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686)
- 2023(9858)
- 2022(8851)
- 2021(8395)
- 2020(6985)
- 2019(16148)
- 2018(16103)
- 2017(31334)
- 2016(17169)
- 2015(19289)
- 2014(19185)
- 2013(18877)
- 2012(17214)
- 2011(15391)
- 2010(15128)
- 2009(13610)
- 2008(13164)
- 2007(11170)
- 2006(9674)
- 2005(8280)
- 学科
- 济(65873)
- 经济(65792)
- 管理(50220)
- 业(46870)
- 企(39965)
- 企业(39965)
- 方法(31865)
- 数学(27305)
- 数学方法(27013)
- 农(17840)
- 财(16529)
- 中国(15647)
- 学(15354)
- 业经(15020)
- 地方(14981)
- 农业(11760)
- 贸(11496)
- 贸易(11489)
- 和(11409)
- 理论(11340)
- 环境(11269)
- 务(11226)
- 制(11173)
- 财务(11169)
- 财务管理(11148)
- 易(11119)
- 企业财务(10621)
- 技术(10361)
- 划(9892)
- 教育(9329)
- 机构
- 大学(238496)
- 学院(236822)
- 管理(99104)
- 济(88765)
- 理学(86769)
- 经济(86680)
- 理学院(85834)
- 管理学(84391)
- 管理学院(83971)
- 研究(77041)
- 中国(55191)
- 京(50804)
- 科学(49656)
- 财(39601)
- 所(37883)
- 农(37105)
- 业大(36797)
- 研究所(34838)
- 中心(34501)
- 财经(32561)
- 江(32492)
- 北京(32077)
- 范(31567)
- 师范(31322)
- 经(29613)
- 农业(28776)
- 院(28645)
- 州(27194)
- 师范大学(25576)
- 经济学(25021)
- 基金
- 项目(170672)
- 科学(133610)
- 研究(124984)
- 基金(123432)
- 家(107606)
- 国家(106709)
- 科学基金(91624)
- 社会(77077)
- 社会科(72865)
- 社会科学(72843)
- 基金项目(66852)
- 省(66126)
- 自然(60829)
- 自然科(59304)
- 自然科学(59290)
- 自然科学基金(58180)
- 教育(56431)
- 划(56184)
- 编号(51659)
- 资助(50152)
- 成果(41291)
- 重点(37683)
- 部(37149)
- 发(35638)
- 创(35286)
- 课题(34777)
- 创新(32849)
- 科研(32549)
- 项目编号(31889)
- 教育部(31722)
共检索到32965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杨华 刘家玲
为研究黄土区切沟治理效益 ,在山西吉县进行大量的调查研究 .研究表明 :治理切沟的防洪减沙效益十分明显 ,降雨量为 70 .4mm ,30min最大雨强 0 .92mm min .未治理切沟土壤侵蚀量达 2 389t km2 ,而治理切沟水沙尚未出沟 .同时对治理切沟不同部位的不同林分土壤含水量、土壤理化性质等进行了研究 ,发现切沟内塌积土上林木生长、理化性质均优于其它地形部位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张津涛 张建军 郭小平
对沙棘次生林71块样方以及对123株沙棘单株生物量的调查表明,沙棘在黄土残塬沟壑区各种立地条件下均有天然分布并形成盖度在50%以上的单种群丛.3~12年生沙棘分布密度为1~10万株/ha,生物量为5~25t/ha.沙棘单株地径(D)与其地上部分生物量(W)密切相关,相关方程为W=74.91D~(1·97).作为一种优良的水土保持树种,沙棘生物量愈大。对于土壤改良的效果愈好.在一次63.9mm的暴雨条件下,沙棘林地地表径流量仅为同等地形条件下农地的1/5,为草地的1/6.
