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5362)
- 2023(7857)
- 2022(6822)
- 2021(6532)
- 2020(5471)
- 2019(12415)
- 2018(12438)
- 2017(23739)
- 2016(12820)
- 2015(14448)
- 2014(14222)
- 2013(13716)
- 2012(12610)
- 2011(11257)
- 2010(11314)
- 2009(10129)
- 2008(9380)
- 2007(8201)
- 2006(7021)
- 2005(6078)
- 学科
- 济(56151)
- 经济(56118)
- 管理(29166)
- 业(27141)
- 方法(23421)
- 数学(21562)
- 数学方法(21038)
- 地方(20983)
- 企(20083)
- 企业(20083)
- 农(16901)
- 中国(12051)
- 农业(11697)
- 学(11542)
- 业经(11403)
- 地方经济(10998)
- 环境(8812)
- 贸(8675)
- 贸易(8666)
- 财(8303)
- 理论(8292)
- 易(8282)
- 和(7490)
- 制(7244)
- 技术(6497)
- 融(6411)
- 金融(6409)
- 划(6369)
- 教学(6009)
- 资源(5970)
- 机构
- 学院(172131)
- 大学(166875)
- 管理(64272)
- 济(63026)
- 经济(61413)
- 研究(58612)
- 理学(55638)
- 理学院(54896)
- 管理学(53434)
- 管理学院(53136)
- 中国(42872)
- 科学(40630)
- 京(35517)
- 农(33296)
- 所(30229)
- 业大(29275)
- 研究所(28000)
- 中心(27856)
- 江(27215)
- 农业(25941)
- 财(25586)
- 范(25151)
- 师范(24947)
- 州(22205)
- 北京(21838)
- 院(21778)
- 省(21725)
- 财经(20422)
- 技术(20225)
- 师范大学(20002)
- 基金
- 项目(125002)
- 科学(97618)
- 研究(89205)
- 基金(87508)
- 家(77591)
- 国家(76995)
- 科学基金(65581)
- 省(53934)
- 社会(53714)
- 社会科(50765)
- 社会科学(50748)
- 基金项目(47217)
- 自然(44650)
- 划(43844)
- 自然科(43491)
- 自然科学(43479)
- 自然科学基金(42573)
- 教育(40885)
- 编号(37510)
- 资助(35419)
- 重点(29029)
- 发(28926)
- 成果(28168)
- 课题(26708)
- 创(25875)
- 部(25152)
- 计划(24318)
- 创新(24280)
- 科研(23870)
- 发展(22411)
共检索到24832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潘竟虎
基于遥感融合影像和GIS技术,借助通用土壤流失方程计算土壤侵蚀量,采用情景分析法,评价黄土丘陵沟壑区清水沟流域实施不同水土保持和退耕还林(草)措施对土壤侵蚀的影响。结果表明:水土保持措施减少土壤侵蚀的效益显著,相对而言,生物措施减少土壤侵蚀的效益强于工程措施,不同退耕还林(草)方案对流域总体土壤侵蚀影响差异较大。组合情景对土壤侵蚀影响很大,部分组合情景的土壤侵蚀甚至可低于土壤侵蚀背景值。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廖义善 蔡强国 卓慕宁 郑明国 罗璇
基于DEM,分别以不同的沟壑发育所需的汇水面积为阈值,提取岔巴沟流域等6个不同空间尺度流域的沟壑,并求出不同级别沟壑的差值。结合黄河子洲观测站多年的水沙观测资料,分析不同级别的沟壑及沟壑的不同部位在不同时间尺度下对流域侵蚀产沙的影响。分析结果表明:沟壑密度并不是简单地随着流域面积的增大而减小,沟壑密度的空间尺度效应与所提取沟壑的级别有关;黄土丘陵沟壑区梁峁坡、沟坡的次暴雨产沙量占流域产沙总量的比重与降雨特性有关;重力侵蚀多发生在毛沟的中、上部及沟头处,而支沟、干沟主干道的沟坡比较稳定,且其发生的重力侵蚀对流域产沙的影响多为"无效"部分;沟壑发育汇水面积的阈值为1500、1800、2000个栅格提取的沟壑对流域侵蚀产沙的作用较大,同时沟壑对流域侵蚀产沙的影响与时间尺度有关,在多年平均尺度下,高级别沟壑只起到泥沙输送通道的作用。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陈浩 方海燕 蔡强国 雷廷武 梁广林
