800)
国家(75968)
科学基金(64403)
社会(58230)
社会科(54463)
社会科学(54447)
(51847)
基金项目(47800)
教育(42043)
编号(42017)
(41634)
自然(40898)
自然科(39872)
自然科学(39864)
自然科学基金(39145)
资助(34024)
成果(33549)
(31092)
(28417)
课题(27692)
重点(27555)
(26899)
(25973)
(25908)
创新(24029)
(23603)
期刊
(90819)
经济(90819)
(59359)
研究(52464)
中国(43311)
农业(39927)
学报(31456)
科学(28679)
(25522)
大学(24180)
学学(22836)
业经(22484)
教育(22245)
(21195)
金融(21195)
管理(19764)
(18893)
技术(16007)
农村(14220)
(14220)
农业经济(13894)
问题(13417)
(12508)
财经(11313)
经济研究(10890)
资源(10528)
经济问题(10077)
图书(9990)
世界(9881)
(9701)
共检索到28766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吴孔森   孔冬艳   杨晴青  
[目的]以黄土高原佳县为例,探究区域农户生计脆弱性空间分布特征、影响因子及生计脆弱性形成机理。[方法]根据脆弱性评估框架构建农户生计脆弱性评价指标体系,分析研究区农户生计脆弱性空间分布特征;采用贡献度模型与灰色关联模型探究生计脆弱性形成影响因子,并据此解析区域农户生计脆弱性的形成机理。[结果]中度及高度脆弱性乡村占样本村的70.00%,研究区农户生计脆弱性整体较高,在空间上呈现北部,特别是东北部地区以及交通干线沿线低,其它地区高的特点;适应能力、暴露度和敏感性三个维度对农户生计脆弱性的贡献度分别为43.51%、34.25%和22.24%,适应能力维度对区域农户生计脆弱性的贡献度与其它两维度相比较大,教育压力、医疗压力、灾害频率、抚养比、农业收入比重、负债情况、耕地质量、林果比重、人均收入等是各维度促进农户生计脆弱性形成的主要指标;自然条件、位置条件以及交通条件与生计脆弱性的整体关联度分别为0.72,0.71和0.73,交通条件与自然条件对农户生计脆弱性影响强于位置条件,等效道路密度、距河流距离、距县城中心距离、地表起伏度、内部连通度等是农户生计脆弱性的主要区位影响因子。[结论]研究区农户生计脆弱性空间分布差异明显,农户生计特点及乡村所处区位条件均对生计脆弱性形成具有重要影响,农户生计脆弱性是区域环境、产业经济特点以及思维观念等多重因素综合作用下形成的。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王银  叶文丽  吴孔森  杨新军  
以黄土高原佳县乡村和农户为研究对象,基于乡村建设理论和生计恢复力理论框架,定量刻画61个村域单元1990—2020年乡村建设水平变化对农户家庭生计恢复力的影响,运用地理加权回归模型,识别并分析关键乡村建设要素及其空间效应差异。结果表明:(1)1990年以来乡村建设水平由较低提升至较高等级,农户生计恢复力由弱增强至中等级,县域空间格局基本一致,呈“东高西低,南高北低”特征。(2)农户生计恢复力与其所处村庄的乡村建设水平具有较强的关联性,乡村建设要素中道路交通条件、基层治理能力、集贸市场建设和中小学校布局对生计恢复力具有显著的正向作用。(3)各要素的强作用区域具有明显的空间分异特征,应分区分类提升乡村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和基层治理水平以实现乡村全面振兴和农户生计可持续。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石育中  王俊  王子侨  鲁大铭  杨新军  
