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398)
- 2023(609)
- 2022(499)
- 2021(450)
- 2020(440)
- 2019(877)
- 2018(856)
- 2017(1225)
- 2016(980)
- 2015(972)
- 2014(948)
- 2013(950)
- 2012(947)
- 2011(814)
- 2010(816)
- 2009(693)
- 2008(717)
- 2007(608)
- 2006(496)
- 2005(406)
- 学科
- 学(2277)
- 水产(1060)
- 动物(951)
- 森(840)
- 森林(840)
- 济(818)
- 林(817)
- 经济(816)
- 物(778)
- 植(742)
- 植物(729)
- 虫(719)
- 动物学(703)
- 其他(699)
- 草(644)
- 叶(637)
- 害(635)
- 虫害(603)
- 及其(574)
- 生态(570)
- 病虫(512)
- 病虫害(512)
- 树(503)
- 生态学(477)
- 松(469)
- 方法(433)
- 木(429)
- 环境(411)
- 壤(409)
- 土壤(407)
- 机构
- 大学(13312)
- 学院(13013)
- 农(9089)
- 科学(8559)
- 研究(8424)
- 农业(7514)
- 业大(6707)
- 所(6031)
- 研究所(5908)
- 实验(5503)
- 室(5457)
- 实验室(5295)
- 重点(5042)
- 农业大学(4895)
- 中国(4888)
- 省(4810)
- 林业(4153)
- 业(4114)
- 院(3634)
- 科学研究(3363)
- 研究院(3352)
- 京(3350)
- 技术(3252)
- 科学院(3034)
- 中心(3027)
- 林(2851)
- 资源(2851)
- 部(2801)
- 江(2608)
- 家(2539)
共检索到1806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童龙 王玲 谢锦忠 陈丽洁 张玮 耿养会
为了解冠层生物量积累、分配及枝叶大小对麻竹立竹受营林措施干扰(钩梢)后的响应,对不同竹龄全梢、钩梢麻竹地上构件生物量、生物量比、单叶特征、大小枝生物量分配比例及商品竹叶数量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麻竹立竹地上现存生物量分配格局为秆>枝>叶。叶生物量、叶/枝和叶/秆生物量比为2年生>3年生>1年生。随着竹龄的增加,枝、秆生物量、地上生物量和枝/秆生物量比总体上呈增加的趋势。2年生和3年生立竹枝、叶生物量分配比例显著高于1年生立竹,秆生物量分配比例显著小于1年生立竹。此外,随着竹龄的增加,立竹减少了对08 mm枝生物量的分配,增加了对8 16 mm、16 mm以上枝生物量的投入,以提高空间拓展能力,...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朱强根1 金爱武1 唐世刚1 柳丽娜2 周 婧3
摘 要:以浙江省不钩梢和钩梢 2 种不同营林模式下的毛竹 Phyllostachys heterocycla cv. pubescens 为研究对象,并设置施肥处理,对林地毛竹枝、叶生物量在冠层的分布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不钩梢毛竹枝、叶和枝叶总生物量在冠层上的分布符合 Peel-Reed 模型,而钩梢毛竹符合二次曲线分布;施肥增加毛竹枝、叶生物量,在钩梢与不钩梢之间存在差异,前者在各枝盘上,枝生物量的增加均大于叶,而后者在主要枝盘(≥ 8 枝盘)上枝生物量的增加则小于叶;毛竹叶枝比在钩梢或不钩梢毛竹上总体表现为随着枝盘数的增加而递增,但钩梢毛竹在所有枝盘上的叶枝比均小于 1;施肥表现为相对地...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殷梦雅 童佳鸣 刘昌来 赵福泽 王福升 刘国华
