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0159)
- 2023(13941)
- 2022(12085)
- 2021(11216)
- 2020(9291)
- 2019(21469)
- 2018(21414)
- 2017(41853)
- 2016(22742)
- 2015(25586)
- 2014(25536)
- 2013(25436)
- 2012(23192)
- 2011(21111)
- 2010(21146)
- 2009(19030)
- 2008(18253)
- 2007(16199)
- 2006(14169)
- 2005(12133)
- 学科
- 济(97529)
- 经济(97437)
- 业(68318)
- 管理(62570)
- 农(48417)
- 企(46138)
- 企业(46138)
- 方法(45152)
- 数学(40274)
- 数学方法(39721)
- 农业(32294)
- 业经(23592)
- 中国(22646)
- 学(20791)
- 地方(20411)
- 财(19791)
- 环境(18089)
- 贸(16207)
- 贸易(16197)
- 制(16064)
- 易(15751)
- 技术(14619)
- 和(14087)
- 理论(13985)
- 划(13598)
- 发(13582)
- 策(12728)
- 银(12392)
- 银行(12355)
- 务(11795)
- 机构
- 学院(324631)
- 大学(321804)
- 管理(133650)
- 济(131156)
- 经济(128466)
- 理学(117266)
- 理学院(116069)
- 管理学(113825)
- 管理学院(113280)
- 研究(106838)
- 中国(79691)
- 农(71880)
- 科学(68528)
- 京(67380)
- 业大(57233)
- 农业(55269)
- 财(54102)
- 所(53488)
- 中心(49678)
- 研究所(49185)
- 江(46196)
- 财经(44428)
- 北京(41694)
- 范(41455)
- 师范(41111)
- 经(40638)
- 院(38122)
- 经济学(37863)
- 州(37485)
- 经济管理(37424)
- 基金
- 项目(231539)
- 科学(182397)
- 基金(168858)
- 研究(167741)
- 家(147756)
- 国家(146533)
- 科学基金(126173)
- 社会(105802)
- 社会科(100006)
- 社会科学(99982)
- 省(91340)
- 基金项目(90347)
- 自然(83224)
- 自然科(81248)
- 自然科学(81234)
- 自然科学基金(79721)
- 划(76018)
- 教育(75093)
- 资助(69402)
- 编号(69159)
- 成果(53542)
- 重点(51164)
- 部(50772)
- 发(49979)
- 创(47830)
- 课题(45834)
- 创新(44575)
- 科研(44146)
- 国家社会(43470)
- 教育部(42855)
- 期刊
- 济(142140)
- 经济(142140)
- 研究(88783)
- 农(72222)
- 中国(58785)
- 学报(53321)
- 科学(49859)
- 农业(49460)
- 管理(43562)
- 大学(40639)
- 学学(38763)
- 财(37294)
- 教育(30807)
- 业经(28632)
- 技术(28262)
- 融(26568)
- 金融(26568)
- 业(23981)
- 经济研究(20263)
- 财经(19913)
- 问题(19714)
- 技术经济(17017)
- 经(16922)
- 版(16859)
- 科技(16741)
- 资源(16524)
- 图书(15624)
- 业大(15356)
- 理论(15292)
- 统计(14905)
共检索到45910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张广财 武少松 姜志德
气候变化问题目前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发展低碳农业成为现阶段应对气候变化的一大选择,而农户生产项目的碳效应计量是解释有关问题的关键。鉴于此,立足于构建农户生产项目碳效应分析框架并选择计量方法,运用典型农户案例对案例农户生产项目予以分析,以期对农户层面碳效应分析框架和计量方法予以初步运用。研究表明:提出的关于农户层面分析框架和计量方法是可行的;农户生产项目碳排放和碳汇效应并存且因项目不同而差异明显,总效应表现为碳排放;农户不合理的生产行为模式(如秸秆焚烧)严重影响了农户生产的低碳水平。
关键词:
碳效应 生产项目 典型农户 黄土退耕区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张广财 武少松 姜志德
气候变化问题目前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发展低碳农业成为现阶段应对气候变化的一大选择,而农户生产项目的碳效应计量是解释有关问题的关键。鉴于此,立足于构建农户生产项目碳效应分析框架并选择计量方法,运用典型农户案例对案例农户生产项目予以分析,以期对农户层面碳效应分析框架和计量方法予以初步运用。研究表明:提出的关于农户层面分析框架和计量方法是可行的;农户生产项目碳排放和碳汇效应并存且因项目不同而差异明显,总效应表现为碳排放;农户不合理的生产行为模式(如秸秆焚烧)严重影响了农户生产的低碳水平。