干旱脆弱性及人类对干旱的适应机理分析是干旱及半干旱地区人地关系研究的重要内容,也是西北地区乡村人地系统可持续性研究的新视角。本文运用Turner脆弱性分析框架,将其改进应用到黄土高原乡村农户的干旱脆弱性及其适应领域,选取榆中县和长武县气象数据和农户调查数据,应用主成分分析、综合指数法、差异性分析和鲁棒性分析等方法分别对指标权重、农户干旱脆弱性指数及其差异性与脆弱性指数的不确定性进行分析与检验,并从适应能力、适应策略和适应模式三个层面揭示适应机理。主要结论为:(1)中连川乡农户干旱脆弱性指数大于洪家镇,且不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杨晴青  杨新军  高岩辉  
从人地系统脆弱性视角切入,遵循"演变轨迹刻画—阶段情景描绘—演化路径与机理剖析"的逻辑轴线,结合"ground-truthing"质性研究方法,探索了1980年以来以陕西省佳县为代表的黄土高原半干旱区乡村人居环境系统演变历程与路径。主要结论如下:①定量测度了1980—2016年佳县乡村人居环境综合系统及子系统脆弱度值。其中,自然系统脆弱性由干旱主导转向雨涝灾害主导;21世纪以来,居住系统脆弱性全面减轻,支撑系统脆弱性反弹加剧;近10 a,社会系统脆弱性逐渐减轻,人类系统已走向重度脆弱等级,综合脆弱性停滞于中度脆弱等级。②提出了乡村人居环境系统脆弱性情景转化阈值规则,界定了顽固脆弱、不受控制的脆弱、可控的脆弱、稳定健康、易变的系统等5类脆弱性情景。案例区脆弱性演变经历4个阶段,但徘徊于顽固脆弱的系统与不受控制的脆弱性系统情景之间。③建构了乡村人居环境系统脆弱性阶段性演化动力机制,梳理了5大子系统脆弱性阶段性演化路径,提炼了涉及气候变化、城市化扰动、市场变化、政策干预及农户行为适应等5大驱动因素的20件关键影响事件。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石育中  李文龙  鲁大铭  王子侨  杨新军  
干旱脆弱性评价是干旱半干旱地区人地关系研究的重要内容,对减缓和应对干旱具有重要作用,乡镇尺度的干旱脆弱性评价为西北乡村人地系统可持续性研究提供新的视角。本文引用干旱脆弱性分析框架,从暴露度、敏感性和适应能力三个维度构建指标体系,选择甘肃榆中县作为黄土高原典型研究区域,采用2002—2015年统计数据、气象数据和遥感数据,运用熵值法、综合指数法和局部空间自相关指数法等分析方法分别对指标权重、干旱脆弱性指数与类型及其空间集聚性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榆中县干旱脆弱性指数呈波动式变化趋势,阶段性升降明显;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张丙乾  李小云  
与国内大多数村庄不同,三江平原农村社区的耕地资源较为丰富,当地大多数农户以种植业为主要收入来源,具有种植规模化与机械化、生产资料与农产品商品化、劳动雇佣化、农业生产投入资金信贷化等显著特点,文中称之为"经营农户"。然而在日益卷入工业化、城市化的宏观背景下,在自然与市场风险的双重压力下,农户经营盈余非常有限,其生计系统仍然异常脆弱,维持着低水平的"年吃年用"生存型经济状态。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郭圣乾  张纪伟  
通过对农户生计资本脆弱性的界定,笔者构建了农户可持续生计资本衡量指标,并在5省10县(市)422户农户生计资本状况调查的基础上,利用因子分析,对农户生计资本的脆弱性作出评价。结果显示,农户生计资本的脆弱性不仅在空间格局上存在差异,且这种差异主要体现在金融资本和人力资本上;影响农户生计资本脆弱性的主要因素是农户家庭可用资金数量、劳动力的就业及教育和职业培训状况。据此,笔者从发展农村小额信贷、开展住房贷款,以及制定职业培训规划、以就业促进人力资本提升两个方面提出了规避农户生计资本脆弱性的建议。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和月月  周常春  
