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747)
- 2023(11222)
- 2022(10033)
- 2021(9469)
- 2020(7927)
- 2019(18293)
- 2018(18345)
- 2017(35701)
- 2016(19454)
- 2015(21470)
- 2014(21516)
- 2013(21325)
- 2012(19599)
- 2011(17469)
- 2010(17289)
- 2009(15558)
- 2008(15007)
- 2007(12829)
- 2006(10911)
- 2005(9333)
- 学科
- 济(74750)
- 经济(74662)
- 管理(54352)
- 业(52136)
- 企(43699)
- 企业(43699)
- 方法(37343)
- 数学(32597)
- 数学方法(32255)
- 财(19072)
- 农(18457)
- 中国(18342)
- 学(18224)
- 业经(16128)
- 地方(15350)
- 制(14178)
- 银(12831)
- 银行(12789)
- 贸(12659)
- 贸易(12652)
- 理论(12627)
- 农业(12543)
- 务(12531)
- 财务(12471)
- 财务管理(12449)
- 易(12290)
- 行(12212)
- 融(12180)
- 金融(12176)
- 技术(12130)
- 机构
- 大学(272003)
- 学院(269534)
- 管理(108163)
- 济(102935)
- 经济(100666)
- 理学(94790)
- 理学院(93713)
- 管理学(92037)
- 管理学院(91564)
- 研究(90389)
- 中国(65291)
- 科学(59410)
- 京(57483)
- 农(47916)
- 财(46755)
- 所(46190)
- 业大(44327)
- 研究所(42724)
- 中心(40425)
- 财经(38475)
- 农业(38134)
- 江(37243)
- 北京(35764)
- 经(35212)
- 范(34751)
- 师范(34358)
- 院(32641)
- 州(30736)
- 经济学(30675)
- 财经大学(29098)
- 基金
- 项目(194103)
- 科学(151915)
- 基金(141711)
- 研究(137665)
- 家(125236)
- 国家(124228)
- 科学基金(105992)
- 社会(85506)
- 社会科(81017)
- 社会科学(80995)
- 基金项目(76119)
- 省(76089)
- 自然(71503)
- 自然科(69867)
- 自然科学(69847)
- 自然科学基金(68603)
- 划(64418)
- 教育(62610)
- 资助(58285)
- 编号(54929)
- 成果(44051)
- 重点(43265)
- 部(42431)
- 发(40667)
- 创(40571)
- 科研(37896)
- 创新(37851)
- 课题(37609)
- 计划(36586)
- 教育部(35959)
- 期刊
- 济(105678)
- 经济(105678)
- 研究(76034)
- 学报(49257)
- 中国(46403)
- 科学(43416)
- 农(43083)
- 管理(38173)
- 大学(35930)
- 财(34187)
- 学学(34138)
- 农业(30228)
- 教育(27349)
- 融(21967)
- 金融(21967)
- 技术(21468)
- 财经(18227)
- 经济研究(17337)
- 业经(17063)
- 业(15605)
- 经(15418)
- 科技(13991)
- 图书(13943)
- 问题(13736)
- 理论(13659)
- 业大(13131)
- 版(13095)
- 实践(12689)
- 践(12689)
- 技术经济(12479)
共检索到37494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邱高辉 姚远 韩召军
通过室内筛选获得了麦长管蚜对吡虫啉的抗性品系(25.22倍),并利用增效试验和解毒酶活力测定,对其抗性机理进行了研究。增效试验结果表明:顺丁烯二酸二乙酯在抗、感品系中对吡虫啉都没有明显的增效作用,但氧化胡椒基丁醚和磷酸三苯酯在2个品系均有增效作用,而且在抗性品系中的增效比(3.49和2.62)显著大于敏感品系(1.59和1.29)。解毒酶活力测定发现,抗、感品系的谷胱甘肽S-转移酶比活力没有显著差异,但抗性品系中羧酸酯酶的比活力是敏感品系的1.53倍(P<0.05)。综合分析认为,多功能氧化酶和羧酸酯酶活力增强在该麦长管蚜品系对吡虫啉的抗性中起重要作用。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王娜 郎志飞 贺康 李飞
【目的】对河北邢台和江苏南京地区棉蚜(Aphis gossypii Glover)进行抗性监测,了解棉蚜对丁硫克百威和吡虫啉的抗性发展情况,为抗性治理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用药水平最低的新疆南疆种群作为相对敏感种群,通过室内毒力测定、离体酶活力测定、相对表达量分析,研究新疆南疆、河北邢台及江苏南京3个地区棉蚜对丁硫克百威和吡虫啉潜在的代谢抗性机制。【结果】河北邢台和江苏南京地区的棉蚜对丁硫克百威仍处于敏感阶段;但对吡虫啉的抗性已有所发展,抗性水平分别为4.87和8.72倍,为低水平抗性阶段。解毒代谢酶活力对比研究发现,3个地区田间种群之间多功能氧化酶、酯酶及谷胱甘肽转移酶的活力均存在显著差异...