关键词:
碳效应 生产项目 典型农户 黄土退耕区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赵敏娟 姚顺波
本文的目的在于从农户层面上,以技术效率为标准,对退耕还林政策加以评价。以黄土高原区的陕西省吴起县、定边县和甘肃省华池县为实证案例,论文通过同时估计农户的投入导向的随机距离前沿和技术效率影响模型两个等式,分别测算了2009年吴起县159户、定边县152户和华池县125户农户退耕还林政策与技术效率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退耕还林与吴起县农户技术效率之间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与定边县和华池县的样本农户技术效率之间呈现显著负相关关系。因此,退耕还林政策在我国不同地区的执行存在显著差异;需要对定边和华池农户给予额外补贴或者实质性扶持,才可以实现该公共政策均衡私人森林供给和社会森林需求。研究还显示:3县农户生...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陈儒 徐婵娟 邓悦 姜志德
基于碳效应视角分析归纳了黄土高原退耕区农户的现实农业生产模式,通过深入剖析不同模式之间碳效应的差异,再次明确了低碳农业生产模式"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双赢"的核心理念。研究表明:退耕还林工程建设促使黄土高原地区农业土地利用方式和农业生产结构不断调整、优化,农户逐渐分化为粮食作物主导型、设施经济作物主导型、经济林木主导型、家禽家畜主导型4种类型;农户在生产经营过程中,为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对不同生产要素进行筛选、组合,逐步形成了11种黄土高原地区典型的农业生产模式;不同模式之间碳效应、碳密度存在明显差异,退耕任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陈儒 徐婵娟 邓悦 姜志德
基于碳效应视角分析归纳了黄土高原退耕区农户的现实农业生产模式,通过深入剖析不同模式之间碳效应的差异,再次明确了低碳农业生产模式"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双赢"的核心理念。研究表明:退耕还林工程建设促使黄土高原地区农业土地利用方式和农业生产结构不断调整、优化,农户逐渐分化为粮食作物主导型、设施经济作物主导型、经济林木主导型、家禽家畜主导型4种类型;农户在生产经营过程中,为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对不同生产要素进行筛选、组合,逐步形成了11种黄土高原地区典型的农业生产模式;不同模式之间碳效应、碳密度存在明显差异,退耕任务对不同模式的碳效应和碳密度具有明显的影响,退耕规模是影响不同模式碳排放密度差异的重要因素;实现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双赢是低碳农业发展的关键所在,通过对黄土高原退耕区不同类型农户农业生产模式的碳效率比较分析,最终农户的低碳农业生产模式显化为种养复合循环生产模式、设施有机生态生产模式、旱区节水生产模式、设施养殖循环生产模式4种类型。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王高敏 杨宗儒 查同刚 张志强 吕志远 张晓霞 王红艳 朱嘉磊
为探究晋西黄土区退耕20年后典型林地间持水能力的差异,选取山西省吉县蔡家川流域退耕20年的次生林和油松人工林、刺槐人工林、油松×刺槐人工混交林4种典型林分为研究对象,同时以耕地作为对照,通过外业调查和室内测定,比较分析了该地区退耕林分间林地(枯落物层和土壤层)的最大持水量和有效持水量。结果表明:1)次生林枯落物层的最大持水量和有效持水量为201.20和154.32 t/hm2,分别是人工林的1.35~2.14倍和1.33~2.06倍,人工林之间表现为油松×刺槐人工混交林>刺槐人工林>油松人工林;2)退耕林地土壤层的最大和有效持水量分别介于5 102~5 563 t/hm2和1 007~1 25...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郭欢欢 李波 于海跃 郝丽霞
研究退耕还林工程与农户的关系对于退耕还林后续问题解决,完善工程具有重要意义。该研究在准格尔旗多年农户调查的基础上,对该旗退耕还林工程初期(2002年)和后期(2010年)农户生产生活情况进行了对比研究,主要探讨了退耕还林工程对农户家庭结构、收入水平和结构的影响,以及农户对退耕还林态度、禁牧圈养态度变化和对退耕还林工程评价,最后分析了农户返耕决策。研究结果表明:受访农户平均年龄由2002年的35.02岁上升为2010年的45.32岁,年轻农户比重明显下降;户均人口从2002年的3.75人下降到2010年的2.8人。农户人均毛收入由2002年的1 332.03元增长为2010年的5 447.77元...