关键词:
地径 盖度 生物量 群丛 地表径流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陈杰 刘文兆 张勋昌 张北赢 王兵 杨玉玲
【目的】研究黄土高原沟壑区不同树种幼林的水土保持效益及其适应性。【方法】以草地为对照,对黄土高原沟壑区刺槐、油松、沙棘、侧柏纯林及其混交林径流小区的产流产沙情况、土壤水分状况及各树种的生理特性进行了分析。【结果】造林初期,各树种及其不同造林方式的水土保持效益均比较差,处于水土保持功能低下阶段,土壤侵蚀的差异主要是由植被的不同覆盖度引起的,二者呈二次多项式关系;回归分析表明,当覆盖度达53%时土壤侵蚀较为轻微。草地和各树种林下0~250 cm土层土壤水分变化较大,其中以刺槐消耗土壤水分最多,其次是侧柏,油松、沙棘和草地之间差异不明显;刺槐纯林与其混交林下土壤水分的差异比较明显,而其他树种不同造林...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张志强 王礼先 洪惜英
本文从土壤物理性质、土壤入渗、土壤水分动态以及造林成活率和幼林生长量等几个方面对不同整地工程的效益进了研究.结果表明,整地工程对土壤物理性质的影响主要是增加土壤非毛管孔隙度,进而增大了土壤饱和导水率,同时改善了土壤入渗性能,为土壤水分的贮存和保持创造了条件.整地工程土壤水分动态研究结果表明,整地工程土壤水分具有年内变化周期,以4、5、6月份为土壤于旱期.这期间除穴状整地外,其他各种整地工程土壤含水率比同坡向荒坡均有较明显的增加.其中,隔坡反坡梯田效果最为显著.
关键词:
整地工程 土壤物理性质 土壤水分动态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高伟 杨吉华 张永涛
在GIS的支持下,通过对安口小流域水土保持效益指标的实地测定,科学地估算了该流域水土保持效益,得到了各树种水土保持效益指标。结果表明:经过了近几年科学合理的综合治理,安口小流域的水土保持正在发挥着巨大的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整个治理过程是比较成功的。
关键词:
GIS 安口小流域 水土保持效益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焦金鱼 贵立德 何启明 杨东
【目的】利用突变理论与模糊数学相结合产生的突变模糊隶属函数,研究半干旱黄土丘陵沟壑区小流域水土保持综合效益的多目标评价问题。【方法】运用突变级数法,将小流域水土保持综合效益按照突变理论的要求进行多层次矛盾分解,从保水保土的基础效益、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社会效益4个方面构建了16项评价指标,对半干旱黄土丘陵沟壑区安家坡小流域的水土保持综合效益进行了评价。【结果】安家坡小流域水土保持综合效益从20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有2个明显的增长期,2000年以后发展平稳,该小流域的生态经济环境步入良性循环状态。【结论】安家坡小流域水土保持综合突变指数随时间呈波动式上升趋势,与实地调研结果相符。实例评价结果表...
关键词:
突变级数法 小流域 水土保持 效益评价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黄承标 梁宏温
1991~1996年,通过建立径流小区的方法,对广西桂平市不同整地马尾松工程幼林地的水、土、肥进行了连续的定位观测。结果表明:不同整地马尾松工程幼林地的年平均液体径流量为全垦(134850t/hm2)>带垦(113839t/hm2)>穴垦(109491t/hm2);年土壤流失量为全垦(9313t/hm2)>带垦(4090t/hm2)>穴垦(1917t/hm2);年平均水土养分流失量为全垦(16617kg/hm2)>带垦(7627kg/hm2)>穴垦(3982kg/hm2),分别是灌草坡(2014kg/hm2)的8251%、3787%和1977%。不同整地造林后第6年时...
