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2425)
- 2023(3272)
- 2022(2820)
- 2021(2634)
- 2020(2311)
- 2019(5246)
- 2018(5034)
- 2017(9070)
- 2016(5285)
- 2015(5916)
- 2014(5849)
- 2013(5781)
- 2012(5484)
- 2011(5150)
- 2010(5000)
- 2009(4672)
- 2008(4661)
- 2007(4053)
- 2006(3617)
- 2005(2999)
- 学科
- 济(20125)
- 经济(20104)
- 管理(11811)
- 业(11008)
- 方法(9396)
- 学(8874)
- 企(8813)
- 企业(8813)
- 数学(8239)
- 数学方法(8077)
- 地方(6331)
- 农(5003)
- 中国(4281)
- 财(4001)
- 壤(3880)
- 土壤(3866)
- 业经(3851)
- 农业(3609)
- 森(3596)
- 森林(3596)
- 林(3568)
- 贸(3475)
- 贸易(3470)
- 地方经济(3398)
- 环境(3374)
- 易(3299)
- 生态(3063)
- 理论(3057)
- 制(2972)
- 和(2967)
- 机构
- 大学(79384)
- 学院(78503)
- 研究(34106)
- 科学(27316)
- 农(24943)
- 管理(24608)
- 济(24605)
- 经济(23971)
- 中国(22453)
- 理学(21441)
- 理学院(21046)
- 所(20324)
- 管理学(20200)
- 业大(20182)
- 管理学院(20082)
- 农业(19545)
- 研究所(19221)
- 京(18269)
- 省(14015)
- 中心(13841)
- 院(13155)
- 室(13036)
- 农业大学(12972)
- 实验(12261)
- 江(12218)
- 北京(11978)
- 科学院(11737)
- 实验室(11709)
- 重点(11182)
- 范(10844)
- 基金
- 项目(60824)
- 科学(45092)
- 家(42843)
- 基金(42780)
- 国家(42589)
- 研究(34629)
- 科学基金(32980)
- 自然(25480)
- 自然科(24794)
- 自然科学(24779)
- 自然科学基金(24288)
- 省(24102)
- 基金项目(22824)
- 划(22014)
- 社会(19736)
- 社会科(18555)
- 社会科学(18547)
- 资助(18053)
- 计划(15546)
- 科技(15462)
- 教育(15302)
- 重点(15122)
- 发(13123)
- 科研(12644)
- 专项(11783)
- 编号(11778)
- 部(11671)
- 创(11670)
- 创新(11079)
- 农(10545)
共检索到11297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付刚 刘增文 崔芳芳
【目的】研究土壤团粒分形维数及其与团粒基本特征之间的关系,为防止土壤退化及减少土壤侵蚀提供理论指导。【方法】在黄土残塬沟壑区,利用分形理论对刺槐纯林、油松纯林、侧柏纯林3种纯林和油松×刺槐、油松×侧柏、油松×狼牙刺3种混交林林地及天然草地土壤表层团粒的分形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刺槐纯林土壤团粒分形维数最小;0~10 cm土层土壤分形维数为2.252 5~2.757,与>5 mm和0.5~2 mm两粒级土壤团粒含量呈极显著相关,与其他粒级土壤团粒含量相关性不显著;10~20 cm土壤团粒分形维数为2.5294~2.7017,与>5 mm粒级团粒含量呈显著性负相关,与其他粒级土壤团粒含量相关性不...
关键词:
人工林 土壤团粒 水稳性团粒 分形维数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李建军 吴斌 佐藤俊 宫川清 张建军
该文应用波谱分析方法对晋西黄土残塬沟壑区不同林地的土壤水分动态进行了观测分析.通过研究表明,在所选的三种不同的林分中,以天然次生林地的土壤水分状况最佳; 28年生人工刺槐林由于林分密度过大而使其林内土壤水分状况最差;2年生人工刺槐林地的土壤水分主要消耗于土壤蒸发.因此,通过抚育管理调节人工成林密度,控制幼林地土壤蒸发及有效利用人工幼林地的土壤水分资源应为首选措施.
关键词:
人工林密度 土壤水分 波谱分析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李建军
晋西黄土残塬沟壑区水土流失严重、土地生产力低下,当地群众生活水平受到严重影响.对此,人工营造各类水土保持林是目前有效的防治措施之一.由于这一地区气候干旱,土壤水分环境成为影响林木生长发育的主要因子之一.但因没有灌溉条件,如何聚集并有效利用天然降水造林是目前的一个主要研究课题.本文在选择减少密度、增加林木个体水分营养面积的造林方法基础上,进一步对如何增加集流坡面产流率及控制无效土壤水分蒸发方面进行了研究.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张建军 贺康宁 佐藤俊
本文对晋西黄土残塬沟壑区主要水土保持林种刺槐、油松,以及灌木林种沙棘、虎榛子林地的土壤水分动态进行了调查.根据实测资料林地土壤水分的年内变化可分为土壤水分消耗期、土壤水分积累期、土壤水分消退期、冬季土壤水分稳定期四个时期,本文对各时期不同深度的土壤水分状况、变化特征进行了研究.土壤水分的垂直变化可分为活跃层与次活跃层.
