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465)
- 2023(12414)
- 2022(11060)
- 2021(10520)
- 2020(8861)
- 2019(20410)
- 2018(20377)
- 2017(38887)
- 2016(21770)
- 2015(24323)
- 2014(24390)
- 2013(24040)
- 2012(22436)
- 2011(20220)
- 2010(20180)
- 2009(18334)
- 2008(18310)
- 2007(16054)
- 2006(13973)
- 2005(12135)
- 学科
- 济(80126)
- 经济(80022)
- 管理(59898)
- 业(56950)
- 企(47955)
- 企业(47955)
- 方法(38955)
- 数学(33184)
- 数学方法(32686)
- 学(23718)
- 农(21275)
- 财(20477)
- 中国(20069)
- 业经(17562)
- 地方(15508)
- 理论(15292)
- 制(14745)
- 农业(14141)
- 贸(14078)
- 贸易(14072)
- 和(13755)
- 易(13631)
- 务(13534)
- 财务(13467)
- 财务管理(13440)
- 技术(13131)
- 企业财务(12795)
- 环境(12387)
- 银(12297)
- 银行(12233)
- 机构
- 大学(314056)
- 学院(310117)
- 管理(118074)
- 济(111512)
- 经济(108809)
- 研究(108002)
- 理学(102784)
- 理学院(101513)
- 管理学(99301)
- 管理学院(98768)
- 中国(77012)
- 科学(73950)
- 京(67835)
- 农(60167)
- 所(57285)
- 业大(53143)
- 研究所(53066)
- 财(51434)
- 农业(47910)
- 中心(47742)
- 江(45280)
- 北京(42594)
- 范(42592)
- 师范(42040)
- 财经(41928)
- 院(38927)
- 经(38115)
- 州(36978)
- 技术(34701)
- 师范大学(34141)
- 基金
- 项目(218520)
- 科学(168987)
- 基金(157073)
- 研究(151960)
- 家(141009)
- 国家(139884)
- 科学基金(117067)
- 社会(91684)
- 社会科(86602)
- 社会科学(86575)
- 省(85644)
- 基金项目(83979)
- 自然(80379)
- 自然科(78522)
- 自然科学(78493)
- 自然科学基金(77047)
- 划(73898)
- 教育(69703)
- 资助(65266)
- 编号(60686)
- 成果(50079)
- 重点(49841)
- 部(47094)
- 发(45787)
- 创(44899)
- 计划(43226)
- 科研(42857)
- 课题(42695)
- 创新(41973)
- 大学(39915)
- 期刊
- 济(120475)
- 经济(120475)
- 研究(86634)
- 学报(62531)
- 中国(56593)
- 农(54515)
- 科学(53817)
- 大学(45137)
- 学学(42693)
- 管理(42293)
- 财(38169)
- 农业(37955)
- 教育(35518)
- 技术(24974)
- 融(23211)
- 金融(23211)
- 财经(20102)
- 业(19943)
- 业经(19000)
- 经济研究(18359)
- 图书(17328)
- 版(17222)
- 业大(17106)
- 经(17034)
- 科技(16671)
- 问题(15603)
- 理论(15046)
- 林业(14624)
- 资源(14118)
- 技术经济(14106)
共检索到44224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穆晓慧 李世清 党蕊娟
【目的】研究黄土高原主要农田土壤重金属Cd的形态与生物有效性的关系,为评价本区土壤重金属Cd污染程度及其生物有效性提供一定的理论与数据依据。【方法】以黄土高原自北向南采集的12个0~20 cm耕层土壤为供试土样,通过室内分析和盆栽试验,研究了黄土高原石灰性土壤中不同形态Cd的分布特征及其生物有效性。【结果】黄土高原农田土壤Cd各形态总体分布特征为:有机结合态Cd、铁锰氧化物结合态Cd>碳酸盐结合态Cd>交换态Cd>残渣态Cd,自北向南各形态Cd含量均呈不同程度的增加趋势。各土壤类型间铁锰氧化物结合态Cd及碳酸盐结合态Cd平均含量均表现为:干润砂质新成土<黄土正常新成土<简育干润均腐土<土垫旱耕...