评估农户的生计脆弱性,有利于明确脆弱性表现、脆弱人群分布以及脆弱性成因。文章以云南省巧家县、大姚县、龙陵县、红河县4个国家贫困县为研究对象,基于"风险-适应-敏感性"框架,构建了农户生计脆弱性评价指标体系,利用478户农户调查数据,采用综合指数法和熵值法计算和评价云南省贫困地区农户的生计脆弱性。结果表明:整体上农户生计脆弱性值为正值,表明农户应对风险的能力低于所遭遇的风险,生计脆弱性比较大,其与农户遭遇的自然灾害风险和市场风险具有直接的联系。结果发现,农业户的生计脆弱性最大,非农业户的生计脆弱性最小,表明随着家庭非农就业的增加,农户生计脆弱性逐渐减小。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杨晴青   孙馨蕊   张惠卿   高岩辉   曹小曙  
传统农区村庄表现出更易受到环境变化的不利影响以及更难恢复的特征,增强其人居环境系统恢复力是摆脱不利影响、实现乡村转型与振兴的有力途径。基于“缓冲—适应—转型与创新”维度提出了乡村人居环境系统恢复力构成框架。以陕北黄土高原佳县62个样本村为研究对象,运用田野调查、GIS空间分析、障碍度与贡献度模型等方法,开展了恢复力评估、关键因素识别的实证研究。研究发现:(1)研究区乡村人居环境系统恢复力空间差异较小,恢复力值低于0.5的村庄占比达61.29%。自然生态系统恢复力普遍高于社会经济系统和支撑系统,支撑系统的空间差异最大,自然生态系统最小。(2)乡村人居环境系统恢复力的关键贡献维度包括自然生态系统与支撑系统的适应能力以及社会经济系统的缓冲能力。具有变革意义的转型与创新能力极低,空间差异极大,是85%以上村庄社会经济系统、支撑系统恢复力形成的关键障碍维度。(3)乡村人居环境系统恢复力形成的关键要素中,贡献者为生态服务体验、社区感、邻里友好与社区管理服务,障碍者为农业文化景观、家庭农场、农业专业合作社、文化传承支持与物流寄递服务。
[期刊] 国土资源科技管理  [作者] 李会琴  谢雪莲  董晓晴  
农户是乡村地区最基本的社会单元。降低农户生计脆弱性,提升其生计结果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目标。在可持续生计和"暴露—敏感性—适应能力"分析框架的基础上,以武汉市黄陂区为例,构建乡村旅游地农户生计脆弱性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生计脆弱性指数分析农户参与旅游前后的生计脆弱度,探讨生计脆弱性影响因素和影响机理。研究发现,乡村旅游改变了农户传统的生计组合模式,促进了生计方式的重构和生计资本的改善,降低了农户生计脆弱性;户主年龄、家庭劳动力数量及生计方式数量对农户生计脆弱性指数有显著影响;但由于农户参与旅游后其生计环境仍存在一定风险,实现生计脆弱性稳定有效降低受到阻碍。最后,针对案例地农户生计脆弱性现状和影响机理,提出了降低农户生计脆弱性的对策建议。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张丽  刘玉花  齐顾波  宋一青  
选择适合于贫困地区农户需求的农业技术对于贫困地区农产品脱贫致富尤为重要,而贫困地区农户的生计脆弱性决定了其对农业技术服务存在现实和潜在的需求。本文通过分析认为,当前贫困地区农户需要的农业技术服务涉及到产前、产中及产后的各环节,呈多样化特征。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李梦飞   谭远慧   马耀壮   刘晓琳   王伊斌   李飞  
[目的]城镇化影响到农业系统诸多要素,科学探究城镇化对农业系统的影响对于实现城镇化与农业的协调发展具有积极意义。[方法]文章以黄土高原县域为研究对象,首先基于暴露度-敏感性-适应能力框架构建农业系统脆弱性评价指标体系,分析了2000-2018年黄土高原农业系统脆弱性时空演变格局;其次采用情景重置法分别探究了人口城镇化、土地城镇化、经济城镇化背景下农业系统脆弱性演变特征,并由此探讨了不同城镇化变化强度下农业系统脆弱性的变化规律。[结果](1)黄土高原农业系统脆弱性呈东西两侧高、中间低的空间格局。时间上,农业系统脆弱性明显降低,系统发展趋势好转。(2)人口城镇化、土地城镇化增加了农业系统脆弱性,这主要是乡村劳动力及耕地资源减少所致。经济城镇化背景下农业系统脆弱性下降明显,这主要得益于农业机械化水平的提高。在人口城镇化、土地城镇化、经济城镇化综合作用下,黄土高原农业系统脆弱性有所减少,且减少县域集中于研究区中西部。(3)人口城镇化、土地城镇化增加农业系统脆弱性。随着人口城镇化变化幅度的扩大,农业系统脆弱性变化幅度呈逐渐下降趋势。当土地城镇化变化幅度增加时,农业系统脆弱性变化幅度呈先减少后增加趋势。经济城镇化使其降低,随经济城镇化变化幅度的扩大,其变化幅度呈先增大后减少的变化趋势。[结论]城镇化对农业系统脆弱性的影响是人口城镇化、土地城镇化、经济城镇化综合作用的结果,2000-2018年,黄土高原城镇化显著降低农业系统脆弱性。研究结果有助于发挥城镇化引擎作用,实现农业现代化发展。