【目的】探究钩梢对金佛山方竹分枝结构的影响,明确钩梢作用下金佛山方竹在枝条可塑性方面的策略,为金佛山方竹高效培育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顶箐山金佛山方竹为材料,使用不同钩梢强度(未钩梢、1/4钩梢、1/3钩梢和1/2钩梢)处理,通过测量并分析立竹枝条生物量、冠型特征(全高、枝下高、枝盘数、隐芽数)和冠形结构因子(枝分角、枝夹角、枝长和枝径)等指标,评价不同钩梢强度的作用效果,并运用Richards方程对枝条生长数据进行拟合,构建时间-发育预测模型。【结果】1)钩梢明显降低了金佛山方竹枝条的生物量,并且随着钩梢强度的增加,枝条总生物量降低越明显,其中对一级枝条生物量的影响最显著,对二级枝条生物量影响较弱。2)钩梢降低了金佛山方竹总株高、枝下高、枝盘数和隐芽数,钩梢强度越强影响效果越明显。3)对金佛山方竹施加较高强度(1/3和1/2钩梢)钩梢后,立竹下层枝条长度显著增加。4)金佛山方竹可塑性指数受到钩梢影响最大的性状为枝夹角,枝长。5)钩梢强度对立竹中下层枝条生长速率影响最大为1/2钩梢处理,但是1/3和1/4钩梢处理可以明显使立竹下层枝条的发育时间提前。【结论】钩梢处理降低了金佛山方竹的全株高度、枝盘数,枝下高以及一级分枝的生物量,但是钩梢处理却增加枝条的最大长度,减少了枝夹角,同时增加了枝条的生长速率,使枝条更快生长。钩梢明显改变了金佛山方竹枝条的可塑性,影响了枝条的动态生长。
关键词:
金佛山方竹 钩梢 枝条 可塑性 动态生长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童龙 张磊 李彬 耿养会 谢锦忠 张玮 陈丽洁
【目的】麻竹钩梢是一种人为干扰的营林措施,通过钩梢处理能够消弱其立竹顶端优势,提高单株立竹商品竹叶的产量。本文目的为进一步丰富麻竹钩稍研究理论,为其生产经营提供相关的科学依据。【方法】以不钩梢麻竹为对照,对麻竹进行轻度、中度、重度钩梢处理,通过测定1~3年生麻竹叶片C、N、P含量,同时对其C/N、C/P和N/P的比值做相关性分析,初步探讨了麻竹叶片化学计量特征对不同钩稍强度的响应。【结果】结果表明:与不钩梢相比,3组钩稍处理下,1~3年生麻竹叶片的全C、N、P含量以及C/N、C/P、N/P比值差别较大。其中1和2年生麻竹叶片C含量在不同钩梢处理间均表现为中度钩梢﹥轻度钩梢﹥重度钩梢﹥不钩梢,最大值为最小值的1.24倍。中度钩梢处理下,1年生麻竹叶片C、N、P含量分别比对照高6.8%、11.5%、低1.5%;对于2年生麻竹而言,3组钩梢处理的C/P分别比对照高1.2%、6.8%和低5.0%。不钩梢麻竹叶片N/P值范围13.65~14.19,平均值为13.99,表明麻竹生长过程中主要受到N元素的限制。随着钩稍强度的增大,1~3年生麻竹叶片N含量显著增加,且与不钩梢处理达到显著差异。【结论】本试验表明:麻竹叶片C、N、P化学计量对钩梢处理有一定程度的适应,适度的钩稍有利于提高麻竹生产力,对其生长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
麻竹 钩稍处理 碳 氮 磷 化学计量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张金鑫 卢琦 吴波 朱雅娟 李永华
为揭示未来降水增加对荒漠地区植物生长的影响,以甘肃民勤的典型荒漠优势植物白刺为对象,研究白刺枝叶形态在2010年和2011年不同人工模拟降雨处理(增雨量分别为多年平均降水量的+0%、+25%、+50%、+75%、+100%)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100%增雨处理能够显著促进2010年和2011年白刺当年生枝叶生长;75%增雨处理显著促进2011年白刺当年生枝叶生长,75%增雨处理对6月花枝长度、基部直径、新生叶片和营养枝长度、新生叶片,以及9月花枝成熟叶片和营养枝基部直径、成熟叶片增长量的影响均显著,其值分别为(1.20±0.35)cm、(0.012±0.004)cm、(4.35±2.51)片...
