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760)
2023(2588)
2022(2326)
2021(2117)
2020(1973)
2019(4533)
2018(4398)
2017(8165)
2016(4244)
2015(4651)
2014(4507)
2013(4611)
2012(4373)
2011(4049)
2010(4079)
2009(3765)
2008(3942)
2007(3377)
2006(3177)
2005(3118)
作者
(12389)
(10356)
(10057)
(9818)
(6870)
(5055)
(4730)
(4045)
(3819)
(3792)
(3546)
(3544)
(3538)
(3459)
(3336)
(3320)
(3143)
(3060)
(3037)
(2850)
(2698)
(2588)
(2525)
(2453)
(2382)
(2324)
(2223)
(2207)
(2198)
(2081)
学科
(19018)
经济(18990)
管理(9401)
(8610)
(6969)
企业(6969)
方法(6283)
(5289)
地方(5284)
数学(5139)
中国(5113)
数学方法(4985)
(4362)
(3938)
(3685)
贸易(3681)
关系(3618)
(3544)
业经(3503)
(3348)
理论(3124)
(3035)
金融(3035)
地方经济(2916)
农业(2849)
教育(2723)
经济关系(2648)
(2636)
银行(2628)
对外(2617)
机构
大学(60795)
学院(57861)
研究(24134)
(23782)
经济(23274)
管理(19952)
中国(17681)
理学(16682)
理学院(16418)
管理学(16009)
管理学院(15876)
科学(14496)
(13921)
(12769)
研究所(11579)
(11556)
(10381)
中心(10246)
(9989)
(9203)
师范(9090)
北京(9076)
(8942)
财经(8572)
业大(8226)
农业(8071)
(7752)
(7704)
师范大学(7681)
经济学(7437)
基金
项目(37658)
科学(29058)
研究(27395)
基金(26921)
(24113)
国家(23933)
科学基金(19626)
社会(17022)
社会科(16083)
社会科学(16079)
(13816)
基金项目(13500)
教育(12713)
自然(12363)
(12253)
自然科(12100)
自然科学(12094)
自然科学基金(11849)
资助(11534)
编号(10574)
成果(9680)
重点(8924)
(8486)
(8312)
课题(8084)
(7498)
科研(7202)
国家社会(7153)
教育部(7149)
大学(7124)
期刊
(28183)
经济(28183)
研究(20458)
中国(15052)
学报(10620)
(9214)
教育(9158)
科学(9116)
(9018)
管理(8652)
大学(8026)
学学(7140)
农业(5995)
(5782)
金融(5782)
技术(5189)
经济研究(4858)
图书(4321)
财经(4255)
(3919)
(3893)
(3736)
业经(3683)
问题(3677)
国际(3593)
书馆(3407)
图书馆(3407)
世界(3277)
(3113)
统计(3046)
共检索到9936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图书馆论坛  [作者] 衡中青  
黄河三角洲、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三个地域现存明代、清代、民国时期通志44部,一级类目计994个,归并后得317个不同名称类目。其中,不同名称的高频类目数量占5.05%,中频占14.20%,低频占80.76%。类目频次与类目数呈反比关系。从地域角度对比,黄河三角洲高频类目平均数明显高,珠江三角洲低频类目平均数明显低。黄河三角洲志书高频类目百分数明显高,珠江三角洲低频类目和1频类目明显高。从时代角度对比,清代高频类目平均数最高,民国最低且明显低;明代低频类目最高,清代最低且明显低。清代高频类目百分比最高,民国最低且明显低;民国低频类目最高,清代最低且明显低。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张传国  俞天贵  
本文采用业绩指数及潜力指数测度方法,对长三角与珠三角利用台资的业绩与潜力指数进行了测算,通过比较分析发现:两地区均取得了较为优秀的利用台资业绩,但珠三角更为优秀;两地区利用台资潜力都还存在空间,但长三角潜力更大。对两地区利用台资业绩与潜力的比较研究,可为国家对台招商引资提供定量化决策依据,具有重要的政策启示意义。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魏巍  王林辉  
从技术等级和技术类型两个维度分析长三角和珠三角的技术同构性,通过多角度的特征事实证明近期内长三角的技术等级高于珠三角;利用三方程标准化供给面系统对技术进步偏向性表征的技术类型测定证实长三角技术偏向于资本,而珠三角技术偏向于劳动。在此基础上对引起上述技术同构差异的原因进行剖析并提出了政策建议。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刘丹鹭  
珠三角与长三角之间的动态比较优势正在发生迅速变化。由于生产要素、需求条件、相关产业和支援性产业、地方政府政策和战略的不同,导致了区域竞争优势的动态变化。中国地区经济发展怕地区垄断和封锁,而不怕竞争或竞赛。地区之间激烈的以争夺经济地位为特征的竞赛或竞争,是中国民营经济和外资经济发展的基本动力之一。经验证明,长三角与珠三角之间的区域竞争关系,绝对不可能是所谓的“零和博弈”,而必然是“双赢博弈”,由此带动整个中国经济的起飞。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魏巍  王林辉  