关键词:
水土保持林 土壤水分 动态变化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张宏 刘建军
对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表层及剖面养分的分布特征及其与颗粒含量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乔木林地表层土壤具有较高的氮素、有机质及全钾(与灌木林地、草地、农田均达到了极显著差异);农田表层土壤具有较高的磷素及速效钾;乔木林地、灌木林地、草地及农田土壤有机质均随土壤深度的增加呈几何级数下降;土壤氮素在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中的变化情况与有机质一致;农田磷素含量高于其它3种土地利用方式;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钾素含量差异不显著,乔木林地土壤全钾含量略高,农田土壤的速效钾含量高于其它3种土地利用方式。(2)通过对土壤不同粒级与土壤养分的相关性分析,土壤各粒级(粉粒除外)与土壤养...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魏天兴 朱金兆
该研究以黄土区坡地的坡长与坡度对于土壤侵蚀的影响为研究内容 ,旨在为因害设防 ,更好的治理水土流失 ,对黄土高原坡地综合治理提出理论依据和切实可行的实践指导 .根据在山西省吉县黄土残塬沟壑区长期定位水土流失观测与调查资料 ,并结合以往关于黄土区的研究成果分析了坡长和坡度与侵蚀的关系 ,研究表明 :随坡长和坡度的增大 ,径流增大 ,侵蚀量越大 ,侵蚀模数增大 ;年侵蚀模数与坡长呈正相关关系 ;随着坡长增大 ,细沟侵蚀和浅沟侵蚀明显增强 ;坡耕地坡长最好小于 15m .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张建军 吴斌 朱金兆 佐藤俊
该文以晋西黄土残塬沟壑区主要水土保持树种刺槐、油松,以及灌木树种沙棘、虎榛子为研究对象,对各林地不同时期不同深度土壤水分的有效性进行了研究,并对林分密度与土壤水分的关系以及影响土壤水分的因子进行了综合分析.
关键词:
黄土地区 水土保持林地 土壤水分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邓磊 张文辉
为了鉴别黄土沟壑区不同生境刺槐林持续发育潜力,以延安地区纸坊沟和柳林镇公路山的刺槐群落为对象,对阴坡、阳坡生境造林后10,25和40年的刺槐人工林建群种径级结构、群落物种多样性、土壤养分水分状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在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阴坡和阳坡刺槐人工林在经过25年发育,林木达到成熟阶段,个体平均胸径、高度和林下物种多样性、土壤养分、水分达到比较稳定状态;刺槐人工林造林后,随着时间推移,建群种树高、胸径增加迅速,体现群落生境质量参数也迅速增加,但25年以后增加不够明显。阴坡与阳坡生境的人工刺槐林比较,阴坡生境的林分,建群种在不同发育阶段个体生长发育良好,均具有足够数量萌生幼苗,林地物种多样...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陈卓鑫 王文龙 郭明明 王天超 郭文召 王文鑫 康宏亮 杨波 赵满
通过采集不同地貌部位(塬面、塬坡和沟坡)各土地利用(农地、草地、灌木地和林地)坡面土壤和根系样品,采用综合土壤可蚀性指数(CSEI)评价了植被恢复对土壤可蚀性的影响。结果表明:(1)不同地貌部位的CSEI差异显著,沟坡CSEI较塬坡和塬面分别增加8.1%和77.7%。(2)塬面草地、灌木地和林地的CSEI较农地分别降低21.1%、29.2%和28.8%;而塬坡和沟坡林地CSEI均低于其他土地利用。(3)CSEI与粘粒含量、砂粒含量、毛管孔隙度、根重密度、根平均直径、根长密度及根表面积密度均呈极显著负相关,而与粉粒含量和土壤容重呈显著正相关关系;粉粒含量、土壤容重和根重密度是影响CSEI的关键因素,其中粉粒含量对CSEI的直接影响最大,而根重密度通过直接或间接作用对CSEI产生负相关影响。建议在塬面上以灌木作为植被恢复模式的首选,而在塬坡和沟坡上选择以乔木为优势群落的恢复模式对水土流失的控制更为有效。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任小同 秦富仓 王迪海 马鑫 台辉
[目的]研究经营方式对残塬沟壑区苹果园土壤动物群落的影响,为果园生物多样性保护和合理利用土地资源提供依据。[方法] 2018年夏在陕西省永寿县调查了果-蔬(Malus-Brassica)、果-草(Malus-Trifolium)、果-荒(Malus-Wild)和果-粮(Malus-Zea)等4种经营方式下苹果园土壤动物群落的变化,结合Shannon多样性指数、Pielou均匀度指数、Margalef丰富度指数、Simpson优势度指数、冗余度分析(RDA)等方法,研究4种不同经营方式下残塬沟壑区苹果园土壤动物群落的结构特征、多样性及其与土壤环境因子的关系。[结果]调查区土壤动物为23 811只/m~2,隶属4门11纲23目42科,其中优势类群有等节?科、小杆科、厉螨科和美绥螨科,常见类群有10类,占采集总量的91.26%。较其他3种经营方式而言,果-草经营方式显著增加了土壤动物个体密度和类群数(P<0.05)。在垂直分布上,土壤动物具有明显的表聚性特征,随着土层的加深其个体密度和类群数显著下降(P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张东 邵社刚 赵辉
【目的】研究晋西黄土丘陵沟壑区白榆、侧柏、油松3个主要树种人工林林下枯落物的水文特性。【方法】在山西省吕梁地区方山县峪口镇土桥沟流域,以白榆、侧柏、油松3个主要树种人工林为研究对象,在每个林分标准样地内选取3个枯落物样方(30cm×30cm)采集枯落物,进行浸泡试验和烘干试验,分别测定不同林分枯落物的总蓄积量、吸水速率、持水量和失水速率等特性指标。【结果】3个树种人工林枯落物总蓄积量由大到小依次为侧柏林(40.44t/hm2)>油松林(21.33t/hm2)>白榆林(6.82t/hm2),枯落物吸水速率由大到小依次是白榆林>油松林>侧柏林;枯落物最大持水量为白榆林(32.24t/hm2)>侧柏...
