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047)
2023(8767)
2022(8000)
2021(7638)
2020(6323)
2019(14733)
2018(14834)
2017(28523)
2016(15786)
2015(17825)
2014(17770)
2013(17628)
2012(15965)
2011(14319)
2010(14024)
2009(12633)
2008(12057)
2007(10181)
2006(8705)
2005(7361)
作者
(46691)
(38583)
(38303)
(36184)
(24535)
(18623)
(17340)
(15382)
(14636)
(13671)
(13304)
(12725)
(12053)
(11993)
(11927)
(11843)
(11716)
(11531)
(10975)
(10767)
(9759)
(9340)
(9330)
(8687)
(8683)
(8592)
(8516)
(8497)
(7832)
(7794)
学科
(59391)
经济(59326)
管理(43695)
(41293)
(34878)
企业(34878)
方法(29737)
数学(25750)
数学方法(25454)
(15131)
(14690)
中国(14118)
(13810)
地方(13037)
业经(13016)
理论(10463)
(10272)
农业(10185)
(10088)
贸易(10084)
环境(9842)
(9758)
技术(9757)
(9209)
财务(9152)
财务管理(9138)
(9028)
企业财务(8657)
教育(8627)
(8487)
机构
大学(221110)
学院(219215)
管理(89871)
(79796)
理学(79140)
理学院(78184)
经济(77914)
管理学(76802)
管理学院(76436)
研究(72187)
中国(50205)
科学(49066)
(47303)
(39400)
业大(37184)
(36798)
(34400)
研究所(34171)
中心(32074)
农业(31293)
(29930)
北京(29376)
(28888)
财经(28607)
师范(28583)
(26075)
(26062)
(24978)
技术(24411)
师范大学(23257)
基金
项目(160162)
科学(124651)
基金(115464)
研究(114220)
(101568)
国家(100739)
科学基金(85999)
社会(69030)
社会科(65297)
社会科学(65277)
(63639)
基金项目(62639)
自然(58695)
自然科(57276)
自然科学(57256)
自然科学基金(56203)
(53800)
教育(51954)
资助(47276)
编号(46891)
成果(37340)
重点(35617)
(34409)
(33733)
(33637)
课题(31901)
创新(31328)
科研(31076)
计划(30471)
大学(29556)
期刊
(82938)
经济(82938)
研究(60233)
学报(40084)
中国(36736)
(35777)
科学(35180)
管理(31427)
大学(28838)
学学(27228)
农业(25450)
(24005)
教育(23943)
技术(18196)
(14047)
金融(14047)
业经(14009)
图书(13152)
(12795)
财经(12726)
经济研究(12612)
科技(12050)
理论(11686)
实践(11064)
(11064)
业大(10937)
问题(10778)
(10607)
(10567)
情报(10311)
共检索到29977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草业科学  [作者] 张海娟  何雅丽  李秀璋  李春杰  
麦角菌(Claviceps)属于麦角菌科真菌,其产生的生物碱毒素易引起人和动物中毒,同时也具有多种生物活性,在医学上得到了广泛应用。本文就国内外近年来对麦角菌的相关研究进展进行了扼要综述,以期为麦角菌的防控和利用提供借鉴。麦角菌起源于上白垩纪时期的南美洲,主要通过昆虫向新的区域或新寄主传播,现在全球的分布范围主要有6个区域:非洲、南美洲、欧亚大陆、北美、澳大利亚和印度;麦角菌可以侵染7个科或亚科的70多属的400余种植物。麦角菌主要寄生在粮食作物及禾草的穗部,家畜采食受侵染的谷物易引起中毒,历史上已有无数次麦角中毒事件发生。麦角病的主要防治方法有选用花期较短的抗病品种,在寄主花期喷施杀菌剂以及及时收获菌核,减少初侵染来源。麦角菌产生的生物碱在医学上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早在1474年的德国处方就已经记载药用,在医学上主要用于治疗偏头疼、产后出血、乳腺病、帕金森病、脑血管系统和癌症等疾病。目前,国内外研究的重点主要包括麦角菌的遗传进化和其产生的生物碱在医学上的应用。未来,培育抗麦角病禾谷类作物和牧草新品种,筛选高产碱量菌株,揭示麦角菌、内生真菌与寄主植物的互作机制可能会成为相关研究的热点之一。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高仁君  刘西莉  李健强  王锋  李金玉  吴学宏  