关键词:
模拟降雨 枝条形态 白刺 甘肃民勤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赵秀婷 荣贵纯 王延双 段劼 马履一
[目的]探索叶幕微气候因子对文冠果枝条生长发育和光合同化能力的影响,为文冠果树体的整形修剪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在山东东营选择20株6年生文冠果树,调查其冠层内东西南北4个方向,每方向上层和下层、外侧和内侧4个区域,共16个小区域的温度、湿度、光照等微气候因子,再分别测定各区域文冠果枝叶量及叶片光合色素、光合产物和氮含量,并将其与微气候因子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文冠果叶幕内不同区域温度和湿度均无显著差异,但不同区域光照强度差异显著,除北向上层外侧光照强度略低于下层外侧外,其余各方向均有上层外侧最高、下层内侧最低的现象,两区域差异达260.0%。树冠东、南方向1年生枝条数量、长度、基径均大于西、北方向;树冠上层1年生枝条数量少于下层,而上层1年生枝条长度、基径均大于下层;树冠外侧新枝数量和叶片数量均多于内侧,下层叶片数量多于上层,但上下层新枝数量无明显差异。5月为树冠内新枝数量和叶面积增长最快的时段,树冠上层新枝数量和叶面积增长快且明显大于下层,与光照强度增长规律一致。树冠内叶片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含量均有西、北方向高于东、南方向的规律;可溶性糖含量、淀粉含量和碳氮比均有外侧大于内侧,东、南方向大于西、北方向,且东、南方向各区域差异较大的规律。光照与文冠果树冠枝、叶生长指标和叶片生理指标相关性较大,且与多数树体枝、叶生长指标和叶片生理指标均呈显著正相关关系,但与光合色素含量无显著相关性。[结论]适当对东、南方向和上层、外侧的枝条加以疏除,可以增强透光性,能使树体生长更为均匀,为文冠果产量提高奠定基础。
关键词:
叶幕微气候 文冠果 枝叶量 光合产物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张闪闪 丁兴萃 章志远 蔡涵江
【目的】通过麻竹钩梢整枝保留不同竹枝盘数,改变竹子地上、地下器官激素和营养物质分配,研究影响麻竹笋产量激素和单糖调控机制,创新笋用竹林培育方式,以实现麻竹高效、丰产、矮化和园艺化栽培方式.【方法】采用酶联免疫法(ELISA)和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等方法,测定大田和盆栽种植麻竹不同钩梢整枝处理后竹笋内源激素、单糖含量以及调查其发笋数量、时间和累积笋产量。【结果】麻竹笋用林培育方式可采用钩梢保留1~2盘枝,保留1~2盘留枝处理的麻竹单笋质量、出笋个数、平均产量和累积产量显著大于其他钩梢修枝处理;麻竹笋产量与笋体内源激素种类、含量水平呈密切相关:在整个出笋期间,GA1+3含量与单笋质量呈极显著正相关,IAA和ABA含量与单笋质量呈显著正相关,而GA4+7和ZR含量与单笋质量无明显相关,麻竹笋个体增大主要是由IAA、GA和ABA 3类内源激素协同调控:2盘留枝处理笋体IAA和ABA含量显著高于其他不同留枝处理,其中出笋盛期间,2盘留枝处理IAA含量最高,达109.53 ug·g-1FW;其IAA变化趋势呈先低后高,符合顶端优势IAA学说中IAA变化规律;不同处理笋体中葡萄糖含量和果糖含量呈极显著相关,相关系数高达0.90(P<0.01)。【结论】IAA促进细胞伸长生长,形成和维持竹蔸或竹杆与笋体间的"营养库壑",促进碳水化合物的运输、分配、代谢,保障竹笋快速生长对糖分的供应需要,ABA主要是促进糖类物质的运输和代谢,GA1+3主要是促进细胞伸长生长,而GA4+7对笋体生长中作用较小,笋体生长发育的碳水化合物源主要是蔗糖,而非淀粉;竹笋生长强大的顶端优势是由其顶端高浓度的IAA所致。
