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4278)
2023(20392)
2022(17030)
2021(15813)
2020(13071)
2019(29759)
2018(29621)
2017(56704)
2016(30467)
2015(34356)
2014(34443)
2013(34257)
2012(31502)
2011(28738)
2010(29389)
2009(27530)
2008(27073)
2007(24399)
2006(22095)
2005(20033)
作者
(90538)
(75561)
(74968)
(71360)
(48082)
(36130)
(33935)
(29533)
(28669)
(27152)
(25769)
(25372)
(24272)
(24182)
(23252)
(23016)
(22105)
(21861)
(21695)
(21581)
(18952)
(18756)
(18327)
(17522)
(16974)
(16830)
(16781)
(16684)
(15340)
(14933)
学科
(147290)
经济(147138)
(107038)
管理(95202)
(87305)
企业(87305)
方法(57449)
(52599)
数学(47148)
数学方法(46447)
业经(39179)
中国(37492)
农业(35157)
(34272)
地方(33342)
(28385)
(25877)
理论(23514)
(23126)
贸易(23108)
(23097)
技术(23069)
(22915)
财务(22830)
财务管理(22795)
(22347)
环境(22080)
企业财务(21568)
(20722)
(20608)
机构
学院(449586)
大学(444487)
(189418)
经济(185517)
管理(178148)
研究(153879)
理学(152549)
理学院(150893)
管理学(148306)
管理学院(147491)
中国(118564)
(95674)
科学(93434)
(84258)
(82236)
(77848)
研究所(70330)
中心(69660)
(68872)
业大(68178)
财经(66468)
农业(62701)
北京(60944)
(60221)
(58469)
师范(57977)
经济学(56137)
(55350)
(55277)
经济学院(50198)
基金
项目(295167)
科学(232889)
研究(217681)
基金(213478)
(185357)
国家(183706)
科学基金(158470)
社会(138962)
社会科(131449)
社会科学(131408)
(116399)
基金项目(112548)
自然(101523)
自然科(99099)
自然科学(99076)
教育(98286)
自然科学基金(97280)
(96392)
编号(89259)
资助(87888)
成果(71640)
(66435)
重点(65874)
(64432)
(61950)
课题(61256)
创新(57381)
国家社会(57093)
科研(55319)
教育部(55078)
期刊
(225511)
经济(225511)
研究(134668)
中国(91342)
(80243)
管理(69401)
学报(67951)
科学(65563)
(64894)
农业(54296)
大学(52641)
学学(50036)
教育(47226)
(42866)
金融(42866)
技术(41720)
业经(39995)
经济研究(34245)
财经(32919)
问题(29162)
(28411)
(28351)
技术经济(25077)
(21836)
世界(21638)
现代(21488)
统计(21371)
科技(21280)
资源(20831)
商业(20698)
共检索到68728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王青  
分析了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农业资源环境问题 ,对改革开放以来该区域生态重建、经济发展方略和实践进行了讨论 ;指出软硬件技术研究不相协调 ,软科学研究太弱 ,影响了政府的科学决策和硬件作用的发挥 ;提出了加强软科学研究 ,把长远性、全局性和现实性问题结合起来 ,建立起系统性、综合性及表本合一的生态经济复合型可持续发展模式 ;围绕这个模式 ,提出了建立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生态经济型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的五个重大问题的思路与对策。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齐实  孙保平  
该文对黄家二岔小流域不同治理阶段存在的问题、治理工作及其进展进行了简要介绍 ,提出半干旱黄土丘陵沟壑区流域治理与农业可持续发展可概括为综合治理阶段 ,巩固、稳定、提高和调整阶段及可持续发展阶段 ;今后应重视政策的长期性 ,人口素质的提高 ,加强科技研究和面向市场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刘秀丽  张勃  
