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451)
2023(7981)
2022(6848)
2021(6037)
2020(5198)
2019(12034)
2018(11427)
2017(21797)
2016(12307)
2015(13988)
2014(14321)
2013(14316)
2012(13525)
2011(12332)
2010(12548)
2009(11519)
2008(11582)
2007(10625)
2006(8979)
2005(7993)
作者
(38975)
(32785)
(32780)
(31387)
(20671)
(16059)
(14853)
(12978)
(12130)
(11587)
(11178)
(10903)
(10492)
(10448)
(10406)
(10340)
(10291)
(9622)
(9566)
(9498)
(8398)
(7997)
(7983)
(7541)
(7361)
(7340)
(7272)
(7252)
(6619)
(6619)
学科
(54888)
经济(54842)
管理(34183)
(32869)
方法(27199)
(25280)
企业(25280)
数学(24559)
数学方法(24375)
(15284)
(14413)
中国(13410)
地方(12931)
(12707)
(11569)
贸易(11560)
(11204)
业经(10338)
农业(10318)
(9114)
(9031)
财务(9009)
财务管理(8987)
企业财务(8524)
环境(8386)
(7790)
(7733)
(7708)
金融(7706)
银行(7706)
机构
大学(186910)
学院(186188)
(76967)
经济(75381)
管理(69016)
研究(65024)
理学(59741)
理学院(59015)
管理学(57959)
管理学院(57608)
中国(47448)
科学(42205)
(39199)
(38330)
(34517)
(34477)
业大(31846)
研究所(31671)
农业(30529)
中心(29950)
(28215)
财经(28054)
(25377)
北京(24453)
经济学(24452)
(24116)
师范(23878)
(23216)
经济学院(22528)
(22064)
基金
项目(127083)
科学(98736)
基金(91921)
研究(88341)
(82126)
国家(81532)
科学基金(68077)
社会(55457)
社会科(52656)
社会科学(52635)
(49692)
基金项目(49062)
自然(45297)
自然科(44147)
自然科学(44131)
自然科学基金(43321)
(42864)
教育(40619)
资助(37589)
编号(35040)
重点(29538)
(28180)
(28063)
成果(27964)
(25838)
科研(25037)
计划(24908)
课题(24568)
创新(24335)
教育部(23486)
期刊
(79947)
经济(79947)
研究(51332)
学报(34543)
(33818)
中国(33566)
科学(29637)
(27252)
大学(24831)
学学(23638)
农业(22582)
管理(21801)
教育(16865)
(14953)
金融(14953)
技术(14886)
财经(13716)
(13244)
经济研究(13231)
业经(12968)
(11808)
问题(11392)
(9886)
技术经济(9537)
(9446)
资源(9419)
统计(9380)
商业(8708)
理论(8608)
业大(8456)
共检索到26587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薛萐  刘国彬  张超  张昌盛  
【目的】研究黄土丘陵区坡耕地营造果园后土壤质量变化过程。【方法】采用时空互代法,以黄土丘陵区不同年限的塌地果园为研究对象,选取坡耕地为对照,通过室内测试分析,并运用统计和相关分析等方法,研究土壤质量的变化过程。【结果】坡耕地改造为果园后,在改造初期土壤物理性质和抗蚀性变化不大或略有降低,随后显著改善并趋于稳定。土壤有机碳和全氮含量在改造前10年波动较大,增幅较慢,随后增长加速,15—30年基本趋于稳定;碱解氮含量在改造2年后增幅即达到显著水平,随后逐步升高。全磷和速效钾含量在初期显著降低,随后逐渐上升。速效磷在改造前10年变化不大,随后逐渐升高。pH随改造年限先升高后降低,CaCO3先降低后升...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王国梁  刘国彬  常欣  许明祥  
以纸坊沟流域为研究对象,研究了植被恢复后不同植被对土壤水分的影响情况,得出如下结论:①草地土壤水分含量大于灌木林地,灌木林地土壤水分含量大于乔木林地;②选用乡土树种油松造林对土壤的干化程度较轻,选用刺槐造林时要考虑立地条件和造林密度,林草隔带种植可以减轻土壤干化程度;③灌木林下阴坡土壤干层并不比阳坡干层程度轻。土壤干化程度和植被种类直接相关。此外,受种植密度及人为干扰影响;④和以前人们的认识不同,天然草本植被也会形成土壤干层,其中白羊草和长芒草形成有利于自身群落稳定的干层,但茭蒿形成的干层则对自身稳定不利,在植被建设上应引起足够重视。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汪星  高志永  汪有科  聂真义  靳姗姗  董建国  
