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8102)
2023(11898)
2022(10209)
2021(9359)
2020(7963)
2019(18590)
2018(18262)
2017(35067)
2016(19471)
2015(22142)
2014(22477)
2013(22598)
2012(21859)
2011(20256)
2010(20655)
2009(19117)
2008(19227)
2007(17629)
2006(15607)
2005(14352)
作者
(61833)
(52158)
(51926)
(49201)
(32984)
(25186)
(23628)
(20344)
(19754)
(18794)
(17961)
(17605)
(17030)
(16801)
(16523)
(16004)
(15860)
(15272)
(15099)
(15077)
(13260)
(13192)
(12809)
(11872)
(11828)
(11718)
(11689)
(11584)
(10692)
(10645)
学科
(90001)
经济(89908)
管理(50395)
(49487)
(37239)
企业(37239)
方法(35803)
数学(31208)
数学方法(30892)
(26068)
中国(25910)
地方(25786)
(21255)
(19140)
业经(18909)
农业(17805)
(17264)
贸易(17251)
(16613)
(15472)
环境(14611)
(14503)
(14500)
金融(14497)
银行(14444)
地方经济(14094)
(13946)
(13612)
(13368)
技术(12310)
机构
大学(292470)
学院(292253)
(117733)
经济(115117)
研究(111282)
管理(103540)
理学(87742)
理学院(86459)
管理学(84675)
管理学院(84129)
中国(83407)
科学(72655)
(65049)
(60308)
(59929)
研究所(55012)
(53694)
中心(49644)
业大(47673)
农业(47169)
(46770)
(41997)
北京(41778)
财经(41774)
师范(41539)
(39912)
(37645)
(37300)
(35936)
经济学(35885)
基金
项目(189823)
科学(146736)
基金(134714)
研究(133748)
(120653)
国家(119646)
科学基金(98696)
社会(82378)
社会科(77878)
社会科学(77853)
(75009)
基金项目(71653)
自然(65026)
(64513)
自然科(63385)
自然科学(63361)
自然科学基金(62205)
教育(60574)
资助(55529)
编号(53863)
(46633)
成果(44894)
重点(44289)
(41215)
课题(38914)
(38364)
计划(36887)
科研(36762)
发展(36472)
创新(36063)
期刊
(138870)
经济(138870)
研究(86833)
中国(63127)
(55380)
学报(53762)
科学(48447)
(40581)
大学(38829)
农业(37387)
管理(37232)
学学(36599)
教育(31945)
(28552)
金融(28552)
技术(23994)
业经(23487)
经济研究(21584)
财经(20516)
(20480)
问题(18878)
(17693)
资源(16353)
(15519)
(15304)
技术经济(14608)
图书(14199)
科技(13968)
商业(13813)
世界(13681)
共检索到45331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孙从建  郑振婧  李新功  孙九林  