关键词:
麻竹 钩梢整枝 激素 单糖 笋 产量
[期刊]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作者]
姚小兰 张柳桦 王媚臻 周楷玲 魏丽萍 郝建锋 齐锦秋
为探究植物(种群)生存及其对环境的适应对策和进化机制,以四川省雅安市老板山林内、林缘、沟边丛生以及林内单株水麻Debregeasia orientalis为研究对象,对其分枝数、分枝长度、分枝角度、枝径比、逐级分枝率以及叶片数、叶面积等构件特征进行调查分析。结果表明:(1)不同生境下,水麻分枝数以一级枝为主,沟边丛生水麻分枝长度优于其他生境,但无三四级枝生长,其分枝角度整体表现为收敛型,空间拓展能力较其他生境强;(2)同一生境下,二三级枝枝径比(R_(BD3:2))最大,三四级枝逐级分枝率(S_(BR3:4))<一二级枝逐级分枝率(S_(BR1:2))一级枝>三级枝;(4)林缘生境更适合水麻聚集生长,沟边丛生水麻护坡、固土效果明显。表明不同生境水麻对光照、空间等环境条件响应不同,可采取措施以最大限度获取生境资源,更好地发挥水土保持功能。
[期刊]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作者]
卢玉生 官凤英 彭超 尹子旭 张美曼 詹美春 晏颖杰
【目的】探讨绿竹Dendrocalamopsis oldhami矮化方法及矮化后绿竹生长规律及光合机制具有重要意义。【方法】以福建省尤溪县出笋盛期绿竹笋为研究对象,不截梢为对照(ck),比较不同高度H_1(60 cm)、 H_2(90 cm)、 H_3(120cm)、 H_4(150 cm)、 H_5(180 cm)绿竹笋截梢对绿竹形态指标、成竹率、叶绿素质量分数及叶绿素荧光参数的影响。【结果】①竹笋截梢后绿竹形态发生显著变化,株高与截梢前绿竹笋高度呈线性极显著负相关(R~2=0.90, P0.05)。②竹笋截梢显著提高绿竹叶绿素a、叶绿素b及总叶绿素,降低了叶绿素a/b。③竹笋截梢处理初始荧光(F_o)与对照无显著差异。随着绿竹株高降低,PSⅡ最大光化学效率(F_v/F_m)和光化学猝灭系数(q_P)增加,而非光化学猝灭系数(q_(NP))呈下降趋势。电子传递速率(E_(TR))和PSⅡ实际光量子效率(Y_(ield))增加,在H_5时达最大值,较对照分别提高了48.63%和42.17%。④Pearson相关性分析表明:绿竹株高与总叶绿素总量及叶绿素荧光参数F_v/F_m、 Y_(ield)、 E_(TR)显著负相关,与叶绿素a/b及q_(NP)显著正相关。【结论】绿竹笋高度H_5(180 cm)时截梢处理可有效控制高度生长,矮化后光化学功能进一步提高。图2表4参39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朱雅娟 贾子毅 吴波 卢琦 姚斌
根据年均降水量,分别在乌兰布和沙漠东北缘(内蒙古磴口,年均降水145 mm)和巴丹吉林沙漠东南缘(甘肃民勤,年均降水115 mm)对天然白刺灌丛进行不同梯度的增雨实验(年均降水量的0%、25%、50%、75%、100%)。结果表明:增雨的比例越大,白刺形态特征的变化越明显;100%增雨对磴口和民勤白刺形态特征的影响最明显,能够显著增加白刺标记枝的长度、直径和干质量,但是对成熟叶片和新叶片数的影响不显著;增雨还显著增加了9月磴口和民勤白刺枝叶的干质量和鲜质量;在较干旱的民勤地区,较大的增雨量才能促进白刺枝条生长;50%增雨即可促进夏末磴口白刺枝条生物量增加,75%增雨才能促进夏末民勤白刺枝条生物...
