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8732)
2023(12640)
2022(10480)
2021(9726)
2020(7954)
2019(18266)
2018(18246)
2017(35380)
2016(19329)
2015(21722)
2014(21822)
2013(21297)
2012(19192)
2011(17154)
2010(16839)
2009(15152)
2008(14548)
2007(12571)
2006(10908)
2005(9503)
作者
(56048)
(46696)
(46133)
(44049)
(29578)
(22294)
(20864)
(18435)
(17735)
(16445)
(15851)
(15663)
(14689)
(14633)
(14378)
(14213)
(13903)
(13866)
(13415)
(13112)
(11532)
(11224)
(11141)
(10480)
(10383)
(10231)
(10212)
(10143)
(9344)
(9175)
学科
(77302)
经济(77219)
管理(54217)
(51693)
(42197)
企业(42197)
方法(34876)
数学(30072)
数学方法(29757)
(21879)
中国(21085)
业经(18372)
(17750)
地方(17748)
(17588)
农业(14907)
(13321)
贸易(13311)
(12880)
理论(12690)
(12536)
环境(12510)
(12344)
技术(12330)
(11262)
财务(11195)
财务管理(11179)
(10810)
企业财务(10614)
(10500)
机构
大学(272164)
学院(270437)
管理(109187)
(104376)
经济(102076)
理学(95466)
理学院(94408)
管理学(92687)
管理学院(92218)
研究(90482)
中国(64630)
科学(58753)
(58174)
(45754)
(45150)
(44479)
业大(43121)
研究所(41716)
中心(40100)
(37912)
财经(37766)
北京(36566)
(36361)
师范(36037)
农业(34705)
(34445)
(33667)
(31243)
经济学(30976)
师范大学(29333)
基金
项目(194984)
科学(153176)
基金(141554)
研究(140983)
(124436)
国家(123424)
科学基金(105839)
社会(88172)
社会科(83476)
社会科学(83456)
基金项目(76310)
(75683)
自然(69990)
自然科(68317)
自然科学(68302)
自然科学基金(67051)
(64161)
教育(63693)
编号(57431)
资助(57088)
成果(45528)
重点(43583)
(42015)
(41451)
(40219)
课题(39211)
创新(37495)
科研(37293)
国家社会(36111)
教育部(35875)
期刊
(110473)
经济(110473)
研究(77712)
中国(46951)
学报(45614)
科学(42303)
(40541)
管理(38545)
大学(34301)
(32528)
学学(32315)
教育(29730)
农业(28371)
技术(22282)
(19920)
金融(19920)
业经(18943)
经济研究(17588)
财经(17545)
图书(15264)
问题(15081)
(14871)
(14569)
科技(14213)
理论(13361)
资源(12826)
现代(12615)
(12562)
林业(12505)
技术经济(12461)
共检索到37929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王仙  魏天兴  朱金兆  赵兴凯  刘海燕  
通过生物测定法研究油松根系对不同物种的化感效应,为油松林的乔灌草复合提供科学依据。设定油松根系化感效应研究中浸提液的质量浓度为0.5、1.0、3.0、5.0、7.0、10.0 mg/m L,测定油松根系提取液在不同浓度下对油松、刺槐、侧柏、胡枝子、绣线菊、冰草、紫花苜蓿发芽、生长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在所有研究浓度下,油松根系浸提液对刺槐、冰草、紫花苜蓿发芽和生长的综合影响呈抑制效应,并且随浓度加大抑制效应不断加强;在所有研究浓度下,对侧柏的综合影响呈促进效应;对油松、胡枝子、绣线菊的综合影响呈现低促高抑的情况,在1 mg/m L时,对油松、绣线菊的影响由促进转为抑制。因此,从油松根系化感效应...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张学伍  陈云明  王铁梅  曲卫东  
【目的】研究黄土丘陵区中龄至成熟油松人工林的水文效应动态,为当地森林的经营管理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通过对陕北黄龙山林区典型油松人工林的长期水文定位观测,以采伐上层乔木后自然恢复的灌草地(以下简称"采伐地")为对照,研究油松林在中龄林-近熟林-成熟林过程中林冠层对降水的再分配、枯落物层对降水的截留率及其对产流与产沙量和土壤储水量等的影响。【结果】从中龄林到成熟林,油松林冠年截留率由17.0%增加到29.7%,其年平均截留率为采伐地灌草层的5倍左右;油松林树干年茎流率平均为2.8%,且与林龄、年降水量关系不明显;油松林枯落物层对降水的年截留率约为9.7%,随林龄变化保持稳定,且与采伐地差异不显著...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白岗栓  杜社妮  张占雄  侯喜录  
在陕北黄土丘陵沟壑区以春季栽植的2年生油松为对照,开展了雨季栽植2年生和1年生油松试验.通过测定春季、雨季栽植油松后45 d的气候、土壤水分,调查栽后4年内啮齿类动物的危害状况和油松的存活率、生长状况后得知:雨季的降水量比春季大,空气相对湿度高,风速低,气温与地温高,土壤含水量高,蒸发量在栽植后26 d内较低,利于油松缓苗和生长;雨季栽植躲过了栽植当年啮齿类动物的春季危害高峰,苗木存活率高.从栽植当年到栽植后第4年,雨季栽植的油松存活率一直比春季栽植的高,雨季栽植的2年生苗木树体生长量比春季栽植的2年生苗木生长量大,雨季栽植的1年生苗木树体生长量与春季栽植的2年生苗木基本相同.雨季栽植油松能够...
