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1275)
- 2023(16354)
- 2022(14105)
- 2021(13193)
- 2020(10850)
- 2019(24927)
- 2018(24914)
- 2017(47241)
- 2016(25559)
- 2015(28799)
- 2014(28911)
- 2013(28675)
- 2012(26730)
- 2011(24389)
- 2010(24706)
- 2009(22599)
- 2008(21775)
- 2007(19246)
- 2006(17295)
- 2005(15557)
- 学科
- 济(120342)
- 经济(120229)
- 管理(69950)
- 业(64814)
- 企(51804)
- 企业(51804)
- 方法(44323)
- 数学(37861)
- 数学方法(37430)
- 地方(32291)
- 中国(31850)
- 农(30514)
- 学(26750)
- 业经(26111)
- 财(22911)
- 农业(21046)
- 环境(19866)
- 制(19264)
- 贸(18651)
- 贸易(18634)
- 和(18024)
- 易(17886)
- 理论(17790)
- 地方经济(17747)
- 融(16847)
- 金融(16844)
- 银(16761)
- 银行(16713)
- 行(16106)
- 技术(16073)
- 机构
- 大学(366071)
- 学院(365629)
- 济(148801)
- 经济(145430)
- 管理(139655)
- 研究(132401)
- 理学(119512)
- 理学院(118023)
- 管理学(115948)
- 管理学院(115298)
- 中国(98370)
- 科学(83044)
- 京(80382)
- 所(67987)
- 财(65794)
- 研究所(61862)
- 农(61757)
- 中心(58759)
- 江(55185)
- 业大(54793)
- 财经(51831)
- 北京(51743)
- 范(51363)
- 师范(50903)
- 院(48331)
- 农业(47747)
- 经(46883)
- 州(45056)
- 经济学(44080)
- 师范大学(41260)
- 基金
- 项目(245924)
- 科学(191962)
- 研究(180290)
- 基金(175529)
- 家(153739)
- 国家(152398)
- 科学基金(129324)
- 社会(112139)
- 社会科(106003)
- 社会科学(105975)
- 省(96860)
- 基金项目(93729)
- 自然(83728)
- 划(81756)
- 教育(81685)
- 自然科(81580)
- 自然科学(81560)
- 自然科学基金(80047)
- 编号(73763)
- 资助(71803)
- 成果(60069)
- 发(56834)
- 重点(55713)
- 部(52964)
- 课题(52018)
- 创(50346)
- 创新(46929)
- 科研(46324)
- 国家社会(45447)
- 发展(45153)
- 期刊
- 济(177258)
- 经济(177258)
- 研究(113061)
- 中国(76074)
- 学报(58565)
- 农(56619)
- 科学(55046)
- 管理(52895)
- 财(48279)
- 大学(43724)
- 教育(43027)
- 学学(41027)
- 农业(39187)
- 融(33061)
- 金融(33061)
- 技术(32856)
- 业经(28514)
- 经济研究(27875)
- 财经(25142)
- 问题(22714)
- 经(21576)
- 业(20563)
- 图书(20363)
- 资源(18819)
- 技术经济(18648)
- 科技(18023)
- 理论(17157)
- 现代(17083)
- 版(16400)
- 商业(16179)
共检索到56043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齐拓野 米文宝
生态因子与经济发展的关系研究,是发展生态经济的核心问题。以宁夏彭阳县为例,运用最小一乘法,探讨黄土高原丘陵区生态因子与经济发展的耦合关系;计算出研究区域内生态因子与经济发展的正、负相关关系,找出了对经济发展影响最大及最小的生态因子,认为该区域生态因子对经济发展总体呈制约关系,而且影响较大。在此基础上,对研究区域未来的经济发展提出了对策与建议。
关键词:
黄土高原 生态 经济 耦合 彭阳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卜晓燕 米文宝
黄土高原地区土地类型多样且组合度变化复杂,以宁夏彭阳县为例,运用主成分分析法、聚类分析法和灰色线性规划法,分析了使区域土地利用优化的模式,构建集数量与空间、微观与宏观于一体的优化模型,提出了土地利用优化的对策,力求使区域土地利用不仅空间布局趋于优化,而且数量结构要素组合趋向合理。
关键词:
土地利用 优化模式 彭阳县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王继军 李慧 苏鑫 杜娜