关键词:
棉蚜 丁硫克百威 吡虫啉 抗性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温玉丛 范凯华 师慈 穆兰芳 韩召军
连续对南京、吴江和安庆3个地理种群的褐飞虱进行了吡虫啉的抗性动态监测,并对相关的室内筛选品系进行了适合度分析。结果显示:虽然2005年以来国内已经较少使用吡虫啉防治褐飞虱,但褐飞虱对吡虫啉的抗性并没有显著下降(由26.6~147.8倍到37.4~87.3倍)。然而通过构建褐飞虱不同品系的实验种群生命表发现,褐飞虱对吡虫啉产生抗性后,其适合度显著下降,仅为敏感品系的0.191,表明褐飞虱杂合种群对吡虫啉的抗性具有不稳定性,在不接触药剂的情况下,田间抗性会逐步下降。对这一矛盾现象的讨论分析认为,目前田间褐飞虱对吡虫啉抗性没有显著下降的原因,一方面是局部地区还在使用吡虫啉,主要用于早期防治白背飞虱;...
关键词:
褐飞虱 吡虫啉 抗药性 生物适合度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屈会选 党建友 程麦风 谢咸升
1999~2002年先后引进国内外小麦种质资源468份,在山西省小麦主产区临汾市设立试验点,对其进行了抗麦长管蚜特性鉴定。鉴定结果表明,引进的小麦种质资源中不同品种(系)对麦长管蚜抗性有明显差异,其中表现高抗的有11个,表现中抗的有63个,可作为抗蚜材料为育种利用。
关键词:
小麦 种质资源 麦长管蚜 抗性鉴定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王春平 罗坤 朱启迪 李丹 赵惠燕 张改生
【目的】探索和发掘优质抗麦长管蚜的种质资源及方法,为高效节本型和环境友好型的抗麦长管蚜小麦育种研究利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GIS的空间分布分析法和小麦种质资源抗蚜性鉴定为基础,从377份小麦种质资源中随机选取22个种质资源的13个主要性状,运用灰色系统理论对其进行综合分析。【结果】GIS的空间分布分析结果表明,麦长管蚜种群对小麦种质资源的入侵扩散从分散危害演变为聚集危害为主。成株期田间自然鉴定结果表明,在377份种质资源中,高抗材料4份,分别是陕253、豫麦70、陕糯1号、186Tm,占鉴定材料的1.06%;中抗材料55份,占鉴定材料的14.59%,包括的种质资源有Amigo、98-10-...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凌炎 黄芊 蒋显斌 尹文兵 龙丽萍 黄凤宽 黄所生 吴碧球 李成
【目的】了解褐飞虱对吡虫啉产生极高水平抗性后对其主要捕食性天敌黑肩绿盲蝽抗性发展的影响,为协调化学防治与生物防治的关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分别用对吡虫啉敏感的褐飞虱种群(SN种群)和极高抗种群(RN种群)连续饲养黑肩绿盲蝽25代以及用吡虫啉对黑肩绿盲蝽连续诱导25代,每隔5代分别测定黑肩绿盲蝽的敏感性和酶活性。【结果】SNCF_(25)种群的敏感性变化不大;RNCF_(25)种群的LC_(50)值是原来的1.53倍;诱导(INCF_(25))种群LC_(50)值是原来的1.66倍。SNC、RNC和INC
关键词:
吡虫啉 褐飞虱 黑肩绿盲蝽 抗性发展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欧阳文森 杨仁斌 魏凤 蒋诗琪 卢静宜
