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807)
2023(2779)
2022(2503)
2021(2536)
2020(2252)
2019(5478)
2018(5638)
2017(11081)
2016(5949)
2015(6857)
2014(6938)
2013(6583)
2012(5745)
2011(5230)
2010(5477)
2009(4954)
2008(4667)
2007(4046)
2006(3417)
2005(2989)
作者
(17373)
(14296)
(14266)
(13743)
(9284)
(6847)
(6478)
(5632)
(5447)
(5192)
(4965)
(4720)
(4576)
(4560)
(4485)
(4387)
(4356)
(4166)
(4099)
(3995)
(3572)
(3527)
(3507)
(3297)
(3272)
(3249)
(3233)
(3054)
(2910)
(2835)
学科
(25746)
经济(25731)
方法(16131)
数学(15045)
管理(14924)
数学方法(14568)
(14321)
(12317)
企业(12317)
(5480)
理论(5436)
中国(5240)
(4970)
业经(4581)
(4125)
贸易(4121)
(3996)
(3840)
教学(3741)
地方(3525)
农业(3403)
(3369)
技术(3281)
(3118)
(2957)
(2815)
(2814)
银行(2812)
环境(2747)
(2683)
机构
学院(82708)
大学(81504)
管理(33234)
(30719)
经济(30062)
理学(29253)
理学院(28912)
管理学(27876)
管理学院(27747)
研究(25562)
中国(19095)
科学(18050)
(17465)
(13818)
业大(13455)
(13274)
(12444)
研究所(12354)
中心(11765)
(11724)
北京(11015)
农业(10878)
(10641)
师范(10504)
财经(10250)
技术(10237)
(9787)
(9412)
(9310)
经济学(8857)
基金
项目(58646)
科学(45968)
基金(42356)
研究(39335)
(37811)
国家(37585)
科学基金(32516)
(23772)
社会(23494)
自然(23494)
自然科(23017)
自然科学(23013)
自然科学基金(22574)
社会科(22393)
社会科学(22385)
基金项目(21892)
(19816)
教育(19598)
资助(19149)
编号(16072)
重点(13463)
(12333)
成果(12058)
(12036)
计划(11617)
(11608)
科研(11557)
创新(11269)
课题(11239)
大学(10739)
期刊
(30170)
经济(30170)
研究(20365)
中国(14769)
学报(13389)
科学(13132)
管理(12676)
(11917)
大学(10094)
技术(9754)
学学(9621)
教育(9390)
(9118)
农业(8257)
统计(7235)
(6478)
决策(6000)
业经(5351)
经济研究(5342)
(5178)
金融(5178)
(5120)
技术经济(4671)
财经(4645)
科技(4049)
商业(4015)
资源(3986)
(3954)
业大(3753)
(3744)
共检索到11362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王刚  孟艳琼  孙婧  王雷宏  闫士凤  程耀辉  
【目的】利用DIVA-GIS软件模拟麻花杜鹃在当前和未来的潜在分布区域,揭示影响麻花杜鹃分布的因子,为该物种的遗传多样性起源、系统进化研究和种质资源保护提供资料。【方法】全面收集麻花杜鹃的地理分布资料,基于获得的73个精确分布点信息,利用DIVA-GIS中的BIOCLIM模型对麻花杜鹃地理分布格局进行模拟和预测,绘制麻花杜鹃实际地理分布及当前和未来潜在分布区域图,并结合19个环境因子进行主成分分析,获取影响麻花杜鹃地理分布的主要因子。【结果】麻花杜鹃在我国的分布格局为:中部较多,南部和东部也有一定的分布。通过主成分分析发现,最热月温度、温度季节变化方差和年降雨量是影响麻花杜鹃分布的主要因子。【...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王雷宏  杨俊仙  郑玉红  汤庚国  
依据苹果属最新的分类学研究成果,重新鉴定了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等标本馆的山荆子标本,选取了358个有价值的分布记录转换成地理坐标数据,用DIVA--GIS绘制了现状地理分布,这种分布式样主要呈东北—西南方向延伸,西北—东南方向延伸较小,西南、中部、东北地区变种数量相当。利用全球气候栅格数据(分辨率arc30s),对落在世界气候变量包络内的分布点的19个气候变量进行了主成分分析,发现年降雨量、日均温差/年温差、暖季雨量是山荆子分布的主导因子,变种间的主导因子生态位有一定间隔或仅离群者重叠。用当前气候数据和未来气候数据对山荆子的当前、未来可能潜在分布进行了预测,结果显示:现状潜在分布区的一些高适区...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杨俊仙  王雷宏  徐小牛  
【目的】用已有的采集标本分布记录,模拟三叶海棠的地理分布。【方法】从中国4个标本馆获取三叶海棠的291个分布数据,从WorldClim网站下载1950-2000年生物气候数据,用最大熵模型(MaxEnt)模拟其地理分布。【结果】①三叶海棠的潜在分布地区有:巴基斯坦东北部;不丹中部、东北部;印度东北部;中国西藏东南部、河北省东北部和北京西部山区。②依据模拟分布值0.5~0.7标定的三叶海棠分布区域,排除其潜在分布区域,再结合这些区域的地理间隔性,从宏观景观上将三叶海棠的地理分布格局划分为4个区块:中国四川、甘肃、陕西三省交界地区;中国重庆大部分地区,贵州大部分地区,湖北西南部,湖南大部分地区,广...