[期刊]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作者] 刘崴  魏天兴  朱清科  
为探究半干旱黄土区河北杨Populus hopeiensis和油松Pinus tabulaeformis树干液流密度变化特征,利用Granier热扩散探针监测陕西省延安市吴起县河北杨和油松人工林生长季(6-10月)树干液流密度的变化过程,并同步测定气象因子、林下土壤含水量和树木茎周长变化。结果表明:(1)2种树种树干液流密度日变化表现为"昼高夜低"单峰或双峰型曲线,油松比河北杨晚1 h左右到夜间水平。河北杨各月日均液流量大小为7月(3.69 kg·d~(-1))>6月(2.90 kg·d~(-1))>8月(2.63 kg·d~(-1))>9月(1.47 kg·d~(-1))>10月(1.16 kg·d~(-1)),油松为7月(5.74 kg·d~(-1))>6月(3.30 kg·d~(-1))>8月(3.29 kg·d~(-1))>10月(2.06 kg·d~(-1))>9月(1.76 kg·d~(-1))。2种树种晴天树干液流密度变化幅度较大,而雨天变化幅度较平缓。(2)观测期间,2种树种均存在夜间液流活动,主要发生在0:00-6:00,在1:00点开始逐渐上升。河北杨和油松夜间液流量占全天总液流量最大比例分别为23.8%和16.6%,观测期间平均比例分别为12.1%和10.0%。(3)相关分析表明:河北杨液流密度与太阳辐射和气温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与风速显著正相关(P<0.05),与相对湿度极显著负相关(P<0.01),油松液流密度与太阳辐射、风速、气温和土壤含水量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与相对湿度和气压显著负相关。2种树种液流密度日变化与茎周长日变化呈显著负相关关系,液流活动能够指示树干茎周长白天收缩和夜间膨胀的日变化。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吴钦孝  刘向东  赵鸿雁  
枯枝落叶层作为土壤覆盖层(A层),对防止雨滴的直接击溅,降低水流速度,抑制土壤蒸发,促进降水入渗,控制水土流失,均有重要的作用,是继林冠之后森林水文效应的第二个活动层。研究并查明枯枝落叶层的蓄积量及其动态变化,将为确切评价林分的水文生态功能,合理经营水源涵养林和水土保持林提供科学依据;同时,对研究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也有重要意义。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安韶山  黄懿梅  
在野外调查与室内分析的基础上,研究18年生与8年生柠条林对土壤养分、土壤结构性能、土壤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灌木林(柠条)可明显提高土壤中有机质、速效氮和速效钾的含量,降低土壤pH和密度;快速显著地增加土体中>5mm水稳性团聚体和>0·01mm微团粒的数量,使土壤的营养状况及结构得到很大改善,协调供应养分和水分的能力提高;能促进粘粒形成聚积,防止土地退化和保护生态环境。
[期刊] 经济科学  [作者] 李文辉  宋宇  
黄土丘陵区是我国生态环境脆弱、农民生活贫困的典型区域,农户生计模式选择既直接关系到脱贫致富以及当地农业产业健康发展,更关系到生态环境保护等重大问题。采用随机调研所获取的陕北黄土丘陵区微观层面数据,在描述性统计的基础上,为解决多重共线性问题,运用随机森林法对生计模式分类进行判别并对重要变量进行分析,研究不同生计模式下收入水平的影响因素、与经济社会后果,并提出政策建议。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王国梁  刘国彬  常欣  许明祥  
以纸坊沟流域为研究对象,研究了植被恢复后不同植被对土壤水分的影响情况,得出如下结论:①草地土壤水分含量大于灌木林地,灌木林地土壤水分含量大于乔木林地;②选用乡土树种油松造林对土壤的干化程度较轻,选用刺槐造林时要考虑立地条件和造林密度,林草隔带种植可以减轻土壤干化程度;③灌木林下阴坡土壤干层并不比阳坡干层程度轻。土壤干化程度和植被种类直接相关。此外,受种植密度及人为干扰影响;④和以前人们的认识不同,天然草本植被也会形成土壤干层,其中白羊草和长芒草形成有利于自身群落稳定的干层,但茭蒿形成的干层则对自身稳定不利,在植被建设上应引起足够重视。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汪星  高志永  汪有科  聂真义  靳姗姗  董建国  