为评价吡虫啉在小麦中的农药残留安全性,应用HPLC法研究了湖南地区和吉林地区小麦植株上吡虫啉消解动态和小麦中的残留动态规律。样品采用乙腈恒温震荡提取,提取液先经石油醚萃取杂质,再经二氯甲烷萃取吡虫啉,萃取液浓缩后过弗罗里硅土活性炭层析柱净化,高效液相色谱检测分析。结果表明:在0.02、0.05和0.25 mg·kg-13个添加水平下,吡虫啉在麦粒和麦秆中添加回收率为82.17%~103.84%,83.82%~111.39%,变异系数分别为4.30%~6.82%、2.30%~5.98%。在湖南和吉林两地小麦麦秆样品中的吡虫啉均消解较快,半衰期分别为4.53、2.99 d。以推荐使用剂量225 g...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韩召军 王荫长 尤子平
利用室内筛选的抗性和敏感性棉蚜品系,以及野外抗性群体,研究了对拟除虫菊酯的抗性机理。抗性程度不同的棉蚜,其抗性机理不同。中等水平抗性棉蚜,主要是由于体内解毒能力的加强,其抗性可以通过增效剂抑制解毒酶而完全克服。高水平抗性棉蚜,主要是由于体内靶标敏感性的降低,增效剂不能克服其抗性,高抗蚜体内解毒酶和体壁穿透作用与敏感性蚜没有明显差异。因此,对于不同抗性水平的害虫,要采取不同的治理对策。
关键词:
棉蚜,拟除虫菊酯,抗药性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魏会廷 李俊 汤永禄 吴春 向运佳 李朝苏 杨武云
为了解中国小麦骨干亲本及其衍生后代对禾谷缢管蚜的抗性表现,在盆栽网罩整株小麦条件下,采用蚜量比值法对454份中国小麦骨干亲本及衍生后代进行了禾谷缢管蚜成株期抗性鉴定。结果表明,高感、感、中感、低感和低抗禾谷缢管蚜的材料分别占53.74%、25.11%、9.25%、9.91%和1.98%,无中抗、抗及高抗等级的材料。19份骨干亲本均不抗禾谷缢管蚜,其中江东门、矮孟牛和燕大1817表现为低感,其他中感至高感。435份衍生后代中,小偃22等9份材料表现为低抗可用于抗蚜育种,分别为阿夫、南大2419等5份骨干亲本的衍生后代。小麦育种中,需提高品种抗蚜性,减少蚜虫危害。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庞保平 高书晶 陈正贤 周晓榕 杜雅南
【目的】制备麦长管蚜单克隆抗体,为进一步研究麦蚜的捕食性天敌种类奠定基础。【方法】应用杂交瘤技术制备单克隆抗体;双抗夹心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ELISA)鉴定抗体类型及亚类;间接ELISA测定抗体特异性;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和Westernblot印迹分析确定抗体结合蛋白。【结果】制备出2株高度特异性的麦长管蚜单克隆抗体,分别命名为EGA-1E8和EGA-4H11,分别属于IgM亚类和IgG2b亚类。麦长管蚜抗原由多种多肽组成,其中单克隆抗体EGA-4H11与麦长管蚜抗原54.2kD的多肽结合。特异性试验表明,这2种抗体不与麦田中其他种类的昆虫和蜘蛛发生交叉反应。【结论】成功地制备了麦长管...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钟艺煊 王彦红 杨成根 邹辉 顾建红 袁燕 卞建春 刘学忠