关键词:
黄土丘陵沟壑区 枯落物 水文特性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王文鑫 王文龙 郭明明 王天超 康宏亮 杨波 赵满 陈卓鑫
【目的】沟头是黄土高塬沟壑区发育最活跃的地貌部位,关系着整个塬坡沟系统的水土流失。探明黄土高塬沟壑区植被恢复对沟头土壤团聚体特征及土壤可蚀性的影响,为区域生态环境修复和水土保持效益评价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仍进行耕作利用的农地沟头为对照,研究撂荒后自然恢复植被沟头不同土层(0—10、10—25、25—40 cm)土壤团聚体特征及土壤可蚀性随植被恢复年限(3—30 a)的变化。通过干筛法和湿筛法测定土壤团聚体组成,计算>0.25 mm水稳性团聚体含量(WR0.25)、平均重量直径(MWD)、几何平均直径(GMD)、团聚体破坏率(PAD)、团聚体分形维数(D)等团聚体特征值,测定土壤机械组成及有机质含量,计算土壤可蚀性因子(K)。【结果】(1)与农地沟头相比,恢复3—30 a植被沟头土壤WR0.25、MWD、GMD分别增加11.49%—84.43%、0.18—2.05倍、7.53%—108.62%,三者随植被恢复年限的增加呈线性递增关系(P<0.01),且均随土层深度增加而减小;(2)植被沟头土壤PAD、D随植被恢复年限增加以线性方式递减(P<0.01),较农地沟头分别减小3.81%—32.14%、0.55%—6.63%,二者随土层深度增加而增大;(3)随着植被恢复年限增加沟头土壤可蚀性因子K以线性关系递减(P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焦菊英 王万忠 李靖 杨亚莉
根据黄土高原绥德、延安、离石、安塞等地的径流小区观测资料 ,以降雨指标大于坡耕地侵蚀性降雨标准为条件 ,即PI30 >3 2 0mm2 ·min- 1 和I30 >0 2 8mm·min- 1 ,分析了不同次降雨条件下人工林地相对于坡耕地的减水减沙效益 ,及整地工程对林地减蚀作用的影响 ,建立了不同降雨条件下不同盖度林地减水减沙效益的关系式 (V =0~ 10 0 ;PI30 =3 2 0~ 10 0mm2 ·min- 1 ) :R% =16 0 4 2 6 - 2 8 90 6 4 4 (1 V) - 37.4 4 2log(PI30 ·V) ,r =0 .835 , n =88S%...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宫川清 张津涛 李建军 吴斌 陈丽华
因篇幅和时间所限,本文图表均略,以后将以适当形式予以刊载.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张笑培 杨改河 王得祥 冯永忠 任广鑫
【目的】了解不同植被恢复模式对土壤生物学特性的影响,为科学评价退耕还林的生态效应提供依据。【方法】以黄土高原沟壑区陕西千阳县冉家沟流域为研究对象,选择农地(小麦地)为对照,分析侧柏天然次生林、不同林龄(5,20,30年)刺槐人工林、桃树林、荆条灌丛和苜蓿草地等不同植被恢复模式下,土壤理化性质、微生物量及酶活性的特征。【结果】在不同的植被恢复模式下,土壤理化性质均较农地得到改善;微生物量碳、氮、磷基本较农地显著增加,增幅分别为254.78%~35.72%,112.67%~6.8%和115.03~5.3%;过氧化氢酶、碱性磷酸酶、脲酶、蔗糖酶活性均比农地增强,增幅分别为95.84%~18.94%,...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