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164)
- 2023(11780)
- 2022(10213)
- 2021(9613)
- 2020(8233)
- 2019(18929)
- 2018(18648)
- 2017(36485)
- 2016(20181)
- 2015(22789)
- 2014(22736)
- 2013(22550)
- 2012(21543)
- 2011(19740)
- 2010(20130)
- 2009(18997)
- 2008(19060)
- 2007(17795)
- 2006(15997)
- 2005(14264)
- 学科
- 济(83652)
- 经济(83570)
- 业(59629)
- 管理(52884)
- 农(48161)
- 企(37669)
- 企业(37669)
- 方法(33569)
- 农业(31738)
- 数学(29804)
- 数学方法(29445)
- 中国(21260)
- 学(20612)
- 业经(20414)
- 财(20367)
- 地方(19501)
- 制(17539)
- 贸(16983)
- 贸易(16975)
- 易(16539)
- 环境(16171)
- 策(14620)
- 银(13111)
- 银行(13068)
- 发(12842)
- 行(12516)
- 及其(12483)
- 融(12070)
- 金融(12067)
- 划(11907)
- 机构
- 学院(296779)
- 大学(292780)
- 济(121968)
- 经济(119294)
- 管理(110081)
- 研究(108113)
- 理学(93933)
- 理学院(92874)
- 管理学(91155)
- 管理学院(90637)
- 中国(83133)
- 农(76821)
- 科学(70090)
- 京(63151)
- 农业(59572)
- 所(58195)
- 业大(54981)
- 财(54556)
- 研究所(52930)
- 中心(50535)
- 江(47971)
- 财经(42182)
- 北京(39897)
- 范(38659)
- 院(38351)
- 师范(38203)
- 经(38174)
- 省(37957)
- 州(37388)
- 农业大学(36825)
- 基金
- 项目(195641)
- 科学(151073)
- 基金(139508)
- 研究(139476)
- 家(124717)
- 国家(123615)
- 科学基金(102559)
- 社会(85836)
- 社会科(80795)
- 社会科学(80766)
- 省(77919)
- 基金项目(73654)
- 自然(67858)
- 自然科(66042)
- 自然科学(66014)
- 划(65731)
- 自然科学基金(64817)
- 教育(61730)
- 编号(57752)
- 资助(57696)
- 成果(47134)
- 重点(44582)
- 发(44133)
- 部(42681)
- 农(39947)
- 课题(39911)
- 创(39511)
- 科研(38165)
- 计划(37614)
- 创新(37091)
- 期刊
- 济(142652)
- 经济(142652)
- 研究(84275)
- 农(76374)
- 中国(61060)
- 学报(54714)
- 农业(51332)
- 科学(49385)
- 大学(40749)
- 财(40631)
- 学学(38948)
- 管理(34821)
- 融(31566)
- 金融(31566)
- 业经(28871)
- 教育(27279)
- 业(26099)
- 技术(23432)
- 经济研究(20531)
- 问题(20387)
- 财经(20213)
- 版(17687)
- 经(17355)
- 资源(15650)
- 业大(15562)
- 农村(15494)
- 村(15494)
- 世界(15470)
- 农业经济(14745)
- 技术经济(14555)
共检索到45311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虎陈霞 傅伯杰 陈利顶 连纲
保护和改善农业生态环境,合理、永续地利用自然资源,是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前提。当前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面临着生态环境恶化的严峻形势,而生态环境意识的缺乏则是形成这种局面的最根本、最主要的原因。因此,提高人们的农业生态环境意识,成为改善农业生态环境状况和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根本。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宋乃平 王磊 刘艳华 陶燕格 马忠玉
为了检验退耕还林草工程对土地利用的影响,对案例区域———宁夏回族自治区固原市原州区有关政府部门和典型村的农户进行了调查。考察了退耕还林草实施的目标、过程、方式、进度安排,其中存在的问题及各部门的政策建议,收集了面上资料;座谈访问农户的家庭基本情况、退耕还林草工程参与情况、农地地块退耕前后的利用和投入产出状况、家庭各业生产情况等。将调查得到的各种数据输入到Excel软件中,利用统计功能和函数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原州区退耕对象的瞄准精度不高,退耕的陡坡地尚不及退耕地总面积的50%;退耕还林提高了林地在土地利用结构中的比重,而草地比重却变化不大;退耕还林草后农户减少了低价值粮食作物的种植面积,增...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李世东