为获得纯度更高的吡虫啉人工半抗原,通过对常规半抗原合成的反应顺序、试剂等进行调整和优化,筛选出最适3-巯基丙酸反应比例,采用薄层层析色谱法、质谱法和核磁共振法对合成的吡虫啉半抗原分子结构进行确证,进一步用合成的吡虫啉半抗原与载体蛋白偶联得到吡虫啉完全抗原并免疫小鼠,于三免和五免7天后断尾采血,采用间接ELISA法测定小鼠血清抗体效价。结果表明:1)吡虫啉、反应体系、有机相和水相的比移值分别为0.55、0.23、0.50和0;2)质荷比为326的峰是吡虫啉半抗原的分子离子峰,且其余杂质离子峰的数量明显下降;3)核磁共振结果与吡虫啉半抗原相符,3-巯基丙酸氧化副产物峰下降;4)三免后,小鼠血清效价达到1∶12 800,五免后,小鼠血清效价可达1∶51 200。综上,此优化方法不仅保证3-巯基丙酸完全反应,还减少3-巯基丙酸氧化副产物和不必要杂质的产生,提供了一种操作简单、安全,同时可减少半抗原合成过程杂质产生的吡虫啉半抗原合成优化方法,为后续吡虫啉单克隆抗体的制备提供便利。
关键词:
吡虫啉 半抗原 合成 优化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王沫 谭福杰 尤子平
以羧酸酯酶抑制剂磷酸三苯酯(TPP)和多功能氧化酶抑制剂增效醚(PBO)以及 ̄(14)C-氰戊菊酯为材料,选择对氰戊菊酯具有不同抗性程度的棉铃虫自然种群为试虫,研究其抗性机理。结果表明:棉铃虫对氰戊菊酯的抗性与其体内酯酶活性无关,而与多功能氧化酶活性直接相关;同时,表皮对氰戊菊酯的渗透性降低也是棉铃虫对氰戊菊酯产生抗性的强化因子。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吴益东 沈晋良 谭福杰 尤子平
对于室内选育的棉铃虫抗性品系(YG-R,Rd)和采自田间的抗性种群(YG9221,YG9241,YG9321),PBO对氰戊菊酯都具有明显的增效作用,增效比为19.5~169.5倍,而DEF和TPP对氰戊菊酯几乎没有增效作用。Rd抗性品系三龄幼虫多功能氧化酶艾氏剂环氧化活力是YS-S敏感品系的1.36倍,而YG-R和Rd两个抗性品系分别与YS-S敏感品系相比,三龄幼虫酯酶活力没有差异。因此,多功能氧化酶解毒作用增强是棉铃虫对氰戊菊酯产生抗药性的主要因子,而酯酶与抗性无关。用14C-氰戊菊酯进行的表皮穿透研究表明,氰戊菊脂在抗性品系和敏感品系的表皮穿透速率上存在差异,表皮穿透速率降低是棉铃虫对氰...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刘易科 佟汉文 朱展望 陈泠 邹娟 张宇庆 高春保
赤霉病(Fusarium head blight,Fhb)是小麦最主要的病害之一,严重影响小麦生产安全和食品安全,研究小麦赤霉病抗性机理对于解决小麦赤霉病这一世界性难题具有重要意义。根据对赤霉病的抗性表现形式,将小麦赤霉病抗性分为五个大类,分别为抗侵入(type i)、抗扩展(type ii)、籽粒抗感染(type iii)、耐病性(typeⅣ)和抗毒素积累(type V)。小麦赤霉病的抗性机理可以分为形态机制和生理机制,形态抗性机制是被动的,株高、抽穗期、花期长短、花药挤出程度、有芒无芒、穗长、穗密度、颖壳张开程度和穗部蜡质程度等形态特征均可能与赤霉病抗侵染特性有关。细胞学研究表明,病原菌侵...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史忠良 仇松英 马爱萍 许钢垣 武计平 逯腊虎
在虫圃鉴定1254份材料的基础上,对10个不同抗性品种进行了抗性机制研究。研究表明,小麦抗麦红吸浆虫抗性品种植株高,穗部密度大,旗叶长而窄,内颖尖隐伏数多,内颖弧口宽,植株茎、叶和颖壳被蜡质程度重,有被毛,颖壳硬而厚。测定了不同抗性品种(系)的未害子粒和被害粒中某些生化物质,明确了小麦品种对吸浆虫的抗性是以诱导抗性为主的多因子综合抗性。总酚、单宁和可溶性糖是影响其生化抗虫性的关键因子,总酚尤为重要。
关键词:
冬小麦 麦红吸浆虫 抗性机制 形态特征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