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2292)
2023(3340)
2022(2973)
2021(2726)
2020(2415)
2019(5411)
2018(5376)
2017(9951)
2016(5581)
2015(6088)
2014(6102)
2013(6031)
2012(5671)
2011(5301)
2010(5335)
2009(4887)
2008(4769)
2007(4233)
2006(3751)
2005(3465)
作者
(19631)
(16394)
(16139)
(15642)
(10416)
(7991)
(7410)
(6440)
(6150)
(5729)
(5689)
(5651)
(5592)
(5440)
(5341)
(5181)
(5081)
(4888)
(4779)
(4726)
(4481)
(4223)
(4129)
(3819)
(3725)
(3714)
(3703)
(3472)
(3362)
(3335)
学科
(21351)
经济(21331)
管理(14772)
(13728)
(12185)
企业(12185)
(9988)
方法(9507)
数学(7759)
数学方法(7658)
中国(5485)
(5406)
(5379)
结构(5100)
(5050)
业经(4914)
产业(4559)
(4394)
地方(4291)
(3590)
理论(3573)
(3539)
(3525)
财务(3513)
财务管理(3509)
银行(3500)
(3458)
农业(3453)
企业财务(3400)
(3366)
机构
大学(84915)
学院(82876)
研究(33090)
管理(28671)
(28578)
经济(27905)
科学(25144)
理学(24961)
中国(24679)
理学院(24598)
管理学(23828)
管理学院(23696)
(20098)
(19145)
(18478)
研究所(17420)
业大(16305)
农业(16273)
中心(14740)
(13282)
(13211)
(12668)
(12235)
北京(11780)
(11485)
实验(11400)
师范(11172)
(11119)
实验室(10960)
财经(10757)
基金
项目(61470)
科学(48161)
基金(45856)
(43221)
国家(42965)
研究(37466)
科学基金(35618)
自然(26578)
自然科(25979)
自然科学(25973)
自然科学基金(25525)
基金项目(24326)
(23630)
社会(22681)
社会科(21520)
社会科学(21515)
(21395)
资助(19304)
教育(17184)
重点(15308)
计划(14240)
编号(13105)
(13088)
(13052)
科技(13029)
科研(12671)
(12243)
创新(11647)
专项(10904)
成果(10539)
期刊
(30635)
经济(30635)
研究(21445)
学报(21257)
科学(17943)
(16657)
中国(16040)
大学(14887)
学学(14331)
管理(11532)
农业(11278)
(9580)
技术(6743)
业大(6189)
(5857)
教育(5657)
(5388)
金融(5388)
资源(5351)
财经(5126)
(5011)
经济研究(4977)
农业大学(4898)
林业(4782)
科技(4775)
业经(4736)
(4466)
问题(4151)
自然(3875)
统计(3778)
共检索到12006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渔业科学进展  [作者] 赵彦花  区又君  李加儿  温久福  周慧  