黄土高原是世界上土壤侵蚀严重的地区之一,年土壤流失量约为22×104t,而坡沟地区的侵蚀,尤其是水沙下坡时坡度对侵蚀尤为严重,坡沟侵蚀中坡度对侵蚀的作用成为现在坡沟侵蚀研究的重要内容,野外考察和前人研究发现,坡向对坡沟侵蚀也起着重要的不可忽视的控制作用。因此,开展不同坡向土壤侵蚀的研究,对于探讨小流域不同坡向坡沟地貌侵蚀演化特征的定量研究,揭示土壤侵蚀的坡向差异和防治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对黄土丘陵沟壑区典型小流域王家沟大比例尺航片的解译,在GIS技术支持下,利用沟谷发育度的概念,对研究区内不同坡向的侵蚀差异进行分析研究。研究表明在黄土丘陵沟壑区坡向地貌侵蚀演化差异明显,总体上阳坡的侵蚀强度大...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原翠萍 李淑芹 雷启祥 曹全意 何爱东 苏广旭
研究水土保持综合治理对小流域侵蚀产流量和次降雨径流过程的影响。以黄土丘陵沟壑区第Ⅲ副区内治理小流域桥子东沟和未治理小流域桥子西沟为对象,分析水土保持综合治理不同阶段小流域侵蚀产流量年际变化和次降雨径流过程。结果表明:桥子东沟产流次数较桥子西沟减少了42.86%,年径流模数为桥子西沟的5%~63%;桥子东、西沟的多年平均径流系数分别为1.80%和4.03%;桥子东、西沟年径流深比值略有下降,治理后期在0.6以下。桥子东沟在治理后期的次降雨起流和洪峰流量的出现都晚于桥子西沟;桥子东、西沟次降雨洪峰流量、洪水历时比值不断下降,治理后期分别为0.41和0.61。水土保持综合治理的实施有效减少了治理流域...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王晔立
小流域水土流失治理综合效益分析与评价是一个多因素、多目标、多指标综合效益的系统评价问题。通过科学分析,建立黄土丘陵沟壑区水土保持综合效益评价系统,并确定系统中各评价因子的评价标准和评价指数。本文根据高泉小流域实际情况,分别从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着手,选择了16个具有代表性的评价指标,构建了高泉小流域生态与经济互动发展评价模型。运用层次分析法并结合数理统计方法,分别对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及综合效益进行了初步评价论证。分析结果表明:小流域综合治理是黄土丘陵沟壑区水土流失治理的有效途径;对小流域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刘前进 蔡强国 刘纪根 吕国安 张光远
土壤侵蚀模型在空间尺度上可以划分为坡面、小流域和区域3个不同层次。在坡面尺度上,主要考虑坡面侵蚀的垂直分带性及其相互影响;小流域尺度上,不但考虑坡面侵蚀的特点,还要考虑坡面来水来沙对沟道侵蚀产沙的影响、重力侵蚀及泥沙输移情况;在区域尺度上则主要考虑小流域各自的侵蚀产沙特点及其相互影响。因侵蚀的空间尺度不同,在建立土壤侵蚀模型时,要考虑由于空间变化所引起的侵蚀因子对侵蚀产沙响应的不同。影响侵蚀产沙过程的因素在时空上具有很大的不均匀性和变异性,从而增加了不同尺度间侵蚀产沙模拟的复杂性。因此尺度转换是进行不同尺度间侵蚀产沙模拟的关键所在,该文列举了5种土壤侵蚀模型建立中可以参考的尺度转换方法。通过分...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刘佳 孙丕苓 许月卿 樊祥
以甘肃省榆中县为例,综合运用空间分析与数理统计方法,分析了2008和2012年榆中县村镇区域发展综合水平及其空间格局特征,测算了村镇区域协调发展程度,探讨了不同协调发展程度的村镇发展方向和途径。主要结论为:1)榆中县村镇区域发展水平和协调程度空间上均呈现"西高东低","中部高南北低"且南部略高于北部的格局;地域上呈中部川塬谷地区→南部二阴山区→北部黄土干旱山区递减的趋势。2)榆中县2008年村镇区域发展水平整体处于中等发展水平,2012年相比2008年整体有所提高,高发展水平村镇数有所增加,低发展水平村镇数有所减少。3)榆中县村镇综合发展协调度水平普遍偏低,约1/3的村镇处于非协调状态,200...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王海英 刘桂环 董锁成
甘肃省定西地区九华沟流域以小流域为单元,以山、水、田、林、路综合治理与综合开发相结合,走出了一条生态与经济双赢的路子。论文研究了九华沟流域生态环境综合治理开发模式的组成内容、布局模式及其经济、社会和生态三大效益。该流域的实践证明,生态环境建设是基础,水土保持是干旱贫困山区脱贫致富的战略抉择;经济发展是保证,在生态环境治理的同时,进行综合开发,发展生态农业,是促进生态经济系统良性循环、实现脱贫致富的重要途径。
关键词:
小流域 生态环境 综合治理 生态开发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王国梁 刘国彬 周生路
经过20多年的退耕还林还草和封禁措施,纸坊沟流域植被得到良好恢复,并对土壤产生正面影响。流域内11种主要植物群落下以及不同生活型下土壤稳定入渗速率均有显著差异,其中灌木和草本群落下土壤稳定入渗速率较大,乔木林下较小。土壤稳定入渗速率与其影响因子之间存在相关关系,其中土壤稳定入渗速率与土壤容重、土壤总孔隙度及土壤活性孔隙度存在极显著的相关关系;与枯枝落叶层厚度也有一定的相关关系;还与土壤水稳性团聚体重量百分含量、土壤有机质含量有一定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黄土丘陵沟壑区进行植被建设选择灌草群落较好,天然群落可优先选择铁杆蒿、茭蒿、长芒草和白羊草等,人工灌木群落可优先选择柠条等。由于该区属森林向草原...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李惠茹 张文辉 范红霞 林洋
