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72)
2023(1045)
2022(944)
2021(891)
2020(730)
2019(1574)
2018(1569)
2017(2703)
2016(1564)
2015(1680)
2014(1790)
2013(1743)
2012(1691)
2011(1584)
2010(1545)
2009(1411)
2008(1471)
2007(1306)
2006(1125)
2005(1105)
作者
(5351)
(4588)
(4506)
(4250)
(2836)
(2248)
(1979)
(1748)
(1651)
(1610)
(1549)
(1548)
(1544)
(1514)
(1472)
(1451)
(1388)
(1338)
(1315)
(1293)
(1139)
(1126)
(1106)
(1035)
(1015)
(1003)
(968)
(944)
(943)
(937)
学科
(6983)
经济(6972)
管理(4121)
(3601)
(2877)
企业(2877)
地方(2856)
方法(2617)
数学(2315)
数学方法(2262)
(2039)
(1843)
中国(1784)
地方经济(1640)
业经(1518)
农业(1270)
(1268)
环境(1259)
(1179)
(1139)
(1138)
贸易(1136)
(1079)
及其(1043)
(985)
理论(910)
(908)
金融(908)
(897)
银行(893)
机构
大学(23311)
学院(23098)
研究(9657)
(8486)
经济(8282)
管理(7565)
中国(7072)
科学(6919)
理学(6359)
理学院(6249)
管理学(6061)
管理学院(6015)
(5662)
(5417)
(5380)
研究所(5038)
农业(4355)
业大(4344)
(4084)
中心(4001)
(3573)
(3525)
(3369)
(3263)
北京(3238)
师范(3209)
科学院(3150)
(3136)
(3072)
技术(2793)
基金
项目(16207)
科学(12409)
基金(11564)
(10956)
国家(10891)
研究(10356)
科学基金(8810)
社会(6304)
自然(6286)
(6250)
自然科(6151)
自然科学(6148)
基金项目(6057)
自然科学基金(6025)
社会科(5969)
社会科学(5967)
(5730)
教育(4793)
资助(4730)
重点(3980)
编号(3787)
计划(3652)
(3643)
(3349)
科技(3334)
(3281)
创新(3116)
课题(3107)
科研(3090)
成果(2963)
期刊
(10289)
经济(10289)
研究(6587)
学报(5586)
中国(5452)
(5000)
科学(4720)
大学(3922)
学学(3790)
管理(3411)
农业(3168)
(2823)
教育(2357)
技术(2125)
(2060)
金融(2060)
(1935)
资源(1807)
业大(1626)
(1572)
经济研究(1543)
业经(1479)
科技(1447)
问题(1409)
财经(1381)
林业(1379)
自然(1271)
(1242)
农业大学(1211)
(1054)
共检索到3694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陈菲  邵生俊  邵帅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郭洋民 夏俊芳 肖科星 桂 鹏  
为探讨莲藕在压缩过程中的受力情况和不同藕节在不同的加载速率下抗压强度的变化规律,采用质构仪对鄂莲3537的不同藕节进行压缩试验,分析在不同的压缩速率下藕节间的压力-位移曲线,并得到对应的屈服极限和破坏极限。压缩试验测定的结果表明: 各藕节的屈服极限和破坏极限都随着压缩速率的增加而增加; 相同压缩速率下,3种藕节屈服极限的大小依次是第3节最大、第2节次之、第1节最小,不同藕节的破坏极限的大小依次是第2节最大、第3节次之、第1节最小。对屈服极限和破坏极限进行可重复双因素方差分析的结果表明: 压缩速率和不同藕节对莲藕表面的屈服极限和破坏极限有显著影响,但两者的交互作用对莲藕表面的屈服极限和破坏极限无...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李浩东  骆亚生  王志杰  程大伟  