[期刊]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作者] 夏侯佐英  朱弘  金桂宏  王佳佳  范晓月  周洁昕  张明如  何云核  
为探究国家Ⅱ级野生保护植物蛛网萼Platycrater arguta的地理分布格局,了解它在气候变化下地理迁移的趋势,运用DIVA-GIS软件及其整合的BIOCLIM和DOMAIN模型,结合经过筛选的80个精确分布点信息,对其潜在分布区进行预测并分析影响其分布的主要气候因子。2种模型的预测结果均表明:当下蛛网萼的潜在分布区集中在中国浙赣闽交界处和日本四国岛,且未来气候下蛛网萼的最适生活区有明显的缩小,低度适生区整体向西偏移,并有向高海拔迁移的趋势。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检验表明:2种模型的ROC曲线下的面积(AUC值)均达到0.9以上,说明模型预测结果可信。对19个气候变量的主成分分析表明:第1主成分方差贡献率为95%以上,其中年降水量(BIO12),最湿季降水量(BIO16)和最暖季降水量(BIO18)载荷值较高,是影响蛛网萼分布的主要气候因子,表明水分是影响蛛网萼分布的主要因素。建议基于其预测的分布区域开展相应的调查与保护工作。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刘乃壮  张永红  
根据能量平衡原理,在应用Talling 公式计算浮游植物日光合生产力的基础上,提出了模拟计算年光合生产力及通过水温订正后得出其气候生产力的方法。用上述方法联系我国湖泊一般特性,计算了在理想条件下我国大陆东侧 36个点淡水光合生产力的季节变化及气候生产力的地理分布。东部淡水水域的年气候生产力大致呈纬向分布由南向北递减,这与大气光合有效辐射、年日照时数和水温的时空变化有密切关系。各地的气候生产力在 1.6~24.4gc/m~2·年之间,与世界相近气候下贫营养湖的浮游植物生产力大致相当。只是东北北部偏低,主要原因是浮游植物有效生长期太短。此外,四川盆地的气侯生产力亦低,主要原因则是夏秋两季光合生产力...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许塔艳  全文选  李朝婵  潘延楠  谢利娟  郝江涛  高永道  
【目的】探讨贵州百里杜鹃国家森林公园内不同林分土壤中有机酸的分布特征,以期为野生杜鹃林分土壤管理提供技术参考。【方法】采集常绿混交马缨杜鹃林、常绿混交露珠杜鹃林、常绿混交迷人杜鹃林、常绿阔叶混交林、落叶阔叶混交林的表层土壤,通过高效液相色谱技术(HPLC)测定土壤中的草酸、酒石酸、苹果酸、柠檬酸、乙酸、乳酸、丁二酸、甲酸的含量。【结果】不同林分类型土壤有机酸总量分布情况为:落叶阔叶混交林>常绿混交露珠杜鹃林>常绿混交马缨杜鹃林>常绿阔叶混交林>常绿混交迷人杜鹃林;土壤有机酸的分布差异显著,有机酸含量高低顺序依次为:草酸>酒石酸>柠檬酸>苹果酸>乳酸>乙酸>甲酸>丁二酸,草酸为优势酸,乙酸、甲酸和丁二酸含量较低;土壤有机酸与pH呈负相关,其中酒石酸与pH呈极显著负相关,柠檬酸与pH呈显著负相关;聚类结果显示,落叶阔叶混交林明显区别于其他林分类型,且草酸含量最高。【结论】不同林分类型土壤中有机酸分布受到优势种的影响,百里杜鹃的落叶阔叶混交林中土壤有机酸含量远高于常绿阔叶混交林和常绿混交杜鹃林,森林土壤有机酸分布特征应成为森林林分管理关注的对象。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邓斌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谢晓虹  
作品说明:"一园红艳醉坡陀,自地连梢簇蒨罗"。通过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相结合的艺术手法,描绘了神农架漫山杜鹃灿若朝霞的美景,以略带变形的小写意风格反映出神农架当地人民质朴、安乐的生活状态。尺寸:220 cm×180 cm材质:纸本水墨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罗桂环  
在中国,杜鹃作为鸟类和花卉的一个通用名称,可谓非常独特的现象。众多的史籍记载表明,杜鹃原本为一种在中国几乎全境分布的鸟类名称,这种鸟的啼叫因其时令和特点,很早被当作农事安排的物候,故又称"布谷鸟"。杜鹃名称来源于古代巴蜀的一个传说。从唐代开始,中国南方广布的一种美丽花卉,因花期与杜鹃鸣叫的时期接近也被叫作杜鹃或杜鹃花,并被作为观赏植物大范围栽培。近代西方生物学传入后,杜鹃的内涵进一步扩大,被用来泛称杜鹃属的各种花。考察历史上这种动植物名称的流变,不仅有趣,更有助于解析中国传统博物学的一些特点。
