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3462)
- 2023(5109)
- 2022(4338)
- 2021(3987)
- 2020(3410)
- 2019(7876)
- 2018(7592)
- 2017(14313)
- 2016(8176)
- 2015(8887)
- 2014(8904)
- 2013(8934)
- 2012(8350)
- 2011(7604)
- 2010(7553)
- 2009(6826)
- 2008(6819)
- 2007(6209)
- 2006(5362)
- 2005(4926)
- 学科
- 济(30305)
- 经济(30264)
- 业(20601)
- 管理(20588)
- 企(17080)
- 企业(17080)
- 方法(15608)
- 数学(13801)
- 数学方法(13579)
- 学(10703)
- 财(8347)
- 中国(7262)
- 农(7184)
- 制(6036)
- 业经(5813)
- 地方(5375)
- 务(5337)
- 财务(5328)
- 财务管理(5308)
- 技术(5134)
- 企业财务(5130)
- 理论(4941)
- 银(4895)
- 银行(4858)
- 农业(4821)
- 融(4807)
- 金融(4807)
- 和(4749)
- 行(4617)
- 贸(4548)
- 机构
- 大学(120137)
- 学院(117599)
- 研究(48511)
- 济(42725)
- 经济(41685)
- 管理(40130)
- 科学(35624)
- 理学(34723)
- 中国(34355)
- 理学院(34246)
- 管理学(33347)
- 管理学院(33167)
- 农(32691)
- 所(28001)
- 农业(26748)
- 京(26518)
- 研究所(26107)
- 业大(24392)
- 中心(20931)
- 财(19614)
- 江(18744)
- 院(17911)
- 省(17638)
- 室(16472)
- 北京(16460)
- 农业大学(16437)
- 业(15651)
- 财经(15578)
- 科学院(15261)
- 技术(15093)
- 基金
- 项目(85564)
- 科学(65094)
- 基金(61425)
- 家(58774)
- 国家(58357)
- 研究(53061)
- 科学基金(46842)
- 自然(34165)
- 省(34157)
- 自然科(33397)
- 自然科学(33375)
- 自然科学基金(32774)
- 社会(31715)
- 基金项目(31642)
- 划(30712)
- 社会科(30029)
- 社会科学(30013)
- 资助(26954)
- 教育(24095)
- 重点(20900)
- 计划(20663)
- 科技(19051)
- 编号(18458)
- 部(18458)
- 发(18452)
- 科研(17850)
- 创(17398)
- 业(16470)
- 创新(16468)
- 专项(15611)
共检索到17384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作者]
叶金明 吴建开 杨显祥 丛宁 董同瑚 王德忠
从生物学的角度比较和评价麦鲮和赤眼鳟作为鳜鱼养殖配套饵料鱼的适宜性,探讨以赤眼鳟代替麦鲮养殖鳜鱼的可行性。结果表明,麦鲮和赤眼鳟食性相近,同属于低龄成熟的多次产卵类型鱼类,对盐度的适应性强,比鳜鱼具有更强的耐低氧能力;一年能进行三次人工繁殖,繁殖力强,易补充亲鱼,繁殖方式和设施与四大家鱼、鳜鱼相似,人工繁殖的效率极高。采用一次放足、分批捕捞的高密度养殖方式,群体产量高,养殖成本低。因此,两种鱼都具有优秀的饵料鱼属性。但在长江流域,赤眼鳟能弥补麦鲮不能自然越冬的缺陷,繁殖期和生长期更长,养殖产量更高,以赤眼鳟代替麦鲮养殖鳜鱼是可行的。这为鳜鱼的养殖,特别是反季节养殖开辟了新的饵料鱼途径,为改进鳜...