农业生态经济系统耦合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是潜变量与潜变量、潜变量与可测变量及可测变量之间相互作用的结果,结构方程模型的建立很好地描述了这一复杂关系。通过对吴起县、安塞县和宝塔区共建的中尺度生态农业建设试验示范区、米脂县等3个典型区域所代表的黄土丘陵区及其各个区域农业生态经济系统结构方程模型的建立与运算,结果表明:在"退耕还林还草工程"等外力作用下,农业生态经济系统运行模式基本揭示了农业产业与农业资源相互耦合这一本质规律,但现状耦合模式并未充分利用农业资源,系统耦合效果较低。农业产业与农业资源对系统耦合的影响系数分别为0.54和0.16,农业产业和农业资源之间的相关系数只有0.28,即农业资源没有...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王亚娟 刘小鹏 关文超
山区土地利用变化对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影响的预评价更具学术意义和科学价值。文章以宁夏彭阳县为例,以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理论方法为基础,以《彭阳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大纲(2006-2020年)》为基本数据源,系统分析了土地利用变化对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整个规划期彭阳县土地利用动态度变化幅度不大,但总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减少了279.25万元;林地的敏感度系数最大,其次是耕地和牧草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减少以及各地类敏感度系数的不同变化,就要求彭阳县未来一个时期必须保持好退耕还林还草工程成果、保护耕地,这对于保护生态环境、促进区域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焦贝贝 石培基 刘春芳 陈莉 刘海猛
选取黄土高原低山丘陵区的兰州市七里河区农村居民点为研究对象,以ArcGIS9.3软件为技术平台,基于研究区DEM提取研究区高程、坡度、坡向、地形起伏度、地表粗糙度、坡度变率、坡向变率、地表切割深度和地形高程变异系数9个地形因子,在对9个地形因子进行分级分析后,应用分布指数以及信息熵计算分析了地形因子与农村居民点分布格局的关系。结果表明,研究区农村居民点在各地形位上分布的优势地形位分别为:高程1500~1750m和1750~2000m的地区,坡度0~5°、5~10°和10~15°的地区,坡向W、S、SW的地区,地形起伏度0~50m和50~100m的地区,地表粗糙度1~1.1的地区,坡度变率0~5...
关键词:
七里河区 居民点分布 地形因子 黄土高原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王国梁 党小虎 刘国彬
【目的】探索一套简单、易于操作的小尺度生态经济耦合效应指标体系及其评价方法模型。【方法】基于生态经济协调理论,在继承传统指标的基础上,引用了2个创新性指标——能值可持续性指数(ESI)和生态压力指数(EFPI),应用模糊综合评价方法对县南沟流域生态恢复的生态经济耦合进行评价。【结果】县南沟"农-经济林果型"生态恢复模式的生态经济处于基本协调状态。【结论】"农-经济林果型"模式有效地改善了流域生态条件,促进了经济发展,产生了生态经济耦合效应。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徐勇,Roy C.Sidle,景可
在探讨黄土丘陵区生态环境建设与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定位问题的基础上 ,概括了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前提、应遵循的基本原则和发展方向 ,提出了生态适宜型农村经济发展模式的总体构架、地域类型及产业基础建设标准 ,最后从生态环境效益、经济效益和可持续发展性等角度对模式进行了较为深入的评价和分析。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郭有燕 张文辉 何景峰 周建云
【目的】研究黄土高原丘陵区不同立地条件下文冠果的种群特征,为文冠果人工林的天然化培育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择具有代表性的阳坡、半阳坡和半阴坡文冠果天然林各6块并设置样地,通过实地调查,对黄土高原丘陵区文冠果的种群特征进行系统研究,分析文冠果种群的年龄结构、空间分布格局,编制标准生命表及不同坡向静态生命表,并绘制存活曲线。【结果】黄土高原丘陵区文冠果种群年龄结构呈进展型,幼龄个体数多,中老龄个体数少。Ⅱ龄级文冠果死亡率较高,随着年龄的增大,死亡率降低;在Ⅴ、Ⅵ龄级,由于生理衰老再次出现死亡高峰。文冠果种群存活曲线呈DeeveyⅢ型。种群空间分布格局总体上呈聚集分布,以半阳坡种群聚集强度较大,这...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刘秀丽 张勃
人口与经济的关系是区域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区域人口分布的合理性是研究区域可持续发展的核心问题之一,对制定区域人口政策、人口的合理再分布以及实现人口、资源、环境的可持续发展起到重要的指导作用。本文以我国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的典型区域—晋西北地区为研究对象,采用人口调和指数、人口潜力指数等指标多角度分析其人口分布的合理性,并对二者的结果通过统计学方法进行了综合分析。结果表明:晋西北地区人口分布总体上是合理的,但突出的问题表现在人口分布对自然环境的压力。最后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王青
