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166)
2023(9164)
2022(7857)
2021(7236)
2020(6060)
2019(13599)
2018(13570)
2017(24569)
2016(13586)
2015(15822)
2014(16558)
2013(15993)
2012(15211)
2011(14227)
2010(14824)
2009(14085)
2008(13980)
2007(13134)
2006(12010)
2005(11291)
作者
(43622)
(36402)
(36358)
(34758)
(23141)
(17496)
(16657)
(14115)
(13692)
(13274)
(12621)
(12279)
(12134)
(11755)
(11475)
(11208)
(10585)
(10540)
(10519)
(10487)
(9406)
(9019)
(8846)
(8494)
(8255)
(8167)
(8159)
(8028)
(7551)
(7098)
学科
(75305)
经济(75217)
管理(41018)
(30596)
(25404)
企业(25404)
方法(23332)
地方(20464)
数学(19262)
数学方法(18821)
(18491)
中国(16762)
(15072)
业经(14332)
(14212)
地方经济(13492)
(13412)
环境(13306)
理论(11374)
(10614)
(10395)
金融(10393)
(10177)
(10130)
银行(10109)
农业(9959)
(9696)
经济学(9136)
(9039)
(9013)
机构
学院(211170)
大学(210841)
(87049)
经济(84832)
研究(77308)
管理(71948)
中国(60273)
理学(59364)
理学院(58494)
管理学(57019)
管理学院(56620)
科学(48599)
(46812)
(41164)
(40789)
研究所(36366)
中心(35532)
(35032)
(33826)
财经(31435)
北京(30657)
业大(29588)
(29526)
师范(29225)
(28276)
(27983)
(27950)
经济学(27418)
农业(25903)
(25851)
基金
项目(127839)
科学(98275)
研究(92640)
基金(89967)
(79124)
国家(78471)
科学基金(65605)
社会(57446)
社会科(54147)
社会科学(54134)
(49745)
基金项目(46138)
教育(42200)
(41878)
自然(41809)
自然科(40623)
自然科学(40611)
自然科学基金(39805)
资助(38523)
编号(37570)
成果(32246)
重点(29540)
(28213)
课题(27405)
(26915)
(24567)
大学(23983)
科研(23726)
国家社会(23656)
创新(23172)
期刊
(114902)
经济(114902)
研究(67328)
中国(49320)
学报(35113)
(33257)
科学(31274)
(31133)
管理(29640)
大学(26484)
教育(24939)
学学(24699)
农业(20533)
技术(20525)
(20186)
金融(20186)
经济研究(17483)
财经(16721)
业经(16055)
(14646)
问题(14060)
统计(12330)
图书(11987)
技术经济(11573)
资源(11009)
(10715)
(10615)
(10568)
(10501)
决策(9740)
共检索到34592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戴全厚  刘国彬  刘普灵  梁银丽  吴发启  梁宗锁  王继军  