以陕北黄土丘陵沟壑区县南沟流域为研究对象,通过现地勾绘景观斑块类型分布图并建立流域景观斑块类型数据库,计算景观指数,分析景观构成,为流域景观格局优化和治理效果评价提供依据。研究结果表明:1)县南沟流域景观类型中,刺槐林(成熟刺槐林和幼龄刺槐林)面积最大(35.12%),白羊草-茭蒿+铁杆蒿群丛、农田、狼牙刺灌丛、铁杆蒿+茭蒿群丛次之,以上6种景观类型占流域面积的82.26%、占流域斑块数的60.23%,构成流域景观的主体。2)生态防护型、经济生产型、生活服务型三大景观功能类型面积比约为:3.63∶1∶0.08,生态防护型景观的斑块数量和总面积最多,占流域景观的3/4以上。3)流域内人类主导景观...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林洋 张文辉
【目的】统计分析燕沟流域不同生态功能景观的斑块构成,为流域治理效果评价和景观格局优化提供依据。【方法】野外现地勾绘景观斑块类型图,内业进行数字化处理,建立燕沟流域的景观类型分类系统和数据库,统计相关景观指数,分析流域景观构成。【结果】(1)燕沟流域景观类型中,杂灌丛(浓杂灌丛和稀杂灌丛)面积最大,农田、刺槐林、成熟果园和草地面积次之;以上6种景观类型占流域面积的91.03%、占流域斑块数的81.68%,构成流域景观的主体;流域整体景观属于细粒结构。(2)三大景观功能类型中,生态防护型景观的斑块数、斑块面积、斑块周长均最高,占流域景观的近2/3,经济生产型景观次之;生态防护型、经济生产型、生活服...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韩宜 吕立刚
运用GIS空间分析和景观生态学方法,以1990年和2007年Landsat TM遥感数据为基础,分析了陇西县10年来各土地利用类型变化的幅度、空间景观特征、方向与转化过程。结果表明:1990—2007年陇西县耕地、草地和林地面积大幅减少,建设用地、园地和未利用土地显著增加,土地综合利用程度下降;景观变得破碎,土地利用的多样性增强;土地利用主要转化形式是耕地、草地和林地转化为未利用地以及耕地和未利用地转化为建设用地。
关键词:
土地利用 陇西县 遥感 GIS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张友焱 周泽福 程金花
该文以黄土丘陵沟壑区的山西省中阳县圪针耳流域为例 ,探讨该区土地潜力 ,建立了黄土丘陵沟壑区土地潜力评价系统和指标体系 ,并筛选出评价主导因子 .依据流域内的土地利用现状 ,将该流域分为 177个地块 ,在地理信息系统下建立其属性数据库 ,采用专家打分和权重法对每一地块的土地潜力等级进行了评价 ,结果为 :Ⅰ等地面积为 78 2hm2 ,占流域总面积的 8 16 % ;Ⅱ等地面积为 10 7 33hm2 ,占 11 2 1% ;Ⅲ等地面积为 179hm2 ,占 18 6 8% ;Ⅳ等地面积为 5 76 8hm2 ,占 6 0 2 0 % ;Ⅴ等地面积为 9 2hm2 ,占 0 96 % ...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王力 卫三平 王全九
基于野外实测资料,用土壤-植被-大气传输模型(SVAT-model)——CoupModel对陕北黄土丘陵区燕沟流域农地、刺槐林地、荒草地2006年6月—2007年5月间土壤水库充失水过程进行模拟。结果表明:农地、刺槐林地和荒草地0~600cm土层平均蓄水量随土壤基质吸力增大而减小,土壤水库库容曲线均呈幂函数关系;试验期间,农地、刺槐林地和荒草地的总充水量分别为437,361和429mm,分别占同期降水量463mm的94.3%,77.9%和92.6%;农地土壤水库的充满程度达72.8%~79.3%,荒草地为41.4%~47.5%,刺槐林地仅为37.1%~41.2%;农地、刺槐林地和荒草地的总失水...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周淑梅 雷廷武
【目的】初损率是SCS-CN方法进行流域地表径流预报的基础输入参数之一,影响着径流模拟精度。论文通过研究确定黄土丘陵沟壑区典型小流域初损率取值,为SCS-CN方法在该地区的适用性评价提供参考。【方法】SCS-CN方法中,初损率定义为初损量(Ia)与流域最大蓄水能力(S)的比值,通常取标准值0.2。然而,已有研究表明不同区域初损率取值存在差异。论文选取黄土丘陵沟壑区桥子西沟小流域1987—2006年14场典型降雨事件,采用反算法(BC)和事件分析法(EA)确定流域初损率。【结果】结果表明,两种方法计算初损率均小于标准值0.2,事件分析法计算值(0.17)与反算法计算值(0.1)相比略偏大。初损率...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