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583)
- 2023(12510)
- 2022(10402)
- 2021(9622)
- 2020(7961)
- 2019(18300)
- 2018(18383)
- 2017(34942)
- 2016(19330)
- 2015(21801)
- 2014(21928)
- 2013(21467)
- 2012(19408)
- 2011(17229)
- 2010(17048)
- 2009(15318)
- 2008(14822)
- 2007(12829)
- 2006(11198)
- 2005(9799)
- 学科
- 济(74234)
- 经济(74155)
- 管理(52670)
- 业(50535)
- 企(41471)
- 企业(41471)
- 方法(33037)
- 数学(28211)
- 数学方法(27885)
- 农(21585)
- 中国(20430)
- 学(19644)
- 业经(18063)
- 地方(17294)
- 财(17000)
- 农业(14552)
- 制(12839)
- 理论(12798)
- 和(12627)
- 贸(12542)
- 贸易(12530)
- 易(12121)
- 环境(11949)
- 技术(11812)
- 务(10988)
- 财务(10921)
- 财务管理(10904)
- 划(10452)
- 银(10433)
- 银行(10384)
- 机构
- 大学(271495)
- 学院(269929)
- 管理(106278)
- 济(99573)
- 经济(97229)
- 研究(93270)
- 理学(92417)
- 理学院(91352)
- 管理学(89606)
- 管理学院(89145)
- 中国(66733)
- 科学(62740)
- 京(58938)
- 农(50186)
- 所(47891)
- 业大(45905)
- 研究所(44358)
- 财(43507)
- 中心(41547)
- 农业(39431)
- 江(38786)
- 北京(37314)
- 范(36597)
- 师范(36206)
- 财经(35583)
- 院(34251)
- 经(32364)
- 州(32119)
- 技术(29873)
- 师范大学(29414)
- 基金
- 项目(194787)
- 科学(151061)
- 基金(139476)
- 研究(138672)
- 家(124084)
- 国家(123083)
- 科学基金(103966)
- 社会(84318)
- 社会科(79666)
- 社会科学(79642)
- 省(76217)
- 基金项目(75036)
- 自然(70109)
- 自然科(68351)
- 自然科学(68331)
- 自然科学基金(67041)
- 划(65285)
- 教育(62483)
- 编号(56595)
- 资助(56455)
- 成果(45198)
- 重点(44200)
- 发(41792)
- 部(41220)
- 创(40096)
- 课题(39008)
- 科研(37495)
- 创新(37448)
- 计划(36924)
- 大学(35308)
共检索到38285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陈洪松 王克林 邵明安
黄土高原地区深层土壤干燥化(土壤干层)是人工林草植被过度耗水导致土壤水分负平衡的结果。概述土壤干层的研究进展,包括土壤干层的特征、类型、量化指标、成因、分布、危害及其缓减对策,指出当前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对今后研究提出建议。
关键词:
黄土区 土壤干层 植被恢复 土壤水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樊军 郝明德 邵明安
根据设在黄土高原沟壑区旱塬地的长期田间定位试验结合野外调查,对旱塬人工草地土壤0~1000cm水分含量及剖面氮素含量与分布进行研究。结果显示,旱地人工草地连续种植会显著消耗土壤深层储水与土壤氮素,苜蓿的耗水深度超过1000cm,剖面200cm以下平均含水量12.6%;同时,也使深层土壤硝态氮含量降低,150cm以下硝态氮含量均小于1mg/kg,荒草地的水分状况好于人工草地,这是因为荒草地的生物量远低于人工草地,200cm以下平均含水量18.8%。在干旱地区,土壤深层储水可以调节植物用水,但是人工苜蓿从土壤深层吸收大量水分导致土壤干燥化的发生。因此,土壤储水的调节作用丧失,合理的草地产量是控制土...
关键词:
土壤水分 草地 土壤干燥化 硝态氮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王克勤 王斌瑞
本文对采用集水造林措施的两种密度人工刺槐林的产流、土壤水分变化、水量平衡以及林木生长情况与常规造林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集水造林能增加植树带径流收获量,提高土壤含水量,使更多的降水渗入到根际区以下的深层土壤,防止了土壤水分长时间持续严重亏缺———土壤干化的发生,以及所导致的林木生长不良等问题。其中,以密度较小的8m2拍光处理的效果最佳,生长季汇集径流量的20%以上将贮留于土壤中,有效地补充了深层土壤水分,促进了林木生长。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毕华兴 李笑吟 李俊 郭孟霞 刘鑫
以水量供耗平衡为基本原理,以土壤水分有效性含量界线作为土壤供水起算值计算土壤的有效供水量,以黄土区主要造林树种的蒸腾耗水与土壤蒸发为耗水量,根据土壤水分供耗的动态平衡推导出黄土高原退耕还林还草区不同植被的适宜覆被率计算公式。并以晋西黄土区吉县为例,对所选择的样地进行多年的定位观测,得出研究区主要造林树种林地的土壤有效水含量、林冠截留率、产流率、土壤水分、土壤蒸发、林地蒸散各参数,计算出研究区主要造林树种(油松、刺槐)和草种的适宜覆被率,旨在为该地区乃至整个退耕还林还草工程及其他林业生态工程的防护林体系高效空间配置和稳定林分结构设计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
林草植被覆被率 土壤水平衡 黄土区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李军 蒋斌 胡伟 次仁央金 赵玉娟 李晓芳 陈兵
随降水量趋势性减少和粮食产量不断提高,黄土高原旱作粮田深层土壤干燥化现象日益显现。在黄土高原不同类型旱区,测定了32类旱作粮田0~600 cm土层土壤湿度,分析和比较了各类粮田深层土壤贮水量、土壤湿度剖面分布和土壤干燥化强度。结果表明:①32类旱作粮田0~600 cm土层土壤湿度、土壤贮水量和土壤有效贮水量分别为13.90%、1084.4 mm和573.7 mm,其中有16类粮田发生了土壤干燥化现象,土壤水分过耗量平均值85.1 mm;②有28类旱作粮田100~400 cm土层为土壤干层,其中夏粮田土壤干层厚度大于秋粮田,最大耗水深度接近或超过600 cm;③32类旱作粮田和16类干燥化粮田土...