黄土塬面是黄土高原地区主要的农业分布区和人口聚居地,地位十分重要。黄土塬面潜在蒸发量(ET_0)的研究对于区域水循环研究、水土流失防治及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基于黄土塬面保护区1960—2017年的气象数据,利用Penman-Monteith模型、小波分析、Mann-Kendall非参数检验等方法研究了黄土塬面保护区ET_0的变化规律及其与气象、环流因子间的关系。结果表明:(1)黄土塬面保护区多年平均ET_0为1173.4 mm,总体呈现增长趋势,增长率为21.1 mm/10 a;其生长季平均ET_0值及增长率均高于非生长季平均ET_0。(2)该区多年平均ET_0空间分布特征表现为东部高西部低,西部甘肃塬区多年平均ET_0远低于东部山西塬区。(3)过去58年来,区域年均、生长季、非生长季ET_0均呈现出增长趋势,但空间差异明显;研究区年均ET_0存在着10年、30年和50年的震荡周期,其中以30年周期为主周期。(4)气温是控制区域ET_0变化的最重要的气象因子,但气温对ET_0的影响具有明显的空间差异,在整个研究区内最低气温影响最显著;而甘肃塬区和陕西塬区的ET_0变化主要受平均气温变化的控制,在山西塬区最高气温的变化是区域ET_0变化的主要控制因子。(5)遥相关分析结果显示太平洋/北美指数(PNA)与北大西洋年代尺度振荡(AMO)对该区域ET_0变化有一定影响,西太平洋海温指数(WPI)的变化影响区域非生长季ET_0变化。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王亚敏  张勃  戴声佩  王海军  郭铃霞  康淑媛  
利用FAO Penman-Monteith模型计算出潜在蒸发量,运用数理统计理论和GIS空间分析技术,对河西地区潜在蒸发的时空特征进行了分析,结合Morlet小波分析和Hurst指数预测潜在蒸发变化趋势。结果表明:①河西地区潜在蒸发总体呈波动下降趋势,20世纪60年代~90年代,潜在蒸发为稳定下降期,约2.76mm/年,其中70年代减少率最大,约11.3mm/年;夏季潜在蒸发变化速率最大,约-2.07mm/年,其次为春季和秋季,冬季最小;②河西地区潜在蒸发自西北向东南呈递减趋势,靠近祁连山地区最小;潜在蒸发主要集中在春季和夏季,分别占年潜在蒸发30%和40%,秋季次之,冬季最小;③影响河西地区...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任国玉  郭军  
采用600余个台站资料,对全国及主要流域蒸发皿记录的蒸发量及相关气候要素变化趋势进行了分析。1956—2000年期间,我国水面蒸发量呈显著下降趋势,东部、南部和西北地区下降更多。我国长江、海河、淮河、珠江以及西北诸河流域的年平均水面蒸发量均明显减少,海河和淮河流域减少尤为显著,黄河和辽河流域减少也较明显,但松花江和西南诸河流域未见明显变化。长江、淮河流域夏季减少速率最大,珠江、辽河以春季减少为主,海河、西北诸河流域春、夏两季都显著减少,黄河、东南诸河、西南诸河等流域四季均有轻度减少,松花江流域四季变化趋势都不明显。全国多数地区日照时数、平均风速和温度日较差同水面蒸发量具有显著的正相关性,并与水...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祁栋林  李晓东  肖宏斌  周万福  苏文将  胡爱军  李璠  
选用青海省三江源地区1964~2013年14个气象台站观测的基本气象数据,利用线性倾向性估计和Mann-Kendall检验方法等分析了三江源地区蒸发皿蒸发量的时空变化和变化趋势,并以完全相关分析方法进行蒸发量上升成因分析。结果表明:三江源地区年蒸发量总体呈显著上升趋势,其线性变化速率为30.1mm/10a,夏秋冬季蒸发量均呈显著上升变化,春季变化趋势不明显,夏季和秋季蒸发量上升对年蒸发量上升贡献最大;逐月蒸发量变化趋势均增加,但幅度各异;冬季蒸发量在2011年发生了突变,其余各季和年均未发生突变.蒸发量月际变化规律明显,表现为双峰型分布,双峰出现在5月和7月,最小值出现在1月;季节变化也十分明...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松冈广雄  服部重昭  贺康宁  张学培  魏天兴  高宗杰  
1993~1994年在位于黄土高原的北京林业大学吉县教学科研试验场,应用微气象学的方法对森林的蒸发散量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刺槐林和油松林林内的太阳辐射量与反射量呈近似的线性关系.反射率的变化范围如下:刺槐林为13%~21%,油松林为7%~12%.森林所吸收的净辐射量为:刺槐林63%,油松林70%,其原因是森林的反射率较小,吸收率较高.森林的热量收支特性如下:刺槐林中的净辐射量为23.3MJ·m~(-2),蒸发散量为11.3MJ·m~(-2),显热为10.7MJ·m~(-2),地中热流量为1.3MJ·m~(-2);尽管非常干旱,但是蒸发散量却很大.其中地面蒸发量为3.5MJ·m~(-2),占总...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黄中艳  