【目的】分析动荷载条件下黄土局部化变形的判断依据和剪切带的特性,探究不同初始应力条件对非饱和黄土剪切带特性的影响。【方法】用动扭剪仪进行陕西杨凌非饱和黄土的动变形试验,分析其动本构关系曲线、动孔隙气压力和阻尼比的变化规律,探讨初始平均主应力和初始主应力方向角对剪切带倾角的影响。【结果】土样的动本构关系曲线、动孔隙气压力随时间变化曲线和阻尼比随动剪应变变化曲线皆为非线性型,其变化规律很好地体现了局部化变形的过程。当初始主应力方向角<45°时,土样的剪切带倾角随着初始平均主应力的增加而呈增加趋势;当初始主应力方向角≥45°时,剪切带倾角随着初始平均主应力的增加呈减小趋势。在初始主应力方向角<45°...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王正  卢尧  谢文博  高子震  丁叶蔚  付海燕  
【目的】探索正交胶合木(CLT)矩形截面梁剪应力计算公式,为测试CLT梁层间剪切强度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根据胡克定律及梁的弯矩与剪力的微分关系,计算3层、5层和7层CLT梁及同向胶合木梁的层间剪应力,给出CLT梁剪应力计算公式,比较CLT梁及同向胶合木梁的剪应力分布特征。【结果】CLT梁层间正应力间断,但层间剪应力是连续的;对于CLT矩形截面梁,其剪应力沿截面高度变化趋于均衡,不再遵循抛物线分布; CLT短跨距梁在三点弯曲加载中,依次发生垂直层滚动剪切破坏、层间剪切破坏和平行层弯曲破坏;短跨距梁三点弯曲载荷-位移曲线的最高峰值载荷为CLT发生层间剪切破坏载荷,其值稳定、易于读取;铁杉CLT梁层间剪切强度与其平行层弹性模量呈正相关。【结论】CLT梁层间剪应力和最大剪应力与CLT层数、平行层与垂直层弹性模量比值E_L/E_T(或E_L/E_R)有关; 3层、5层和7层CLT矩形截面梁的最大剪应力均发生在梁截面中性轴上,其值分别为1.5倍截面平均剪应力的92.8%、86.7%和92.6%;短跨距梁三点弯曲法是一种有效测试CLT层间剪切强度的方法。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苏继龙  
基于γ-TiAl基PST晶体的微结构及滑移系和形变孪晶的空间晶体学位向分布的变形机制,提出分析PST晶体宏观屈服准则的细观力学解析模型。从γ-TiAl基PST晶体微结构复合材料代表单元的应力和应变场出发,对双轴载荷下PST晶体微观结构的宏观屈服面进行数值模拟,结合塑性理论中Hill屈服准则,得到γ-TiAl基PST晶体的宏观屈服准则方程。结果表明:PST晶体屈服应力σy和外载轴与片层微结构界面之间的夹角θ存在强烈依赖关系;PST晶体在拉伸和压缩时屈服应力差别很小。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李俊  孙正军  
竹材具有各向异性和径向梯度变异的特点,其拉伸剪切强度对于竹材人造板的胶合强度影响显著。以毛竹分级竹青片和毛竹竹条为材料,采用双槽拉伸剪切试验方法,分别测定了2种竹片的径向和弦向拉伸剪切强度值。实验结果表明:分级竹青片的径向拉伸剪切强度和弦向拉伸剪切强度分别为12.71和7.98 MPa;竹条的径向拉伸剪切强度和弦向拉伸剪切强度分别为6.99和4.38 MPa;从径向和弦向异性角度看,径向拉伸剪切强度大于弦向拉伸剪切强度;从径向梯度变异角度看,分级竹青片的拉伸剪切强度远大于竹条的拉伸剪切强度。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张文婷  向晋松  李海龙  张宁  董忠典  高峰涛  陈松林  
Toll样受体5(Toll-like recepTor 5,Tlr5)是Tlrs家族成员之一,可分为跨膜型Tlr5M和鱼类特有的可溶型Tlr5s,它们可以识别致病菌表面的鞭毛蛋白并协同作用激活免疫反应。为了研究半滑舌鳎受到病原感染后Tlr5s参与免疫反应的作用,本研究使用rAce技术获得了半滑舌鳎(cynoglossus seMilAevis)Tlr5s全长c DnA序列。Tlr5s c DnA有3种剪切型:cs.Tlr5s x1,cs.Tlr5s x2和cs.Tlr5s x3。这3种剪切型的相同区域为308 bp 5′非编码区(5′uTr)和1701 bp开放阅读框(orF),不同的3′uT...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赵雪  王锋  王文静  刘晓峰  卞士权  刘艳华  刘新民  杜咏梅  张忠锋  张洪博  