[期刊] 浙江林学院学报  [作者] 王义平  吴鸿  卜文俊  徐华潮  
对世界分布的小花蝽属70种昆虫的地理分布进行了研究。将所有种按照14个地理分布类型进行了整理,它们分别是古北区特有种13种,东洋区特有种18种,新北区特有种7种,新热带区特有种8种,全北区1种,非洲区特有种5种,澳大利亚区特有种3种,澳大利亚区 东洋区2种,古北 东洋区9种,新北 新热带区4种,新北区 东洋区2种,新北区 古北区1种,全北区 东洋区1种,非洲 古北区1种。结果表明东洋区可能为小花蝽属的起源中心。图2表1参27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黄大庄  杨忠岐  贝蓓  孙娜  唐桦  
This study mainly investigatied the geographical distribution patterns of Dastarcus helophoroides in China and analyzed the thresholds of temperature and humidity in its distribution regions, to provide a theoretical basis for employing %D.helophoroides% in controlling long-horned beetles. In China,...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郑健  郑勇奇  吴超  张川红  宗亦尘  李伯菁  祝业平  
采用文献查阅、实物标本核对和实地调查相结合,对我国花楸树野生资源的分布特点、生境以及自然更新方式等进行调查研究。结果表明:花楸树在我国由南到北,主要分布在暖温带落叶阔叶混交林区域,有少部分分布在温带针阔叶混交林区域,属于湿润山地植被带类型。花楸树作为伴生树种散生分布在山地阔叶混交林、山地针阔叶混交林、山地落叶松纯林内或林缘以及山顶灌丛4种植被带(包括12种森林群落)类型中。花楸树是低、中山分布植物,在调查范围内,花楸树分布在海拔500~2200m范围内,集中分布在1200~2000m间,在河北驼梁山、白石山、小五台山、雾灵山、塞罕坝,北京百花山、喇叭沟门,山西庞泉沟,内蒙古旺业甸林场,辽宁老秃...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孙祥栋  张亮亮  
使用2004—2013年中国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的用电数据,应用克鲁格曼G指数探讨了该行业的产业空间布局,并基于空间杜宾面板模型分析了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区位布局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2009年以后该行业整体上出现转移扩散现象;中、西部地区是该行业的主要集中地;资源禀赋是影响该行业产业布局的主要因素;临近省份有色金属行业发展的溢出效应也有效地促进了本地该行业的发展。
[期刊]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作者] 欧静  刘仁阳  张仁嫒  谌端玉  王丽娟  陈训  
研究12株杜鹃花类菌根(ericoid mycorrhiza,ERM)菌株对2年生桃叶杜鹃Rhododendron annae幼苗生长及矿质元素氮积累的影响。结果表明:接种ERM真菌的植株根系均被有效地感染,不同菌株促生效应显著,接种ERM真菌显著增加幼苗地上、地下部分及总生物量。与对照相比,ERM菌株接种后,显著提高了接种幼苗氮质量分数和硝酸还原酶(NR)活性,且各处理差异极显著(P<0.01)。接种苗根部氮质量分数提高了2.0%~40.3%,叶部提高了2.8%~50.6%。接种苗根部硝酸还原酶活性除菌株TY41外,其余处理高于对照0.9%~29.3%,叶部除菌株TY41和菌株TY24外,高...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