为了得出符合中国国情的退耕还林还草模式 ,针对我国退耕还林还草主要在长江上游、黄河上中游开展的实际 ,在两大流域分别选取一个典型的植被恢复困难的类型区 ,即长江上游的干热干旱河谷区、黄河上中游的黄土丘陵沟壑区 .利用适地适树理论、正交实验设计和建立半永久全封闭径流观测场的方法 ,对树种的选择、配置和生态效益进行了研究 .最后提出了生态、经济、社会效益有机结合的退耕还林还草模式 ,包括其类型区域范围、自然资源特点、社会经济特点、主要限制因子、基本技术思路、林草类型结构、植被恢复方式、植被恢复技术、主要树种草种、经营管护方式等 .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杜英 杨改河 刘志超
【目的】退耕还林还草工程的生态效益可以由农田生态系统转变为林草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增加量来体现。对退耕还林还草工程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进行估算,可以为验证退耕还林还草效果、完善退耕还林还草政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根据黄土丘陵沟壑区退耕还林还草工程实施前后生态系统特征的变化和生态系统服务的内涵,选取土壤保持、涵养水源、维持营养物质循环、固碳释氧、净化空气、保护生物多样性等指标,运用市场价值法、费用替代法、影子工程法、机会成本法等研究了安塞县退耕还林还草工程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及价值的时空变化,并对退耕后生态系统中各植被类型的服务价值进行了评估。【结果】实施退耕还林还草工程以来,安塞县退耕还林还草工程的...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成六三 吴普特 赵西宁
为了评估黄土丘陵区实施退耕还林工程对县域粮食安全的影响,选取研究区典型四县——米脂、清涧、子洲和吴堡,假设实施退耕还林工程粮食补贴全部以粮食实物兑现和不实施退耕还林工程退耕的坡耕地提供粮食生产为前提,运用修订的耕地压力指数模型来对比评估退耕还林工程对县域粮食安全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退耕还林工程对米脂县和子洲县粮食安全影响较明显,对清涧县和吴堡县影响甚微。不同退耕规模对不同人口密度县域粮食安全的影响程度不同。研究结果对国家建立长期、稳定、有效的粮食补偿机制有一定参考意义。
关键词:
退耕还林工程 耕地压力指数 粮食安全
[期刊] 经济科学
[作者]
李文辉 宋宇
黄土丘陵区是我国生态环境脆弱、农民生活贫困的典型区域,农户生计模式选择既直接关系到脱贫致富以及当地农业产业健康发展,更关系到生态环境保护等重大问题。采用随机调研所获取的陕北黄土丘陵区微观层面数据,在描述性统计的基础上,为解决多重共线性问题,运用随机森林法对生计模式分类进行判别并对重要变量进行分析,研究不同生计模式下收入水平的影响因素、与经济社会后果,并提出政策建议。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高超 袁德义 邹锋
根据目前林业发展及生态文明建设的热点问题,探讨了发展油茶产业及实施退耕还林工程的重要性。以湖南省为例,分析当前油茶产业发展和退耕还林工程的现状,提出在南方丘陵区将发展油茶产业同退耕还林工程有机结合。针对丘陵地区的退耕还林地,简述了油茶的造林技术措施,指出油茶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对策、建议。以此达到资源合理配置、改善生态环境、保障国家粮油安全、促进区域经济增长、走林业可持续发展道路的目的,兼顾了生态、经济和社会三大效益。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田国英 陈亮
退耕还林政策规定对退耕农户补贴8年。由于补贴8年的承诺即将到期,政府下一步如何行动直接决定了广大退耕农户的行为选择。在过去的几年中,退耕补贴对农户收入、生活的影响如何,这成为下一期政府决策的重要参考因素。通过对山西临县的实地调查,可以看到退耕补贴在退耕户的家庭收入中占到很大的比重。退耕还林的后续政策有必要延续以前的补贴措施,但补贴的方式应该发生一些变化。
关键词:
退耕还林 补贴 t检验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吴建平 韩新辉 任成杰 杨改河 任广鑫
【目的】研究黄土丘陵区不同退耕年限林地有机碳及全氮的差异性,分析全氮及有机碳与环境和土壤因子的关系,为该区域生态恢复与土壤质量评价提供科学参考。【方法】结合野外调查和室内分析,运用统计分析及冗余分析方法(RDA),以耕地(CL)为对照,对黄土丘陵区退耕种植25,35,40年的柠条(Caragana korshinskii Lam.,CK)、刺槐(Robinia pseudoacacia L.,RP)林地(以下分别用CK25a、CK35a、CK40a、RP25a、RP35a、RP40a表示)为研究对象,分别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刘涛 党小虎 刘国彬 刘宝军 邵传可