关键词:
鳜鱼 饵料鱼 麦鲮 赤眼鳟 适宜性 评价
[期刊]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作者]
叶金明 吴建开 孙龙生 王德忠 颜慧 杨显祥 徐汉连 董同瑚
为评价赤眼鳟(Squaliobarbus curriculus)和麦瑞加拉鲮(Cirrhinus mrigala)对鳜(Siniperca chuatsi)的营养价值,分别测定了体质量为(5.27±1.03)g的赤眼鳟、(5.05±1.21)g的麦瑞加拉鲮和(5.19±0.92)g的鳜的化学组成,估算了这3种鱼的能量密度,以探讨赤眼鳟代替麦瑞加拉鲮养殖鳜的可行性。结果显示,赤眼鳟和麦瑞加拉鲮的全鱼蛋白质含量显著高于鳜,水分显著低于鳜(P<0.05),必需氨基酸指数分别高达92.56%±2.31%和93.17%±0.36%,多数必需氨基酸的化学评分≥0.82。而赤眼鳟的脂肪和能量密度更高,显著高于麦瑞加拉鲮和鳜,灰分显著低于麦瑞加拉鲮(P<0.05)。研究表明,这两种鱼对鳜都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但赤眼鳟的营养价值更高,以赤眼鳟代替麦瑞加拉鲮养殖鳜是可行的,这为转变鳜的养殖方式提供了参考。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曹启猛 刘清兵 于跃芹 蒋克勇 刘梅 王雷 王宝杰
为全面评估养殖和野生双齿围沙蚕(Perinereis aibuhitensis)作为亲虾饵料的营养价值和安全性,本研究分别对山东沿海养殖和野生双齿围沙蚕的基本营养成分、氨基酸和脂肪酸含量、常见重金属含量和白斑综合征病毒(WssV)及对虾传染性皮下及造血组织坏死病毒(ihhnV)携带情况进行了检测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养殖沙蚕的脂肪含量显著高于野生沙蚕中含量(P0.05);两种沙蚕中的对虾必需氨基酸/总氨基酸(eaa/taa)均在40%左右,对虾必需氨基酸/非必需氨基酸(eaa/neaa)均在60%以上,符合FaO/WhO关于高品质蛋白的标准...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白小丽 梁旭方 李卫芬 何珊 安皓
采用一种芽孢杆菌制剂(Bacillus)对鳜(Siniperca chuatsi)及饵料鱼池塘进行水质调控。通过测定池塘水体的氨氮、亚硝酸盐、透明度及pH值等水质指标和池塘中浮游生物量,评价芽孢杆菌制剂对鳜及饵料鱼池塘水质和浮游生物的影响。结果表明,该芽孢杆菌制剂能够提高水质透明度,降解水体中氨氮和亚硝酸盐的含量,其中,亚硝酸盐的最大降解率为77.5%。投喂芽孢杆菌后,实验池塘和对照池塘浮游生物组成均变化不大,表明该制剂对池塘的浮游生物组成没有影响。
[期刊] 上海水产大学学报
[作者]
张玉勇 徐革锋 金舒博 牟振波
研究了养殖密度对饵料驯化期细鳞鱼稚鱼生长和存活的影响。试验分别设置了4个养殖密度(1000、5000、10000、15000尾/m2),试验期间依次投喂水蚯蚓→水蚯蚓、软颗粒饲料→软颗粒饲料→软颗粒饲料、硬颗粒饲料→硬颗粒饲料的驯养方法,逐步从动物性饵料转化为人工配合颗粒饲料喂养。经过40 d的试验发现,养殖密度对细鳞鱼稚鱼的存活率具有显著性影响,但养殖密度对肥满度(CF)、特定生长率(SGR)和变异系数(CV)的影响并不显著。各密度组的死亡率分别为32.8%,28.7%,16.0%和19.3%,肥满度为0.85~0.97,SGR平均值为4.40%,体重变异系数为11.59%~16.89%,体...
[期刊] 海洋水产研究
[作者]
张天时 孔杰 刘萍 张庆文 王清印
在实验用虾遗传背景一致的情况下,分析了3种饵料(配合饲料、冰冻鲜鱼肉和活卤虫)和4个不同的养殖密度对小水体中国对虾幼虾生长和存活率的影响。结果表明,饵料和饲养密度对中国对虾幼虾生长及存活率有显著影响。在饵料、养殖密度单因子实验及饵料和养殖密度相结合的双因子实验中,幼虾的生长均表现出极其显著的差异(P<0.01),活卤虫对幼虾生长的效应尤为突出。而养殖密度对中国对虾的行为生物学、个体间体重增量均有影响。随着养殖密度的提高,中国对虾增重变慢;同时,个体间体重增量差异变大。随着养殖密度的增加,中国对虾幼虾的存活率呈下降趋势,但不同饵料对存活率影响变化幅度较大,波动在58.1%~85.2%之间,其中投...