生态经济系统健康是黄土高原水土保持与生态建设的目标。本文在分析流域生态系统健康特征和诊断指标筛选原则的基础上,构建了一套适合于该区中尺度生态经济系统健康诊断指标体系。以均方差决策法确定了各指标的权重,运用递阶多层次综合法、线性加权函数法分别建立了二级层次和综合指标健康诊断模型――健康指数。采用比较生态学方法,分析研究黄土丘陵区中尺度生态经济系统健康空间和时间动态变化。结果表明,该区系统健康状况相对稳定,在不同途径生态恢复措施实施过程中,流域健康指数呈逐年波动式上升趋势(由建设前的0.2125增大的现在的0.5188),具有可持续发展能力。同时,以现实生态经济最佳水平为目标,引入障碍度、优势度等...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刘国彬  胡维银  许明祥  
建立健康的流域生态系统是恢复退化的生态系统、实现黄土高原山川秀美的目标。论文以安塞纸坊沟小流域为对象,利用层次分析法,选取林草覆盖度、基本农田面积、土壤抗冲性、土壤有机质含量、农业产投比、粮食单产、人均纯收入和综合治理减沙效率等反映流域生态经济系统功能评价指标,定量分析了黄土丘陵区安塞纸坊沟小流域进行水土保持型生态农业的建设中生态系统恢复的过程。研究表明,该小流域经过近20年治理,经历了起始恢复、稳定发展阶段,开始进入良性循环。其健康指数由1985年的0.178增加到1999年的0.707。研究中首次引入土壤抗冲性和有机质指标,并在评价中对生态系统恢复不同阶段给予各指标不同权重值,对方法进行了...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王继军  李慧  苏鑫  杜娜  
农业生态经济系统耦合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是潜变量与潜变量、潜变量与可测变量及可测变量之间相互作用的结果,结构方程模型的建立很好地描述了这一复杂关系。通过对吴起县、安塞县和宝塔区共建的中尺度生态农业建设试验示范区、米脂县等3个典型区域所代表的黄土丘陵区及其各个区域农业生态经济系统结构方程模型的建立与运算,结果表明:在"退耕还林还草工程"等外力作用下,农业生态经济系统运行模式基本揭示了农业产业与农业资源相互耦合这一本质规律,但现状耦合模式并未充分利用农业资源,系统耦合效果较低。农业产业与农业资源对系统耦合的影响系数分别为0.54和0.16,农业产业和农业资源之间的相关系数只有0.28,即农业资源没有...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张丽萍  程积民  王继军  
黄土丘陵区固原上黄试验区近20年(1986-2005)来农业生态经济系统演变过程可划分为三个阶段:第Ⅰ阶段(1986-1999)、第Ⅱ阶段(1999-2002)、第Ⅲ阶段(2002-2005)。在对农业生态经济系统演变三个阶段的特征及互动过程分析的基础上,利用通径分析方法探讨了各个阶段的驱动力。第Ⅰ阶段:提高单产是主要驱动力;第Ⅱ阶段:退耕还林还草是主要驱动力;第Ⅲ阶段:经济利益是主要驱动力。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陈长青  何园球  卞新民  
在分析生态经济系统健康特征和指标筛选原则的基础上,构建了一套适合于县域尺度生态经济系统健康诊断指标体系。并运用层次分析法,采用了精度较高的均方差法确定指标权重,运用递阶多层次综合法和线性加权函数法建立了时间尺度上的农林复合生态系统综合评价模型,以县为单元,研究了红壤丘陵区县域多年农林复合生态经济系统健康情况。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1980~2005年生态经济综合健康稳定水平呈逐年上升趋势,经济健康性方面是逐年平稳上升,社会健康性是波动性上升,而资源环境健康性则是先升后降,然后是相对稳定。引入障碍度概念,进行健康障碍诊断。分析结果表明1991年以前障碍因子主要是经济指标,1997年后障碍因子主要是...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余慧敏  郭熙  