麦角甾醇是真菌细胞膜的重要组成成份之一。它与磷脂、蛋白质等共同组成了一个有机的整体,并与膜脂中的磷脂碳氢键相互作用,在保持质膜的流动性和稳定膜分子的结构中起重要作用,因而成为植物病原真菌生物学,真菌对杀菌剂抗药性机理和杀菌剂药理学等研究的热点之一。对于真菌体内的甾醇含量的测定有紫外分光光度法、气相色谱法、薄层紫外扫描法等。由于真菌体内甾醇种类繁多且性能相近,因而对麦角甾醇含量的准确测定非常困难。为了能够准确、快速的检测真菌体内麦角甾醇的含量,作者探讨了高效液相色谱法用于小麦纹枯菌体内麦角甾醇的定量分析,现简报如下: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陈仕勇  马啸  张新全  朱永群  
试验采用田间直接鉴定法于2009-2011年连续3年对来自青藏高原地区的56份垂穗披碱草种质的麦角病抗性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供试材料之间的抗病性差异较大,发病率为0%~95%,平均值27.68%。通过发病率及病情分级计算病情指数来划分抗病类型,其中高抗材料(HR)占41.07%,抗病材料(R)占19.64%,中抗材料(MR)占30.36%,感病材料(S)占8.93%,高感材料(HS)为0,大部分的材料对麦角病都表现出一定的抗性。此外,对麦角病病情指数等参数与形态学性状进行了相关性分析,结果发现其与株高、花序长、叶长、叶宽等性状相关性均不显著。本研究结果为垂穗披碱草麦角病抗性评价及相关育种...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康振生  王晓杰  赵杰  汤春蕾  黄丽丽  
小麦条锈病(wheat stripe rust or yellow rust)是一种气传性的低温真菌病害,在所有小麦产区均可暴发流行,造成巨大的产量和经济损失,严重威胁着小麦的安全生产。其病原条形柄锈菌小麦专化型(Puccinia striiformis West.f.sp.tritici Eriks.&Henn.,Pst)为严格专性寄生真菌,致病性变异频繁,常造成小麦品种抗条锈性"丧失",引发病害大流行。因而,从20世纪50年代起,条锈菌致病性变异的研究一直备受关注,并已开展了大量的研究工作。本文从小麦品种抗病性丧失、条锈菌致病性变异途径、条锈菌群体遗传、条锈菌基因组和功能基因组以及条锈菌效...
[期刊] 草业科学  [作者] 周景乐  陈泰祥  陈水红  李春杰  
大麦属(Hordeum)植物多作为优良牧草和粮食作物被人类利用。禾草内生真菌(Epichlo?属)是生活周期全部或者大部分在宿主体内完成,不使宿主产生外部症状的一类真菌。禾草内生真菌可以改善宿主应对生物胁迫和非生物胁迫的能力。研究大麦属内生真菌共生体,对于开发耐盐碱的牧草或者草坪草新品种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简述了国内外大麦属禾草内生真菌共生体在侵染率影响因子、鉴定和抗逆性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认为关于大麦属内生真菌共生体的研究中影响带菌率和生物碱含量高低的因素尚不明确,对于大麦属内生真菌共生体的利用亦不充分。希望能够通过本文为大麦属内生真菌共生体的后续研究及利用提供指导。
[期刊] 草业科学  [作者] 齐杨菊  陈振江  李振霞  刘辉  王莉花  李春杰  
荞麦(Fagopyrum spp.)是一种营养丰富的重要杂粮,也是具有开发潜力的优质饲草资源,病害的发生使荞麦的品质与产量下降,是影响荞麦生产的主要限制因子之一。目前引起荞麦真菌病害有14种,病原物有16个属,另有其他病害8种,包括细菌、病毒和线虫病。本文通过对国内外荞麦病害研究的文献归纳总结,国内外对其轮纹病、霜霉病和根腐病、立枯病等叶部、根部病害的危害程度、发生规律和防治等方面得到不同程度的研究,但对其他叶部病害和种带真菌研究较少,今后应更多关注影响荞麦生长的主要病害种类,进行病原菌多样性,加强病害发生规律研究,制定出切实可行的防治措施。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刘燕娟  李婵  周倩  