关键词:
中国对虾 养殖密度 生长 存活率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岳永生 王慧 曾勇庆 王哲 张庆朝 宋憬愚 丁雷
泰山赤鳞鱼人工配合饵料研究初报岳永生,王慧,曾勇庆,王哲,张庆朝,宋憬愚,丁雷(山东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泰安271018)关键词泰山赤鳞鱼,人工配合饲料APRELIMINARYEXPERIMENTONTHEARTIFICIALDIETFORTAIS...
关键词:
泰山赤鳞鱼,人工配合饲料
[期刊] 渔业科学进展
[作者]
杨帅帅 朱筛成 张冬冬 潘祯祥 李嘉尧 吴旭干 郑善玉
为了优化稻田养殖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幼蟹的饵料模式,本研究分别采用配合饲料和传统饵料(豆粕、麸皮、玉米和小麦)投喂稻田养殖中华绒螯蟹幼蟹152 d,每种投喂组各3个重复,比较2种饵料模式对幼蟹养殖性能、蛋白质代谢、消化酶、抗氧化和免疫指标的影响。结果显示,配合饲料组的雌蟹和雄蟹体质量均高于传统饵料组,但差异不显著(P>0.05);就养殖性能而言,2种饵料模式下配合饲料组正常幼蟹的平均体质量及产量、1龄早熟蟹平均体质量及其产量、总产量和成活率均略高于,饵料系数显著低于传统饵料组(P<0.05);就蛋白质代谢而言,配合饲料组雌蟹和雄蟹血淋巴中的总蛋白含量显著高于传统饵料组(P<0.05),而传统饵料组雄蟹血淋巴中的尿素氮含量和肝胰腺中的谷草转氨酶活力显著高于配合饲料组(P<0.05);配合饲料组雌蟹和雄蟹肝胰腺中的脂肪酶均显著高于传统饵料组(P<0.05),而雄蟹的α-淀粉酶活力显著低于传统饵料组;配合饲料组的雌蟹血淋巴中总抗氧化能力、碱性磷酸酶、酸性磷酸酶活力和肝胰腺中酸性磷酸酶活力均显著高于传统饵料组(P<0.05)。综上所述,投喂配合饲料可以提高稻田扣蟹的养殖性能、促进蛋白质沉积和脂类吸收,增强幼蟹抗氧化和免疫能力,提高蟹种质量。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郑惠芳 夏中生 林岗 李秀珍 徐开望 张世举
采用3×3因子试验设计,配制9种试验饲料,研究饲料不同蛋白质水平(31%、37%和43%)和脂肪水平(3.5%、5.5%、7.5%)对平均体重为5.49 g赤眼鳟(Squaliobarbus curriculus)鱼种生长和鱼体组成的影响。实验选取赤眼鳟鱼种810尾,随机分成9组,每组2个重复,饲养期6周。结果显示:饲料蛋白质和脂肪的交互作用对赤眼鳟的特定生长率有显著影响(P<0.05),饲料蛋白质水平对饲料系数影响显著(P<0.05),当饲料蛋白质水平为37%、脂肪水平为3.5%时赤眼鳟特定生长率最大,饲料系数最低。随着特定生长率的升高,赤眼鳟的肥满度和肌肉蛋白质的含量升高;赤眼鳟肌肉和肝脏...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黄旭雄 陈马康 魏文志
以各种植物浆为饵料培养卤虫 ,培养效果差异显著 ,陆生植物优于水生植物。其中以黄豆叶浆养殖的卤虫成活和生长最佳 ,第 1 6天时平均存活率 (6 9.6 % )和体长 (6 .436± 0 .95 6mm)与螺旋藻粉组相似 (分别为 6 6 .0 %、6 .46 1± 1 .1 81mm)而优于酵母组 (分别为 2 9.8%、5 .2 1 6± 1 .0 30mm)。以黄豆叶浆养殖的卤虫的粗蛋白及氨基酸含量略低于酵母和螺旋藻粉喂养的卤虫 ,在高密度卤虫养殖中可替代部分螺旋藻粉 ,降低卤虫养殖的饵料成本
关键词:
卤虫 养殖 植物浆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邓梦颖 吴志强 肖英平 胡向萍 肖鸣鹤 涂彭文
以体重(0.015±0.004)g克氏原螯虾(Procambarus clarkii)幼虾为研究对象,研究了50、100、300、600、900尾/m25种养殖密度对克氏原螯虾幼虾生长、摄食和饲料利用的影响,实验周期为30 d。结果显示:克氏原螯虾幼虾的体长、特定生长率、平均日增重、存活率和蜕壳率都随养殖密度的增大而减小,其中日增重由(0.007±0.002)g下降为(0.002±0.001)g,蜕壳率由(100±0.000)%下降为(37.222±3.928)%,降幅明显;体长、体重变动系数随养殖密度的增大而增大。每组个体的平均摄食量和摄食率均与养殖密度成反比。此结果表明养殖密度的增大总体来...
