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503)
- 2023(9458)
- 2022(8600)
- 2021(8091)
- 2020(6811)
- 2019(15923)
- 2018(16031)
- 2017(30933)
- 2016(17015)
- 2015(19108)
- 2014(19119)
- 2013(18897)
- 2012(17400)
- 2011(15411)
- 2010(15186)
- 2009(13731)
- 2008(13220)
- 2007(11222)
- 2006(9652)
- 2005(8236)
- 学科
- 济(65474)
- 经济(65398)
- 管理(47825)
- 业(45289)
- 企(38217)
- 企业(38217)
- 方法(33213)
- 数学(28822)
- 数学方法(28499)
- 农(16598)
- 财(16285)
- 学(15748)
- 中国(15481)
- 业经(14312)
- 地方(13350)
- 贸(11813)
- 贸易(11809)
- 易(11463)
- 理论(11287)
- 和(11171)
- 农业(11091)
- 技术(10823)
- 环境(10756)
- 务(10631)
- 财务(10573)
- 财务管理(10557)
- 制(10292)
- 企业财务(10021)
- 划(9324)
- 教育(9300)
- 机构
- 大学(239240)
- 学院(236414)
- 管理(97557)
- 济(89617)
- 经济(87614)
- 理学(85678)
- 理学院(84764)
- 管理学(83302)
- 管理学院(82907)
- 研究(78157)
- 中国(55147)
- 科学(51564)
- 京(51064)
- 农(40314)
- 所(39675)
- 业大(39281)
- 财(39082)
- 研究所(36761)
- 中心(34673)
- 财经(32393)
- 江(32333)
- 北京(32120)
- 农业(31835)
- 范(30958)
- 师范(30647)
- 经(29532)
- 院(28875)
- 州(27104)
- 经济学(25859)
- 技术(25007)
- 基金
- 项目(171463)
- 科学(133608)
- 基金(123694)
- 研究(123168)
- 家(108653)
- 国家(107792)
- 科学基金(92023)
- 社会(75421)
- 社会科(71382)
- 社会科学(71362)
- 省(67580)
- 基金项目(66948)
- 自然(61924)
- 自然科(60454)
- 自然科学(60441)
- 自然科学基金(59340)
- 划(56769)
- 教育(55817)
- 资助(51063)
- 编号(50175)
- 成果(39949)
- 重点(38003)
- 部(37222)
- 发(35977)
- 创(35665)
- 课题(34029)
- 科研(33314)
- 创新(33226)
- 大学(31665)
- 计划(31610)
共检索到32729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罗长维
【目的】麻疯树(Jatropha curcas L.)为我国西南地区重要生物柴油树种,雌雄同序,须昆虫授粉方能结实。【方法】本文对麻疯树的传粉昆虫种类与访花频率进行观察,对优势传粉昆虫的携粉情况、柱头花粉沉降数目、对雌花与雄花的访问偏好进行观测。【结果】(1)中华蜜蜂、迷蚜蝇、大头金蝇、紫绿蝇为麻疯树的优势传粉昆虫;(2)4种传粉者的喙、腹部与足等多个部位均只携带麻疯树花粉,无异源花粉;(3)4种传粉者之间携粉量差异显著,携粉量由大到小依次为中华蜜蜂、迷蚜蝇、大头金蝇与紫绿蝇;(4)4种传粉者之间单次授粉后单朵雌花的柱头花粉沉降数目差异显著,由大到小依次为中华蜜蜂、迷蚜蝇、大头金蝇与紫绿蝇,并且花粉在单朵雌花的3个柱头间分布极不均匀;(5)中华蜜蜂表现出"偏雄"访问,大头金蝇、迷蚜蝇与紫绿蝇没有访花性别偏好,中华蜜蜂可能增加麻疯树的自交繁殖率,但由于麻疯树自交结实率较高,可以减少自交结实的不利影响。【结论】通过对这4种传粉昆虫的携粉量、柱头花粉沉降数目与访花性别偏好综合分析后,认为中华蜜蜂为麻疯树传粉效率最高的传粉昆虫。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麦迪乃姆·阿卜杜热伊木 钟问