从技术等级和技术类型两个维度分析长三角和珠三角的技术同构性,通过多角度的特征事实证明近期内长三角的技术等级高于珠三角;利用三方程标准化供给面系统对技术进步偏向性表征的技术类型测定证实长三角技术偏向于资本,而珠三角技术偏向于劳动。在此基础上对引起上述技术同构差异的原因进行剖析并提出了政策建议。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崔晓露  
区域创新能力是区域经济增长与发展的关键因素。文章运用因子分析法,利用SPSS15.0软件,选取13个指标对全国30个省市的区域创新能力进行了综合评价。重点对长三角、珠三角区域创新能力的差异性进行了分析和讨论,发现珠三角的综合创新能力优于长三角,但其创新经济发展过程中某些方面不如长三角,二者的发展模式及区域创新体系存在着差异。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张一  
一、长三角和珠三角现状比较(一)区域范围和区位条件长三角包括上海市、江苏省南部、浙江省北部以及邻近海域,陆地面积9.96万平方公里,人口约7500万。珠三角包括广州、深圳、珠海、佛山、江门、东莞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刘华  蒋伏心  
改革开放以来,长江三角洲(简称"长三角")与珠江三角洲(简称"珠三角")地区已经成为我国经济发展水平最高、经济实力最强、外向型经济最为发达的地区,在全国的经济发展中起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它们的经济发展不仅有力地推动了本地区的经济与社会健康发展,而且对全国其他区域的经济发展起到了较好的示范与辐射功能。进入21世纪后,两个三角洲都面临着新的发展形势,面临着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型和调整。回顾上世纪90年代以来有关长江三角洲与珠江三角洲经济发展的理论文献,在经济体制、增长方式、工业化路径等方面深化认识,对促进两个三角洲健康发展是极有意义的。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李健旋  
珠三角制造业起源于20世纪70年代的简单加工制造,现在制造业产业主要集聚在纺织、家电和电子产业;长三角制造业发展加速于20世纪90年代,产业结构高于珠三角,主要集中在电子信息产业。长三角发展势头明显好于珠三角,其主要原因是长三角拥有高科技人才和高素质的劳动力资源。现在,无论是珠三角,还是长三角,都必须走自主创新之路,积极推进“中国制造”尽快转变为“中国创造”,为创新型国家建设作出新的贡献。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劳昕  沈体雁  温锋华  
利用全国第一次和第二次经济普查的就业人口数据,采用空间分析技术和空间统计方法,考察和分析了长江三角洲与珠江三角洲的就业密度分布情况。研究发现,长三角和珠三角的就业密度核心区均集中在三角洲沿岸的重要城市,由核心区往外就业密度分布呈圏层结构递减。此外,两大经济区相比,长三角呈现出以上海为中心的单中心就业空间结构,扩散效应强于集聚效应,就业密度核心区向西北方向扩展;珠三角则表现出以深圳、广州、东莞、珠海为中心的多中心就业空间结构,在空间收缩中呈现密集化,集聚效应明显。由此可见,长三角就业中心的辐射与带动效应强于珠三角。作为中国经济最发达的地区,长三角和珠三角分别呈现出"单中心扩散"和"多中心集聚"这...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王桂新  刘建波  
文章利用中国第五次人口普查1‰抽样数据和第四次人口普查1%抽样数据,主要根据罗杰斯年龄—迁移率模型,考察和分析了长江三角洲与珠江三角洲地区的省际人口迁移基本状况。研究发现,由于中国人口迁移受户籍制度等二元社会体制的强烈制约,省际人口迁移在很大程度上主要表现为年轻劳动者外出打工,年龄分布更高度集中于20~30岁组。另外,长三角与珠三角地区对省际迁入人口的吸引力各有特点,珠三角地区几乎完全表现为经济吸引力,而长三角地区则表现出较强的社会吸引力。这与两地区的历史传统、经济结构、产业模式及社会文化背景有密切关系。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卫海英,赵礼民  
The author first described and compared the branding practices in the Pearl River Delta and Long River Delta,analyzed their similarities and differences and finally made some suggestions on branding in China.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彭化非  
珠三角地区和长三角地区作为中国经济发展最具活力的两个区域,经济金融合作发展各有特点。本文通过比较两区域金融合作深化程度,总结各自金融合作特点和金融合作经验,提出深化区域金融合作的政策建议。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朱军  顾为东  刘勇  史致远  
一、长三角与珠三角外商直接投资投资比较(一)两区域外商直接投资规模比较改革开放以来,FDI(外商直接投资)进入我国的规模呈逐年增加趋势。1979年~1991年,为利用FDI第一阶段。1983年,我国年度实际利用FDI总额为9.2亿美元,1991年突破了40亿美元。1992年~2001年,为利用FDI的第二阶段。1992年,在邓小平南巡讲话鼓舞下,我国年度实际利用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郑云  
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是我国经济最发达的地区,也是FDI最为集中的地区,有关资料显示,两个地区的外资流入量占我国外资流入量的60%左右。因此,客观地分析、评价与比较两地区FDI的技术外溢效应不仅有利于了解两地区的引资效果,而且便于我们有针对性地制定相关政策,达到更好地促进外资在该地区乃至全国作用的目的。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