[期刊]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作者]
李晨露 李京昊 成永旭 涂纹 吴乐 奚业文 朱传忠 李嘉尧
采用生物絮团、饲料和冰冻萼花臂尾轮虫 (Brachionuscalyciflorus)3种饵料,对由同一亲本孵化的(0.0179±0.0005) g克氏原螯虾仔虾进行42 d的养殖实验。比较各实验组的水体指标,以及实验结束后各组仔虾的生长性能、消化酶和非特异性免疫酶活性。结果显示:(1)在整个养殖期间,絮团组的总磷、氨氮、亚硝态氮和硝态氮浓度最低,与其他两组差异显著(P 0.05),絮团组的成活率显著高于饲料组(P < 0.05),与轮虫组差异不显著(P> 0.05)。(3)饲料组的α-淀粉酶和脂肪酶活性最高,絮团组最低。絮团组的胰蛋白酶和胃蛋白酶活性都显著高于饲料组(P < 0.05)。轮虫组的α-淀粉酶、胰蛋白酶和胃蛋白酶活性与其他两组差异不显著(P> 0.05)。(4)絮团组的总抗氧化能力(T-AOC)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最高,丙二醛(MDA)含量最少,与饲料组和轮虫组有显著差异(P < 0.05)。综上,这3种饵料中生物絮团的养殖效果最好,对仔虾的存活、生长、消化酶和免疫抗氧化能力都有积极的作用。
[期刊]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作者]
李晨露 李京昊 成永旭 涂纹 吴乐 奚业文 朱传忠 李嘉尧
采用生物絮团、饲料和冰冻萼花臂尾轮虫(Brachionus calyciflorus) 3种饵料,对由同一亲本孵化的(0.017 9±0.000 5) g克氏原螯虾(Procambarus clarkii)仔虾进行42 d的养殖实验。比较各实验组的水体指标以及实验结束后各组仔虾的生长性能、消化酶和非特异性免疫酶活性,结果显示:在整个养殖期间,絮团组的总磷、氨氮、亚硝态氮和硝态氮浓度最低,与其他两组差异显著;3个实验组仔虾的终末体质量、增重率和特定生长率都无显著差异,絮团组的成活率显著高于饲料组,与轮虫组差异不显著;饲料组的α-淀粉酶和脂肪酶活性最高,絮团组最低,絮团组的胰蛋白酶和胃蛋白酶活性都显著高于饲料组,轮虫组的α-淀粉酶、胰蛋白酶和胃蛋白酶活性与其他两组差异不显著;絮团组的总抗氧化能力(T-AOC)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最高,丙二醛(MDA)含量最少,与饲料组和轮虫组有显著差异。这3种饵料中生物絮团的养殖效果最好,对仔虾的存活、生长、消化酶和免疫抗氧化能力都有积极的作用。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刘利平 刘登攀 蒲金成 杜力 陈桃英 陈文银 郑春静 吴雄飞 吴嘉敏
在连续多年日本鳗鲡人工繁殖实验的基础上,研究了不同饵料对日本鳗鲡仔鱼存活率的影响,并记录了仔鱼的运动特征和摄食行为。结果显示,与对照组(不投饵)相比,投喂以鲨鱼卵、磷虾提取液为基础的饵料和以鲨鱼卵、海蜇匀浆液为基础的饵料以及微绿球藻液均提高了日本鳗鲡仔鱼的存活率,仔鱼发育至柳叶鳗前期阶段;而投喂以鲨鱼卵、卤虫匀浆液为基础的饵料和以卤虫匀浆液、磷虾提取液为基础的饵料,以及轮虫、海带+龙须菜匀浆液或海蜇以及发酵鲨鱼肉,均降低日本鳗鲡仔鱼的存活率。实验同时还研究了日本鳗鲡仔鱼的主动摄食行为,摄食时仔鱼先用吻端反
关键词:
日本鳗鲡 仔鱼 开口饵料 摄食行为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