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947)
- 2023(9898)
- 2022(8284)
- 2021(7537)
- 2020(6175)
- 2019(13727)
- 2018(13286)
- 2017(24677)
- 2016(13709)
- 2015(14985)
- 2014(14468)
- 2013(14228)
- 2012(13277)
- 2011(11821)
- 2010(11267)
- 2009(10110)
- 2008(9651)
- 2007(8502)
- 2006(7290)
- 2005(6078)
- 学科
- 济(54298)
- 经济(54250)
- 管理(33063)
- 业(30044)
- 地方(21054)
- 企(20283)
- 企业(20283)
- 方法(19852)
- 农(19383)
- 数学(18081)
- 数学方法(17926)
- 农业(13605)
- 学(13047)
- 中国(12739)
- 业经(11779)
- 地方经济(11076)
- 贸(10926)
- 贸易(10918)
- 财(10668)
- 易(10536)
- 环境(10251)
- 制(7785)
- 技术(7683)
- 资源(7038)
- 划(7016)
- 和(7013)
- 融(6975)
- 金融(6972)
- 产业(6175)
- 发(6170)
- 机构
- 学院(185634)
- 大学(183858)
- 济(71543)
- 经济(69982)
- 研究(69646)
- 管理(68599)
- 理学(59735)
- 理学院(58879)
- 管理学(57729)
- 管理学院(57411)
- 中国(50770)
- 科学(49106)
- 农(48067)
- 京(39757)
- 业大(38604)
- 农业(37820)
- 所(37032)
- 研究所(34611)
- 中心(32231)
- 江(29112)
- 财(27753)
- 省(26644)
- 院(26274)
- 范(25303)
- 农业大学(25227)
- 师范(24921)
- 北京(24206)
- 科学院(23194)
- 财经(22623)
- 州(22529)
- 基金
- 项目(141532)
- 科学(109255)
- 基金(100935)
- 研究(95198)
- 家(93304)
- 国家(92543)
- 科学基金(76565)
- 社会(59750)
- 省(58875)
- 社会科(56477)
- 社会科学(56462)
- 基金项目(55477)
- 自然(52713)
- 自然科(51298)
- 自然科学(51276)
- 自然科学基金(50318)
- 划(49014)
- 教育(41126)
- 资助(38803)
- 编号(36696)
- 重点(32860)
- 发(32335)
- 计划(29622)
- 创(29213)
- 部(28856)
- 科研(27834)
- 科技(27549)
- 创新(27510)
- 成果(26456)
- 课题(25976)
共检索到26761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成六三 吴普特 赵西宁
为了评估黄土丘陵区实施退耕还林工程对县域粮食安全的影响,选取研究区典型四县——米脂、清涧、子洲和吴堡,假设实施退耕还林工程粮食补贴全部以粮食实物兑现和不实施退耕还林工程退耕的坡耕地提供粮食生产为前提,运用修订的耕地压力指数模型来对比评估退耕还林工程对县域粮食安全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退耕还林工程对米脂县和子洲县粮食安全影响较明显,对清涧县和吴堡县影响甚微。不同退耕规模对不同人口密度县域粮食安全的影响程度不同。研究结果对国家建立长期、稳定、有效的粮食补偿机制有一定参考意义。
关键词:
退耕还林工程 耕地压力指数 粮食安全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刘迪 陈海 史琴琴 张行 耿甜伟
