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528)
- 2023(9447)
- 2022(7952)
- 2021(7040)
- 2020(5557)
- 2019(12506)
- 2018(12380)
- 2017(23203)
- 2016(12157)
- 2015(13619)
- 2014(13636)
- 2013(13682)
- 2012(13181)
- 2011(12477)
- 2010(12897)
- 2009(12113)
- 2008(11787)
- 2007(10566)
- 2006(10049)
- 2005(9594)
- 学科
- 济(77092)
- 经济(77031)
- 管理(35949)
- 业(29670)
- 地方(24966)
- 中国(22829)
- 企(21916)
- 企业(21916)
- 方法(19610)
- 农(16874)
- 数学(16618)
- 数学方法(16515)
- 环境(15867)
- 地方经济(15791)
- 业经(15627)
- 学(14332)
- 发(12883)
- 农业(12042)
- 融(11381)
- 金融(11381)
- 制(10845)
- 资源(10647)
- 银(10571)
- 银行(10562)
- 和(10486)
- 行(10430)
- 财(10122)
- 贸(10065)
- 贸易(10054)
- 易(9574)
- 机构
- 学院(187188)
- 大学(185312)
- 济(88801)
- 经济(87075)
- 研究(74931)
- 管理(67008)
- 中国(57220)
- 理学(55696)
- 理学院(55000)
- 管理学(54260)
- 管理学院(53902)
- 科学(43546)
- 京(41043)
- 所(39317)
- 财(37825)
- 研究所(35165)
- 中心(32392)
- 江(29816)
- 财经(29167)
- 农(28901)
- 经济学(28163)
- 北京(27118)
- 范(26598)
- 院(26458)
- 师范(26382)
- 经(26232)
- 经济学院(24870)
- 州(24281)
- 科学院(23586)
- 业大(23375)
- 基金
- 项目(115972)
- 科学(91354)
- 研究(87196)
- 基金(82494)
- 家(71531)
- 国家(70927)
- 科学基金(60109)
- 社会(57792)
- 社会科(54819)
- 社会科学(54806)
- 省(46047)
- 基金项目(42783)
- 划(37943)
- 教育(37564)
- 自然(35525)
- 编号(34642)
- 自然科(34485)
- 自然科学(34476)
- 自然科学基金(33831)
- 资助(33556)
- 发(32638)
- 成果(28467)
- 发展(26847)
- 重点(26720)
- 展(26395)
- 课题(25161)
- 部(24871)
- 国家社会(24435)
- 创(23669)
- 创新(22308)
- 期刊
- 济(114292)
- 经济(114292)
- 研究(64247)
- 中国(45897)
- 农(27620)
- 管理(27450)
- 财(27077)
- 科学(26452)
- 学报(25761)
- 融(19944)
- 金融(19944)
- 大学(19281)
- 教育(19275)
- 经济研究(19051)
- 农业(18993)
- 学学(17938)
- 业经(17713)
- 技术(17040)
- 财经(15166)
- 问题(14503)
- 经(13313)
- 资源(11545)
- 技术经济(10941)
- 贸(10816)
- 世界(10748)
- 图书(10220)
- 国际(10188)
- 业(10092)
- 商业(9507)
- 经济问题(9264)
共检索到31324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师谦友
文章阐述了黄土高原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综合分析了协调的可行性、探讨了协调的一般模式,提出了实现黄土高原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发展协调的措施和途径。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袁国强 郭红玲
在分析我国山区人口、资源、环境和经济发展现状的基础上,从三者相互联系制约的角度,提出了实现山区人口、资源、环境和经济协调发展的策略与途径:(1)实行非均衡式的协调发展战略;(2)制定协调发展的实施规划;(3)构筑协调发展的技术体系
关键词:
山区 人口 资源 环境 经济 协调发展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成升魁 沈镭
青藏高原是我国西部地区的特殊地理区域 ,高原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是否相互协调 ,关系到我国、西部及整个高原的经济社会的持续、健康发展。论文简要分析了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及其意义 ,认为可持续发展模式是青藏高原现实与未来的必然选择。从高原人口、资源、环境、经济等互动关系的定量分析着手 ,提出人口增长较快、素质不高是高原可持续发展所面临的基础性障碍 ;资源较为富裕 ,但人口对资源压力逐步增大 ,是制约高原持续发展的潜在威胁 ;人口与资源、经济匹配不当 ,承载力相对不足 ,构成高原持续发展的巨大负担 ;不合理开发利用资源 ,严重威胁着脆弱的环境和生态系统 ,是高原持续发展的潜伏危机 ;最后指出适度控制...