利用石蜡切片、HE和阿利新兰-高碘酸雪夫-试剂[AB-PAS (Alician blue and periodic acid Schiff reagent AB, pH 2.5)]染色技术,研究黄唇鱼(Bahaba flavolabiata)消化系统的组织结构和黏液细胞的分布特征。黄唇鱼食道粗而短,胃呈"卜"形,分为贲门部、盲囊部和幽门部,胃与肠的连接处有8条幽门盲囊,肠道在体腔内迂回2个曲折。光镜下观察到消化管管壁由外至内依次为外膜、肌肉层、黏膜下层和黏膜层。食道肌肉层很厚,黏膜层很薄,未见黏液细胞分布。胃部肌肉层和黏膜层均很厚,黏膜固有层分布胃腺,黏膜上皮为单层柱状上皮。幽门盲囊管腔很大,但肌肉层很薄。肠道肌肉层较厚,黏膜皱褶较细长,黏膜上皮细胞间可见圆形的黏液细胞。肝脏内弥散分布胰腺组织,肝小叶内可见大量糖原空泡。AB-PAS染色检测到胃部分布为红色的Ⅰ型黏液细胞;幽门盲囊黏膜上皮分布大量蓝色的黏液细胞,为Ⅱ型黏液细胞;前肠、中肠和后肠检测到大量Ⅱ型黏液细胞,并有少量Ⅰ型黏液细胞。黄唇鱼消化系统的组织结构以及黏液细胞分布特征体现了食性与结构功能相协调的特点。
[期刊] 渔业科学进展  [作者] 王永波  陈国华  王珺  骆剑  黄宗文  尹绍武  
采用阿立新蓝过碘酸雪夫试剂染色法,研究了波纹唇鱼消化道黏液细胞的类型和分布规律。波纹唇鱼黏液细胞在消化道各部位均有分布,不同部位黏液细胞密度和类型均有差异。在靠近消化腔的部位分布Ⅱ型黏液细胞;在黏膜层基部多分布Ⅲ型和Ⅳ型黏液细胞。口咽腔、舌和食道部位主要分布Ⅱ型和Ⅳ型黏液细胞;小肠和直肠黏膜层顶部主要分布Ⅱ型和Ⅳ型黏液细胞,基部主要为Ⅲ型和Ⅳ型黏液细胞。
[期刊] 渔业科学进展  [作者] 李鑫炜  骆剑  李伟萍  陈国华  
利用组织学切片及AB-PAS组化染色技术对点带石斑鱼0~28日龄仔稚鱼消化道(口咽腔、食道、胃、肠)不同类型黏液细胞的发生与发育进行了系统的研究。点带石斑鱼黏液细胞分成Ⅰ~Ⅳ共4种着色类型和囊状、梨状、杯状3种形态类型。结果表明,点带石斑鱼黏液细胞最早出现在3日龄仔鱼的口咽腔部位。12日龄之前的黏液细胞数量较少,且主要以Ⅱ型为主,形态上主要为囊状细胞。12~15日龄黏液细胞的数量出现急剧增长,其空间分布模式也随之基本形成。之后日龄的样本中,黏液细胞以Ⅲ、Ⅳ型为主,而I、Ⅱ型黏液细胞所占比例较低。口咽腔、食道的黏液细胞以囊状、梨状为主,胃、肠黏液细胞早期为囊状,随后梨状细胞逐渐增多,最终以杯状细...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何敏  张宇  方静  
应用AB-PAS染色法及JD-801形态学图像分析系统,对重口裂腹鱼(Schizothorax davidi Sauvage)消化道黏液细胞进行了分型研究。结果显示:重口裂腹鱼消化道黏液细胞可分为Ⅰ型、Ⅱ型、Ⅲ型、Ⅳ型。其中,口咽腔和食道黏液细胞以Ⅱ型为主;前肠以Ⅰ型为主;中肠以Ⅲ型、Ⅳ型为主;后肠以Ⅱ型为主。结果表明,黏液细胞分布密度与各段消化道功能密切相关。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王宜艳  孙虎山  孙修勤  李光友  
采用组织化学方法,AB-PAS染色,对人工养殖的1龄海湾扇贝(Argopecten irradians,壳长35~40 mm)进行显微观察,发现海湾扇贝唇瓣、口唇、胃、肠、直肠、晶杆囊和肝脏中均有粘液细胞分布,其中,内唇瓣的内表皮和外唇瓣的外表皮粘液细胞数量较多,其中Ⅱ型(AB-PAS染色呈蓝色)最多,Ⅳ型(蓝紫色)次之,Ⅲ型(紫红色)较少,Ⅰ型(红色)极少;内唇瓣的外表皮和外唇瓣的内表皮粘液细胞仅在每一横褶的皱褶处集中分布,多为Ⅱ型,另有少量Ⅳ型。口唇粘液细胞较多,排列比较紧密,Ⅱ型最多,ⅣJ型次之。胃粘液细胞数量很少,均为Ⅱ型。肠粘液细胞(Ⅱ型)较多,在肠上皮细胞较薄的区域分布密集。直肠粘...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张建业  杨瑞斌  杨学芬  王卫民  魏开建  樊启学  