目前,黄土丘陵沟壑区等生态脆弱区生态风险评估已成为地理学与生态学应对生态系统管理的研究热点之一。以黄土丘陵沟壑区米脂县为研究区,构建"风险概率—敏感性—损失度"(PSI)的三维评价框架,并以子流域为评价单元进行数据整合,分析了米脂县2009-2015年准则层与综合生态风险的时空分异及其重心转移,并基于风险主导因子给出米脂县风险防范分区及降险对策。结果如下:(1)2009-2015年风险概率分别为49.93%、52.92%,有上升趋势;生境敏感性分别为0.61、0.60,下降了1.6%,生境质量趋好;损失度分别为0.42、0.46,损失度增加。(2)生态风险呈现中间高南北低的空间分布;研究期间生态风险值分别为0.14、0.15,风险有所升高;风险重心向西南转移跃入银州川道且风险演化主体方向为西北—东南走向。(3)风险预警区、生态恢复区、预警恢复兼顾区、自然调控区面积占比分别为7.53%、6.57%、23.86%、62.04%。基于风险主导因子的风险防范分区可有效进行风险消解,促进区域生境的可持续。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杜英 杨改河 刘志超
【目的】退耕还林还草工程的生态效益可以由农田生态系统转变为林草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增加量来体现。对退耕还林还草工程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进行估算,可以为验证退耕还林还草效果、完善退耕还林还草政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根据黄土丘陵沟壑区退耕还林还草工程实施前后生态系统特征的变化和生态系统服务的内涵,选取土壤保持、涵养水源、维持营养物质循环、固碳释氧、净化空气、保护生物多样性等指标,运用市场价值法、费用替代法、影子工程法、机会成本法等研究了安塞县退耕还林还草工程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及价值的时空变化,并对退耕后生态系统中各植被类型的服务价值进行了评估。【结果】实施退耕还林还草工程以来,安塞县退耕还林还草工程的...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姜萌 谢臻 张凤荣 张天柱 常玉旸
为探究黄土丘陵区乡村"人、境、地"演变特征及原因,并对村庄是否迁并进行诊断分类,以陕西省米脂县为例,采用参与式乡村评估、遥感解译耕地变化等方法,在识别黄土丘陵区乡村人地系统演化特征、探究乡村衰落规律的基础上,提出因地制宜迁并村庄的诊断指标体系。结果表明:1)2001—2020年米脂县调研乡村人口流失率达54.75%,老龄化与低文化程度在村庄常住人口中所占比例分别为58.44%、72.79%;调研村窑洞空置率达51.78%,基础设施缺失,本村就医率仅25.78%,人均农业水资源量仅有39.53m~3;农业载体的耕地因撂荒与退耕还林还草减少了61.67%;2)造成上述现状的主要原因包括:黄土丘陵区农业产量低,农业生产效率水平低,人均经营耕地少,乡村生活质量差等内因;城乡就业收入差距大,农民对生活质量的追求等外因;3)围绕人口、住房、城乡关系、水资源及耕地5个维度建立迁并村庄诊断指标体系,分类结果表明迁并村庄主要是生活与生产功能较差的偏远村庄。本研究建立的迁并村庄诊断指标体系可运用于国土空间规划中的乡村居民点布局优化,为科学、有效地开展迁村并点提供参考。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宋乃平 王磊 刘艳华 陶燕格 马忠玉
为了检验退耕还林草工程对土地利用的影响,对案例区域———宁夏回族自治区固原市原州区有关政府部门和典型村的农户进行了调查。考察了退耕还林草实施的目标、过程、方式、进度安排,其中存在的问题及各部门的政策建议,收集了面上资料;座谈访问农户的家庭基本情况、退耕还林草工程参与情况、农地地块退耕前后的利用和投入产出状况、家庭各业生产情况等。将调查得到的各种数据输入到Excel软件中,利用统计功能和函数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原州区退耕对象的瞄准精度不高,退耕的陡坡地尚不及退耕地总面积的50%;退耕还林提高了林地在土地利用结构中的比重,而草地比重却变化不大;退耕还林草后农户减少了低价值粮食作物的种植面积,增...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赖元长 李贤伟 冯帅 王鹏 唐骄萍 赵安玖 赖家明