【目的】探究修剪与覆盖对黄土丘陵区旱作枣林土壤水分的影响,为该区林地土壤干层修复提供科学依据。【方法】2012—2015年,以典型黄土丘陵区枣林及农田为研究对象,设计10种试验处理:常规(PI-1)、轻度(PI-2)、中度(PI-3)、重度(PI-4)修剪;林下秸秆、石子覆盖、地膜覆盖、林下裸地;PI-4+塑料膜覆盖;农地。并采用中子水分仪定位监测土壤剖面水分含量,探讨不同处理下的土壤水分状况。【结果】与相似条件下的旱作农地相比,15龄旱作山地枣林土壤干层深度达560 cm,年均耗水量高出农地19.7 mm;不同修剪处理间,枣林土壤含水量存在显著差异(P<0.05),4种修剪处理土壤含水量表现为PI-1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戴全厚  刘国彬  张健  张冠华  王玉霞  张超  
【目的】研究黄土丘陵区植被次生演替灌木群落形成过程中土壤养分的变化情况。【方法】以白羊草群落为对照,选取杠柳、狼牙刺、丁香、虎榛子和柠条5种乡土树种为研究对象,测定其土壤养分含量,计算灌木群落形成变化过程中的土壤养分指数(Soil Nutrient Index,SNI),分析了各养分因子间的线性相关关系。【结果】不同灌木初期对土壤养分的适应能力大小顺序为:柠条(0.072)>狼牙刺(0.114)>杠柳(0.163)>丁香(0.172)>虎榛子(0.292)。不同植被物种群落土壤SNI值大小顺序为:虎榛子群落(0.979)>狼牙刺群落(0.535)>柠条群落(0.457)>丁香群落(0.341)...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高丽倩  赵允格  秦宁强  张国秀  杨凯  
生物结皮在干旱、半干旱地区广泛发育。迄今,有关生物结皮发育过程中土壤物理属性的响应仍不明确。论文采用野外调查与室内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定量研究不同生物量生物结皮对土壤物理属性的影响。结果表明:①生物结皮的发育能够细化土壤,当生物结皮由初期藻结皮演替至60%~80%苔藓结皮时(5等级),生物结皮层粗砂粒含量降低了86%;②随着生物结皮生物量的增加,生物结皮层土壤容重和硬度较初期分别降低了15%和68%,田间持水量和孔隙度分别增加了36%和14%;生物结皮层粘结力是下层土壤的6~7倍;③生物结皮的发育对土壤物理属性的影响与生物量有关,当苔藓生物量达2.91±0.12 g/dm2时,其土壤物理属性基本...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安韶山  黄懿梅  
在野外调查与室内分析的基础上,研究18年生与8年生柠条林对土壤养分、土壤结构性能、土壤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灌木林(柠条)可明显提高土壤中有机质、速效氮和速效钾的含量,降低土壤pH和密度;快速显著地增加土体中>5mm水稳性团聚体和>0·01mm微团粒的数量,使土壤的营养状况及结构得到很大改善,协调供应养分和水分的能力提高;能促进粘粒形成聚积,防止土地退化和保护生态环境。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周泽福  刘致远  张光灿  
在半干旱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采用Li Cor6200便携式光合仪和Li Cor1600便携式稳态气孔计,对9年生金矮生苹果树的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水分利用效率、气孔导度、胞间CO2浓度和气孔限制值与土壤水分的定量关系进行了研究;以光合作用生理参数为指标对苹果园土壤水分有效性及生产力进行了分级与评价。结果表明:苹果园的土壤相对含水量在21 5%以下为"无效水";21 5%~46 5%为"低产低效水";46 5%~65 0%为"中产高效水";65 0%~75 0%为"高产中效水";75 0%~79 0%为"中产低效水";79 0%以上也属于"低产低效水"。依据干旱与半干旱地区农林业生产以提高水分...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刘海燕  魏天兴  王仙  
为研究不同植被下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多样性的差异,采用磷脂脂肪酸(PLFA)生物标记法,对山西吉县黄土丘陵区典型人工林刺槐、油松以及荒草地的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多样性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植被下土壤微生物PLFA标记含量存在显著差异,刺槐人工林的土壤微生物PLFA总量最大,细菌、真菌、放线菌的PLFA含量均大于油松人工林和荒草地;细菌PLFA含量在3种样地中的差异显著;2种人工林的真菌PLFA含量接近,而与荒草地差异显著,与荒草地相比,人工林的种植可明显提高土壤中真菌的比例;革兰氏阳性菌与革兰氏阴性菌呈现相同的变化趋势,油松人工林与荒草地2种菌群的PLFA含量接近,而与刺槐人工林差异显著。通...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张晓曦  刘增文  邴塬皓  朱博超  米彩红  
