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181)
2023(6953)
2022(5805)
2021(5661)
2020(4314)
2019(10123)
2018(10001)
2017(18360)
2016(10326)
2015(11739)
2014(11960)
2013(11541)
2012(10755)
2011(9620)
2010(9515)
2009(8477)
2008(8298)
2007(7479)
2006(6481)
2005(5887)
作者
(28543)
(23957)
(23597)
(22787)
(15256)
(11633)
(10774)
(9253)
(9197)
(8733)
(8330)
(8086)
(7928)
(7535)
(7313)
(7269)
(7209)
(7166)
(6764)
(6615)
(5865)
(5841)
(5670)
(5615)
(5592)
(5316)
(5299)
(5293)
(4897)
(4798)
学科
(37809)
经济(37776)
管理(25161)
(22306)
(16805)
企业(16805)
地方(14170)
(14117)
中国(10753)
方法(10433)
(9924)
业经(9756)
农业(9686)
土地(9178)
(8223)
数学(8207)
数学方法(8068)
(7725)
(7287)
贸易(7275)
理论(7106)
(6967)
环境(6695)
(6208)
地方经济(6136)
教育(6024)
教学(5754)
(5412)
(5127)
经济学(5056)
机构
学院(136089)
大学(130685)
管理(47411)
(45757)
研究(45524)
经济(44362)
理学(39227)
理学院(38619)
管理学(37802)
管理学院(37538)
中国(36374)
科学(30219)
(30074)
(24251)
(24181)
(22763)
中心(22645)
(22330)
(21471)
师范(21308)
业大(20785)
研究所(20346)
(19774)
北京(19050)
农业(18465)
(17885)
(17836)
技术(17057)
财经(16839)
师范大学(16755)
基金
项目(89349)
研究(69212)
科学(68310)
基金(59610)
(52001)
国家(51433)
科学基金(43055)
社会(40239)
社会科(37699)
社会科学(37687)
(37225)
基金项目(32449)
教育(31701)
(31304)
编号(31237)
自然(27469)
自然科(26617)
自然科学(26607)
自然科学基金(26049)
成果(25200)
资助(22909)
课题(22640)
(20838)
重点(20312)
(19141)
(18395)
(17972)
(17501)
项目编号(17390)
规划(17126)
期刊
(62232)
经济(62232)
研究(40022)
中国(36657)
(23073)
教育(22379)
学报(20239)
科学(19914)
(18567)
管理(16657)
农业(15258)
大学(15105)
学学(13826)
技术(13044)
(12368)
金融(12368)
业经(12153)
资源(10087)
图书(8724)
问题(8319)
(8136)
(7873)
经济研究(7728)
职业(7638)
(7436)
财经(7175)
现代(6892)
(6539)
论坛(6539)
书馆(6468)
共检索到21838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常庆瑞  孟庆香  刘京  齐雁冰  
 位于黄土丘陵沟壑区的延安市土地降水生产潜力6312kg/hm2,现实生产力1899kg/hm2,人均粮食占有量306kg,仅达到我国规定的最低消费水平。按照国内外中高消费水平计算,现有人口已严重超载。认为当前增加粮食作物产量,提高土地人口承载力应该采取的措施是:加强基本农田建设,培肥土壤;调整作物结构和布局,建立合理的轮作制度;选育和推广优良品种;积极采取蓄水保墒耕作技术,合理施肥,发展集流农业和节水灌溉技术。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魏宏安  王介勇  
选择延安市作为研究区,以丘陵沟壑区沟道为基本单元,分析沟道土地整治的有利条件和限制因素,从沟道自然条件、用地现状和整治迫切度3个方面,构建沟道土地整治适宜性评价指标体系。在ArcGIS软件平台支持下,采用熵权法确定了指标权重,并计算了延安市沟道土地整治适宜性分值。根据评价结果,将土地适宜程度划分为4个等级,分析了各适宜等级沟道土地开发利用状况及其适宜性特征,提出了有效推进沟道土地整治、保障土地可持续利用的对策建议。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王延平  邵明安  
