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471)
2023(9618)
2022(8712)
2021(8292)
2020(6963)
2019(16151)
2018(16224)
2017(31325)
2016(17282)
2015(19475)
2014(19486)
2013(19255)
2012(17596)
2011(15870)
2010(15734)
2009(14100)
2008(13440)
2007(11437)
2006(9831)
2005(8290)
作者
(51365)
(42614)
(42169)
(40071)
(26913)
(20643)
(19004)
(17009)
(16178)
(15065)
(14766)
(14447)
(13503)
(13429)
(13031)
(13000)
(12963)
(12592)
(12134)
(12037)
(10800)
(10308)
(10265)
(9534)
(9484)
(9433)
(9330)
(9267)
(8559)
(8491)
学科
(63571)
经济(63502)
管理(46520)
(44473)
(37091)
企业(37091)
方法(31266)
数学(26959)
数学方法(26650)
(18359)
(17267)
中国(15513)
(15362)
业经(13900)
地方(13219)
农业(11682)
(11154)
理论(11095)
(11090)
贸易(11085)
环境(10813)
(10730)
(10390)
(10218)
财务(10155)
技术(10148)
财务管理(10141)
企业财务(9600)
教育(9072)
(9050)
机构
大学(242179)
学院(239894)
管理(97272)
(87475)
经济(85453)
理学(85007)
理学院(83994)
管理学(82483)
管理学院(82057)
研究(81938)
中国(58793)
科学(55733)
(53003)
(43967)
(42451)
业大(41896)
研究所(39443)
(38055)
中心(36121)
农业(34358)
北京(33690)
(33475)
(32311)
师范(32029)
财经(31376)
(30536)
(28619)
(27526)
师范大学(26140)
技术(25434)
基金
项目(174728)
科学(135665)
基金(125904)
研究(123752)
(112134)
国家(111262)
科学基金(93914)
社会(74188)
社会科(70101)
社会科学(70080)
基金项目(68486)
(67880)
自然(64716)
自然科(63106)
自然科学(63092)
自然科学基金(61926)
(58612)
教育(55739)
资助(51632)
编号(50615)
成果(39852)
重点(39584)
(37483)
(36809)
(35742)
课题(34527)
科研(34124)
计划(33670)
创新(33353)
大学(31889)
期刊
(92823)
经济(92823)
研究(66108)
学报(44627)
中国(42071)
科学(40605)
(38898)
管理(33177)
大学(32617)
学学(30860)
农业(27265)
(27061)
教育(25523)
技术(19189)
(16221)
金融(16221)
业经(16062)
(14215)
林业(14174)
财经(14084)
经济研究(13717)
图书(13682)
科技(13582)
资源(13389)
问题(12329)
理论(12302)
业大(12106)
(11793)
(11774)
实践(11602)
共检索到33506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彭文英  张科利  陈瑶  杨勤科  
退耕还林是治理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根本措施。论文以退耕历史较长的黄土丘陵沟壑区安塞县为例,选取不同类型植被恢复和不同恢复年限的退耕样区,探讨了退耕还林还草对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坡耕地退耕后,遭侵蚀破坏的土体构型渐趋恢复,土壤容重、pH值减小,毛管孔隙度、饱和含水量等增大;土壤有机质增加了2.75倍,碳增加了27.29%,氮增加了46.79%;而且,土壤速效养分增加的速度大于土壤全量元素增加的速度。土壤质量恢复效益最大的是刺槐林地,其次是柠条灌木地,最小的是撂荒地。混交林土壤全氮含量最高,柠条最利于铵态氮、硝态氮和亚硝态氮的积累。不同类型植被,土壤速效养分的差异比土壤全量元素间的差异明显...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贺金红  廖允成  胡兵辉  程天矫  