关键词:
黄土高原 旱作粮田 土壤湿度 土壤干燥化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陈文媛 张少妮 华瑞 徐学选
植被恢复可以改善土壤的入渗能力,植被恢复方式不同及恢复进程中其土壤性质的改善对土壤水文特征的影响程度也将影响到植被恢复的格局。为确定林地、草地植被恢复年限对土壤水分入渗特征的影响,以黄土丘陵区西部官山林场退耕后栽植的刺槐林地、撂荒草地为对象,选取退耕年限为9年、15年、25年的林地、草地。于2014年5月对各样地的原状土土柱进行定水头入渗,比较不同退耕年限林地、草地的入渗性能和湿润锋穿透60 cm土柱的时间,并分析影响入渗特性的因素。结果表明:退耕年限为25年林地的土壤稳定入渗率、平均入渗率、前120 m
关键词:
退耕年限 林地 草地 入渗性能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程积民 程杰 杨晓梅
在黄土高原自东南向西北,采用样带多点调查与定位监测相结合的研究方法,系统分析了不同草地类型封禁初期和封禁11 a草地生物量与固碳量变化特征。结果表明:4种草地类型地上活体植物、凋落物/地下活体根系和土壤中碳密度与碳储量分布规律均为森林草原>梁塬典型草原>丘陵典型草原>荒漠草原;草地封禁11 a,地上活体植物、凋落物0、~100 cm活体根系和土壤中碳密度总量,森林草原类型为63.38~97.65 t.hm-2,梁塬典型草原类型为49.04~68.80t.hm-2,丘陵典型草原类型为52.33~62.11 t.hm-2,荒漠草原类型为11.93~19.62 t.hm-2;碳储量4种草地类型分别为...
关键词:
黄土高原 天然草地 固碳量 碳密度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郭胜利 马玉红 车升国 孙文义
在黄土丘陵区选择从耕地、草地、灌木林到乔木林样地,不同样地内设立1m×1m(乔木10m×10m)的样方,分析样方内凋落物积累量、碳氮含量、土壤有机碳(SOC)和可溶性碳(DOC)含量变化。结果表明:天然草地、灌木林、乔木林凋落物积累量依次为5.3,12.1和32.4t.hm-2;但人工灌木林和乔木林的凋落物积累量分别为6.7和11.4t.hm-2,分别是天然灌木林和乔木林的1/2和1/3。随着植被的恢复,天然植被凋落物的C/N高于人工植被(刺槐林除外)。与耕地SOC(4.67g·kg-1)相比,天然灌木林地SOC提高5.9倍,人工灌木林地提高1.8倍;天然乔木林地提高8.0倍,而人工乔木林地仅...