根据台地和26°坡地杏林地连续3年的降雨、冠层截留、地表径流、土壤水分和生物量的定位观测结果,研究分析陕北黄土区自然降水与土壤水分补给、土壤水分补给与生物量、土壤水分消耗与生物量的关系。提出台地土壤水分可承载的杏树生物量为3728kg·hm-2,坡地为2423kg·hm-2,台地杏林地适宜的果实产量为4714kg·hm-2,坡地杏林地适宜的产量为3064kg·hm-2。建议综合应用水保工程、修剪、保墒、花果控制、生长激素等措施,平衡利用雨水资源,实现杏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王林林  路春燕  
以延安市安塞县为例,利用GIS空间分析方法和相关统计方法对安塞县土地利用景观结构特征、聚落空间分布特征与规律进行量化分析,并对陕北黄土丘陵沟壑区聚落空间分布的形成机制和影响因素进行探讨。结果表明:林地、草地与耕地是安塞县土地利用的主要景观类型,聚落景观仅占总面积的0.92%,聚落斑块较小且连通性较差,形状较为规整;聚落空间分布密度最高的区域位于该县海拔较低,地势平缓的中东部沟谷地区;聚落斑块面积随高程、坡度和坡向变化呈偏正态或正态分布,呈现明显的空间集聚特征;聚落空间分布受自然条件限制沿河流与道路集聚分布的趋势明显。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李佳  郭静  刘科伟  
延安是我国典型的黄土丘陵沟壑区川道城市。多年来,城市交通条件的每一次突破性改善都导致城市用地扩展冲破瓶颈,并使城市结构和形态产生新的变化。基于此,本文分别从城市形态、功能结构、土地开发三个方面分析了交通条件变化对延安市用地布局的影响,提出了"有限扩张、组团集中;点轴带动、多级联动;疏密有序、适度开发"的用地布局策略,以期为今后建设提供参考。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田义超  任志远  
在GIS和分形理论的指导下,将延安市宝塔区的土地利用类型进行了分类,得到研究区的土地利用分类图,并在分类的基础上,对宝塔区的各种土地利用类型进行分形维数的分析。计算结果表明:(1)宝塔区的土地利用类型的景观风貌是以林地为基质,以草地、园地、居工、未利用地为斑块镶嵌结构,并且以水体和道路为线状廊道的景观结构模式。(2)宝塔区各种土地利用类型的分维数从大到小的顺序依次为:水体、道路、草地、林地、耕地、园地、未利用地,居工;而稳定性指数从大到小排列顺序为:水体、道路、居工、未利用地、园地、耕地、林地,草地。(3)宝塔区土地利用的各种景观指数在空间上的分布规律很大程度上受到人为活动的影响与干扰,如植树...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刘彦随  陈宗峰  李裕瑞  冯巍仑  曹智  
沟道土地整治后,如何实现土地的持续、高效利用成为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面临的突出问题,其关键在于如何充分发挥农牧交错区的比较优势,因地制宜发展种养结合的农业生产模式。依托延安市宝塔区羊圈沟和顾屯沟实验基地,通过大田试验研究了黄土丘陵沟壑区沟道土地整治后种植饲料油菜的技术要点,并探讨了基于饲料油菜种植构建新型农业生产模式的思路。结果表明:1)延安地区具备种植春季饲料油菜的自然生态适宜性,春播饲料油菜播种量以3.95.1 kg/hm2为宜,苗期密度宜控制在22.5万株/hm2左右;2)饲料油菜种植需要一定的田间管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张友焱  周泽福  程金花  
该文以黄土丘陵沟壑区的山西省中阳县圪针耳流域为例 ,探讨该区土地潜力 ,建立了黄土丘陵沟壑区土地潜力评价系统和指标体系 ,并筛选出评价主导因子 .依据流域内的土地利用现状 ,将该流域分为 177个地块 ,在地理信息系统下建立其属性数据库 ,采用专家打分和权重法对每一地块的土地潜力等级进行了评价 ,结果为 :Ⅰ等地面积为 78 2hm2 ,占流域总面积的 8 16 % ;Ⅱ等地面积为 10 7 33hm2 ,占 11 2 1% ;Ⅲ等地面积为 179hm2 ,占 18 6 8% ;Ⅳ等地面积为 5 76 8hm2 ,占 6 0 2 0 % ;Ⅴ等地面积为 9 2hm2 ,占 0 96 % ...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虎陈霞  傅伯杰  陈利顶  
本文利用灰色关联分析法对安塞县1980—2002年农业发展状况作了动态的定量分析,确定了不同时期农业发展影响因子与农业发展的关联度和农业发展的路径,进一步用聚类方法对因子进行差异分析,结果表明:种植业一直是安塞县农业发展的主导产业,农业总产值受种植业产值的影响最大;1980—1989年,安塞县农业发展以劳动力投入为主,农业总体投入水平较低;1990—2002年,安塞县农业总体投入水平有了较大的提高,化肥使用和机械总动力成为影响农业总产值的重要因子,农村劳动力与农业总产值的关联度减小,表明安塞县农业生产经营有了较大的转变,退耕还林(草)工程的实施,使土地利用效率得到大幅度提高,粮食种植面积和耕地...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刘彦随  靳晓燕  胡业翠  