退耕还林(草)是改善黄土高原生态环境的重要措施。粮食安全问题作为实施退耕还林(草)的基础背景,成为黄土高原生态经济增长能否产生正效应的拐点。文章分析了黄土高原退耕还林(草)的生态经济效应,认为该区实施退耕还林(草)过程中存在生态与经济效益的不协调,不仅严重制约着当地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也给黄河中下游地区造成了一系列隐患。针对如何实施好退耕还林(草)这项工程,提出了从当地经济发展的目标和基本区情出发,实施退耕还林(草)工程中生态与经济效益协调化的运行策略。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万雪琴  胡庭兴  张健  李贤伟  宫渊波  
Public welfare forest is the most important model of vegetation restoration in the Conversion of farmland to forests in Sichuan Province. It can well represent and reflect the characteristics and laws of vegetation restoration in hillside fields. Therefore an Alnus cremastogyne forest community dev...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杨晓芬  吴发启  马波  农淦  王林华  
【目的】研究10°坡耕地上玉米的防蚀作用,为评价农作物的水土保持功能提供参考。【方法】采用人工模拟降雨的方法,以裸地为对照,分析了10°坡耕地上不同生育期(幼苗期、拔节初期、拔节中期、抽雄前期和抽雄后期)玉米完整植株及其根系对坡面产流产沙量和过程的影响。【结果】在幼苗期、拔节初期、拔节中期、抽雄前期和抽雄后期,整株玉米和仅保留根系玉米的径流模数和侵蚀模数均呈逐渐降低的趋势;在玉米的同一生育阶段,径流模数和侵蚀模数均表现为裸地最高,只保留根系玉米次之,整株玉米最小。在产流产沙过程中,与裸地相比,整株玉米和只保留根系玉米均可有效地延迟产流产沙时刻、峰值出现的时刻以及平和产流和产沙过程,但只保留根系...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王春梅  刘艳红  邵彬  赵景刚  
为了评价退耕还长白落叶松对土壤碳的影响,该文以中国东北地区的敦化市为例,选择了7个退耕后演替的不同时间序列的长白落叶松样地,及其附近的250年生原始林作为土壤长期碳汇潜力的一个参照,通过采集矿质土壤样品,并测定生物量碳、凋落物碳,研究长白落叶松第1个轮伐期间土壤碳量和质的变化.结果表明,退耕后12年碳密度降低到最小量75.87 Mg/hm2,然后逐渐恢复;在退耕21年的时候,土壤有机碳恢复到农田的水平,即84.28 Mg/hm2.21年后土壤碳密度出现净积累.造林后33年,土壤碳的增加和减少与生物量碳的累积相比是比较小的,而长期来看(250年),土壤碳库占整个生态系统碳库的63.4%.这种情况...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张莉  张青峰  赵龙山  王健  吴发启  
【目的】探讨微尺度下(2 cm×2 cm)地表糙度在侵蚀过程中的空间异质性规律,为进一步理解和定量化描述地表糙度与土壤侵蚀的相互耦合关系奠定基础,并为黄土高原坡耕地水土流失的治理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方法】以黄土高原不同耕作措施条件下(4种常见的农业耕作措施:人工锄耕、人工掏挖、等高耕作、直线坡(对照)的坡耕地为研究对象,通过室内人工模拟降雨实验,利用激光扫描仪获取地表糙度数据,运用地统计学和分形维数方法对地表糙度的空间分布特征及变异性进行研究。【结果】基本统计特征分析表明,黄土坡耕地地表糙度在整体上的分布较均匀,具有较弱的空间变异特征。半方差函数分析表明,黄土坡耕地地表糙度均表现出中等以上的...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朱泽觥  向天森  
25度以上的坡耕地退耕还林是党中央、国务院改善生态环境,实施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大战略决策,是一项涉及政府相关部门及社会各方面的十分复杂的综合性生态环境治理工程。为了认真贯彻执行中央人口资源环境工作座谈会精神,切实推进我县坡耕地退耕还林工作,我们对重...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董捷  