关键词:
马尾松,工程幼林,整地方式,水土保持效益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冯秀兰 张洪江 王礼先
该文对大面积水源保护林的水源涵养与防止土壤侵蚀效益进行了研究,并找到了一种切实可行的定量评价方法,利用该方法对密云水库上游密云县境内13.11万hm2水源保护林的水源涵养与防止土壤侵蚀效益进行了定量评价.结果表明:水源保护林具有较强的水源涵养能力和防止土壤侵蚀能力.与无林荒地相比,在50年一遇场暴雨情况下,有林地可使地表径流量减少38.8%,土壤侵蚀量减少53.8%,年土壤侵蚀量减少83.3%.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焦菊英 王万忠 李靖 杨亚莉
根据黄土高原绥德、延安、离石、安塞等地的径流小区观测资料 ,以降雨指标大于坡耕地侵蚀性降雨标准为条件 ,即PI30 >3 2 0mm2 ·min- 1 和I30 >0 2 8mm·min- 1 ,分析了不同次降雨条件下人工林地相对于坡耕地的减水减沙效益 ,及整地工程对林地减蚀作用的影响 ,建立了不同降雨条件下不同盖度林地减水减沙效益的关系式 (V =0~ 10 0 ;PI30 =3 2 0~ 10 0mm2 ·min- 1 ) :R% =16 0 4 2 6 - 2 8 90 6 4 4 (1 V) - 37.4 4 2log(PI30 ·V) ,r =0 .835 , n =88S%...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段文军 邹冬生 罗建新
为了解决中国南方紫色土地区严峻的水土流失问题,在中国南方紫色土地区种植龙须草,对其水土保持效益和土壤水分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与空白地相比,纯种龙须草和龙须草-林复合种植,均能显著地防治紫色土地区的水土流失,增加土壤水分含量.
关键词:
龙须草 水土流失 水土保持效益 紫色土
[期刊] 浙江林学院学报
[作者]
高智慧 陈顺伟 蒋妙定 康志雄 史忠礼
通过设立径流小区和多元回归分析等方法, 对亚热带岩质海岸不同植被类型的水土保持效益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表明: 由于林木处于幼龄阶段, 不同植被类型的地表径流量削减率较小, 平均比对照降低9-05 % ; 侵蚀模数比对照平均削减39-29 % 。不同植被类型下的土壤含水率比对照提高17-94 % ; 土壤含水率除了与植被类型有关外, 还与土壤物理特性有较密切的关系; 影响土壤含水率的土壤物理因子主要为土壤容重, 其次为非毛管孔隙度与总孔隙度之比和非毛管孔隙度。影响土壤含水率的主要气象因子为平均气温和降水量。土壤物理特性对地表径流量的影响大于对侵蚀模数的影响。表4 参12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贺康宁 张建军 朱金兆
该文以坡面径流泥沙观测场为基本观测手段,对晋西黄土残塬沟壑区不同地类的坡面进行了为期3年的现场观测.结果表明:在黄土地区降雨量与径流量的关系不明显,径流的发生决定于雨强和土壤性质;现有的人工林和天然灌木林具有良好的拦蓄径流、固持土壤的防护功能.
关键词:
坡面径流,径流量,侵蚀量,超渗产流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张建军 吴斌 朱金兆 佐藤俊
该文以晋西黄土残塬沟壑区主要水土保持树种刺槐、油松,以及灌木树种沙棘、虎榛子为研究对象,对各林地不同时期不同深度土壤水分的有效性进行了研究,并对林分密度与土壤水分的关系以及影响土壤水分的因子进行了综合分析.
关键词:
黄土地区 水土保持林地 土壤水分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张建军 贺康宁 佐藤俊
本文对晋西黄土残塬沟壑区主要水土保持林种刺槐、油松,以及灌木林种沙棘、虎榛子林地的土壤水分动态进行了调查.根据实测资料林地土壤水分的年内变化可分为土壤水分消耗期、土壤水分积累期、土壤水分消退期、冬季土壤水分稳定期四个时期,本文对各时期不同深度的土壤水分状况、变化特征进行了研究.土壤水分的垂直变化可分为活跃层与次活跃层.
关键词:
水土保持林 土壤水分 动态变化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张建军 朱金兆 查同刚 杨雨行
该文采用野外试验方法,以单位水量在单位面积上冲刷的土壤量为指标,对晋西黄土区水土保持林地抗冲性进行了研究,得出不同地类土壤抗冲性差异显著.研究结果表明:油松×刺槐混交林的抗冲性最好,其次是油松林地>刺槐林地>虎榛子林地>沙棘林地>荒草地>玉米茬地>土质马路>新开垦地;坡度对土壤冲刷量的影响十分明显;随冲刷过程的进行,土壤冲刷量不断减少,减少至一定值则不再减少,此时的值称为基值.同时对糙率、冲刷过程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
土壤抗冲性,水土保持林地,黄土区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