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3150)
2023(4474)
2022(3158)
2021(2783)
2020(2246)
2019(4808)
2018(5003)
2017(9548)
2016(5430)
2015(6063)
2014(6171)
2013(5677)
2012(4974)
2011(4332)
2010(4340)
2009(3978)
2008(3923)
2007(3609)
2006(3348)
2005(3283)
作者
(16476)
(13807)
(13780)
(13109)
(9005)
(6528)
(6127)
(5341)
(5313)
(4794)
(4788)
(4751)
(4602)
(4452)
(4411)
(4253)
(4209)
(4151)
(4091)
(4046)
(3626)
(3457)
(3415)
(3226)
(3173)
(3163)
(3121)
(3050)
(2811)
(2809)
学科
(21005)
经济(20973)
管理(15300)
(14300)
(10819)
企业(10819)
(8182)
中国(7727)
业经(6848)
方法(6161)
农业(5614)
(5480)
数学(4828)
数学方法(4794)
(4584)
(4527)
地方(4522)
(4492)
发展(4049)
(4045)
产业(4017)
(3675)
金融(3674)
(3617)
(3590)
(3528)
银行(3514)
信息(3453)
理论(3421)
(3361)
机构
大学(77194)
学院(76892)
(28799)
经济(28204)
研究(28115)
管理(27285)
理学(23515)
理学院(23254)
管理学(22764)
管理学院(22650)
中国(21119)
科学(18560)
(17542)
(16253)
(15406)
研究所(14086)
农业(13866)
业大(13208)
(13002)
(12597)
中心(12101)
(10580)
财经(10550)
(10200)
师范(9966)
(9874)
北京(9740)
(9612)
(9461)
农业大学(8687)
基金
项目(53190)
科学(41654)
基金(38778)
研究(37048)
(35280)
国家(34999)
科学基金(29357)
社会(23919)
社会科(22560)
社会科学(22555)
(20709)
基金项目(20446)
自然(19301)
自然科(18889)
自然科学(18880)
自然科学基金(18567)
(17408)
教育(16355)
资助(15157)
编号(14860)
成果(12212)
重点(12164)
(11516)
(11271)
(10517)
科研(10349)
国家社会(10236)
课题(10208)
(10043)
创新(9887)
期刊
(33856)
经济(33856)
研究(21304)
(17023)
中国(16269)
学报(16116)
科学(14146)
大学(11920)
农业(11611)
学学(11376)
管理(10463)
(9927)
教育(7962)
(7516)
金融(7516)
业经(6537)
(5772)
财经(5606)
技术(5580)
经济研究(5312)
问题(4890)
(4795)
业大(4625)
(4569)
农业大学(4013)
图书(3848)
现代(3650)
科技(3518)
商业(3504)
世界(3265)
共检索到11529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马涛  孙朝辉  李奕震  陈晓阳  温秀军  
在温度(25±1)℃,光暗周期L∶D=14∶10(光期06:00开始,20:00结束),相对湿度RH=75%-80%的条件下,观察了麻楝蛀斑螟成虫的羽化与生殖行为.结果表明:成虫羽化率85.4%,羽化期25 d左右;羽化行为主要出现在暗期,日羽化高峰在20:00-23:00,占总羽化量的80.7%;雌、雄比例0.83∶1.羽化后第2天达到性成熟,当天羽化的成虫未发生交配;交配发生在进入暗期5-8 h,交配持续时间50-200 min;随着日龄的增大,交配率降低,交配持续时间增长;交配后第2天开始产卵;雌、雄虫均未发现2次交配现象.交配雌虫平均产卵104粒,卵期7 d左右,孵化率84.3%;未交...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张辉  陈晓琴  江世宏  