本文从坡耕地与林地价值差异入手 ,认识和界定耕地与林地的价值 ,运用经济学理论分析评价退耕土地的前后价值变化 ,探讨退耕还林工程产生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 ,为国家制定退耕还林政策提供一些建议。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李景  吴会军  武雪萍  蔡典雄  王碧胜  梁国鹏  姚宇卿  吕军杰  
【目的】保护性耕作是提高土壤有机碳(SOC)含量、促进土壤团聚体形成的重要措施。论文旨在揭示保护性耕作对土壤表层(0—10 cm)有机碳含量及储量的影响,探讨不同级别团聚体的固碳特征,为阐明土壤固碳机理和筛选黄土坡耕地区农田土壤增碳耕作措施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长期试验位于黄土高原坡耕地区,开始于1999年,共设4个处理:少耕(RT)、免耕覆盖(NT)、深松覆盖(SM)和传统翻耕(CT)。利用15年长期试验的作物产量和0—10 cm土层土壤有机碳数据分析农田碳投入和土壤固碳量;通过湿筛法筛分>2、1—2、0.25—1、0.053—0.25和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张晓霞  李占斌  李鹏  
通过野外实地调查结合室内分析,研究了陕北黄土高原坡耕地土壤养分分布特征。结果表明:坡耕地土壤有机碳、速效磷、速效钾含量均值分别为13.33g·kg-1,4.69mg·kg-1和76.01mg·kg-1。在0~40cm范围土层内,土壤有机碳、速效磷、速效钾含量均表现为表层含量最高,随着剖面深度的增加,养分含量越来越小。坡耕地中的有机质与速效钾含量中等,速效磷的含量总体偏低。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陈雅如  康慕谊  宋富强  
为研究陕西省延安市退耕还林工程的实施效果,选取退耕还林前的1995年、退耕还林初期的2000年以及退耕还林后期的2007年作为研究时点,采用USLE模型测算退耕还林前后延安市的土壤侵蚀量变化,并运用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评估方法从不同时点、不同土地利用类型2个方面对土壤保持服务功能价值进行对比分析。主要结论如下:1)从1995—2007年,延安市的土壤保持总量呈先减少后增加的态势;2)1995、2000、2007年延安市农林牧业土壤保持功能价值总量分别为1 076.84亿、911.04亿、1 341.59亿元,在此3期的价值量评估中,土壤肥力保持的价值量占总价值量的98%以上;3)1995—20...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闫建梅  何丙辉  田太强  
【目的】研究重庆紫色土坡耕地"冬小麦-夏玉米"种植模式在不同施肥制度和耕作模式下由降雨而引发的水土流失特征及氮素流失规律,可为该区农业生产及生态环境保护提供科学依据。【方法】设置4种施肥制度(顺坡耕作对照、顺坡耕作农家肥和化肥配合施用、顺坡耕作单施化肥、顺坡耕作单施化肥增量)和2种耕作模式(顺坡耕作单施化肥、横坡垄作单施化肥),采用野外径流小区长期(2008—2012年)定位监测,研究施肥与耕作对坡面土壤侵蚀及氮素流失的影响。【结果】不同施肥制度和不同耕作模式间产流量、产沙量、氮素流失量差异均显著,不施肥处理产流量、产沙量及氮素流失量均最大,施肥、横坡垄作均能有效降低坡面产流产沙及氮素流失量。...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陈奇伯  齐实  孙立达  张宇清  柳长顺  
坡耕地土壤侵蚀对土地生产力的影响表现在多方面 .该文运用模拟侵蚀方法 ,对宁夏西吉县黄土丘陵区坡耕地表层土壤发生不同程度侵蚀后 ,表土养分流失、作物产量和生物量下降的状况进行了定量测试分析 .结果显示 :①耕作层 (0~ 2 0cm)土壤肥力指标有机质、全N、碱解N、全P分别比下层土壤 (2 0~ 6 0cm)高 14 2 % ,12 0 % ,37 3%和 9 2 % ,且流失土壤的养分富集现象明显 .②种植春小麦和豌豆的坡耕地 ,每流失 1cm表土 ,产量分别下降 1 9%~ 3 1%和 2 0 %~ 2 6 % ,而马铃薯和胡麻产量分别降低 0 9%~ 1 0 %和 0 9%~...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沈茂英  陈光凤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