【目的】比较宁夏隆德县3种灌木林生态系统的固碳能力,以便选择和发展固碳能力较强的灌木种。【方法】在宁夏隆德县退耕还林实施区,选择7年生沙棘(Hippophae rhamnoides)、柠条(Caragana korshinskii)和山毛桃(Prunus davidiana)灌木林,设置样地,测算灌木层、草本层的生物量,并取0~100cm土层土样,测定不同土层土壤体积质量,计算灌木层、草本层和土壤层的碳密度,分析3种灌木林各组分及土壤碳密度的变化。【结果】沙棘、柠条、山毛桃灌木林生态系统碳密度分别为63.29,52.82和77.78t/hm2,其碳密度的空间分布格局基本一致,即土壤层碳密度所占...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徐勇 田均良 刘普灵
论文在阐述“梯田退耕”生态重建规划指导思想、内容、标准及宜遵循的基本原则的基础上,借助GIS空间分析技术,提出并探讨了针对黄土丘陵区中小尺度流域或行政村合理布建梯田和经济林果园地等的规划方法及技术流程,进而将其应用于燕沟流域,研究结果表明业已探讨的规划方法是可行的和实用的。按规划结果,燕沟流域至少需新修梯田295.06hm2、果园4.61hm2,使其基本农田达到359.23hm2、果园面积达到622.69hm2;森林覆盖率48.87%,林灌草植被覆盖率可达75%,坡地减沙效益在80%以上。农业发展预计每年可实现粮食总产1645.13t、苹果总产9340t以上,载畜量可达7500只羊单位。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赵允格 许明祥 王全九 邵明安
以黄土丘陵区易形成生物结皮的阴坡自然撂荒地为研究对象,运用时空互代法,通过野外调查结合室内分析,研究了不同年限(1~13a)撂荒地上生物结皮的形成对0~20cm剖面土壤含水量、容重、地表粘结力、水分渗透性、有机质含量以及土壤全量和速效养分含量等基本理化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生物结皮的形成可显著影响0~20cm土层土壤的理化性状,表现为:①退耕后,由于生物结皮的形成,退耕地较农地土壤渗透性显著降低,0~20cm土层土壤含水量随退耕年限的延长经历了一个先增后减的变化过程,导致了10a以上退耕地土壤含水量的降低;②生物结皮可显著提高退耕地土壤表面粘结力,10a以上退耕地保留结皮土壤的粘结力是初始退耕...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薛萐 刘国彬 戴全厚 张超 余娜
【目的】土壤微生物量是表征土壤生态系统中物质和能量流动的重要参数,研究黄土丘陵区坡耕地撂荒后微生物量及其活性的变化过程对认识该地区生态恢复过程中土壤质量的演变及其效果评价具有重要意义。【方法】采用时空互代法,以典型侵蚀环境纸坊沟流域生态恢复过程中不同年限的撂荒地为研究对象,选取坡耕地和天然侧柏林为参照,通过室内测试分析,并运用统计和相关分析等方法,研究坡耕地撂荒后土壤微生物量、呼吸强度、代谢商(qCO2)及土壤理化性质的演变特征。【结果】侵蚀环境下的坡耕地土壤微生物量含量偏低,土壤理化性质较差,撂荒后理化性质得到显著改善,微生物量碳(Cmic)在撂荒1a后显著增大,前7a较为剧烈,增幅较大,随...
关键词:
黄土丘陵区 撂荒 微生物量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张晓曦 刘增文 邴塬皓 朱博超 米彩红
【目的】分析3种针叶人工纯林发生土壤极化的风险。【方法】2011-2012年,在黄土丘陵区,选择侧柏、油松和落叶松3种针叶人工纯林作为研究对象,分别测算了3种针叶人工林的林分生物量、生产力和养分循环量;此外,将采集的土壤分别与枯落物(枯落叶和根系)混合,进行分解培养试验,研究枯落物分解对土壤生物学性质的影响。【结果】不同针叶人工纯林中,N、P、K积累量在不同器官中存在差异。侧柏纯林中,N、P、K主要积累在干中;落叶松纯林中,N、P、K主要积累在根和干中;在油松纯林中,N、P、K主要积累在根中。在生长季节短期内,侧柏和油松纯林的养分循环特征导致土壤存在K负向极化风险,落叶松纯林土壤存在N负向极化...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赵敏娟 姚顺波
本文的目的在于从农户层面上,以技术效率为标准,对退耕还林政策加以评价。以黄土高原区的陕西省吴起县、定边县和甘肃省华池县为实证案例,论文通过同时估计农户的投入导向的随机距离前沿和技术效率影响模型两个等式,分别测算了2009年吴起县159户、定边县152户和华池县125户农户退耕还林政策与技术效率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退耕还林与吴起县农户技术效率之间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与定边县和华池县的样本农户技术效率之间呈现显著负相关关系。因此,退耕还林政策在我国不同地区的执行存在显著差异;需要对定边和华池农户给予额外补贴或者实质性扶持,才可以实现该公共政策均衡私人森林供给和社会森林需求。研究还显示:3县农户生...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