退耕还林工程是我国实施的重点林业生态工程。以四川盆周低山丘陵区退耕还林工程重点示范县洪雅县为研究对象,基于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参照中国陆地生态系统单位面积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当量表,结合研究区粮食平均产量和收购价格,分析了退耕还林前(1994—1999年)、后(1999—2007年)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变化,探讨了退耕还林工程对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影响。结果表明:退耕还林工程在一定程度上使土地利用程度呈减弱趋势,土地利用处于衰退阶段;退耕前,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变化不明显;退耕后,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发生显著变化,总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增加2.90×108元,可能是由于退耕还林使耕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降低,林地...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邓元杰 姚顺波 侯孟阳 张童越 鲁亚楠 龚直文 王怡菲
陆地生态系统碳储量是表征生态系统碳储存服务的重要指标,与土地利用变化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退耕还林还草工程使区域土地利用格局发生巨大变化,并对生态系统碳储存服务造成了较大的影响。为了能简单快速的评估退耕还林还草工程对陆地生态系统碳储存服务所带来的影响,以位于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的子长县为例,运用InVEST模型评估了退耕还林还草工程对陆地生态系统碳储量的影响,进一步耦合InVEST模型和FLUS模型,并设置四种不同的退耕还林还草实施情景,预测子长县2037年陆地生态系统碳储量变化和碳汇产生的经济价值。研究发现:(1)子长县退耕还林还草工程实施效果显著,17年间共有31627.98 hm~2耕地退耕为林地和草地,境内的林草覆盖率由2000年的53.26%增长至2017年的64.20%;(2)退耕还林还草工程的实施显著提升了子长县陆地生态系统碳储存服务,碳储量由2000年的39.19×10~6t增长至2017年42.34×10~6t,增加量集中在工程实施主要阶段(2000—2008年);(3)未来子长县若继续实施退耕还林还草工程,其生态系统碳储存服务会得到进一步提升,且会获得一定的碳汇经济价值。预计到2037年子长县在退耕还林还草工程实施A、B、C、D四种情景下的陆地生态系统碳储量将分别达到:43.78×10~6t、44.10×106~t、44.32×10~6t和44.54×10~6t,并将由此获得碳汇经济价值净收益分别为1627.88万美元、1979.89万美元、2231.39万美元和2471.67万美元。耦合InVEST-FLUS模型,不但能利用InVEST模型简单快速的对陆地生态系统碳储量进行评估,而且还能基于FLUS模型对未来土地利用变化情景下的陆地生态系统碳储量和碳汇经济价值做出测算。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周德成 赵淑清 朱超
退耕还林工程(Sloping land conversion program,SLCP)可快速改变土地利用/覆被格局。论文以黄土高原典型沟壑区——陕西省安塞县为例,利用MSS/TM/ETM+卫星遥感影像,获取研究区6个时期土地利用/覆被的时空信息,通过统计模型,定量分析了研究区SLCP对土地利用/覆被格局的影响。草地、耕地及林地为研究区三大主要土地利用/覆被类型,研究区土地利用/覆被变化整体处于不平衡态势;整个研究时段内,耕地先增后减,整体减少38.4%;林地先减后增,整体增加4.36%;灌木林地和草地减少,而未成林造林地快速增加;SLCP显著加强了耕地的递减趋势,并大幅增加了未成林造林地面积...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陈海 郗静 梁小英 陈姗姗
作为中国涉及面最广、群众参与程度最高的一项生态工程,退耕还林对区域土地利用变化产生了重大影响。目前对土地利用变化过程和土地利用主体行为的分析研究不足,不能有效揭示宏观农业土地利用变化的微观机理,难以合理解释农户土地利用行为的变化。本文以陕西省米脂县高渠乡为例进行研究,利用经历权重法定量分析了退耕还林政策结束前后不同农户群体土地利用策略的变化;利用构建的农户群体土地利用决策模型,模拟不同政策情景下农户群体土地利用行为的变化及其对区域土地利用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该模型可以显示还耕和撂荒两种土地利用行为的变化及其空间配置,能揭示造成这种区域差异的微观机理,为分析农户群体土地利用行为的变化、探讨农业政策与农户行为之间的相互作用,提供了可供借鉴的途径。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虎陈霞 傅伯杰 陈利顶 连纲