关键词:
白刺 降雨变化 形态特征 地上生物量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孙守家 古润泽 丛日晨 张宝鑫 高俊平
测定移植后栽培于控根容器和种植穴中银杏新生根系和枝叶的生长状况、管胞和纹孔的显微结构以及茎流速率、枝条栓塞脆弱性、叶片蒸腾速率、气孔导度等水分生理指标,探讨不同栽培方式对银杏生长恢复和水分状况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同样生长范围的新生根系生物量中,容器银杏的小根数量最多,而穴植银杏的粗根所占的比例最大,容器银杏细根和小根的根长密度约为穴植银杏6.12倍。容器银杏枝条长度、粗度和叶面积分别比穴植银杏增加约51.2%、34.6%和33.0%,差异显著;管胞形状比穴植银杏明显变宽变短,纹孔形状由椭圆形变为近似圆形。容器银杏白天的茎流速率较大,昼夜变化规律明显,枝条栓塞脆弱性降低,叶片气孔导度、蒸腾速率和...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赵姣
【目的】精油产量的提高与养分积累密切相关,了解柠檬醛型樟Cinnamomum spp. ct. citralifera Z. N. Jin(简称柠檬樟)叶片和枝条中氮磷钾养分含量在生长季的动态变化,对柠檬樟高产高效栽培和养分管理具有重要意义。【方法】以3个无性系的柠檬樟为研究对象,通过方差分析、相关性分析了解植株枝叶养分含量的动态变化规律。【结果】1)柠檬樟叶片全氮含量总体呈现"V"型变化趋势,生长初期全氮含量高,在生长旺盛期含量降低,至生长后期回升并逐步达到稳定;枝条中全氮含量呈现"V"型变化曲线,在7月或8月份达到最低值。叶片/枝条全氮含量变化范围为1.82~3.22。2)柠檬樟叶片全磷含量总体表现为先降低后增加的趋势,与全氮含量变化类似;而枝条全磷含量在生长季内呈现逐步上升的趋势。叶片/枝条变化范围为0.52~1.70。3)柠檬樟叶片中全钾含量呈现先降低后增加的趋势。枝叶中的全钾含量均在10月份骤降。叶片/枝条变化范围为0.83~1.51。4)叶片和枝条氮磷钾含量之间存在显著或极显著的正相关。【结论】柠檬樟叶片中氮磷钾含量和枝条中氮磷含量在生长旺盛期较低,部分月份有波动,在非旺盛期相对较高;枝条中全钾含量随树种、品系和生长时期的不同而呈现不同的变化趋势。
关键词:
柠檬醛型樟 氮磷钾含量 动态变化 相关性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张加强 潘凤英 廖小芳 周瑞阳 杨健 黄龙
以红麻细胞质雄性不育系P3A、恢复系992及其杂交F1为材料,采用水培法研究盐胁迫对红麻幼苗生长效应以及红麻杂交种对盐胁迫是否存在杂种优势。结果表明:盐胁迫显著抑制红麻幼苗的生长,改变了干物质的分配,使根冠比增大;不同基因型红麻幼苗对盐胁迫的耐性存在显著差异;红麻杂交种的幼苗生长对盐胁迫的响应表现出较强的中亲优势和超高亲优势,F1相对亲本的杂种优势在一定范围内随着盐浓度的提高进一步增强。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黎冰 侍朋宝 栾雪涛 霍素芳 惠竹梅
【目的】研究硝态氮与铵态氮不同配比对赤霞珠葡萄新梢生长和叶片光合特性的影响,以期为葡萄园合理施用氮肥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方法】以欧亚种(Vitis vinifera)酿酒葡萄赤霞珠(Cabernet Sauvignon)为供试材料,采用盆栽试验,在根系施用不同配比的硝态氮和铵态氮(NO_3--N/NH_4+-N分别为100:0,75:25,50:50和0:100,供氮(N)总量保持一致,均为9.45g/株),分析硝铵态氮不同配比对葡萄新梢生长和叶片光合特性的影响。【结果】与NO_3--N/NH_4+-N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彭予咸 胡留杰 邓敏 姚永红 谢堃 皮利 徐泽
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3种植物生长调节剂对茶梢叶绿素荧光参数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油菜素内酯(BR)、细胞分裂素(CTK)、赤霉素(GA3)能使茶新梢叶片的电子传递速率(ETR)、有效量子产量(EQY)、光化学猝灭系数(qP)、Fv/F0、Fv/Fm较对照明显提高,并以GA3持续效果最好。而使非光化学猝灭(NPQ)较对照有所降低。3种植物生长调节剂可增加PSII反应中心开放比例,推动光合电子传递,提高茶梢叶片光合性能。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