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727)
2023(2381)
2022(2172)
2021(2051)
2020(1748)
2019(4123)
2018(4049)
2017(7932)
2016(4550)
2015(4556)
2014(4592)
2013(4622)
2012(4458)
2011(4068)
2010(4019)
2009(3727)
2008(3594)
2007(3065)
2006(2806)
2005(2528)
作者
(15019)
(12737)
(12591)
(12000)
(7869)
(6315)
(5673)
(5193)
(4798)
(4543)
(4446)
(4207)
(4169)
(4145)
(4108)
(4014)
(3899)
(3810)
(3621)
(3604)
(3348)
(3289)
(3209)
(2938)
(2823)
(2816)
(2756)
(2706)
(2661)
(2631)
学科
(21057)
经济(21050)
(10343)
方法(9316)
管理(9292)
数学(8616)
数学方法(8536)
(7791)
企业(7791)
地方(7180)
(5824)
(5486)
结构(5080)
(4833)
中国(4710)
地方经济(4281)
产业(4066)
(3918)
农业(3856)
业经(3620)
(3121)
(3021)
金融(3020)
(2971)
贸易(2969)
产业结构(2963)
(2833)
(2808)
财务(2807)
财务管理(2803)
机构
大学(64663)
学院(64472)
研究(26958)
(26474)
经济(26027)
管理(21255)
科学(19612)
理学(18755)
中国(18520)
理学院(18457)
管理学(17995)
管理学院(17884)
(16484)
(15480)
研究所(14600)
(14275)
业大(13516)
农业(13054)
中心(11114)
(10861)
(10171)
(9660)
(9432)
科学院(9121)
财经(9023)
北京(8978)
经济学(8926)
(8531)
(8444)
农业大学(8431)
基金
项目(49318)
科学(37606)
基金(35891)
(34812)
国家(34605)
研究(30301)
科学基金(27506)
自然(19580)
基金项目(19525)
自然科(19115)
自然科学(19109)
社会(19047)
(18954)
自然科学基金(18758)
社会科(18106)
社会科学(18100)
(16958)
资助(15052)
教育(13405)
重点(12187)
(11450)
计划(11275)
科技(10902)
(10561)
编号(10310)
科研(10002)
(9817)
创新(9367)
专项(8637)
国家社会(8391)
期刊
(26992)
经济(26992)
研究(17629)
学报(17117)
科学(14709)
(14471)
大学(11904)
学学(11688)
中国(10129)
农业(9418)
(7797)
管理(7402)
林业(6228)
(5550)
(4858)
金融(4858)
业大(4850)
经济研究(4763)
财经(4715)
(4147)
技术(4136)
业经(4071)
科技(3976)
问题(3966)
资源(3948)
(3718)
农业大学(3365)
教育(3319)
统计(3147)
技术经济(3048)
共检索到9066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张亚芳  李登武  王梅  刘盼  
【目的】对黄土高原不同地区杜松种群结构与动态进行比较研究,阐明黄土高原地区杜松种群的生存现状与数量动态,揭示种群的发展趋势,为杜松种群恢复策略的制定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样地调查法,选取黄土高原5个地区(内蒙古武川、山西浑源、陕西府谷、宁夏贺兰山和河北涿鹿)的杜松种群,根据杜松生活史特点并借鉴前人研究方法,划分种群径级、高度级和冠幅级,分别绘制其种群结构图。采用空间代替时间的方法,即用杜松的径级结构代替年龄结构,编制静态生命表,绘制存活曲线、死亡率曲线和消失率曲线。应用生存分析中的4个函数(生存函数、积累死亡率函数、死亡密度函数和危险率函数)分析杜松种群动态。【结果】5个种群的径级结构均有不同...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潘友粮  刘庆  彭观地  陈元生  李金  曹洋  刘兴平  