【目的】了解柽柳(Tamarix)的主要传粉昆虫种类及其传粉效率。【方法】以广泛分布于塔里木盆地的多枝柽柳(T.ramosissima)、密花柽柳(T.arceuthoides)和刚毛柽柳(T.hispida)为研究对象,采用定点调查法对主要传粉昆虫的访花行为及其访花频率、单花停留时间进行观测,通过室内镜检统计其体表携粉量。【结果】柽柳的主要传粉昆虫是意大利蜂(Apis mellifera)、叶舌蜂(Hylaeus mongolicus)、艳小彩带蜂(Nomioides variegate)、淡翅红腹蜂(Sphecodes grahami)和细切叶蜂(Megachile spissula)。意大利蜂携粉量最高,其次是细切叶蜂,两者携带柽柳花粉数量差异显著(P<0.05)。叶舌蜂携粉量最少。意大利蜂和细切叶蜂体型较大,访花时多在花序上迅速爬动,访花过程中具有梳理行为,将体表沾染的花粉集中至花粉篮,在这个过程中大量撒布花粉,有利于柽柳植物的传粉。【结论】不同传粉昆虫携粉量的差异,与其体躯大小、体表刷毛的密度及访花行为相关。随着体长的增加,昆虫携带花粉的能力也相应增加。意大利蜂携粉能力最强,其传粉效率最高。
关键词:
柽柳 传粉昆虫 携粉量 形态 访花行为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郭彦林 孟庆繁 高文韬
传粉昆虫在显花植物起源和演化的早期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任东等,1998),对现存有花植物的生存、繁衍也具有重要的作用。在显花植物中,大约有85%的物种属于虫媒传粉,利用传粉昆虫可显著地提高作物的产量。花通过提供花粉、花蜜等酬报以及休息、狩猎、觅偶交配和取暖的场所吸引访花昆虫访花,而昆虫在访花过程中或多或少地携带了花粉,触动了柱头,对所访的花产生授粉作用(钦俊德,1987)。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李群 包琎龙 王学英 陈旭辉 阮成江
蜀葵(Althaea rosea)是我国一种重要的传统花卉,其花具有雌雄异熟和雌雄异位两种特征,柱头能发生弯曲与自身花粉接触,存在潜在的延迟自交。为了检测蜀葵花蜜成分和观察访花昆虫的访花行为,在自然居群内观察蜀葵花期物候、访花昆虫种类及主要访花昆虫的访花行为,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分析其花蜜的主要成分和含量。结果表明,蜀葵每株每天开放0~40朵花,平均具有23朵处于不同发育时期的花。蜀葵的花朵在开花前分泌花蜜,单花花期内花蜜分泌呈单峰曲线。花蜜含糖量为8.41%,共检测出14种氨基酸。访花昆虫13种,主要为意大利蜂(Apis mellifera),其访花频率与花开放时间和花蜜分泌的高峰时间一致。意...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正>当地时间2024年5月22日,联合国粮农组织(FAO)和斯洛文尼亚政府在斯洛文尼亚首都卢布尔雅那共同举办首届可持续养蜂和授粉国际行动论坛。论坛紧密承接2024年世界蜜蜂日庆祝活动,促进养蜂领域相关各方畅所欲言、集思广益,加深知识经验交流互鉴,谋划推进蜜蜂等传粉昆虫的保护工作。屈冬玉总干事出席活动开幕式并讲话指出:“本次论坛博采众长,可见只要能够因地制宜、精准施策,就能以点带面、发挥全球影响力。有关各方应当同舟共济,各展所长、各尽其力,确保蜜蜂及其他传粉昆虫在农业提质增效和生态文明建设中的桥梁作用,有力助推农业粮食体系转型。”斯洛文尼亚农业、林业和食品部国务秘书艾尔文·科西及国际蜂联主席杰夫·佩蒂斯等出席活动。论坛面向全球,同时聚焦具体区域问题展开研讨交流。2024年,论坛与第13届“非洲日”国际大会同期举行,该大会每年由斯洛文尼亚外交和欧洲事务部负责举办,旨在加强巩固斯洛文尼亚与非洲各国的双边关系。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梁文 朱建华 彭宏祥 秦献泉 李鸿莉 徐宁 黄凤珠 黎光旺 陆贵锋 李冬波