黄土丘陵沟壑区是我国北方生态脆弱、产业单一、广种薄收、乡村贫困的特殊问题区域。“越穷越垦、越垦越穷”的土地利用方式成为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关键“瓶颈”。论文运用农业地理学和生态经济学原理,以绥德县为典型案例区,进行了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的限制因素剖析。认为该区土地资源利用必须正确处理宏观与微观效益的关系,加强水土保持、生态建设与脱贫解困目标的有机结合。依据研究区地形地貌特点与水土流失规律,重视旱作农业与节水灌溉技术、示范推广造林实用技术、水保型生态农业技术的创新与应用,大力发展柠条防护林产业化、水保型立体农业、生态资源开发增效等典型农村特色生态经济模式。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丁婧祎  赵文武  王军  房学宁  
自黄土高原退耕还林还草政策实施以来,在水源涵养功能明显提升的同时径流显著减少,导致该区域出现了水源涵养服务与水供给服务间的权衡问题。为探究径流减少的原因,进而为不同空间尺度的生态系统服务权衡提供支撑,本文分析了陕北黄土丘陵沟壑区2006-2011年降水和植被变化对径流影响的尺度效应。结果表明:研究区域内汛期降水量呈现出由东南向西北逐渐减少的空间分异特征;在研究时段内,植被恢复效果明显,近8成地区植被覆盖状况得到了改善,尤其是植被覆盖较差的地区恢复效果更为显著;在各子流域中,降水与径流间呈现出显著的正相关性,二者的相关系数随着子流域面积的增加而增大,表现出明显的尺度效应。随着子流域面积增大,15°以上土地比例增加,陡坡植被覆盖类型趋于均一化,具有显著截流功能的林地呈现减少趋势是尺度效应形成的主要原因。NDVI与径流的相关性不显著,二者的相关系数随着子流域面积变化的规律性不强,植被对径流影响没有明显的尺度效应。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张希彪  
根据土地利用详查变更资料中二级分类的用地面积和比例,采用景观生态学结构定量分析方法,以泾河中上游流域的陇东地区为例,对土地利用结构的地域分异进行了定量研究。结果表明:①此方法能够很好地揭示区域土地利用结构的地域分异,其结果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研究区自然条件、自然资源和社会经济发展地域结构的差异;②研究区土地利用结构的区域变化呈以下规律:土地利用结构的多样性和土地利用组合类型数由塬区→沟壑区→丘陵区、城镇近郊→远郊依次递减,土地利用结构的集中度则刚好相反,土地利用的组合类型与区域的经济活动特点相关等;③研究区土地利用结构区域差异主要受地理位置、地貌状况、区位条件、经济发展水平等因素的强烈影响。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张晓明  余新晓  武思宏  王云琦  张满良  
该文以黄土丘陵沟壑区第三副区内的桥子东、西沟为例,分析不同土地利用/土地覆被变化对流域径流输沙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土地利用/土地覆被对年径流输沙有显著影响,治理流域比未治理流域在丰水年、平水年和枯水年的年输沙率分别减少约44%、75%和86%;流域在土地利用后期(1995—2004年)比前期(1986—1994年)在平水年和丰水年的输沙量减少较大.从年内径流输沙变化来看,治理流域比未治理流域的减沙效应在5月和9月更为显著;而对于治理流域的两期土地利用时期,各月降水越多,后期时的流域月均输沙量比前期减少越多.暴雨洪水过程线和输沙过程线分析表明,土地覆被对流域暴雨洪水过程和输沙过程具有较强的调控...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纪晓玲  王小林  张静  刘建华  乔文渊  张雄  
[目的]通过对榆林市黄土丘陵沟壑区农业节水的潜力计算分析,旨在为该地区的农业节水提供定量参考,从而推动该地区农业可持续发展。[方法]釆用Penman Monteith公式,从计算农作物的需水量出发,选取相关计算模型对榆林市黄土丘陵沟壑地区的农业灌溉用水进行估算,从而分析该地区近、远期时间的农业节水潜力,为该地区农业节水的发展提供指导建议。[结果]该地区农作物种植主要以杂粮、玉米、大豆、薯类、油料、蔬菜等为主。其中,大豆、玉米、油料等农作物需水量较大,薯类、蔬菜等农作物需水量则相对较小,通过合理优化作物种植结构可一定程度上减少农业灌溉用水;该地区的农业灌溉系数相对较低,可通过对现有灌区进行改造、配套相关灌溉设施、提高节水灌溉技术等措施来提高灌溉水利用系数;通过采取有效措施,大力发展节水灌溉,该区域的近、远期理论农业节水潜力可分别达到0. 31亿m~3及0. 8亿m~3。[结论]该区域未来农业节水潜力巨大,积极有效地开展农业节水,对克服当地农业水资源短缺,推动当地农业的稳定发展起着积极的作用。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王东  陈英  杨润慈  
耕地整治优先度和模式的科学合理性对土地整治工作有重要意义。本文系统讨论了丘陵沟壑区耕地整治优先度的原则,从自然资源条件、基础设施与工程施工条件、立地条件三方面构建黄土丘陵沟壑区耕地综合条件评价指标体系,以甘肃天水市麦积区为例,运用综合评价系数法和GIS标准分类法确定耕地整治优先度,并分析耕地整治模式。结果表明:(1)麦积区耕地整治优先度评价结果表明所构建的黄土丘陵沟壑区耕地综合条件评价体系具有一定的可行性;(2)根据耕地地块综合条件系数评价结果,划分麦积区耕地整治优先度为优先、一般和限制整治区;(3)运用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