利用组织学切片及AB-PAS染色技术对泥鳅(Misgurnus anguillicaudatus)仔稚鱼(1~45d)消化道各段黏液细胞的发育阶段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泥鳅消化道发育过程中先后出现Ⅰ型、Ⅱ型、Ⅲ型和Ⅳ型4种类型的黏液细胞。消化道黏液细胞最早在3d的口腔、食道和7d的消化道中有分布。10d前黏液细胞数量较少,15d开始黏液细胞分布广泛,随着仔稚鱼发育,黏液细胞的类型逐渐由幼稚型的Ⅰ型和Ⅱ型为主转变为成熟型的Ⅲ型和Ⅳ型细胞占主导。根据仔稚鱼消化道黏液细胞的发育和分布规律,推测3~10d为消化道发育的敏感期,20d左右消化道功能发育逐渐完善。建议根据泥鳅消化功能的发育过程采用不同的饵料...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李学琴  徐有明  林汉  王昆喜  张佳颖  董敏  张莲花  
樟脑樟油是重要的林化产品之一,广泛用于化工和医药行业。油细胞在部分双子叶植物组织中存在,是一种特化的分泌细胞,多呈散生状分布于这类植物各组织中,是芳香油、油脂产生的主要场所(Richter,1981;Fahn,1982;初庆刚等,1998;Mastroberti et al.,2008;Crivellaro et al.,2013)。黏液细胞是一种异形细胞,属于分泌组织之一,是黏质产生、贮存的重要部位(Fahn,1982;Crivellaro et al.,
[期刊] 海洋渔业  [作者] 王永波   高进   陈傅晓   刘金叶   谭围   符书源  
为了研究三叶唇鱼(Cheilinus trilobatus)消化系统组织特征,采用组织切片技术,对三叶唇鱼消化系统进行组织学观察。结果发现:三叶唇鱼消化道由口咽腔、食道、小肠和直肠构成。口咽腔内颌齿和咽齿发达,颌齿单行排列,1对上咽齿呈三角形左右对称分布,下咽齿由颗粒状齿愈合而成,呈“T”型;肠道短粗,在体腔内形成一个弯曲,呈“之”型排列,比肠长0.32±0.11;消化腺由肝胰脏和胆囊构成,肝脏分成三片,中间大、两边小,包裹在小肠上,胰脏沿肝血管呈弥散状分布在肝脏组织内部,胆囊呈椭圆型,位于肝腹叶下部,肝总管在小肠前部紧挨食道后与小肠连通,比肝胰脏重(1.43±0.32)%。口咽腔壁光滑,粘膜层主要由复层扁平细胞组成,表层有少量杯状细胞,中间有圆形粘液细胞,表层分布有味蕾。食道由粘膜层、粘膜下层、肌层和浆膜层组成,粘膜层由二级和三级指状突起构成,基部有“凹”型类似外分泌腺的结构;肌层特别发达,由外环肌和内纵肌组成,纵肌层呈不连续束状分布,外包一层浆膜,与粘膜下层分界不明显,两肌层间可见肌间神经丛分布。小肠和直肠均由粘膜层、粘膜下层、肌层和浆膜层组成,粘膜层多为一级和二级指状突起,由单层柱状上皮细胞组成,中间分布有大量粘液细胞,偶见梨状细胞,未见肠腺;粘膜下层含有大量被伊红染成红色的嗜酸性颗粒细胞;肌层由内层环肌和外层纵肌等两层平滑肌组成,肌层间含有少量疏松结缔组织,其间可见肌间神经丛,最外侧由一层浆膜层组成。本文通过阐明三叶唇鱼消化系统组织学特征,为开展肉食性无胃鱼类营养学及养殖学研究提供基础数据。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陈磊  张洪海  马建章  
为了解紫貂消化道内分泌细胞的形态、类型和局部分布的特点,选取5只健康成年紫貂,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链霉卵白素-过氧化物酶法对其消化道内分泌细胞进行检测。结果表明:7种内分泌细胞在紫貂的消化道中均可检出;阳性细胞主要集中在胃腺和肠腺上皮细胞间,以胃黏膜和小肠前段细胞的种类和数量最多,大肠各段仅检测到5-HT-IR细胞,食管无内分泌细胞检出;细胞形态多样,贲门腺区、胃底腺区、回肠、盲肠和直肠的内分泌细胞以圆形和卵圆形为主,幽门腺区、十二指肠、空肠和结肠的内分泌细胞多呈楔形;在所测细胞中,5-HT-IR细胞广泛分布于胃肠道各段,其余6种细胞的分布具有一定的区域性。紫貂消化道的大多数内分泌细胞的分布型...