对平丹1号余甘的花粉特性及风力传粉研究结果表明,平丹1号余甘花粉粒近球形,平均轴径为18.80μm,表面具有网状纹饰,萌发孔为4孔沟型且细长;开花当天花粉的生活力和萌发率均较高,分别为78.2%和73.8%,-18℃的条件有利于保持花粉萌发率,贮藏30 d萌发率仍保持在28.7%;平丹1号余甘的P/O值为8441.67,属于专性异花授粉类型;风力传粉作用与天气情况密切相关,干燥的天气和一定的风力是进行有效风媒传粉的必要条件。
关键词:
平丹1号余甘 花粉 风力传粉
[期刊]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刘逸 林瀚 韩晓文 兰思仁 刘仲健 罗毅波 马晓开
植物—传粉者互作对维持生态系统平衡和农业经济健康发展至关重要,它是自然界中进化与生态理论研究的理想模型.由于植物—传粉者互作机制涉及面广、尺度难以把握等因素,该领域的研究面临重重挑战.伴随着高通量技术革命性的发展,生命科学进入了解译海量多元数据的组学时代,这为植物—传粉者互作的研究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和平台.目前,组学在植物—传粉者互作研究中的应用主要集中在花性状遗传基础与生殖隔离、传粉者化学感受、传粉者学习记忆、植物—传粉者化学交流、植物—传粉者系统发育及多样性等方面.这些领域的研究为全面揭示植物—传粉者生命活动中相关功能基因、系统发生、进化轨迹以及生物多样性保护奠定了基础.未来,我们期望通过组学技术从更深层次上了解植物—传粉者互作关系,从而解答一些长期存在的进化生物学和生态学基本问题.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李昆 尹伟伦 罗长维
在野外定位观测小桐子花朵的功能形态特征、开花动态、传粉方式,用杂交指数(OCI)、花粉/胚珠比(P/O)、去雄、套袋、人工授粉等方法分别测定小桐子的繁育系统。结果显示:(1)小桐子是单性花,雌雄同株同序。雄花单花期2 d,雌花单花期5~8 d,雌花直径略大于雄花。(2)雄花开花后9 h内花粉活力较高,24 h后花粉活力明显降低,48 h后花粉基本散失活力;雌花柱头可授性在开花后4 d内最强,5~8 d可授性开始降低,第9天基本失去可授性。(3)传粉方式以虫媒传粉为主,为虫媒植物。(4)繁育系统检测结果为部分自交亲和异交,需要传粉者活动才能完成授粉过程。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张自斌 程瑾 杨媚 崔静 陈云盟 邓振海 赵秀海
食源性欺骗传粉是兰科植物的一种重要传粉机制。根据琴唇万代兰的花部特征及较低的自然结实率,我们推测其有性繁殖采取食源性欺骗传粉机制,为了验证推测,在广西雅长兰科植物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对其进行传粉生物学观察。野外传粉观察结果表明:琴唇万代兰花朵自交高度亲和,但其传粉过程依赖于传粉昆虫;赤足木蜂和牯岭熊蜂都是琴唇万代兰的有效传粉昆虫,其中赤足木蜂为主要传粉昆虫;2种传粉昆虫的访花行为主要集中在2个阶段:68%发生在10:00—12:30,16%发生在13:30—14:30。周边与琴唇万代兰同期开花的植物有阔叶十大功劳和中国旌节花,阔叶十大功劳花朵为明亮的黄色,与琴唇万代兰花朵上斑块的颜色相近。我们认为...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贾桂霞 沈熙环
本文研究了华北落叶松雌雄球花在树冠上的分布和树冠周围花粉密度变化规律、传粉机制、胚珠接收花粉量及结实状况等。雌球花主要分布在树冠中上部 2~ 4龄枝上 ,雄球花分布范围较广 ,且常与雌球花混生 ;树冠周围花粉密度与雄球花的分布密切相关 ,中部最大 ,依次向上下两端减少。依据雌球花形态特征的变化 ,可将传粉期分为 5个阶段 ,整个期间无传粉滴出现 ,由球被顶端大裂片的珠被毛接收花粉。最佳传粉期约为 2天。胚珠平均接收 4粒花粉 ,虽然胚珠接收的花粉数与饱满种子的产量有一定关系 ,但并不是造成空粒的主要原因。此外 ,讨论了不同授粉方式对种子产量的影响 ,及确定最佳可授期对提高种子产量的重要意义。
关键词:
华北落叶松 传粉 种子产量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吴文珊 张彦杰 陈友铃 严菊媛 郑翠芳
在福州地区选取85株细叶榕,对其传粉生物学进行研究。细叶榕榕果发育过程可划分为5个时期:雌前期、雌花期、间花期、雄花期和花后期。细叶榕雌花有长花柱、短花柱之分,柱头较长且弯曲,每个柱头独立,没有形成有利于小蜂传粉和产卵的联合柱头平台,雄花迟熟。细叶榕常年挂果,每年的4—8月为花序芽萌发高峰期,单株每年结果1~4次。细叶榕榕果从雌前期到花后期的发育时间长短与水热条件密切相关,在较为干冷的10月至翌年3月,细叶榕榕果发育较慢,一个发育周期通常需要3~6个月;在较为湿热的4—9月,榕果发育明显变快,一个发育周期仅需1~2个月。榕果的发育呈现株间、株内异步,花序发育周期交叠的现象频繁发生。细叶榕雌花期...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吴文珊 陈友铃 叶海燕 刘亮
在福州地区选取了10株大叶榕,对其传粉生物学进行研究。大叶榕花序果发育株内同步,株间异步,花序果发育过程可划分为5个时期:雌前期、雌花期、间花期、雄花期和花后期。大叶榕常年挂果,在每年的1—2月和6—7月有2个明显的花序芽萌发高峰期,单株每年结果1~3次。大叶榕花序果从雌前期到花后期的发育时间长短因季节而异:冬季和春季(12月—翌年5月)发育较慢,最长的持续近130天;夏秋季(6—11月)发育较快,间花期明显缩短,从雌前期到花后期仅需约80天。大叶榕雌花期单果进蜂数量以1只占绝对优势,使个体小,数量多的花序果能够获得有效进蜂,既大幅提高了小蜂的传粉效率,也保证了花序果的高结实率。大叶榕花序果内...
关键词:
繁殖特征 花序果 发育 榕小蜂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刘洪谔 徐耀良 杨逢春
蜡梅科是一个古老的科,包括3属9种和2变种.全科皆为虫媒花.美国蜡梅属的传粉昆虫仅为古老起源的露尾甲科和蓬根露尾甲科的甲虫,蜡梅属的传粉昆虫皆为现代起源的蜜蜂科和食蚜蝇科的蜂和蚜蝇,而夏蜡梅既有球螋科,又有蜜蜂科和食蚜蝇科的昆虫传粉.传粉昆虫的历史起源可能反映植物的系统发育.据此推测,在蜡梅科内,美国蜡梅属比较原始,夏蜡梅属比较进化,而蜡梅属最为进化.
关键词:
蜡梅科,开花,传粉昆虫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李国平 黄群策
应用常规压片法和整体染色透明法对油杉小孢子的发生和雄配子体的发育过程进行观察,研究其传粉生物学特征。结果表明:油杉小孢子母细胞在1月26日—2月5日进行减数分裂,在减数分裂过程中胞质分裂为同时型,四分体排列方式多为左右对称型;小孢子经过连续4次有丝分裂后,于2月底形成5-细胞型的成熟花粉粒,成熟花粉由两个原叶细胞、一个不育细胞、一个精原细胞和一个管细胞组成,其中两个原叶细胞在花粉成熟时已退化;经TCC法检验,花粉生活力为92·6%;3月1日—8日为油杉传粉期,3日—5日为传粉高峰;在传粉期间,胚珠珠孔端无传粉滴产生,珠孔端耳状结构边缘粘附有花粉。虽然花粉母细胞发育表现出不同步现象,产生少数具3...
关键词:
油杉 小孢子发生 雄配子体发育 传粉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赖家业 石海明 潘春柳 陈尚文 叶燕钻 李明 陈放
2003—2005年在广西巴马县对我国特有的珍稀濒危植物蒜头果花部形态特征、开花进程、繁育系统、访花者类别、访花行为和传粉效果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①蒜头果通常于4月初开花,花期约30 d,单花开放的持续时间约8 d,开花期间具有较为浓烈的香气。②蒜头果虽然具备自交亲和能力,但在自然环境中则以异花传粉为主,且需要传粉者;蒜头果不存在无融合生殖,其繁育系统属于混合交配型。③记录到蒜头果访花昆虫共有8目36科43种;经过鉴定,确定传粉昆虫有7目18科19种;昆虫的访花频率因昆虫的种类不同而有很大的差别,以蜂类的访花频率最高。④连续3年观察到的传粉昆虫种类不同,花期阴雨天气对昆虫访花活动和传粉效果的...
关键词:
蒜头果 开花进程 繁育系统 传粉昆虫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