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060)
2023(1537)
2022(1371)
2021(1430)
2020(1248)
2019(2849)
2018(2858)
2017(4739)
2016(3223)
2015(4034)
2014(4007)
2013(3567)
2012(3437)
2011(3114)
2010(3027)
2009(2632)
2008(2469)
2007(2218)
2006(1959)
2005(1612)
作者
(7746)
(6586)
(6352)
(6307)
(4156)
(3148)
(2961)
(2645)
(2573)
(2445)
(2350)
(2211)
(2161)
(2072)
(1963)
(1955)
(1941)
(1913)
(1907)
(1853)
(1675)
(1661)
(1660)
(1551)
(1528)
(1501)
(1469)
(1444)
(1431)
(1415)
学科
(8832)
经济(8826)
地方(5711)
(5112)
教育(5012)
管理(4457)
中国(4021)
(3862)
农业(3714)
教学(3012)
方法(2863)
数学(2726)
数学方法(2716)
学校(2507)
地方经济(2369)
理论(2360)
政治(2258)
思想(2228)
思想政治(2209)
政治教育(2209)
治教(2209)
德育(2197)
业经(2050)
环境(1779)
研究(1722)
学法(1685)
教学法(1685)
工作(1645)
农业经济(1641)
高等(1630)
机构
大学(38022)
学院(35404)
研究(12730)
管理(11374)
(10691)
经济(10244)
理学(9787)
理学院(9611)
管理学(9238)
管理学院(9176)
(8842)
科学(8574)
(8216)
师范(8188)
(7866)
(7619)
教育(7581)
业大(7266)
中国(7262)
农业(6756)
(6709)
师范大学(6390)
中心(6147)
(6139)
研究所(5643)
(5608)
农业大学(4912)
技术(4700)
北京(4639)
(4639)
基金
项目(24509)
研究(20979)
科学(19002)
(14958)
基金(14547)
教育(11847)
社会(11609)
(11425)
国家(11241)
社会科(10750)
社会科学(10743)
编号(9962)
(9904)
科学基金(9840)
成果(8707)
课题(8314)
基金项目(8293)
(7199)
大学(6903)
规划(6130)
(5929)
自然(5896)
自然科(5719)
自然科学(5715)
重点(5697)
自然科学基金(5565)
资助(5560)
(5445)
(5443)
(5252)
期刊
教育(17092)
中国(14117)
(14096)
经济(14096)
研究(14053)
(8739)
学报(6368)
农业(6301)
大学(6180)
科学(4764)
高等(4251)
学学(4111)
技术(3956)
职业(3691)
高等教育(3565)
图书(3556)
(3287)
业经(3039)
管理(2996)
资源(2982)
书馆(2774)
图书馆(2774)
(2503)
科技(2474)
成人(2418)
成人教育(2418)
(2407)
(2058)
教研(1940)
高教(1940)
共检索到6139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刘海峰  
有"世界理工大学之最"之誉的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是世界顶尖大学之一。在中国,当提到学院不必都朝更名为大学方向努力时,不少人以"麻省理工学院"为例,认为称学院并非不能成为世界一流大学,称为"学院"不见得就比"大学"差。不过,用麻省理工学院的校名来举证说明学院与大学没有什么区别,其实并不准确。因为"麻省理工学院"的英文名称为Massachusetts Institute of Technology(简称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王英杰  
大学校长与大学办学方向──麻省理工学院的经验王英杰麻省理工学院是美国著名的研究型大学,美国科学研究的中心,也是美国科学家、工程师和工业家的摇篮。它的建立与发展对美国科学技术的进步、社会的进步和工业生产力的提高都产生了至关重要的影响。1992年在其教师...