关键词: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张辉  陈晓琴  江世宏  
【目的】研究荔枝蒂蛀虫成虫羽化和交尾规律及性信息素释放节律,为开展荔枝蒂蛀虫化学生态防治奠定基础。【方法】在室内温度(26±1)℃、相对湿度(80±5)%和光照周期14L∶10D条件下,观察荔枝蒂蛀虫成虫的羽化和交尾习性;采用正己烷浸提雌蛾性腺获得粗提物,用触角电位仪测定雌蛾性信息素的释放节律,用Y型嗅觉仪测定雄蛾对雌蛾性腺粗提物的选择趋性反应。【结果】荔枝蒂蛀虫成虫羽化高峰期在化蛹后7~8d;3日龄成虫交尾最为活跃,交尾高峰期在22:00-01:00;3日龄雄蛾对3日龄处女雌蛾性腺粗提物的触角电位反应较强,尤其对22:30-00:30雌蛾性腺的粗提物反应最强,说明22:30-00:30是荔枝...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戴华国  杨亦桦  吴小毅  
稻褐飞虱成虫的羽化节律戴华国杨亦桦吴小毅(南京农业大学植物保护学系,南京210095)ADULTEMERGENCERHYTHMOFBROWNPLANTHOPPERNILAPARVATALUGENS(HOMPTERA:DELPHACIDAE)DaiH...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陈英林  查广林  
麻楝蛀斑螟在云南石岩寨地区1年发生4代,以蛹越冬.该虫以幼虫钻蛀珍贵速生树种红椿树主梢和侧梢,造成枝条中空、断折,从而形成多头树而难以成材.云南省红椿主产区的林分,60%~100%的植株受其危害,且幼林受害尤重.生产实践证明,螟害是造成省内红椿造林多年未获成功的主要因素.该文就麻楝蛀斑螟的分布、危害、生物学特性、发生规律和有效防治方法进行了较深入的探讨。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范立鹏  张真  刘艳侠  于占晶  孔祥波  王鸿斌  张苏芳  
通过野外观察和实验室可控条件下的测定,研究了杨小舟蛾蛹的羽化日节律特征和第1 4代羽化进程差异,统计了各代次羽化率和历期,分析了其羽化影响因子。结果表明:杨小舟蛾蛹羽化表现为"驼峰型"节律特征,羽化高峰出现在4:00和17:00;其1 4代蛹在相同羽化条件下羽化进程存在差异,羽化完成总虫数80%所需时间逐渐缩短,相同世代雌雄羽化高峰间隔也逐渐缩短;杨小舟蛾蛹1 4代在相同羽化条件下的平均羽化率间存在显著差异,分别为(31.41±1.16)%、(43.67±1.84)%、(38.20±1.39)%和(27.81±2.42)%;各代羽化历期存在显著差异,分别为(10.71±0.45)、(8.56±...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林长春  周成枚  赵锦年  陆高  
对不同来源虫害木松褐天牛成虫羽化出孔特性进行对比研究 ,结果表明不同来源虫害木松褐天牛羽化出孔在时间动态上有一定差异 ,但其雌、雄成虫在各地种群中出孔动态基本相同。松褐天牛成虫出孔具有明显的时段性 ,高峰时段为 18:0 0~ 2 0 :0 0 ,占总数的 2 8% ,且雌、雄成虫同步。不同来源虫害木松褐天牛出孔率有一定差异 ,松材线虫病区虫害木中 ,松褐天牛出孔率随单位木材松材线虫含量的增加而明显降低
[期刊]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周永梅  施龙清  谢明福  黄伙水  杨广  
通过室内单头饲养小贯小绿叶蝉,观察了其蜕皮、羽化及孵化的时间规律.结果表明,1龄若虫蜕皮时间为(4.83±0.13)min,2龄若虫为(5.14±0.13)min,3龄若虫为(5.07±0.11)min,4龄若虫为(5.64±0.17)min;1、2龄若虫蜕皮数量在24 h内分布比较均匀,3龄若虫蜕皮时间集中在2:00-4:00,4龄若虫多在4:00-7:00和16:00-19:00蜕皮.雌虫羽化时蜕皮过程持续(8.15±0.18)min,雄虫持续(8.02±0.21)min;雌虫整个羽化过程需要(16.82±0.27)min,雄虫需要(16.15±0.29)min,雌雄虫间无显著差异;雌雄虫...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赵锦年  张常青  戴建昌  蒋平  孙胜利  周关校  