【目的】探究修剪与覆盖对黄土丘陵区旱作枣林土壤水分的影响,为该区林地土壤干层修复提供科学依据。【方法】2012—2015年,以典型黄土丘陵区枣林及农田为研究对象,设计10种试验处理:常规(PI-1)、轻度(PI-2)、中度(PI-3)、重度(PI-4)修剪;林下秸秆、石子覆盖、地膜覆盖、林下裸地;PI-4+塑料膜覆盖;农地。并采用中子水分仪定位监测土壤剖面水分含量,探讨不同处理下的土壤水分状况。【结果】与相似条件下的旱作农地相比,15龄旱作山地枣林土壤干层深度达560 cm,年均耗水量高出农地19.7 mm;不同修剪处理间,枣林土壤含水量存在显著差异(P<0.05),4种修剪处理土壤含水量表现为PI-1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薛萐  刘国彬  张超  张昌盛  
【目的】研究黄土丘陵区坡耕地营造果园后土壤质量变化过程。【方法】采用时空互代法,以黄土丘陵区不同年限的塌地果园为研究对象,选取坡耕地为对照,通过室内测试分析,并运用统计和相关分析等方法,研究土壤质量的变化过程。【结果】坡耕地改造为果园后,在改造初期土壤物理性质和抗蚀性变化不大或略有降低,随后显著改善并趋于稳定。土壤有机碳和全氮含量在改造前10年波动较大,增幅较慢,随后增长加速,15—30年基本趋于稳定;碱解氮含量在改造2年后增幅即达到显著水平,随后逐步升高。全磷和速效钾含量在初期显著降低,随后逐渐上升。速效磷在改造前10年变化不大,随后逐渐升高。pH随改造年限先升高后降低,CaCO3先降低后升...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戴全厚  刘国彬  张健  张冠华  王玉霞  张超  
【目的】研究黄土丘陵区植被次生演替灌木群落形成过程中土壤养分的变化情况。【方法】以白羊草群落为对照,选取杠柳、狼牙刺、丁香、虎榛子和柠条5种乡土树种为研究对象,测定其土壤养分含量,计算灌木群落形成变化过程中的土壤养分指数(Soil Nutrient Index,SNI),分析了各养分因子间的线性相关关系。【结果】不同灌木初期对土壤养分的适应能力大小顺序为:柠条(0.072)>狼牙刺(0.114)>杠柳(0.163)>丁香(0.172)>虎榛子(0.292)。不同植被物种群落土壤SNI值大小顺序为:虎榛子群落(0.979)>狼牙刺群落(0.535)>柠条群落(0.457)>丁香群落(0.341)...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王冬梅  孙保平  刘敬军  
黄土丘陵区小流域林业土地生产潜力研究*王冬梅孙保平刘敬军关键词黄土丘陵区小流域土地生产潜力气候生产潜力现实生产潜力土地是由土壤、气候、地貌、岩石、植被和水文等因素组成的自然历史综合体,是一切生产和一切生物生存的源泉。长期以来,黄土高原由于人口数量的迅...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董莉茹  许明祥  孙会  
【目的】研究黄土丘陵区刺槐林不同土层土壤碳通量,以准确评估该区域土壤碳排放量。【方法】以坡耕地(对照)以及10,20,30和40年生的刺槐(Robinia pseudoacacia)林为研究对象,用气体井法测定CO2浓度,使用Fick扩散法(5种扩散系数模型)计算0~200cm土层土壤剖面碳通量,并用Li-8100腔室法对表层土壤碳通量进行实地监测,最后将黄土丘陵区刺槐林地不同深度土层土壤碳通量的估算结果与实测值进行对比分析。【结果】1)5种扩散系数模型对土壤剖面碳通量的模拟结果有较大差异,其中Penman模型计算结果与实测值差异最大,Moldrup模型计算值与实测值差异最小。2)5种扩散系数...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陈文媛  张少妮  华瑞  徐学选  
植被恢复可以改善土壤的入渗能力,植被恢复方式不同及恢复进程中其土壤性质的改善对土壤水文特征的影响程度也将影响到植被恢复的格局。为确定林地、草地植被恢复年限对土壤水分入渗特征的影响,以黄土丘陵区西部官山林场退耕后栽植的刺槐林地、撂荒草地为对象,选取退耕年限为9年、15年、25年的林地、草地。于2014年5月对各样地的原状土土柱进行定水头入渗,比较不同退耕年限林地、草地的入渗性能和湿润锋穿透60 cm土柱的时间,并分析影响入渗特性的因素。结果表明:退耕年限为25年林地的土壤稳定入渗率、平均入渗率、前120 m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王恒威  许明祥  王爱国  马昕昕  
【目的】研究黄土丘陵区不同植被类型下土壤磷素有效性、植物叶片磷含量及土壤-植物磷素营养关系,以期揭示植被恢复对土壤磷素的影响,明确植物群落对土壤磷素环境的适应性。【方法】以农地为对照,采集了黄土丘陵区125块样地中不同植物(包括草本植物茵陈蒿、长芒草、铁杆蒿及人工林柠条、沙棘、刺槐)的叶片及其生长的土地表层(0~20cm)的土壤样品,测定了土壤全磷、有效磷、pH和叶片磷含量,分析了土壤与植物磷素营养特征以及土壤有效磷与叶片磷含量、土壤pH之间的相关性。【结果】研究区土壤有效磷含量极低(1.54mg/kg),全磷含量较高。不同植被类型下土壤全磷含量差异不显著,但土壤有效磷含量差异显著,土壤有效磷...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