保护和改善农业生态环境,合理、永续地利用自然资源,是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前提。当前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面临着生态环境恶化的严峻形势,而生态环境意识的缺乏则是形成这种局面的最根本、最主要的原因。因此,提高人们的农业生态环境意识,成为改善农业生态环境状况和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根本。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徐勇 田均良 刘普灵
论文在阐述“梯田退耕”生态重建规划指导思想、内容、标准及宜遵循的基本原则的基础上,借助GIS空间分析技术,提出并探讨了针对黄土丘陵区中小尺度流域或行政村合理布建梯田和经济林果园地等的规划方法及技术流程,进而将其应用于燕沟流域,研究结果表明业已探讨的规划方法是可行的和实用的。按规划结果,燕沟流域至少需新修梯田295.06hm2、果园4.61hm2,使其基本农田达到359.23hm2、果园面积达到622.69hm2;森林覆盖率48.87%,林灌草植被覆盖率可达75%,坡地减沙效益在80%以上。农业发展预计每年可实现粮食总产1645.13t、苹果总产9340t以上,载畜量可达7500只羊单位。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张秋菊 傅伯杰 陈利顶 赵文武
水土流失是威胁黄土高原地区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突出生态问题。为了水土保持的需要,自1979年以来,安塞县的坡耕地被逐渐退了下来,尤其是1999年以来,该区成为全国退耕还林还草工程的重点区域之一,受补贴政策的激励,坡耕地退耕的进度加快。如何实现在水土保持生态建设过程中,提高粮食生产力水平,保障粮食自给,是关系全县生态环境恢复和社会经济发展的关键。该文根据安塞县1979年~2000年的统计资料,采用耕地动态度、耕地粮食生产力相对指数和粮食自给能力相对指数这3个指标,定量分析了安塞县各乡镇在全县粮食生产中的相对重要性。通过分析不同乡镇粮食单产变化、耕地动态度、耕地粮食生产力水平和粮食自给能力变化的特点,...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秦伟 朱清科 赖亚飞
该文选取中国退耕还林工程典型地区陕西省吴起县为研究区,采用替代价格法、影子工程法、直接市场法评估吴起县退耕还林工程的理论生态价值。其中,涵养水源价值9140.4万元、保育土壤价值96378.8万元、净化环境价值427.1万元、固碳制氧价值100689.9万元、改善小气候价值272.23万元。通过引入市场逼近系数和支付意愿系数,确定在目前具有市场操作性的吴起县退耕还林工程实际生态补偿价值为5633万元,其中,涵养水源价值1118.8万元、保育土壤价值2360.6万元、净化环境价值6.4万元、固碳制氧价值2114.5万元、改善小气候价值32.7万元。同时,根据不同森林生态服务功能的特点和受益对象,...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李卫忠 吴付英 吴宗凯 雷明军 刘广亮
本文通过对陕西省吴起县1619户农户的调查,了解农民对退耕还林政策的态度,系统分析了退耕还林工程的实施对当地农民的经济收入、行为方式、种植业、畜牧业以及产业结构的影响。本文的分析结论是,退耕还林不仅使当地农民受惠,而且也促进了该县农村经济结构的调整和区域经济的发展。
关键词:
退耕还林 农村经济 影响 吴起县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高超 袁德义 邹锋
根据目前林业发展及生态文明建设的热点问题,探讨了发展油茶产业及实施退耕还林工程的重要性。以湖南省为例,分析当前油茶产业发展和退耕还林工程的现状,提出在南方丘陵区将发展油茶产业同退耕还林工程有机结合。针对丘陵地区的退耕还林地,简述了油茶的造林技术措施,指出油茶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对策、建议。以此达到资源合理配置、改善生态环境、保障国家粮油安全、促进区域经济增长、走林业可持续发展道路的目的,兼顾了生态、经济和社会三大效益。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