[期刊] 中国远程教育  [作者] 石子  
世界顶尖学府哈佛大学与麻省理工学院近日宣布,将斥资6000万美元合作推出一个免费网络教育项目,计划于今年秋季学期正式推出第一期课程。新项目名为"eDX",其网络课程及其他内容将由两校教师开发制作,今年夏天将公布课程详情。出任项目首任主管的麻省理工学院教授阿南特.阿加瓦尔认为,网络教育不啻为一项"革命性尝试",势必
[期刊]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作者] 曾开富  
哈佛大学与麻省理工学院在学科布局上既有同一性,又有差异性。本文通过比较两校的课程设置和科研优势,对两校学科布局与大学功能的关系进行了分析,并对我国大学学科建设提出了建议。
[期刊]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作者] 黄晟  谭翱  成俊  
大学文化是大学的重要特征,大学组织文化的分析研究对于大学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清华大学和MIT作为对象,采用OCAI组织文化评估工具进行组织文化的量化分析并进行比较研究,指出清华大学和MIT的大学组织文化的基本特征和发展趋势。通过比较清华大学在创新文化中与MIT的差距,明确指出中国高校在建设世界一流大学过程中需要加强创新能力的培养和创新氛围的建设。
[期刊] 开放教育研究  [作者] 王爱华  汪琼  姜海标  
基于对互联网经济时代如何发挥领导力的探讨,麻省理工学院于2001年秋宣布启动开放课件项目,并带动了全球高校的开放课程运动。本文综合多种来源的资料,从思路形成过程、项目动员策略、项目组织结构、课程材料构成、项目工作流程、网站可用性设计、项目筹资策略、项目评估方法、项目推广策略等九个方面,对MIT OCW项目进行了详细考察,总结出15条可供中国高校组织开放教育资源项目时借鉴的经验,包括在学校层面重视教育技术变革、将项目目标与大学使命相关联、适度外包及内外优势组合等。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曹盛盛  
引进优秀人才,创建良好的人才服务环境是当前大学,尤其是研究型大学提高教学科研质量、增强国际竞争力的重要途径之一。而作为美国研究型大学典范,哈佛大学和麻省理工学院为保持其科研能力的世界顶级水平,在人才引进工作中更是投入了大量精力。如何通过人才引进程序设计体现人才引进的严谨性和灵活性,如何注重人才甄选过程的细节规定体现公正性与客观性,如何在人才服务环境构建中体现人文性与和谐性成为两所大学努力的方向。而人才招募程序的合理性、合法性和高效性,人才甄选中的机会平等,人才服务环境的可持续性成为研究型大学需要探索的共同课题。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林林  肖奕  
麻省理工学院和清华大学都是著名的理工科大学。在建设一流大学的进程中 ,分析与比较两校物理系课程设置 ,对我国理工科大学物理系制订培养方案和教学计划具有现实的指导意义。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秦惠民  鞠光宇  
随着网络在全世界的普及,许多大学在网上推出了自己的开放式课程,笔者以最早大规模推出网络开放式课程的麻省理工学院为例,分析麻省理工学院开放式课程的使用者、快速发展、影响、兴起的原因等几个方面,并分析了其对我国的借鉴作用。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钱小龙  汪霞  
大学文化对于开放教育资源发展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并呈现出不同的表现形态。麻省理工学院以开放课件项目为依托,在知识共享理念的引领作用下全面提升开放课件项目的影响力,在过程管理理念的规范作用下不断完善开放课件项目的管理,在社会服务使命的激励作用下完成开放课件项目的构想与实施,在全球化发展战略的凝聚作用下持续推进开放教育资源运动。美国研究型大学的大学文化个性是基于鲜明的办学思想、突出的学科特色、独树一帜的人才培养理念和雄厚的综合实力而形成的,并进一步将自身塑造为开放教育资源运动的发起者和开路先锋。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刘林青  夏清华  周潞  
麻省理工学院倡导的"创业生态系统"将创业活动与创业教育良好地结合起来,能够为我国高校创业教育培养模式提供借鉴。案例研究发现,这个创业生态系统由众多的功能互补且密切联系的项目与中心、学生团体和创业课程等诸多要素共同组成。其中创业活动、学生团体和创业教育这三股力量交互作用,成为推动该生态系统不断演化的主要动力。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王晓阳  王佳  
本文探讨了MIT文科发展的三个阶段:为工学院服务阶段,独立发展阶段,实现一流文科阶段。文章基于MIT的经验探讨了理工科院校设置文科的意义与作用,提出理工科院校建设文科的六条思路,即:树立正确的学科平衡观念;坚持一流标准的目标与过程的统一;包容文科的价值观与方法论;培植与工程、科学及数学直接相关的文科;允许文科以自己的方式自由发展;实施组织创新推动文科和理、工科的交叉和联合等。
[期刊] 中国远程教育  [作者] 王龙  
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开放课件项目(MITOCW)的成功以及在其推动下教育资源开放共享在全球的迅速发展是创新事物在互联网时代推广传播的新实践。文章以MITOCW的创新为主题,主要运用案例研究、文献综述的方法,运用创新推广理论的观点,结合创新事物推广的"S"曲线和MITOCW项目发展阶段进行论证分析,总结提炼其在提高获取性、推广应用方面具体的创新性举措,探究项目迅速发展的内在动力。笔者认为,MITOCW具备创新事物的基本特性,实现了理念创新、产品创新和方法创新的综合实践创新,并体现出网络时代创新事物推广传播的新特点,成为网络时代知识开放分享的崭新模式。
[期刊] 图书馆杂志  [作者] 李刚  
21世纪初,MIT提出了开放课程网页的理念,并运用互联网平台迅速推出了第一批代表MIT水准的开放课程。此理念得到了全球很多知名高校的响应,目前包括哈佛、耶鲁等世界一流大学在内的200多所大学共推出了近万门开放课程。目前,MIT的OCW每月的访问量达100万人次,访问者主要是自学者、在校师生,OCW为教学、研究,分享一流教学资源提供了无可替代的作用。
[期刊]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作者] 章达友  
1952年才创办的麻省理工学院斯隆管理学院在短短的数十年里迅速成为美国众多商学院MBA教育的后起之秀。斯隆的成功之处在于将理工技术与工商管理教育相结合 ,培养出的高质量科技型MBA ,受到高新技术企业和科技含量较高的大制造业、金融企业集团的青睐 ,其中不少人业绩不凡 ,并已身居企业高位。麻省理工学院培养和造就科技型MBA的经验值得我国一些从事MBA教育的理工科大学的借鉴 ,以发挥科技MBA教育的优势 ,创出自身的特色和品牌。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