[期刊] 海洋渔业  [作者] 赵峰  章龙珍  庄平  刘鉴毅  张涛  冯广朋  黄晓荣  
观察并描述了长鳍篮子鱼的外形特征,详细测量了200 ind长鳍篮子鱼的外部形态参数,进行了相关关系分析;并解剖观察了其消化系统结构特征。外部形态参数全长(LT)与体长(LB)、头长(LH)与体长(LB)、体长(LB)与体高(HB)、体重(W)与体长(LB)的相关关系分别为:LT=1.243LB+0.084(R2=0.994);LH=0.218LB+0.370(R2=0.972);LB=2.251HB+1.509(R2=0.896);W=0.011LB3.283(R2=0.991);消化系统结构特征为:口咽腔较小,颌齿发达;食道较短;胃Y形,幽门部肌肉发达,具有2~4个幽门盲囊;肠道细长,肠道系...
[期刊] 渔业科学进展  [作者] 高凤祥  潘雷  胡发文  张少春  菅玉霞  王雪  郭文  
观察并描述了大泷六线鱼的外部形态特征,详细测量了30个个体的大泷六线鱼外部形态参数,进行了相关关系分析;并解剖观察了其消化系统结构特征。外部形态参数全长(LT)与体长(LB)相关关系为LB=0.8489LT+1.0309(R2=0.978),体长与体重的关系为W=0.0211LB2.9927,(R2=0.8337),其余形态参数相关性较低;可数性状背鳍、臀鳍、腹鳍、胸鳍、尾鳍鳍条数分别为38~43、18~22、5~7、17~18、13~15;侧线5条;第3侧线鳞数80~128;第1鳃弓鳃耙数16~19;消化系统结构特征:口咽腔较小,颌齿发达;食道短粗;胃发达,具有27~36个幽门盲囊;胃发达且...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刘亚秋  李新辉  李跃飞  徐田振  
为了解斑鳠(Mystus guttatus)消化系统组织结构特征,采用形态解剖和组织学方法对斑鳠消化系统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斑鳠为一种杂食性偏肉食性鱼类,解剖观察其消化道结构包括口咽腔、食道、胃、肠及肛门,肝脏和胰脏为其主要的外消化腺。组织学观察发现口咽腔上皮组织中有较为丰富味蕾和黏液细胞;食道粗而短,肌层发达,且含有丰富的黏液细胞;胃贲门部和盲囊部,体壁较厚,胃壁内侧有丰富的黏膜褶皱,黏膜层为单层柱状上皮,分布大量的分泌胃酸和胃蛋白酶原的管状腺体,胃幽门部内层为环肌层,外层为纵肌层;斑鳠肠道系数为(0.89±0.11),肠道分为前肠、中肠和后肠三部分,肠腔内有丰富黏膜褶皱,褶皱高度从前向后逐渐降低。肠黏膜上皮肠粘膜表层为单层柱状上皮,在黏膜上皮分布大量的黏液细胞。肝脏与胰脏分离,肝脏分为两叶,胰脏弥散分布于肠系膜上。斑鳠消化系统结构特征与其喜好摄食甲壳类动物密切相关。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刘媛  魏虹  马文超  张雯  曾成城  周翠  王婷  