研究目的:构建生态视角下的耕地健康诊断体系,对南方典型丘陵区耕地健康状况进行诊断,为促进耕地健康提供对策建议。研究方法:本文基于生态视角,选取土壤肥力指标、耕地土壤环境污染性指标及有益性指标构建了南方典型丘陵区耕地健康诊断体系,利用多因素综合法进行土壤肥力水平评价,采用最小因子法进行耕地有益系数评价,运用内梅罗综合污染指数法进行耕地污染状况评价,针对未污染耕地,利用有益系数对土壤肥力分值进行修正,对受污染耕地根据污染状况进行分类诊断。研究结果:奉新县耕地总体健康状况良好,健康耕地占89.62%,5.40%的耕地因缺肥处于亚健康,4.38%的耕地因灌溉水水质受到污染不健康,0.60%的耕地因存在土壤重金属污染而不健康。研究结论:基于土壤肥力—环境污染—土壤有益元素的耕地健康综合诊断体系与方法,为南方典型丘陵区的耕地质量评价以及耕地保护研究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也为其他区域耕地质量评价和耕地保护提供有益的借鉴。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张志霞  许明祥  师晨迪  邱宇洁  
运用地统计学和GIS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黄土丘陵区县域不同地貌单元土壤有机碳空间变异的尺度效应,尺度划分为县域、县域上三种不同的地貌单元以及与地貌单元相对应的乡镇尺度,结果表明:①各个尺度下有机碳含量均偏低,完整地貌单元尺度与乡镇尺度有机碳均值与变异系数大小顺序不同;②高山区随着尺度的变化,自然因素对变异的影响程度没有显著变化,但低山丘陵区与丘陵沟壑区自然因素的影响程度减小,插值图表现出较小的研究面积有机碳含量信息更丰富;③县域尺度上海拔与土壤类型是导致变异的主控因素,在丘陵沟壑区,所研究的自然因素(海拔、土壤类型、土壤侵蚀程度、田面坡度、坡向)对其影响都不显著;在低山丘陵区,地貌单元上主控因...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徐勇,Roy C.Sidle,景可  
在探讨黄土丘陵区生态环境建设与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定位问题的基础上 ,概括了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前提、应遵循的基本原则和发展方向 ,提出了生态适宜型农村经济发展模式的总体构架、地域类型及产业基础建设标准 ,最后从生态环境效益、经济效益和可持续发展性等角度对模式进行了较为深入的评价和分析。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刘涛  党小虎  刘国彬  刘宝军  邵传可  
【目的】比较宁夏隆德县3种灌木林生态系统的固碳能力,以便选择和发展固碳能力较强的灌木种。【方法】在宁夏隆德县退耕还林实施区,选择7年生沙棘(Hippophae rhamnoides)、柠条(Caragana korshinskii)和山毛桃(Prunus davidiana)灌木林,设置样地,测算灌木层、草本层的生物量,并取0~100cm土层土样,测定不同土层土壤体积质量,计算灌木层、草本层和土壤层的碳密度,分析3种灌木林各组分及土壤碳密度的变化。【结果】沙棘、柠条、山毛桃灌木林生态系统碳密度分别为63.29,52.82和77.78t/hm2,其碳密度的空间分布格局基本一致,即土壤层碳密度所占...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罗娅  杨胜天  周秋文  陈珂  王志伟  
黄土丘陵沟壑区大空间尺度植被减沙方程是分析黄土高原植被变化产沙效应的有效工具,其在不同空间尺度的适应性对于黄河水沙情势变化研究十分重要。运用数值试验方法,研究黄土丘陵沟壑区大空间尺度林草植被减沙方程在小流域、子流域和栅格等3种空间尺度的适应性。结果显示,黄土丘陵沟壑区大空间尺度林草植被减沙方程在各空间尺度的总体估算偏差(D)由小到大排序为小流域(D=52.26%)子流域(-0.31)>栅格(-0.80)。可见,黄土丘陵沟壑区大空间尺度植被减沙方程在约500 km2以上的流域单元较为适...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张虹波  刘黎明  张军连  朱战强  