【目的】烟草(Nicotiana tabacum L.)碱性几丁质酶基因PR3b在低烟碱突变体(nic1和nic2)中存在转录后mRNA可变剪切现象,但其可变剪切的发生机制仍不清楚。将PR3b的可变剪切元件NRSE1(nicotinesynthesis related splicing element 1)与GUS融合表达,分析NRSE1元件的独立可变剪切特性,以揭示其作用机制。【方法】利用PCR扩增方法获得PR3b cDNA序列中的NRSE1元件片段,并利用基因重组技术构建了烟草PR3b可变剪切元件NRSE1与GUS的融合表达载体。将融合表达载体导入农杆菌LBA4404后,通过农杆菌介导的叶盘转化法培育了表达NRSE1与GUS融合子的低烟碱突变体nic1和nic2及野生型烟草转基因植株;通过RT-PCR检测及GUS染色鉴定出阳性植株后,利用RT-PCR分析NRSE1与GUS融合表达后在低烟碱突变体和野生型烟草中的可变剪切特性;对转基因植株的幼苗进行乙烯(ET)和茉莉酸(JA)处理,通过GUS染色方法分析ET和JA处理对转基因植株中GUS活性的影响,并通过RT-PCR方法分析ET和JA处理对转基因植株中NRSE1与GUS融合子的可变剪切特性影响,以及对转基因植株中NRSE1与GUS融合子表达水平的影响。【结果】通过RT-PCR检测及GUS染色鉴定出表达NRSE1元件与GUS融合子的低烟碱突变体和野生型烟草转基因植株;RT-PCR检测及测序分析证明,NRSE1元件与GUS融合表达后仍能在低烟碱突变体发生高水平的可变剪切,剪切修饰区段的序列变化与烟草中PR3b的mRNA可变剪切修饰一致;利用ET和JA处理转基因植株进行的GUS染色表明,ET和JA处理对转基因植株的GUS活性有不同程度的影响;但利用ET和JA处理转基因植株进行的RT-PCR分析表明,ET和JA处理不改变NRSE1元件原有的诱导剪切特性,也不影响转基因植株中NRSE1元件与GUS融合子的表达水平。【结论】PR3b的可变剪切元件NRSE1与GUS在烟草中融合表达后,仍能在低烟碱突变体nic1和nic2中发生高水平的可变剪切;NRSE1在烟草中的可变剪切不依赖PR3b的其他mRNA区段,是烟草PR3b发生可变剪切的独立元件;ET和JA处理对NRSE1元件与GUS融合表达植株的GUS活性具有一定影响,可能存在翻译水平的调控作用。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郁耀闯  王长燕  
【目的】研究黄土丘陵区典型农作物玉米和谷子生育期内土壤临界剪切力的季节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因素,以期为该区的粮食安全生产和土壤侵蚀过程模型建立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黄土丘陵区玉米地和谷子地为研究对象,在6组不同的水流剪切力条件下(τ=5.71—17.18 Pa),借助坡面径流冲刷试验测定土壤的分离能力,结合土壤侵蚀过程WEPP模型,利用线性回归方法推求土壤临界剪切力(τ_c),分析了玉米和谷子生育期内土壤临界剪切力的季节变化规律。【结果】黄土丘陵区玉米和谷子生育期内土壤临界剪切力具有明显的季节变化规律(P<0.05),整体呈上升趋势。玉米地τ_c表现为先降低后升高再降低又升高的季节变化模式,变化...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涂鸣  曹涛  万志华  莫泓滔  张国忠  