人口与经济的关系是区域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区域人口分布的合理性是研究区域可持续发展的核心问题之一,对制定区域人口政策、人口的合理再分布以及实现人口、资源、环境的可持续发展起到重要的指导作用。本文以我国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的典型区域—晋西北地区为研究对象,采用人口调和指数、人口潜力指数等指标多角度分析其人口分布的合理性,并对二者的结果通过统计学方法进行了综合分析。结果表明:晋西北地区人口分布总体上是合理的,但突出的问题表现在人口分布对自然环境的压力。最后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张建平  李忠智  
本文依据生态经济学和区域经济学的理论,针对黄土高原残塬沟壑区的地形地貌、土壤类型分布,提出了该地区农业发展的模式和道路,即“圈层模式”和“生态塬”建设,其中心思想是治理环境中发展经济,在发展经济中治理环境。作者认为,这是该区摆脱生态和经济双重困境的最佳选择。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张笑培  杨改河  胡江波  王得祥  
研究了渭北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内侧柏、荆条、20年刺槐、4年刺槐、4年苜蓿、农地不同植被恢复模式土壤水分生态效应,结果表明:不同的植被恢复模式土壤容重均低于对照农田,减小幅度为16%~8%,孔隙度增加,总孔隙度增幅为24.5%~8.1%,毛管孔隙度增幅为1.2%~13.9%,非毛管孔隙度增幅为20.5%~90.0%;土壤持水性比农地增加33%~7.5%;水分补给量在0~2m范围内,侧柏、荆条、4年刺槐是农地的2、1.5、1.71倍,20年刺槐和苜蓿比农地低22.5%和31.4%;0~1m内,侧柏、荆条、4年刺槐分别是农地的2.16、1.78、1.85倍,20年刺槐、苜蓿为农地的25%和62.3%...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刘彦随  靳晓燕  胡业翠  
黄土丘陵沟壑区是我国北方生态脆弱、产业单一、广种薄收、乡村贫困的特殊问题区域。“越穷越垦、越垦越穷”的土地利用方式成为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关键“瓶颈”。论文运用农业地理学和生态经济学原理,以绥德县为典型案例区,进行了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的限制因素剖析。认为该区土地资源利用必须正确处理宏观与微观效益的关系,加强水土保持、生态建设与脱贫解困目标的有机结合。依据研究区地形地貌特点与水土流失规律,重视旱作农业与节水灌溉技术、示范推广造林实用技术、水保型生态农业技术的创新与应用,大力发展柠条防护林产业化、水保型立体农业、生态资源开发增效等典型农村特色生态经济模式。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王青  
分析了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农业资源环境问题 ,对改革开放以来该区域生态重建、经济发展方略和实践进行了讨论 ;认为软硬件技术研究不相协调 ,软科学研究太弱 ,影响了政府的科学决策和硬件作用的发挥 ;为突出区域特色 ,提出了建立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生态经济型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的五个重大问题的思路与对策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高旺盛  董孝斌  
论文以典型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安塞县为例,运用市场价值法、替代工程法、影子价格法、机会成本法等方法对其境内7种不同类型农业生态系统的保持土壤(Es)、涵养水分(Ew)、固定CO2和释放O2(Ea)、维持营养物质循环(En)、净化环境(Ee)等服务功能进行了价值核算,初步估算出安塞县生态系统各服务功能的价值总量为3169870.46×104元,是其农林产品服务价值(Vp)的170倍。这一方面表明脆弱生态系统依然担当了重要的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为其经济生产力提供了巨大的生态服务。各种服务价值的大小依次为En(占89.85%)、Ew(占4.39%)、Ea(占4.18%)、Vp(占0.58%)、Es(占0...
[期刊] 草业科学  [作者] 朱牛   刘桦   王金牛   宿星   石凝   罗栋梁   盖艾鸿  
我国是地质灾害频发的国家,滑坡是地质灾害的主要类型之一。陇中黄土丘陵区地处黄土高原西段的黄河流域上游,一直以来是滑坡事件的高发区,因其突发性造成的次生灾害给当地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带来了较大隐患。近年来随着社会防治力度与投入加大,该区域有关滑坡的理论研究和技术修复手段有了较为全面的提升,特别在生态修复研究与实践领域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是,该区域现有的针对性研究方法与灾损土地的修复手段仍然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与不足。因此,本文就陇中黄土丘陵区滑坡的影响因素和现有修复模式进行综述,首先采用地理信息系统手段图示研究区域的环境概况,进而运用文献计量学的方法系统概括该领域的研究热点内容,并就目前滑坡灾损土地修复的不足之处提出相关解决办法,以期能够全面阐述滑坡灾损治理的必要性,为未来滑坡治理梳理潜在的研究方向,促进滑坡治理更好地发展。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王晔立  