【目的】探讨Cd在秋华柳各器官及叶片亚细胞组分中的分布特征,为深入了解秋华柳的耐受解毒机制,进一步指导其在Cd污染地区的植物修复工作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水培试验方式,设置CK(0 mg·L~(-1)Cd~(2+))、T_1(2 mg·L~(-1)Cd~(2+))、T_2(10 mg·L~(-1)Cd~(2+))、T_3(20 mg·L~(-1)Cd~(2+))、T_4(50 mg·L~(-1)Cd~(2+))5种Cd处理浓度,测定秋华柳各营养器官和0、6、12、18天叶片中亚细胞组分的Cd含量。【结果】1)不同浓度Cd处理下,秋华柳根部积累的Cd含量远高于茎和叶,表明秋华柳通过根系对Cd的滞留效应,可降低Cd向地上部分的转运,从而减少Cd对地上部分的毒害。2)时间和浓度处理均显著增加秋华柳各亚细胞组分中的Cd含量,但细胞壁和细胞质中Cd含量的增幅远大于细胞器,且其亚细胞组分中Cd含量的分布为细胞壁>细胞质>细胞器,表明细胞壁的固定和液泡的区室化均为秋华柳的重要解毒作用,但细胞壁对Cd的结合和固定作用占主导。3)相同处理时间下,与CK相比,低Cd浓度处理时,细胞壁组分中的Cd含量显著增加,而随着处理浓度的增加,细胞壁组分中的Cd含量及百分比呈降低趋势,细胞质组分中的Cd含量及百分比显著增加。同时,随着处理时间的延长,秋华柳细胞质组分中的Cd含量百分比上升,而细胞壁组分中的Cd含量百分比下降。高Cd含量和长时间胁迫时,细胞壁对Cd的固定能力有所下降,而液泡的区室化作用显著提高,这可能是秋华柳耐受高Cd含量和长时间胁迫的一种策略。4)时间和浓度的交互作用对秋华柳亚细胞组分中Cd含量的增加效应大于单一时间处理或单一浓度处理效应,表明在Cd处理浓度和处理时间的双重影响下,秋华柳细胞壁的固定作用和液泡的区室化作用更加显著。【结论】1)器官水平上,秋华柳通过根系对Cd的滞留效应限制其向地上部分的转运,从而降低Cd对地上部分细胞器的毒害,增强秋华柳对Cd的耐受能力。2)在亚细胞水平上,细胞壁固定和液泡区室化是秋华柳对Cd胁迫的重要解毒机制,且以细胞壁的固定作用占主导地位,这是秋华柳为确保其核心细胞器免受Cd毒害而产生的耐受策略。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李凤杰  曾令清  葛胜东  李秀明  黄小铭  张耀光  
量化分析了南方鲇(Silurus meridionalis)幼鱼在正常摄食节律下摄食前(S0d)、摄食后64 h(S0d-64h)、饥饿16d(S16d)、饥饿32 d(S32d)以及饥饿后首次恢复摄食64 h(S16d-64h,S32d-64h)肠道各类型黏液细胞的反应特征。结果发现,摄食后肠道各部位黏液细胞总数均有一定程度减少,其中前肠减少最为显著(P<0.05);中肠和后肠II型黏液细胞数量显著减少(P<0.05),中肠的III型黏液细胞数量显著增多(P<0.05);肠腔中黏液增多,黏液细胞呈空泡结构。S16d组和S16d-64h组前肠和中肠的I型细胞数量显著减少(P<0.05),III...
[期刊] 海洋渔业  [作者] 王永波  张杰  李向民  
应用AB-PAS染色法对工厂化养殖条件下豹纹鳃棘鲈(PlectroPomuS leoPArduS)消化道粘液细胞的类型与分布进行了观察研究。结果显示:豹纹鳃棘鲈粘液细胞在消化道各部位均有分布,不同部位的粘液细胞密度和类型均有差异,豹纹鳃棘鲈消化道粘液细胞可分为Ⅰ型、Ⅱ型、Ⅲ型、Ⅳ型。其中,食道粘液细胞以Ⅲ型为主,胃以Ⅰ型为主,幽门盲囊和肠以Ⅲ型为主,直肠以Ⅲ型和Ⅳ型为主;胃部粘液细胞分布密度最大,达(111.37±21.74)cell·mm~(-2),极显著高于消化道其它部分,直肠、幽门盲囊、肠的粘液细胞分布密度分别为(35.09±8.74)、(30.23±5.37)、(28.00±4.67)...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