关键词:
黄土高原 Cd形态 生物有效性 小麦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田毅 张玉龙
采用盆栽试验方法,研究了施入过磷酸钙磷肥对土壤中外源铅的形态变化及其生物有效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土壤加入过磷酸钙可使土壤中交换态、碳酸盐结合态、铁锰氧化结合态和有机结合态铅含量下降,残渣态铅含量增加,供试作物小白菜体内铅浓度明显降低;处理Ⅱ、处理Ⅲ、处理Ⅳ和处理Ⅴ分别为20.29,16.00,12.66,10.31mg·kg-1,与处理Ⅰ(26.68mg.kg-1)对照相比分别降低了6.39mg·kg-1、10.08mg·kg-1、14.02mg.kg-1和16.37mg·kg-1。不同过磷酸钙用量处理间土壤中铅形态含量、供试作物小白菜铅浓度差异达到了5%显著水平。
关键词:
土壤 铅 过磷酸钙 形态转化 生物有效性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魏孝荣 郝明德 张春霞
采用连续浸提形态分级方法,研究了连续施用锌肥后锌的土壤化学特性变化。结果表明,经过17年连续施用锌肥,锌在土壤中有明显的累积。0~60cm各土层土壤全锌和有效锌(DTPA-Zn)含量均高于对照,并且表现出锌在表层土壤(0~15cm)累积和向深层土壤迁移的特点。土壤中的锌主要以矿物态锌存在,占土壤全锌含量的95.57%~99.11%。其次为松结态锌,约占全锌的0.82%~3.58%。其它形态锌占全锌的比例很小,不到1.00%。锌肥施入土壤后各形态锌的含量都有较大幅度的增加,施入土壤中的锌有很大一部分转化为矿物态锌,只有一小部分进入土壤溶液,或与有机质、碳酸盐及氧化锰相结合。在土壤各形态锌中,交换...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朱小平 曹翠玉 史瑞和
研究了徐淮地区石灰性土壤中磷肥(过磷酸钙)不同用量(0,1125,2250,3375kg/hm2)对土壤供磷和作物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石灰性土壤肥料残留磷的形态主要为磷酸二钙、磷酸八钙,前者对作物有效性大于后者;施用磷肥有明显的残效,磷肥的增产效果受到磷肥残效的影响;而Olsen-P,Colwell-P,Resin-P,均能较好地反映土壤中残效磷的状况。
关键词:
石灰性土壤 磷肥 残效 有效磷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李小涵 李富翠 刘金山 郝明德 王朝辉
【目的】提高土壤碳固持,特别是增加有机碳累积、减少碳损失,对于提高旱地土壤肥力、缓解大气温室效应具有重要意义。黄土高原旱地土壤有机碳含量低,增施氮肥是这一地区重要的作物增产措施,但氮肥投入对土壤碳的影响如何,一直没有报道。【方法】利用黄土高原旱地持续23年的长期定位试验,在每年施磷39 kg P2O5·hm-2条件下,设置0、45、90、135、180 kg N·hm-2 5个氮水平种植冬小麦,在小麦收获期采集0—40 cm不同土层的土壤样品,研究长期施用不同用量的氮肥对旱地土壤总碳、有机碳、轻质有机碳及无机碳的影响,分析不同氮肥用量引起的土壤有机碳、轻质有机碳及无机碳累积量的变化,定量分析氮...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刘毅 李世清 李生秀
【目的】研究黄土高原主要土壤不同团聚体中氮库的分布特征。【方法】根据不同植被类型和土壤类型,分别从黄土高原不同地域分层(0~20、20~40和40~60 cm)采集22个土壤剖面样品。【结果】无论哪种团聚体,从表层向下,有机氮、矿质氮、铵态氮、硝态氮含量皆呈递减趋势。不同土壤团聚体,其有机氮含量明显不同,>5 mm、2~5 mm、1~2 mm、0.25~1 mm粒级团聚体有机氮含量依次递增趋势,而0.25~1 mm、
关键词:
土壤团聚体 有机氮 矿质氮 氮库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曾全超 李鑫 董扬红 李娅芸 程曼 安韶山
为了研究不同纬度下土壤的生态化学计量特征,为黄土高原退化生态系统的植被恢复与重建提供理论依据,通过采集黄土高原陕北地区不同纬度下5个典型植被区的34个典型土样,测定并分析土壤养分及生态化学计量指标随纬度和植被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从南到北土壤碱性逐渐增强;土壤容重逐渐增大;土壤速效钾、硝态氮、铵态氮等速效养分逐渐降低,纬度变异性较大;土壤速效磷纬度变异性小。土壤有机碳、土壤全氮、土壤全磷表现出一致的变化规律,随着纬度的增加逐渐降低,变异性较大,表层土壤大于下层土壤。土壤速效养分也表现出表层土壤大于下层土壤,而土壤容重及土壤p H值表现出下层土壤大于表层土壤。0~5 cm土层土壤的碳氮比(C:N...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李勇 徐晓琴 朱显谟
在调查根系参数和测定土壤物理性质的基础上,首先对油松人工林不同深度根系对土壤物理性质的改善效应及其与根系相互作用的关系进行了定量分析。结果表明,根系改善土壤物理性质的效应与有效根密度(≤1mm的须根)在剖面中的分布规律一致,均呈指数递减规律,其垂直变化可分为四个明显区域,土壤物理性质改善效应与≤1mm的须根密度(即有效根密度)比与根量的关系更为密切,在P<0.001极显著水平上呈线性正比关系。据此建立了油松人工林根系改善土壤物理性质的有效性模式。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程传敏 曹翠玉
盆栽和培养试验结果表明:潮土、黄棕壤和红壤淹水后磷的有效性均提高,回旱后则降低,其中红壤最显著,这与土壤中Fe氧化物含量不同有关;淹水使3类土壤的磷肥肥效均降低,其顺序为红壤>黄棕壤>潮土;外加磷肥在潮土中主要转化为CaP,OP和AlP,红壤中则主要转化为FeP,AlP和OP。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刘毅 李世清 李生秀
【目的】研究不同生境条件下土壤结构体分形维数及其与主要土壤特性的关系。【方法】根据植被和土壤类型,从黄土高原不同地域分别采集22个0~20 cm土层土壤样品,利用干筛法测定其结构体组成,分析土壤结构体分形维数及其影响因子。【结果】黄土高原22个土壤样品结构体的分形维数为2.267~2.843。土壤类型不同,其土壤结构体的分形维数具有明显的差异,分形维数表现为干润砂质新成土>黄土正常新成土>简育干润均腐土>土垫旱耕人为土。回归分析发现,土壤结构体分形维数与土壤有机质、全氮含量具有极显著的负相关关系,相关系数分别为-0.591 9和-0.640 7(n=22)。对黄土正常新成土,除5~10 mm结...