【目的】分析3种针叶人工纯林发生土壤极化的风险。【方法】2011-2012年,在黄土丘陵区,选择侧柏、油松和落叶松3种针叶人工纯林作为研究对象,分别测算了3种针叶人工林的林分生物量、生产力和养分循环量;此外,将采集的土壤分别与枯落物(枯落叶和根系)混合,进行分解培养试验,研究枯落物分解对土壤生物学性质的影响。【结果】不同针叶人工纯林中,N、P、K积累量在不同器官中存在差异。侧柏纯林中,N、P、K主要积累在干中;落叶松纯林中,N、P、K主要积累在根和干中;在油松纯林中,N、P、K主要积累在根中。在生长季节短期内,侧柏和油松纯林的养分循环特征导致土壤存在K负向极化风险,落叶松纯林土壤存在N负向极化...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杨艳菊  王改兰  张海鹏  赵旭  
采用Bowman-Cole的土壤有机磷分级体系及蒋柏藩-顾益初的无机磷分级体系,运用相关分析,通径分析和回归分析,研究了长期不同施肥条件下土壤有机磷组分、无机磷组分与土壤速效磷相关关系。结果表明,Ca2-P(0.985 5)、Ca8-P(0.938 0)、Al-P(0.887 4)、Fe-P(0.850 7)、中活性有机磷(0.851 0)和中稳性有机磷(0.8905)与速效磷的相关性达极显著水平,O-P(0.790 4)、Ca10-P(0.752 7)与速效磷的相关性达显著水平;通径分析结果表明,无机磷各形态对速效磷的直接作用大小顺序为:Al-P(-1.189 0)>Ca2-P(1.027 ...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王恒威  许明祥  王爱国  马昕昕  
【目的】研究黄土丘陵区不同植被类型下土壤磷素有效性、植物叶片磷含量及土壤-植物磷素营养关系,以期揭示植被恢复对土壤磷素的影响,明确植物群落对土壤磷素环境的适应性。【方法】以农地为对照,采集了黄土丘陵区125块样地中不同植物(包括草本植物茵陈蒿、长芒草、铁杆蒿及人工林柠条、沙棘、刺槐)的叶片及其生长的土地表层(0~20cm)的土壤样品,测定了土壤全磷、有效磷、pH和叶片磷含量,分析了土壤与植物磷素营养特征以及土壤有效磷与叶片磷含量、土壤pH之间的相关性。【结果】研究区土壤有效磷含量极低(1.54mg/kg),全磷含量较高。不同植被类型下土壤全磷含量差异不显著,但土壤有效磷含量差异显著,土壤有效磷...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董莉茹  许明祥  孙会  
【目的】研究黄土丘陵区刺槐林不同土层土壤碳通量,以准确评估该区域土壤碳排放量。【方法】以坡耕地(对照)以及10,20,30和40年生的刺槐(Robinia pseudoacacia)林为研究对象,用气体井法测定CO2浓度,使用Fick扩散法(5种扩散系数模型)计算0~200cm土层土壤剖面碳通量,并用Li-8100腔室法对表层土壤碳通量进行实地监测,最后将黄土丘陵区刺槐林地不同深度土层土壤碳通量的估算结果与实测值进行对比分析。【结果】1)5种扩散系数模型对土壤剖面碳通量的模拟结果有较大差异,其中Penman模型计算结果与实测值差异最大,Moldrup模型计算值与实测值差异最小。2)5种扩散系数...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薛萐  刘国彬  潘彦平  戴全厚  张超  余娜  
【目的】土壤碳库管理指数是表征土壤碳变化的重要量化指标,研究黄土丘陵区人工刺槐林土壤活性有机碳与碳库管理指数的变化过程对认识该地区生态恢复过程中土壤质量的演变及其效果评价具有重要意义。【方法】采用时空互代法,以典型侵蚀环境纸坊沟流域生态恢复过程中不同年限的人工刺槐林为研究对象,选取坡耕地和天然侧柏林为参照,分析了植被恢复过程中土壤有机碳(TOC)、活性有机碳(LOC)、非活性有机碳(NLOC)及碳库管理指数(CPMI)的演变特征,并运用相关和回归分析方法对生态恢复过程中碳库各组分和恢复年限进行拟合。【结果】营造刺槐林可以显著增加土壤碳库各组分含量,并随恢复年限呈显著线性关系,50a时TOC、L...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陈文媛  张少妮  华瑞  徐学选  
植被恢复可以改善土壤的入渗能力,植被恢复方式不同及恢复进程中其土壤性质的改善对土壤水文特征的影响程度也将影响到植被恢复的格局。为确定林地、草地植被恢复年限对土壤水分入渗特征的影响,以黄土丘陵区西部官山林场退耕后栽植的刺槐林地、撂荒草地为对象,选取退耕年限为9年、15年、25年的林地、草地。于2014年5月对各样地的原状土土柱进行定水头入渗,比较不同退耕年限林地、草地的入渗性能和湿润锋穿透60 cm土柱的时间,并分析影响入渗特性的因素。结果表明:退耕年限为25年林地的土壤稳定入渗率、平均入渗率、前120 m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张彦军  郭胜利  南雅芳  李泽  
研究土壤C∶N的变化有助于深入理解土壤有机碳氮的积累过程及其土壤质量的变化趋势。以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砖窑沟小流域为单元,基于地貌类型和土地利用方式两大因素,采集737个土壤样品,研究流域内土壤C∶N的变化差异及其影响因素。梁峁坡上,林地和草地0~20 cm土层的土壤C∶N分别是农田土壤C∶N的1.13和1.03倍;沟坡上,林地、草地和农田土壤的C∶N分别为13.88、12.58、9.02。农田条件下,梁峁坡、沟坡和沟谷的土壤C∶N分别为10.34、9.02和10.77;林地条件下,沟坡和梁峁坡的土壤C∶N分别为13.88、11.67;草地条件下,沟坡土壤C∶N是梁峁坡土壤C∶N的1.19倍。同...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