针对菱角(Trapa bispinosa Roxb.)脱壳初加工装备设计与仿真分析时缺乏有效的离散元模型问题,开展菱角粘结离散元参数标定与样机试验工作。采用三维反求技术获取菱角轮廓模型,测取菱角本征参数及基本接触参数,得到菱角平均剪切力为352.95 N,并以此为标定目标。采用EDEM软件中的Hertz-Mindlin with bonding模型建立菱角离散元模型,通过单因素试验筛选粘结参数标定范围,由二水平析因试验、最陡爬坡试验筛选显著因素及其标定区间,设计响应曲面试验求解粘结参数,确定离散元模型中的最优粘结参数组合,开展旋转剪切仿真试验及样机验证试验。结果显示:仿真得到的菱角脱壳剪切力为352 N,与实际误差为0.269%;菱角剪切刀具为矩形,转速230 r/min时,剪切力最小值为93.20 N,与预测值92.99 N的误差为0.215%;样机试验中矩形刀具在转速为230 r/min时各项性能指标最优,表明建立的菱角离散元模型可靠性。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李小城  刘梅英  牛智有  
为分析小麦茎秆在剪切过程中力的变化规律,以及不同加载速率对剪切强度和剪切功的影响,选择成熟期自然状态下风干的宜宾1号、矮抗58、周麦22和豫麦7号4个品种小麦茎秆的第2~4节间为研究对象,采用美国FTC公司生产的TMS-PRO型质构仪在茎秆节间中心进行横纹剪切试验,测定不同加载速率下不同品种不同节间的最大剪切力、剪切强度以及剪切功。结果表明:小麦茎秆在剪切过程中力的变化规律是先上升再减小,然后上升直至切断最后卸载的变化过程,4个品种小麦茎秆不同节间的硬度为37.3~191.0N,剪切强度为4.2~9.8MPa,剪切功为43.53~432.23mJ;同一小麦品种不同节间的剪切强度和剪切功均为第2...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王瑄  李占斌  丁文峰  刘峰  
利用稀土元素示踪技术及土槽径流冲刷试验 ,系统研究了不同坡度、不同流量下各断面的土壤剥蚀率和水流剪切力之间的关系。试验结果表明 ,土壤剥蚀率随着水流剪切力的增加其对数呈线性关系
[期刊]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王琪  林恒矗  廖鹏  万家明  郑书河  
选择茶龄为15年的水仙茶为研究对象,测定了茶叶茎秆的几何尺寸和含水率.截取第3节、第4节、第5节茎秆和茶叶老梗,利用万能试验机进行径向剪切试验,测定不同加载速率下,不同节间的最大剪切力、抗剪强度和单位面积剪切能.结果表明:成熟期茶叶茎秆直径随着节间老熟程度的增大而增大,含水率随着节间老熟程度的增大而下降;剪切过程中载荷变化规律为先增大后减小再增大,直至茎秆被切断;加载速度对茶叶茎秆剪切力、抗剪强度、单位面积剪切能无显著影响;剪切力、抗剪强度、单位面积剪切能随茎秆节间老熟程度的增大而增大,节间茎秆剪切力为4.789~95.727 N,抗剪强度为0.646~4.579 MPa,单位面积剪切能为2.606~19.430 mJ·mm~(-2),其中老梗的剪切力、抗剪强度、单位面积剪切能显著大于其他节间茎秆.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崔秀梅  杨在宾  杨维仁  张桂国  姜淑贞  刘丽  王兆凤  
【目的】研究玉米秸、小麦秸和稻草剪切力与其形态学指标、营养成分和瘤胃降解率之间的关系。【方法】选用成熟期收获的玉米秸、小麦秸和稻草,分别测定其秸秆的剪切力,同时测定秸秆的直径、茎厚与线性密度(单位长度重量)及其营养成分含量,采用尼龙袋法测定秸秆干物质(dry matter,DM)、中性洗涤纤维素(neutral detergent fiber,NDF)和酸性洗涤纤维素(acid detergent fiber,ADF)的瘤胃降解率。【结果】试验中3种秸秆收获时的剪切力、形态学指标(线性密度、直径和茎厚)及剪切力/线性密度均差异显著(P<0.05)。玉米秸、小麦秸和稻草的剪切力与其线性密度、直径...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陈杰  张黎骅  谭涛  
在微机控制电子万能试验机上对大豆秸秆的剪切力学特性进行研究。以大豆秸秆含水率、剪切角度和刀刃角作为影响因素,采用隶属度的综合评分法对抗剪强度和比能综合评分,建立二次多项式回归模型,并用响应面法对剪切工艺参数进行优化。结果表明:剪切角度对大豆秸秆剪切效果的影响程度最大,刀刃角的影响最小,大豆秸秆剪切的最佳条件为秸秆含水率25%、剪切角度60°、刀刃角45°,在该条件下对大豆秸秆进行剪切,得到最大综合分为0.969。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