关键词:
退耕还林工程 农户 对比研究 准格尔旗
[期刊]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王博文 姚顺波 李桦 刘广全
运用DEA分析方法,以陕西省吴起县为例,测算了黄土高原地区退耕还林前后农户农业生产效率的变化,表明该地区在退耕还林(草)后,农业规模收益处于递增阶段,规模效率呈波动性变化,技术效率与综合效率变化一致,呈提高趋势,但综合效率有效性仍不足。为了确保退耕还林(草)工程已取得的绩效,可以通过调整土地资源配置、农业人力资源配置和充分合理利用投入的农用物资来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并得出相应的结论。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虎陈霞 傅伯杰 陈利顶 连纲
保护和改善农业生态环境,合理、永续地利用自然资源,是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前提。当前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面临着生态环境恶化的严峻形势,而生态环境意识的缺乏则是形成这种局面的最根本、最主要的原因。因此,提高人们的农业生态环境意识,成为改善农业生态环境状况和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根本。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唐夫凯 周金星 崔明 刘玉国 雷荣刚
为揭示岩溶区不同退耕还林地对土壤有机碳和氮素积累的影响,在花江峡谷地区采集典型坡耕地(Ⅰ)、撂荒地(Ⅱ)、坡耕地退耕后种植车桑子(Ⅲ)、油桐(Ⅳ)和椿树(Ⅴ)5类样地的土壤剖面样品,对有机碳、全氮的含量与密度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研究区表层土壤有机碳和全氮含量均表现为:椿树林地和油桐林地含量差异不显著(P>0.05),椿树和油桐林地显著高于车桑子林地、撂荒地及坡耕地(P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陈儒 邓悦 姜志德
通过构建农户层面碳效应分析框架和测算体系,结合实地调研获取的农户数据,量化分析了农户农业生产项目上的综合碳效应。研究表明:综合碳效应因项目不同而差异明显,且具体项目分布特征各异。碳排放效应主要集中在玉米、茄子、苹果、刺槐、羊生产项目上,具体体现在农资投入、农业能源投入、农田地利用、农业废弃物处理、畜禽饲养五个生产环节,以化肥、粪肥、农药、农膜投入和作物秸秆、薪柴燃烧排放为主,针对性地开展农业温室气体减排工作,将有助于提高减排效率;碳汇效应源于植被层、枯落物层和土壤层固碳,其中79.17%的碳汇量源于土壤层
关键词:
生产项目 综合碳效应 农户数据 核算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李世东
为研究典型立地条件下生态、经济、社会效益协调配合,综合效益最佳的退耕还林模式,推动退耕还林的可持续发展,该文以退耕还林重点工程区内蒙古自治区凉城县典型立地为研究对象,运用系统动力学等理论和方法,采取试验站点观测与入户调研集成等5个结合的技术路线,共获取原始数据10 000多个,对退耕还林的优化模式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凉城县试验点退耕还林优化模式为山杏×沙棘×紫花苜蓿,并研究提出了其系统仿真模型、模式配套技术及模式机理.
关键词:
退耕还林 优化模式 系统动力学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刘秀丽 张勃 郑庆荣 何旭强 张调风 贾艳青 罗正明
基于退耕还林引起的土地利用变化的基础上,采用参与式农村评估的方法,对其生态系统服务变化和农户福祉的变化进行分析,并探讨了二者的关系。主要结论如下:退耕还林以来宁武县土地生态系统服务因子均发生变化,提供食物产品服务明显降低,消遣和生态旅游服务明显提高;研究区农户福祉处于较低水平,各村庄存在明显的空间异质性;各福祉要素中,健康状况、资源安全和环境安全三项福祉要素的空间分异较小,其他要素空间分异较大;2001-2011年,研究区农户福祉从36.61增长到40.40,增长率为10.35%,各要素中变化最显著的是收入水平和生产资料满意度,其中收入水平呈现正增长,生产资料满意度呈现负增长;对农户福祉影响较...
关键词:
退耕还林 生态系统服务 农户福祉 宁武县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李桦 姚顺波 郭亚军
本文采用超越对数随机前沿生产函数模型,对陕西省吴起县和甘肃省华池县不同退耕规模农户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研究表明:小规模退耕农户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主要来自于农业技术效率改善,大规模退耕农户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主要来自于农业技术进步。进一步分析影响农业技术效率的因素发现:户主受教育程度、户主年龄、家庭成员农牧业劳动总时间、退耕规模对农户农业生产技术效率都具有正效应。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李桦 姚顺波
本文采用超越对数随机前沿生产函数模型对陕西、甘肃不同退耕规模农户农业生产技术效率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理论与实证分析。研究表明,退耕规模与农户生产技术效率变化呈反向趋势,农户技术效率提升的空间较大。进一步分析技术效率损失影响因素发现,户主受教育程度、户主年龄、种子和地膜的投入成本对农户农业生产技术效率都具有显著的正效应,家庭成员从事非农产业有负效应。黄土高原今后退耕还林的空间是未退耕农户和小规模退耕还林农户,同时应采取加强农村中老年人力资本投资、加大良种和地膜"三农"补贴优惠政策投资力度、急需修建当地农业水利基础设施以及促进县域非农产业发展等措施,既有利于农业生产效率的提高和当地农户生活水平的提高...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