关键词:
土壤结构体 分形维数 黄土高原 土壤生境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李香兰 田积莹 张成娥
通过黄土高原不同林型对土壤物理性质影响的研究得出:1.两林区各乔木林型下表层土壤砂粒、粗砂粒、中砂粒、细砂粒,各平均含量均为:乔木林地>灌木林地>农地;其剖面平均含量亦是如此;在剖面中的分布,随土层加深,含量降低;2.表层土壤粗粉粒平均含量为:灌木林地>乔木林地,低龄林地>中龄林地>高龄林地,中粉粒与细粉粒之和则是相反;3.表层土壤物理性粘粒平均含量为:乔木林地>灌木林地,高龄林地>中龄林地>低龄林地;4.土壤含水量为:乔木林地>灌木林地>农地。
关键词:
林型 土壤物理性质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王力 邵明安 侯庆春
在详细描述土壤干层现象和类型的基础上 ,分析了土壤干层的成因 ,即低降水高蒸发、水土流失、植被类型选择失当、群落生产力过高和群落密度过大等 ,指出土壤干层的危害主要表现为使局部小气候环境趋于旱化、土地退化、植被生长衰退、天然下种更新不良及加大造林难度等 ,最后提出了缓解土壤干层对黄土高原生态环境的恢复和重建的意义和重要性。
关键词:
黄土高原 土壤干化 土壤干层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苏壮
以等量氮、磷、钾肥料为前提条件,辅以不同的脲酶/硝化抑制剂,研究土壤中尿素氮的转化及对有效态氮释放速率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各抑制剂均能有效地降低NH4+-N的转化速率,使NH4+-N最大积累量延后14d左右,并且延缓了NO3--N的释放高峰达60d以上。其作用效果顺序为:NBPT+DCD>NBPT>乙酰甲胺磷>甲胺。
关键词:
脲酶/硝化抑制剂 尿素 土壤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茹淑华 张国印 苏德纯 孙世友 王凌 耿暖 陈贵今
针对畜禽粪便有机肥中Zn含量普遍偏高的状况,本研究采用盆栽试验的方法开展了鸡粪和鸭粪的施用对土壤Zn积累特征及其生物有效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随着鸡粪和鸭粪施用量的增加,土壤全Zn含量、有效Zn含量均趋于上升趋势。有机肥鸡粪和鸭粪的施用量与土壤全Zn含量、有效Zn含量的关系均分别符合二次型曲线和线性模型。检验结果表明二者之间的相关性均达到极显著的水平。忽略作物收获每年从土壤中吸收带走的Zn量,如果要保证河北省安新县农田100年内土壤重金属Zn含量不超过国家一级土壤标准,鸡粪和鸭粪每年的用量分别应不超过14.3 t/hm2和16.8 t/hm2。油菜Zn含量与土壤全锌含量间呈线性相关。按国家食...
关键词:
禽粪有机肥 土壤 锌含量 有效性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张海涵 唐明 陈辉 杜小刚
为了准确评估造林树种在黄土高原生态恢复中的作用,采用BIOLOG检测法,对黄土高原柠条、沙棘、狼牙刺、油松和刺槐5种造林树种菌根根际土壤微生物群落多样性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各树种根际土壤孔平均颜色变化率AWCD为油松>沙棘>狼牙刺>柠条>刺槐;不同树种菌根侵染率和菌根根际的微生物功能多样性均有显著差异;群落丰富度、多样性指数分析表明,油松外生菌根根际土壤微生物功能多样性和群落种群结构最丰富,其次为沙棘和柠条;碳源利用中与主成分1和主成分2相关的主要碳源分别是羧酸类、氨基酸类和糖类物质。相关性分析表明,菌根侵染率与土壤微生物功能多样性呈极显著正相关,随着菌根侵染率的提高,根际土壤微生物功能多样...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