基于112个站点干旱期4月39年蒸发皿蒸发量和常规地面气象观测8要素数据,应用EOF和典型相关分析,深入论证各常规气象要素与气候蒸发量的相关性,分析并比较各要素对蒸发量场总方差的解释能力;同时应用线性回归分析作为验证,并探寻多气象要素对蒸发量模拟的最优要素组合。结果显示,从单要素影响角度分析,常规地面气象观测要素与蒸发量相关性的排列次序为:平均相对湿度>平均气温>平均地面温度>日照时数>平均风速>平均水汽压>气压>降水量,这与蒸发的热力学和动力学理论解释相一致。回归分析验证了典型相关的主要结果;单个常规气象要素中平均相对湿度对气候蒸发量的模拟效果最好;基于平均相对湿度、平均气温、风速、日照时数和平均水汽压资料的前3个要素组合和全部5要素组合,分别是简便普通精度和高精度需求下常规气象要素推算模拟气候蒸发量的最优要素组合。本文加深了对气候蒸发量的相关认识,并对其模拟推算和空间分布量化有重要指导意义。
[期刊]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丘永杭  孙晓航  黄奇晓  陈晓瑜  林玉蕊  
基于福建省气象站1998—2017年的蒸发皿蒸发量(简称蒸发量)观测资料,通过线性倾向估计、Sen′s斜率估计、相关性分析以及Sobol′s敏感性分析方法,分析蒸发量的季节、年际和空间变化特征及其敏感因子.结果表明:福建省近20年的蒸发量呈下降趋势,其速率为4.99 mm·a~(-1),以秋季下降最快,夏季次之;蒸发量地域分布不均,总体上呈现东南多、西北少的分布格局;Sobol′s敏感性分析和相关系数分析结果表明,蒸发量的主要敏感因子为平均风速和相对湿度,次要敏感因子分别为春季最高温度、夏季太阳辐射、秋季太阳辐射、冬季最低温度;蒸发量与平均风速呈显著正相关,与相对湿度呈显著负相关,它们均是影响福建省蒸发量的主要因子.其中内陆地区蒸发量的主要敏感因子为相对湿度,沿海地区蒸发量的主要敏感因子为平均风速.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李娇  刘振宏  于杨  王若男  马林  
[目的]为农田土壤水分监测农业水平衡研究提供依据。[方法]采用1951—2017年辽宁省各气象监测站气象资料,运用数理统计方法,研究辽宁省蒸发量气候变化特征以及蒸发量的影响因子。[结果]辽宁省蒸发量以及气候倾向率地域分布特点是自西北向东南递减;3—8月蒸发量明显减少,是年蒸发总量减少的主要贡献时段;9月至翌年2月呈弱增加趋势。春夏季明显减少,秋冬季变化趋势不明显。年蒸发量倾向率为-22.98mm/10年,并在2002年气候突变,突变之后平均减少159mm。辽宁西北部丘陵区减少趋势最显著,气候倾向率为-30.90mm/10年;中南部平原沿海区气候倾向率为-19.33mm/10年;辽宁东部山区减少趋势不明显。平均最低气温、气温日较差、日照时数、风速等主要影响因子对蒸发量的贡献率达到85.8%。[结论]辽宁省蒸发量时空分布差异性明显,东部、中部、西北部3个不同气候区,各区蒸发量变化特征不同;蒸发总量的减少,其各月变化不同;因此,在研究农田水分平衡、水循环、水资源评价时蒸发量的时空分布尤为重要。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杜军  胡军  刘依兰  鲍建华  拉巴  
采用气候倾向率方法,对西藏雅鲁藏布江(下称"雅江")中游1981~2005年14个气象站年、季小型蒸发皿蒸发量及其影响气候因子的变化趋势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近25年西藏雅江中游年蒸发皿蒸发量在流域绝大部分站点均呈现显著的减少趋势,平均减幅为109.92mm,以夏季减少趋势最明显。影响蒸发皿蒸发量的主要气候因子日照时数、平均风速呈现显著下降趋势,平均相对湿度、降水量表现为显著增加,平均气温显著升高,平均最低气温的升温速率(0.52℃/10a)明显比平均最高气温的升温速率(0.23℃/10 a)大,导致气温日较差减少(-0.29℃/10 a)。因此,雅江中游年日照时数和平均风速的显著下降,以及年...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刘普幸  卓玛兰草  
基于甘肃省27个气象站点1960—2008年逐日气温、降水、风速、日照时数、太阳总辐射和相对湿度数据,应用Penman-Monteith模型和Kriging插值法,分析其潜在蒸散量的时空变化及其影响因子。结果表明:近49 a来,甘肃省不同气候区年均潜在蒸散量变化除河西走廊外均呈上升趋势,并以甘南高寒湿润区上升最显著,变化率为10.36 mm/10 a(α=0.001);在四季变化中,夏季最大,春秋次之,冬季最小,各气候区变化趋势有别。潜在蒸散量空间差异显著,表现为自西北向东南递减,且甘南高原最小,河西暖温带最大。河西、陇南、陇中、甘南及祁连山区年均潜在蒸散量分别与平均风速、太阳总辐射和最高气温...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李天军  曹红霞  