土地资源生态安全研究是当前区域可持续发展研究的前沿课题,科学评价区域土地资源生态安全状态及变化,是土地利用科学决策及土地利用模式优化的基础和依据。本文界定了土地资源生态安全的概念,针对黄土丘陵区土地资源特点及面临的主要生态问题,基于P-S-R概念模型运用层次分析法建立了黄土丘陵区土地资源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并对指标安全阈值的确定进行了初步探讨。鉴于土地资源生态安全的动态特性,提出了基于状态评价模型和趋势分析模型相结合的区域土地资源生态安全动态评价方法,弥补了传统静态评价方法的不足,以地处宁南黄土丘陵区的彭阳县为例,进行了实证研究,对彭阳县1986年~2004年土地资源生态安全状态及变化趋势进...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李小利  刘国彬  田东飞  党小虎  
文章基于黄土丘陵区油田开发典型流域社会经济调查,探讨了石油开发对当地农村社会经济的影响。结果表明,油田开发期间对当地农民经济收益有显著改善作用,在三年内,油区农村与油田有关人均年收入达3689元,是传统收入的1.6倍。油田正常生产后油区农村仍以传统收入为主。油田开发后油区非农业人口和工副业收入均增加较快。油区农民消费结构明显改善,油区5个村恩格尔系数均值由开发前的0.67下降到0.54,农村消费已从数量扩张型的满足温饱阶段向注重生存质量的小康阶段发展。在采油区,油田伴生天然气解决了周围农民燃料短缺问题,每年可节约煤炭643吨,节省薪柴505吨,每户年均节约燃料支出约800余元,提高了农民的生活...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丁婧祎  赵文武  王军  房学宁  
自黄土高原退耕还林还草政策实施以来,在水源涵养功能明显提升的同时径流显著减少,导致该区域出现了水源涵养服务与水供给服务间的权衡问题。为探究径流减少的原因,进而为不同空间尺度的生态系统服务权衡提供支撑,本文分析了陕北黄土丘陵沟壑区2006-2011年降水和植被变化对径流影响的尺度效应。结果表明:研究区域内汛期降水量呈现出由东南向西北逐渐减少的空间分异特征;在研究时段内,植被恢复效果明显,近8成地区植被覆盖状况得到了改善,尤其是植被覆盖较差的地区恢复效果更为显著;在各子流域中,降水与径流间呈现出显著的正相关性,二者的相关系数随着子流域面积的增加而增大,表现出明显的尺度效应。随着子流域面积增大,15°以上土地比例增加,陡坡植被覆盖类型趋于均一化,具有显著截流功能的林地呈现减少趋势是尺度效应形成的主要原因。NDVI与径流的相关性不显著,二者的相关系数随着子流域面积变化的规律性不强,植被对径流影响没有明显的尺度效应。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刘前进  蔡强国  刘纪根  吕国安  张光远  
土壤侵蚀模型在空间尺度上可以划分为坡面、小流域和区域3个不同层次。在坡面尺度上,主要考虑坡面侵蚀的垂直分带性及其相互影响;小流域尺度上,不但考虑坡面侵蚀的特点,还要考虑坡面来水来沙对沟道侵蚀产沙的影响、重力侵蚀及泥沙输移情况;在区域尺度上则主要考虑小流域各自的侵蚀产沙特点及其相互影响。因侵蚀的空间尺度不同,在建立土壤侵蚀模型时,要考虑由于空间变化所引起的侵蚀因子对侵蚀产沙响应的不同。影响侵蚀产沙过程的因素在时空上具有很大的不均匀性和变异性,从而增加了不同尺度间侵蚀产沙模拟的复杂性。因此尺度转换是进行不同尺度间侵蚀产沙模拟的关键所在,该文列举了5种土壤侵蚀模型建立中可以参考的尺度转换方法。通过分...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廖义善  蔡强国  秦杰  丁树文  张建波  
本文在陕北岔巴沟流域,依据不同的时间尺度,挑选了1964年及1966年中能覆盖整个岔巴沟流域的9场降雨(次降雨尺度),包括着9次降雨的6个月份(月尺度)以及1964、1965、1966和1967连续4年(年尺度)的侵蚀产沙数据。分别在峁坡、全坡面、毛沟、支沟、干沟等不同空间尺度下,考虑次暴雨、月、年等不同时间尺度的侵蚀产沙情况。分析结果表明:坡面尺度与支沟、干沟尺度的侵蚀产沙方式有所不同,后者年际产沙模数变幅比较小(年际间产沙模数差异系数为0.42);在同一时间尺度下,产沙模数的大小,由时间不同造成的差异大于由空间不同造成的差异。在小的时间尺度,产沙模数大小变化比较随机;在大的时间尺度,产沙模...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