[期刊]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作者]
胡颖槟 金锦 童志鹏 吴家森
山核桃Carya cathayensis作为中国特有的木本粮油树种,是主产区农民收入的主要来源。土壤肥力是林木生长的基础,山核桃土壤肥力已成为该领域研究的热点之一。山核桃林地土壤肥力主要受海拔、母岩及人为经营的影响,其中高强度人为经营对土壤肥力影响尤为显著。集约经营后山核桃林地土壤肥力衰退严重:土壤普遍酸化,有机碳、速效养分含量大幅下降;清除林下植被造成水土流失严重,致使养分大量流失;林地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发生改变、多样性下降;林地土壤质量的恶化导致果实质量与品质明显下降。采用生草栽培、施加有机物料等措施后,林地土壤酸化缓解,有机碳及速效养分含量上升,土壤肥力水平得到有效改善。当前研究重点主要集中在土壤肥力的时空变化,未来可聚焦于测土配方施肥、自然落果张网采收等经营措施对林地土壤肥力的影响,深入研究林地水土流失的形成机制及控制技术,为山核桃林地可持续发展提供基础和技术支撑。参71
关键词:
山核桃 人工林 土壤肥力 集约经营 综述
[期刊]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
[作者]
周树平
本研究以广东省揭阳市、云南河口、云南勐腊和海南省柚木人工林为对象,设立91个样地,通过调查样方的植被种名、株数、高度及盖度等,并采集020cm和2040cm土壤进行理化性质分析,研究不同密度、林龄、坡位和区域的人工林林下植被及土壤理化性质及其二者的相关性,并以林下植被物种多样性指数及其土壤理化性质进行主成分分析来评价柚木人工林的立地质量,为柚木人工林可持续经营提供科学依据。通过野外调查和内业处理分析,得出以下主要结论:(1)广东揭阳不同林分密度柚木人工林调查结果表明:随着林分密度增加,林下植被Shanno
[期刊]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
[作者]
张志永
以榆树(Ulmus pumila L.)为主要优势种的疏林草地是适应浑善达克沙地植被演替的顶极群落。榆树疏林生态系统具有较高的生境多样性、生物多样性以及结构多样性,在维护区域的生态稳定和生态安全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对控制草地沙化具有重要意义。20世纪后期,在气候变化以及人为活动(农耕、放牧)等因素的影响下,浑善达克沙地榆树疏林遭到破坏,榆树种群的更新受到了极大的限制,整个榆树疏林生态系统的植被盖度、物种多样性也随之降低。榆树疏林生态退化的问题已经影响到了整个区域的生态格局和经济安全。因此,亟需对浑善达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宋西德 叶彦辉 张永 曾德慧 韩艳英
对黄土高原沟壑区林草景观界面(包括林地、草地和林-草界面3种生态系统)土壤的养分(有机质、氮、磷、钾和pH)含量、水分含量和微生物(细菌、真菌和放线菌)数量进行测定,分析比较了其养分、水分和微生物分布特征。结果表明,林草景观界面3种生态系统土壤养分分布不平衡,有机质、全氮、水解氮和速效钾在0~40 cm土层的平均含量为林地>草地>林-草界面;全磷平均含量为林地>林-草界面>草地;速效磷平均含量为草地>林地>林-草界面;全钾平均含量和pH为林-草界面>草地>林地;各种养分含量在各生态系统土壤剖面中有明显的层次性,表层0~20 cm土层的养分含量基本上高于20~40 cm土层;不同土层的土壤水分在...
关键词:
林-草界面 土壤养分 土壤水分 微生物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方新宇 李军 王学春 任晶晶
【目的】揭示黄土高原半湿润区苜蓿草地土壤干燥化发生规律与草粮轮作对干燥化苜蓿草地土壤水分恢复效应。【方法】在甘肃镇原试验站实地测定了不同生长年限苜蓿草地与不同类型草粮轮作粮田深层土壤湿度,分析了苜蓿草地土壤干层分布特征与草粮轮作对土壤干层水分恢复效应。【结果】15—28年生苜蓿草地0—1000cm土层土壤湿度平均值为10.20%,土壤干燥化速率为34.2mm·a-1,土壤干层最大分布深度超过了1400cm;苜蓿草地翻耕并轮作3—25年粮食作物后土壤干层湿度能够逐步恢复,土壤干层恢复厚度为583cm,土壤湿度恢复速率为77.3mm·a-1,土壤湿度恢复度达到83.3%。通过草粮轮作方式使15年生...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云雷 毕华兴 马雯静 田晓玲 崔哲伟 周晖子 朱悦
以晋西黄土区典型刺槐×天然草复合系统为研究对象,分析复合系统土壤有机质、全氮、速效磷和速效钾含量的分布特征及边界效应,旨在为该地区植被恢复、土地合理利用和林草复合系统的可持续经营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结果表明:1)复合系统内土壤养分分布不平衡,不同斑块类型土壤养分含量存在差异,在0~20cm土层体现得尤为明显;2)土壤养分含量在复合系统土壤剖面中有明显的层次性,0~20cm土层的养分含量高于20~40cm土层的;水平方向上,在草地内土壤养分含量变化相对平稳,随着距林缘距离的增加而增加;而在林地内水平变化较为复杂,变化曲线呈波浪型;3)移动窗口法表明,复合边界土壤养分具有较明显的边界效应,综合考虑...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王孟本 柴宝峰 李洪建 冯彩平
以晋西北黄土区河北杨林、小叶杨林和柠条灌木林为对象,就各人工林地的土壤持水力和在4个不同降水年的土壤有效水动态特点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林地间土壤持水力和比水容量为:河北杨林>小叶杨林>柠条灌木林。各林地的土壤持水力和供水力普遍偏低。林地土壤有效水动态同降水量及其季节分配密切相关,同时受连年干旱递减效应的制约。因此各林地土壤有效水含量为:特涝年(1995)>偏涝年(1992)>特旱年(1993)>偏旱年(1994)。在特涝年和偏涝年,生长季前期林地土壤有效水含量很少。在特旱年和偏旱年,几乎整个年生长季中的林地土壤有效水含量都很少。本区人工林生产力普遍偏低,不利的土壤持水和供水条件是其重要限制因...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