【目的】分析关中地区参考作物蒸发蒸腾量(ETref)对气象因素变化量(气象变量)的敏感性,以及敏感系数法在单气象因素变化和多气象因素变化下估算ETref的能力(预测能力)。【方法】依据关中地区31个气象站41年的气象观测资料,利用敏感系数法计算并分析关中不同地区多年日平均和月平均ETref对气象变量的敏感性;探讨不同时期对关中地区参考作物蒸发蒸腾量最具影响的气象因素;同时利用实际的数据检验多气象因素同时变化时联合公式估算ETref的精确度。【结果】关中地区ETref对气象变量的敏感性随时间和地区变化。总的来说,相对湿度为关中地区ETref最敏感的气象因素;其次是太阳短波辐射和平均气温,其敏感性...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季定民  张勃  王东  马琼  张耀宗  赵一飞  Yousif Elnour Yagoub  
甘肃河东玉米种植区属于旱作雨养农业区,农作物生长主要依靠自然降水来维持,春夏干旱是影响该区玉米生长发育的关键因素。利用河东地区13个气象站点1957—2012年气象资料,基于标准化降水蒸散指数从干旱趋势、周期、空间特征及其与环流因子关系方面探讨近56 a来河东玉米种植区春夏干旱演变特征。结果表明:近56 a河东玉米种植区春夏两季均呈干旱化趋势,并自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后,干旱呈加重趋势。干旱变化共经历了3个气候阶段,20世纪80年代之前,春夏旱情较轻;80年代—90年代,夏旱较春旱严重;2000年以后,春旱较夏旱严重。干旱周期变化,春夏干旱周期分别为20 a和14 a,干旱周期性变化主要是受...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王艳君  姜彤  许崇育  
采用MannK-endall非参数检验方法和反距离权重插值法IDW对长江流域近40年来20cm蒸发皿蒸发量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时空变化趋势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近40年来,长江流域年平均蒸发皿蒸发量在全流域和不同区域内均呈现显著的下降趋势,且中下游地区(99%的置信度)比上游地区(95%的置信度)下降趋势显著,夏季(99%的置信度)比其它季节下降趋势显著。影响蒸发皿蒸发量的主要气象因子太阳净辐射和风速呈现显著下降趋势,气温表现为显著升高趋势,但中下游地区夏季温度微弱下降,降水微弱增加,但中下游地区夏季降水显著增加。因此,长江流域年平均太阳净辐射和风速的显著下降是年平均蒸发皿蒸发量显著下降的主要原因...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邱新法  刘昌明  曾燕  
利用黄河流域及其周边123个气象站1961~2000年20cm口径蒸发皿资料,分析了黄河流域蒸发皿蒸发量的气候变化趋势。结果表明,就整个流域平均而言,尽管在1960~2000年期间,黄河流域年平均温度升高了0.6℃,但蒸发皿蒸发量却呈明显下降趋势,黄河流域年蒸发皿蒸发量在20世纪80~90年代较60~70年代下降了136mm,下降幅度为7.5%;蒸发皿蒸发量的下降主要表现在夏季和春季,秋季和冬季不明显。对蒸发皿蒸发量气候变化的空间分析表明,局部区域与整个流域的气候变化趋势并不完全同步,黄河流域上游和下游蒸发皿蒸发量呈下降趋势,中游呈持平并略有上升趋势。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刘立晶  高焕文  李洪文  金双义  
为分析保护性耕作条件下影响日棵间蒸发量的因素,在一年两熟地区保护性耕作条件下对影响蒸发的各因素进行田间试验研究,对10种保护性耕作模式的各参数与日棵间蒸发量的拟合关系进行分析。结果表明:8种耕作模式条件下日棵间蒸发量与叶面积指数、地表覆盖率有较好的三次函数关系,7种耕作模式下日棵间蒸发量与地表含水率具有较好的三次函数关系,3种耕作模式下日棵间蒸发量与地表温度具有三次函数关系。保护性耕作条件下日棵间蒸发量可近似用叶面积指数、地表覆盖率或者地表含水量计算。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