[期刊]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张永丽  陈建仲  
以农户可持续发展能力建设为研究目标,基于生计脆弱性分析框架,使用甘肃2016和2021年两期调查数据考察了农户在脱贫前后生计资本、暴露风险与生计脆弱性的变化。就农户的生计资本来看,在精准扶贫后有了较大变化,特别是人力资本、物质资本、金融资本等维度的提升幅度较大,贫困户的生计资本增长幅度高于非贫困户,二者之间的差距明显缩小;就农户的风险暴露来看,健康风险和自然风险有所下降,但市场风险和突发事件有所上升;就农户的生计脆弱性程度来看,绝大部分农户处于较低脆弱性位次,但有近8.43%的农户脆弱性程度比较高,属于易返贫人群,应高度关注、及时预警,并制定一系列精准应对措施。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刘伟  徐洁  黎洁  
易地扶贫搬迁是精准扶贫的重要实现途径之一,脆弱性评估为易地扶贫搬迁在生计层面的研究提供了一个新思路。本研究通过构建易地扶贫搬迁农户的生计脆弱性评价指标体系及评估模型,运用生计脆弱性指数衡量农户的生计脆弱度,探讨不同类型农户的生计脆弱性指数及其维度的差异,选择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分析估计农户暴露度、敏感性、适应能力和生计脆弱度的影响因素。结果显示:调查区域工程移民的生计脆弱性指数分布不均,内部分化明显,生计脆弱度相对较高,而各种安置方式的农户群体之间均在生计上表现出一定的脆弱程度。高收入农户生计脆弱性指数为偏态分布,表现为相对低位均衡化。随着农户生计多样化程度的提升,从单一生计户到多种生计户,敏感性和适应能力均趋于升高,而两种生计户的生计脆弱度最低。风险冲击、信贷可能性和已搬迁时间以及家庭规模、家庭负担比、教育和对周围人信任度均是影响易地扶贫搬迁农户生计脆弱性的重要因素。针对项目区搬迁农户生计脆弱性差异和重要影响因素,提出降解生计脆弱性的对策建议。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温腾飞  石育中  杨新军  王婷  
[目的]以地处黄土高原半干旱脆弱区的甘肃省榆中县为例,运用生计恢复力理论框架,对该地区农户应对环境变化和风险扰动的适应和恢复能力进行研究。[方法]文章采用甘肃省榆中县604份农户家庭调查数据,基于生计恢复力理论框架,从缓冲能力、自组织能力和学习能力3个维度构建农户生计恢复力测量指标体系,运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和障碍度模型,分析不同乡镇农户生计恢复力建设水平的差异,识别影响农户生计恢复力的主要影响因素。[结果](1)生计恢复力指数由高到低依次为:夏官营镇>马坡乡>中连川乡。在所有村落中,生计恢复力指数最高的是夏官营镇的夏官营村,最低的是中连川乡的大湾村。(2)从单因素方差分析得知,各乡镇在缓冲能力和自组织能力上呈现出显著性差异(P=0,P=0.001),而在学习能力维度上,3乡镇农户并不存在显著性差异(P=0.980)。(3)家庭存款、人均收入、家庭教育投入、户主教育程度、粮食自给能力和社会网络这6个因子是影响该地区农户生计恢复力水平的核心因素。[结论]在日益严峻的资源环境恶化和生计胁迫下,保障金融资本、提高教育水平和完善社会网络结构是该地区农户生计恢复力水平建设的重要内容。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