松墨天牛成虫是松材线虫病的主要传播媒介,研究其成虫羽化逸出规律及其携带松材线虫能力,在松墨天牛和松材线虫的监测和综合治理上具有重要意义。研究结果表明,松墨天牛成虫羽化逸出期和高峰期,平均每年分别为83 d 和12.3 d。携带松材线虫的松墨天牛成虫平均寿命为29.8d。松墨天牛成虫全身均能携带松材线虫,其数量比率顺序为胸> 头> 腹> 触角> 足> 翅。在浙江省富阳市,林间采用引诱剂诱获的松墨天牛成虫,平均每头携带2 900条松材线虫,雌成虫携带的数量是雄成虫的2.6倍。在诱捕期,松墨天牛成虫携带的松材线虫数量比率,出现两个明显的峰期。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阿地力·沙塔尔  温俊宝  骆有庆  何善勇  喻峰  陈梦  
枣实蝇(Carpomyia vesuviana Costa)是我国禁止进境的检疫性入侵害虫,该害虫主要以幼虫蛀食果肉来为害红枣(Ziziphus jujube Mill.)和酸枣(Z.juju-ba var.spinosa(Bunge)Hu)等[1-2]。2007年9月在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张国辉  仵均祥  
【目的】研究梨小食心虫成虫行为节律,为开展梨小食心虫化学生态学研究及其综合治理奠定基础。【方法】在人工气候箱(温度(24±0.5)℃、相对湿度(70±10)%、光周期为15h光期和9h暗期)条件下,系统观测了梨小食心虫成虫羽化、交配及产卵行为节律。【结果】梨小食心虫成虫的羽化具有明显的昼夜节律,主要发生在光期05:00-10:00这个时段,此时成虫的羽化数量占总羽化数量的90%以上,其中以05:00-06:00羽化率最高,与其他时段差异显著;成虫的求偶交配行为多发生在羽化后第3天,呈"一"字形交配,单次交配持续时间为11~35min,平均为22.07min,成虫交配活动主要发生在17:00-2...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刘微芬  廖怀建  刘宏屏  石雷  杜婷  周成理  邓疆  
[目的]研究雄青斑蝶内生殖器官的形态与发育,可以为青斑蝶的人工繁殖提供理论指导。[方法]采用生殖系统解剖的方法,观察了1 12日龄青斑蝶雄成虫内生殖器官的结构组成,测定了内生殖器官的数值特征参数,并根据内生殖器官各组成部分的特征对雄性内生殖器官的发育进行了分级,以期系统了解青斑蝶雄成虫内生殖器官的形态与发育。[结果]1)雄性青斑蝶的内生殖器官包括1个精巢、2个贮精囊、1对输精管、1对复射精管、1条单射精管和附腺;2)复射精管的直径和单射精管的长度都随日龄的增大而增大;3)随着成虫日龄的增加,精巢中精子束的长度持续变长,贮精囊中的精子束长度在7日龄前快速变长且之后长度趋于稳定;4)随着日龄的增长...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刘微芬  廖怀建  石雷  杜婷  周成理  邓疆  马云强  
[目的]青斑蝶是重要的观赏性昆虫,准确掌握和了解其内生殖器官结构和发育状态,能够为其人工培育和利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通过对1 12日龄青斑蝶雌成虫内生殖系统解剖,观察内生殖器官结构组成,并测定内生殖器官特征参数,同时根据内生殖器官各组成部分特征对雌性卵巢发育进行分级,从而系统了解青斑蝶雌成虫内生殖器官形态与发育。[结果]1)雌性青斑蝶的内生殖器官由1对卵巢、1对侧输卵管、1根中输卵管、交配囊腺和受精囊组成;2)内生殖器官发育显著受到日龄影响,卵巢管长度随着日龄增长而显著生长,至10日龄最长,卵巢小管和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李新岗  杨立军  刘拉平  刘惠霞  
在松果梢斑螟成虫产卵期,采用顶空吸附法和GC-MS分析,研究虫害后油松球果萜类挥发物成分的变化。油松虫害球果(枝)单萜挥发物的释放呈现昼夜节律,并且特异性挥发组分为1R-(+)-α-蒎烯、β-香叶烯和D-柠檬烯。梢斑螟成虫为夜出性害虫,因此产卵期晚上的球果(枝)挥发物更有意义。油松和华山松球果的触角电位(EAG)测试表明:虫害球果与健康球果相比,梢斑螟(雌雄蛾)对油松虫害球果的EAG反应更明显;而对华山松虫害球果和健康球果的EAG反应差异不明显。Y-型嗅觉仪的趋向试验表明:雌成虫的寄主选择性明显高于雄虫,油松球果提取液的引诱作用高于华山松球果,而当年生针叶提取液、虫害球果及其提取液挥发物对雌成...
[期刊] 农村金融研究  [作者] 谢家智  
从历史来看,经济的发展无疑是金融业诞生的蛹体。在催生和促进金融发展的过程中,经济将其发展规律等核心信息“遗传”给金融。但是,这是不是能够引伸出这样的结论:从此,金融业就像一株硕大的植物,其生长必须依赖于经济发展阳光的普照?金融必须严格按照经济的遗传基因去生长发育?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