分析了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农业资源环境问题 ,对改革开放以来该区域生态重建、经济发展方略和实践进行了讨论 ;指出软硬件技术研究不相协调 ,软科学研究太弱 ,影响了政府的科学决策和硬件作用的发挥 ;提出了加强软科学研究 ,把长远性、全局性和现实性问题结合起来 ,建立起系统性、综合性及表本合一的生态经济复合型可持续发展模式 ;围绕这个模式 ,提出了建立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生态经济型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的五个重大问题的思路与对策。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李慧 王继军 郭满才
黄土丘陵区生态环境脆弱,农民增收与生态恢复是该区域的2大主要需求。商品型生态农业能够使满足这2个需求的"行为过程"有机结合,实现产业与资源的耦合。商品型生态农业系统要素之间存在复杂的耦合关系,为此引入"结构方程模型"。通过对典型流域(村)124户农户资料的分析与建模,结果表明:农业产业对商品型生态农业系统耦合态势具有直接影响作用,即农业产业构成了农户商品型生态农业建设的主体,而"耦合态势"却决定了农户对生态环境和社会发展的认识;在"系统运行过程中",农业资源、农户环境与农业产业具有两两相关性,且农业资源与农户环境的变化通过产业的发展传递并影响到农户生态经济系统耦合态势。这一结果与商品型生态农业的理念相吻合。为此,必须提高农户对社会经济发展的感知程度,合理、有效的利用农业资源,促进产业与农业资源的优化耦合。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蒲金芳 王亚楠 张蚌蚌 卢龙辉 张凤荣 王数
为准确把握土地利用多功能与乡村发展的耦合协调关系,明确二者之间耦合交互作用类型。以江西省万年县为例、村域为研究单元,测度2010—2018年土地利用多功能与乡村发展水平,借助耦合协调模型分析二者关系,并依据耦合作用关系划分乡村类型。结果表明:1)2010—2018年土地利用多功能与乡村发展水平均呈增长趋势,但乡村发展水平增速高于土地利用多功能水平,空间格局特征各异;2)万年县土地利用多功能与乡村发展耦合关系明显,耦合度和协调度随时间推移发生演变,二者在空间上具有一定关联性;3)2010—2018年土地利用多功能与乡村发展水平耦合协调发展主要类型由相互阻碍型转变为促进与阻碍并存型,这与土地利用多功能增速低于乡村发展水平有关。最后,根据土地利用多功能与乡村发展相互作用的3种耦合作用类型,针对性地提出解决措施。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樊雷 郝仕龙
以宁夏固原市上黄试区为例,基于土地的属性特征,构建了土地自然属性及社会属性指数,探讨了不同时期人地关系演变特征。结果表明:1982年,上黄试区土地自然属性相对较低而社会属性相对较高,土地利用行为特点是通过对土地资源的广度开发求得生存与发展,土地利用效益差,人地关系紧张;1982—2000年,在科技因素的引导下,土地的自然属性增强,土地利用结构得到优化,土地利用效益明显提升,人地关系缓和;2000—2010年,在政策因素的影响下,土地自然属性继续提升,土地利用效益进一步提高,人地关系和谐。整个研究期内,在科技和政策因素的驱动下,人地关系不断协调发展,土地利用的可持续性不断提高。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樊雷 郝仕龙
以宁夏固原市上黄试区为例,基于土地的属性特征,构建了土地自然属性及社会属性指数,探讨了不同时期人地关系演变特征。结果表明:1982年,上黄试区土地自然属性相对较低而社会属性相对较高,土地利用行为特点是通过对土地资源的广度开发求得生存与发展,土地利用效益差,人地关系紧张;1982—2000年,在科技因素的引导下,土地的自然属性增强,土地利用结构得到优化,土地利用效益明显提升,人地关系缓和;2000—2010年,在政策因素的影响下,土地自然属性继续提升,土地利用效益进一步提高,人地关系和谐。整个研究期内,在科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毕建琦 杜峰 梁宗锁 冉隆贵
对黄土高原丘陵区不同立地条件下3年生柠条的根系作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柠条侧根发生的主要部位在距地表0~20 cm的土层中,除在阳坡、半阳坡分布的植株外,其它的在50 cm以下没有侧根发生,侧根总数以阳坡最多,半阴坡最少;不同立地下根系生物量的垂直分布,均表现为从土壤表层到深层逐次递减;在各土层中,0~60cm土层中分布的根系生物量所占的比重最大,超过了总量的80%。不同立地条件下单株根系生物量以阳坡最大,为66.63 g,阴坡最低,仅为6.69 g。不同立地条件下柠条的地上部分差异显著,阳坡、半阳坡的株高、生物量等都高于阴坡和半阴坡的。柠条在幼龄期适宜生长的立地类型为阳坡和半阳坡。
关键词:
柠条 根系 立地条件 黄土高原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推荐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