[目的 ]通过分析松墨天牛在江西南北不同地区的季节性物候特征和种群动态规律,为提高当地松墨天牛的种群监测预报水平和制定精准防控策略提供基础数据与科学依据。[方法 ]在江西境内沿约1°的纬度梯度自南向北分别设立全南、南康、万安、南城、湾里和浮梁等6处的马尾松纯林作为监测点,通过悬挂诱捕器的方式进行林间种群监测,统计松墨天牛在各地的成虫的始见期、终见期和活动高峰期等物候学特征以及种群密度和雌雄性比等指标。[结果 ]松墨天牛在江西的始见期在3月下旬—5月上旬之间且自南向北明显延迟,终见期在10月上旬—12月上旬之间且自南向北明显提前,成虫发生期持续5~9个月且自南向北呈明显缩短趋势。成虫的活动高峰期出现时间自南向北逐渐延后且峰值由2个过渡到1个。种群密度以赣中地区最大,偏南或偏北地区的种群数量均明显下降。松墨天牛在江西各地的成虫偏雌性,性比在1∶0.74至1∶0.87之间且不存在地区间的差异。松墨天牛全年诱捕量和该地马尾松死亡率之间存在明显的正相关关系。[结论 ]地理纬度和当地气候条件明显影响松墨天牛的季节性物候发生期和成虫活动高峰期,种群密度与其寄主的死亡率呈明显的正相关。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张志霞  许明祥  刘京  李强  
论文运用经典统计学和地统计学相结合的方法,以黄土高原典型地貌丘陵沟壑区(庄浪县)与平原区(武功县)为例,探讨了土壤有机碳空间变异特征及县域尺度土壤有机碳的合理采样数。研究表明,丘陵沟壑区有机碳的变异系数较小,变化范围在0.176到0.200之间,平原区较沟壑区大,变化范围在0.24到0.26之间,基于经典统计学,在5%的精度要求和95%的置信区间,沟壑区的合理样本数为64个,平原区为110个。丘陵沟壑区与平原区两区域都呈现出强烈的空间相关性且变程较小,分别为2 250、900 m,庄浪县土壤有机碳含量高值区斑块较破碎,东部较西部多、北部比南部多;武功县土壤有机碳含量西南与中部地区含量较高,高值...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张长庆  张文辉  
【目的】在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不同立地条件下,研究刺槐人工林无性繁殖与更新状况,为该地区刺槐人工林的经营管理提供依据。【方法】对黄土丘陵沟壑区安塞试验站、纸坊沟和县南沟流域12个阳坡和阴坡刺槐人工林样地的林分特征、土壤含水量、外界干扰、无性繁殖和林下物种进行了系统调查。【结果】阴坡样地不同深度土层的平均土壤含水率高于阳坡样地;生长在阴坡的刺槐人工林无性繁殖较阳坡旺盛,阴坡无性株萌蘖的数量和扩散范围明显大于阳坡;在相同坡向的刺槐林群落中,坡下部的根系萌苗量大于坡上部;影响刺槐无性繁殖的另一个重要因素是外界干扰,在立地条件差、人为践踏、砍伐和放牧的样地中,刺槐人工林的根系萌苗扩散程度大于无外界干扰或...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刘毅  李世清  李生秀  
【目的】研究不同生境条件下土壤结构体分形维数及其与主要土壤特性的关系。【方法】根据植被和土壤类型,从黄土高原不同地域分别采集22个0~20 cm土层土壤样品,利用干筛法测定其结构体组成,分析土壤结构体分形维数及其影响因子。【结果】黄土高原22个土壤样品结构体的分形维数为2.267~2.843。土壤类型不同,其土壤结构体的分形维数具有明显的差异,分形维数表现为干润砂质新成土>黄土正常新成土>简育干润均腐土>土垫旱耕人为土。回归分析发现,土壤结构体分形维数与土壤有机质、全氮含量具有极显著的负相关关系,相关系数分别为-0.591 9和-0.640 7(n=22)。对黄土正常新成土,除5~10 mm结...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赵鸿雁  吴钦孝  从怀军  