本文从资源与环境、经济发展、社会发展、科技支撑4个方面26项指标,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对陇中黄土高原农业与农村可持续发展状况进行了以定量分析为主的实证研究。结果表明:陇中黄土高原农业与农村可持续发展的能力总体呈现上升趋势;可持续发展的重点在于提高经济发展水平;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在于利用资源和改善环境;可持续发展的潜力在于应用科学技术;可持续发展的难点在于提高农业现代化水平。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王海英  刘桂环  董锁成  
甘肃省定西地区九华沟流域以小流域为单元,以山、水、田、林、路综合治理与综合开发相结合,走出了一条生态与经济双赢的路子。论文研究了九华沟流域生态环境综合治理开发模式的组成内容、布局模式及其经济、社会和生态三大效益。该流域的实践证明,生态环境建设是基础,水土保持是干旱贫困山区脱贫致富的战略抉择;经济发展是保证,在生态环境治理的同时,进行综合开发,发展生态农业,是促进生态经济系统良性循环、实现脱贫致富的重要途径。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黄云鑫  李琳娜  李裕瑞  陈宗峰  
[目的]受区域条件和城乡二元体制的制约,黄土丘陵沟壑区城乡发展滞后。新时期,亟待厘清区域城乡关系现状,为乡村振兴和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的实施提供依据。[方法]文章以黄土丘陵沟壑区57个区县为研究对象,分别构建县域城镇化和乡村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利用耦合协调模型探讨2000—2015年区域城乡发展的协调状况,结合相关分析探析"城"和"乡"对城乡协调发展的影响。[结果](1)区域城乡发展失衡,"城进村衰"问题加重。乡村人口系统、经济系统、社会系统和资源系统虽略有发展,但环境系统有一定程度衰退,而城镇化水平在各方面均取得较大发展。(2)区域城乡互动关系已趋稳定,城乡耦合模式以"中—中—高"、"中—低—高"为主。城乡发展协调水平总体较低,以勉强协调、初级协调为主。2000—2015年,区域城乡发展协调度空间差异明显缩小。(3)城镇化对区域城乡协调发展起主导作用,而乡村的作用较弱。[结论]乡村发展滞后是制约区域城乡协调发展的主要原因,发挥乡村资源优势、加强乡村环境治理、激发乡村内生动力将有助于提高乡村发展水平、促进城乡协调发展。该研究有助于理解区域城乡关系现状,为区域协调发展和乡村振兴相关决策提供参考。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徐勇,Roy C.Sidle,景可  
在探讨黄土丘陵区生态环境建设与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定位问题的基础上 ,概括了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前提、应遵循的基本原则和发展方向 ,提出了生态适宜型农村经济发展模式的总体构架、地域类型及产业基础建设标准 ,最后从生态环境效益、经济效益和可持续发展性等角度对模式进行了较为深入的评价和分析。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虎陈霞  傅伯杰  陈利顶  
本文利用灰色关联分析法对安塞县1980—2002年农业发展状况作了动态的定量分析,确定了不同时期农业发展影响因子与农业发展的关联度和农业发展的路径,进一步用聚类方法对因子进行差异分析,结果表明:种植业一直是安塞县农业发展的主导产业,农业总产值受种植业产值的影响最大;1980—1989年,安塞县农业发展以劳动力投入为主,农业总体投入水平较低;1990—2002年,安塞县农业总体投入水平有了较大的提高,化肥使用和机械总动力成为影响农业总产值的重要因子,农村劳动力与农业总产值的关联度减小,表明安塞县农业生产经营有了较大的转变,退耕还林(草)工程的实施,使土地利用效率得到大幅度提高,粮食种植面积和耕地...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崔普伟  蔡强国  方海燕  聂斌斌  陈小安  
黄土高原尤其是黄土丘陵沟壑区土壤侵蚀异常严重,在该区开展单元流域产沙模拟对于流域侵蚀产沙及沟道系统泥沙输移比研究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选取陕北岔巴沟单元流域团山沟为研究对象,利用1961-1969年间水文泥沙资料,构建了流域产沙模型:以流域输沙关系表达式Ms=CsH为理论框架,经分析发现洪峰流量、最大含沙量、平均流量与次洪含沙量相关性显著,近而以洪峰流量、平均流量、最大含沙量及径流深为模型变量,通过模拟误差分析,构建并选取了以径流深和洪峰流量、径流深和最大含沙量为变量的经验模型:Ms=H(109.2ln(Qz)+546.1);Ms=H(Cz-141.2)。与目前已有模型相比,以上模型具有很好的模拟效果,尤其是在模拟小产沙事件时模拟效果较好,模型在临近流域水旺沟上的应用效果也较好。另据研究发现,高含沙水流的存在,使得在不同产沙模数水平下产沙模拟响应机制不同,对产沙模数小于300 t/km2次暴雨事件,流量的对数函数拟合效果明显优于幂函数拟合;对产沙模数大于1000 t/km2次暴雨事件,流量的幂函数拟合效果好于对数函数拟合,但差异不大。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