关键词:
青藏高原 可持续发展 互动关系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段永蕙 景建邦 张乃明
长期以来,高能耗、高污染的粗放型经济发展道路,使得山西原本脆弱的环境进一步恶化;同时人力资本后备不足严重影响了山西省的转型发展。正确认识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间的协调机制,可为山西省的战略发展提供重要的依据。文章结合山西省实际情况,构建了人口、资源环境、经济协调发展评价的指标体系,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和隶属度函数模型,对山西省2004—2014年人口、资源环境、经济协调发展水平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山西省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仍存在整体发展水平较低、协调稳定性较差、资源环境发展相对滞后、人力资本不足、区域发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赵永江 曹雪芹 龚新
如何合理地开发利用现有的自然资源不仅是目前同时也是今后区域经济发展的重点,是提高区域环境人口容量,改善人们生活的重要方面。本文以桐柏县为例,主要从自然资源的特征和区域经济发展水平两个方面研究区域环境人口容量,其目的就是为区域资源-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
县域资源,经济,协调发展,环境人口容量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周孝华 叶泽川 杨秀苔
全面分析了三峡库区面临的人口、资源与环境问题及其对经济发展产生的影响;通过模型分析了人口、资源、环境可持续发展的相关指标;提出了经济与人口、资源及环境协调发展的相关措施
关键词:
三峡库区 人口 资源 环境 协调发展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刘小林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段永蕙 景建邦 张乃明
长期以来,高能耗、高污染的粗放型经济发展道路,使得山西原本脆弱的环境进一步恶化;同时人力资本后备不足严重影响了山西省的转型发展。正确认识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间的协调机制,可为山西省的战略发展提供重要的依据。文章结合山西省实际情况,构建了人口、资源环境、经济协调发展评价的指标体系,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和隶属度函数模型,对山西省2004—2014年人口、资源环境、经济协调发展水平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山西省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仍存在整体发展水平较低、协调稳定性较差、资源环境发展相对滞后、人力资本不足、区域发展不平衡等问题,同时基于评价结果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弓颖 薛东前 宋永永 董朝阳 马艳艳
经济转型是资源型城市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文化娱乐业作为经济增长新引擎,在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中起着重要作用。采用黄土高原资源型城市2010—2019年面板数据,在构建综合指数测度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成效的基础上,运用空间杜宾模型实证检验文化娱乐业对经济转型的作用。结果表明:文化娱乐业对经济转型的影响呈先抑制后促进的“U”型曲线,在文化娱乐业发展初期,文化娱乐业的过度发展不利于经济转型升级,当文化娱乐业密度跨过拐点(5.104个/万人)后,经济转型成效会随着文化娱乐业的发展而提升;文化娱乐业具有显著的空间溢出效应,可以有效促进邻近城市经济转型,且邻近城市经济转型的提高会带动本市经济转型。研究结果有望为黄土高原资源型城市高质量发展提供科学依据与决策支持。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张晓理
作者从人口、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的角度,探讨了人的特性与生态环境的关系以及经济活动与生态环境的关系。提出了人工生态系统应与自然生态系统协调一致的观点。
[期刊] 第二届中国软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
[作者]
冯九璋
本文分析论述了苏南人口、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辨证关系。着重指出在苏南人口增长和经济发展的过程中,环境污染已具有整体性和严重性的特征。分析了人口因素和人为因素是产生苏南环境污染的决定性因素。而环境污染有可能成为制约苏南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一个关键性的不利条件。建议采取加大环保投入,调整工业结构,做好城镇总体规划,提高苏南全体人口的环境意识,并对苏南的环境污染进行综合治理等,将能把苏南人口、经济、资源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推向更高的水平。
[期刊] 财经论丛(浙江财经学院学报)
[作者]
俞国平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周忠学 张芳 刘佳
运用G IS技术,以1 km×1 km格网为基本评价单元,计算了陕北的城镇化水平指数和生态环境质量指数,并系统地分析了两者的空间协调程度。结果表明:(1)陕北城镇化水平和生态环境质量整体偏低。在空间分布上,城镇化水平呈北高南低、东高西低趋势,而生态环境质量则南部优于北部、东西部优于中部。(2)陕北城镇化水平与生态环境质量之间存在明显的空间差异,根据两者之间的空间协调程度可将陕北划分为过快高胁迫、较快强胁迫、基本协调、较缓弱胁迫和缓慢低胁迫5种类型区。
关键词:
城镇化 生态环境 空间协调 陕北地区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刘艳华 徐勇 刘毅
探索式空间数据分析(ESDA)方法可以很好地揭示区域经济增长特征及其与空间环境的关系,是深入了解和把握区域经济的空间分布和演化规律的有效手段之一。本文基于ESDA方法,利用黄土高原地区284个县市级行政单元1990、2000和2007年3期的人均GDP数据,分析了黄土高原地区经济增长的空间分布格局和动态演变特征,验证了ESDA方法在揭示社会经济发展空间分异和演变规律方面的作用。分析结果表明:黄土高原地区的人均GDP分布表现出了显著的高值和低值集聚(空间正相关)特征,且其空间分异状况具有一定的稳定性;目前黄土高原地区的经济增长仍以不平衡增长为主,短期内高水平地区高速增长趋势仍将继续,而低水平地区很难实现经济增长的快速提高;黄土高原地区存在着常态化的城市产业集聚推动型和机遇性的资源开发拉动型两种增长类型,后者对人均GDP水平的拉动效应更强,然而却容易造成产业畸形单一,经济增长缺乏可持续性、稳定性和抗干扰性。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