用定位观测的方法研究了人工油松林枯枝落叶的截流量及其截留的动态过程。结果表明 ,黄土高原人工油松林枯枝落叶的截流量年均为49.3mm ,截留率为12.5%。枯枝落叶截留的动态过程受大气降水和环境因子的影响较大 ,也与其自身湿润程度有关。在次降水过程中 ,其截留的过程是当降水开始时 ,截留量增加迅速 ;降水持续到一定时间后 ,截流量的增量变小 ,达到最大值后 ,截流量在此处上下增减。枯枝落叶截留的动态过程可用直线和正弦函数的组合描述 ,且该函数能揭示枯枝落叶截留的生物学特性和环境因素对其过程的影响。该模型在计算森林水文及其水土保持效应评价中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李彬彬  许明祥  李盼盼  脱登峰  张圣民  
【目的】以黄土高原不同地貌气候类型区农田土壤为研究对象,研究农田土壤有机碳与其他理化属性的关系,探讨影响有机碳的土壤因子,为区域农田土壤固碳影响因素及固碳现状评估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多专题数据图综合分析方法,考虑土地利用、种植制度、地形地貌、土壤类型等将黄土高原地区划分为5个地貌类型区,在每个地貌类型区选取一个典型县,结合"联合单元布点法"进行样点布设,运用逐步线性回归模型、回归树模型和相关性分析研究不同地貌类型区农田土壤有机碳与其他理化属性的关系。【结果】1)不同地貌类型区农田土壤有机碳与pH、砂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魏孝荣  邵明安  
地形条件是影响黄土高原地区土壤性质分布的主要因素,研究不同地形条件下土壤性质的分布是合理评价黄土区土壤质量状况的重要前提。论文研究了黄土高原沟壑区小流域地形条件对土壤性质剖面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土壤硝态氮、速效磷、碱性磷酸酶和蔗糖酶为高度变异的土壤性质;pH值和过氧化氢酶为小变异土壤性质。塬面和沟道土壤pH值和过氧化氢酶活性较低,阳离子交换量较高。土壤有机质、全氮、全磷、速效磷、碱性磷酸酶和蔗糖酶活性在土壤剖面随土层深度的增加逐渐降低,且均表现为塬面>梯田>坡地>沟道的趋势。不同地形条件下土壤pH值的变化由地形条件引起的土壤过程及硝态氮在土壤中的累积引起;阳离子交换量的变化由成土过程、pH值和...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张圣民  许明祥  张志霞  李彬彬  
采样设计是土壤有机碳研究中面临的首要问题。论文对黄土高原不同地貌类型区农田土壤有机碳进行抽样样本代表性评价,对比分析了不同采样方法的样点布设效率,结果表明:1)高塬区合理采样布点方法应为网格布点法,采样点布设格网间隔4 km,网格布点法较随机布点法和联合单元布点法效率分别提高64.3%和31.8%;2)平原区合理采样布点方法应为网格布点法,采样点布设格网间隔2 km,网格布点较随机布点和联合单元布点效率分别提高64.8%和128.8%;3)丘陵区合理采样布点方法应为联合单元布点法,样点布设密度为1 314
[期刊]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作者] 秦廷松  李登武  吕振江  陈亚莉  
采用萌发法和分粒结合的方法对陕西省黄龙山地区白皮松Pinus bungeana林地土壤种子库的物种组成、垂直分布和多样性等群落生态因子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表明:黄龙山地区白皮松林地土壤种子库萌发期和落种期2个不同物候期的物种结构相似,全年土壤种子库共有物种44种,隶属34个属26个科;包括乔木、灌木、草本和藤本4种类型。将土壤种子库分为0~5,5~10,10~15 cm等3个层次,不同土壤层次间种子个体数和物种数差异极显著(P中层(5~10 cm)>下层(10~15 cm)的趋势。研究的12个样地土壤种子库的Margalef丰富度指数、Shannon-...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郭有燕  张文辉  何景峰  周建云  
【目的】研究黄土高原丘陵区不同立地条件下文冠果的种群特征,为文冠果人工林的天然化培育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择具有代表性的阳坡、半阳坡和半阴坡文冠果天然林各6块并设置样地,通过实地调查,对黄土高原丘陵区文冠果的种群特征进行系统研究,分析文冠果种群的年龄结构、空间分布格局,编制标准生命表及不同坡向静态生命表,并绘制存活曲线。【结果】黄土高原丘陵区文冠果种群年龄结构呈进展型,幼龄个体数多,中老龄个体数少。Ⅱ龄级文冠果死亡率较高,随着年龄的增大,死亡率降低;在Ⅴ、Ⅵ龄级,由于生理衰老再次出现死亡高峰。文冠果种群存活曲线呈DeeveyⅢ型。种群空间分布格局总体上呈聚集分布,以半阳坡种群聚集强度较大,这...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党鹏  王乃江  王娟婷  章文佳  黄耀  
【目的】揭示子午岭林区不同发育阶段油松人工林土壤理化性质的变化规律,为该地区油松人工林的地力维护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典型样地调查方法,在甘肃省正宁县中湾林场,以荒坡为对照,测定不同发育阶段(幼龄林、中龄林、近熟林、成熟林)油松人工林土壤的物理性质和主要养分含量,并对各指标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在油松人工林不同发育阶段,土壤含水量变化不明显;成熟林阶段土壤体积质量和孔隙度明显优于荒坡和其余各发育阶段林地;随林龄的增长,土壤有机质、全氮含量呈上升趋势,土壤pH逐渐下降,速效磷、速效钾、硝态氮、铵态氮呈波动变化;相关性分析发现,土壤有机质、全氮和pH之间均存在相关性,其中有机质与全氮极显著正...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张林森  刘富庭  张永旺  李雪薇  李丙智  胥生荣  谷洁  韩明玉  
【目的】研究不同覆盖方式对黄土高原地区苹果园土壤有机碳各组分及微生物群落活性的影响。【方法】通过野外果园定位试验,分层采集0—100 cm土层的土样,对麦草覆盖、起垄黑地膜覆盖及清耕3个不同处理方式下,土壤有机碳各组分及微生物群落功能多样性进行研究。【结果】麦草覆盖可显著增加0—60 cm土壤总有机碳(TOC)、颗粒有机碳(POC)、轻质有机碳(LFOC)、易氧化有机碳(ROC)和可溶性有机碳(DOC)含量,在1—3年内随着覆盖年限的增加而增加,其中在0—20 cm土层中TOC含量每年约增加1.9 g.kg-1,而微生物量碳(MBC)的含量表现出逐年降低的趋势。起垄黑地膜覆盖的土壤TOC含量低...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万素梅  贾志宽  郑建明  
用LI-6400型便携式光合测定仪观测7种生长年限苜蓿的光合作用日变化特征。结果表明:①7种生长年限苜蓿的净光合速率Pn、蒸腾速率Tr、水分利用效率WUE及气孔导度(Gs)日变化均呈现"双峰"曲线,有明显的光合"午休"现象,但不同年限Pn、Tr、WUE和Gs的高峰和低谷出现的时刻不同;②根据Pn、胞间CO2浓度Ci、气孔限制值Ls的变化方向,推测4年、6年苜蓿光合速率的下降同时受气孔和非气孔因素限制,而8年、12年、14年、18年、26年苜蓿光合速率的下降主要受非气孔因素限制;③从苜蓿的净光合速率看,日均净光合速率最高的是6年生苜蓿,苜蓿的最佳利用期为6年。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郭有燕  张文辉  周建云  何景峰  李彦华  
【目的】分析黄土高原丘陵区文冠果在不同生境条件下的种子成苗、实生苗生长及其与环境因素的关系,阐明该区域文冠果种群实生苗更新状况及影响因素,为文冠果种群恢复及可持续经营提供依据。【方法】通过固定样地调查,对黄土高原丘陵区阳坡、半阳坡和半阴坡3种生境下的文冠果天然种群种子幼苗转化率、幼苗数量、幼苗生长状况、幼苗生物量分配及环境因子对文冠果实生苗生长发育的影响进行研究。【结果】各坡向均有1年生文冠果实生苗,但不同坡向实生苗平均数量不同,阳坡生境1年生实生苗相对较多(632株·hm-2),而半阴坡相对较少(484株·hm-2);各坡向文冠果种子幼苗转化率均较低,3个坡向文冠果种子幼苗转化率表现为半阴坡...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