综述了放线菌分类地位的演变和分类研究方法,以及国内放线菌分类现状,并对放线菌分类研究进行了展望.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蔺凯丽  黄琦  黄琦辉  靳祯亮  姜天甲  郑小林  
【目的】控制和降低运输与贮藏过程中的褐变是目前双孢蘑菇保鲜的重点。研究麦角硫因处理对双孢蘑菇采后褐变的抑制效果,进一步分析褐变与能量代谢关系,为控制褐变和延长其保质期提供科学依据和生产指导。【方法】对具有代表性的双孢蘑菇品种AS2796喷涂浓度为0.12 mmol·L-1的麦角硫因溶液,对照组采用超纯水处理,于4℃低温下贮藏17 d,贮藏时定期测定其褐变度、菌盖白度、丙二醛含量(MDA)和能量相关物质(ATP、ADP、AMP含量)、能荷及琥珀酸脱氢酶(SDH)、细胞色素氧化酶(CCO)、H+-ATPase、Ca2+-ATPase等线粒体呼吸代谢相关酶活性。【结果】随着贮藏时间的延长,双孢蘑菇的褐变度和MDA含量逐渐增加,菌盖白度不断下降。与对照组相比,麦角硫因处理延缓了MDA含量和褐变度的上升及菌盖白度的下降,保护了细胞膜的完整性,降低了膜脂过氧化程度,有效抑制了双孢蘑菇菌盖表面及内部组织的褐变。贮藏过程中,双孢蘑菇的ATP含量呈现出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且始终维持在较高水平,最低点(贮藏第17天)也高于0.6 mg·g-1。整个贮藏期间,双孢蘑菇的ADP和AMP含量逐渐上升,处理组的ATP和AMP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而ADP含量始终低于对照组。能荷值不断下降,但处理组双孢蘑菇的能荷值始终略高于对照组。表明麦角硫因处理延缓了双孢蘑菇采后ATP含量的下降,提高了ATP的利用效率,在一定程度上维持了较高的能荷水平。麦角硫因处理的双孢蘑菇SDH、H+-ATPase和Ca2+-ATPase酶活性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且CCO酶活性在贮藏前期(第5天)和贮藏末期(第17天)相较于对照组也有所提升,从而维持了更好的线粒体功能,保证了ATP的高效合成。【结论】麦角硫因处理明显抑制了双孢蘑菇采后褐变,且其对褐变的抑制作用与能量代谢密切相关。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史建荣  刘馨  仇剑波  祭芳  徐剑宏  董飞  殷宪超  冉军舰  
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DON),又称呕吐毒素,是由小麦赤霉病菌禾谷镰刀菌复合群(Fusariumgraminearum species complex)产生的单端孢霉烯族毒素,毒素在小麦籽粒中累积。作为B型单端孢霉烯族毒素,DON可以引起呕吐、拒食、腹泻、出血甚至死亡,对猪的危害尤其严重。近年来,小麦赤霉病在世界各地高频率流行,尤其在中国长江中下游小麦生产区以及黄淮部分小麦产区、美国中西部小麦主产区,导致小麦中DON毒素严重超标,并引发了严重的食品安全问题。本文对国内外小麦中DON毒素的污染现状、产毒镰刀菌种类及其化学型的分布及其趋势、毒素产生的调控机制以及小麦中DON毒素的防控途径进行了论述,...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陈钢  张庆勤  
远缘杂交是创造新物种、新种质以及转移异源遗传物质的有效途径, 在理论和实践上都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综述了近年来小麦外源基因导入的研究进展概况,并根据我们多年的远缘杂交育种实践, 综合分析了当地的生态气候条件, 提出了生态环境与糖蛋白互作诱导远缘杂种育性假说。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魏益民  张波  关二旗  张国权  张影全  宋哲民  
小麦是中国第三大粮食作物,在农业生产和食品工业中占有重要地位。随着中国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消费者的生活需求正在发生变化,工业化和城市化使食品工业,特别是传统食品工业化加速发展。与此同时,食品工业对食品原料的专用化和规模化,即品种的质量、规格和数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研究和解决这一矛盾,已成为小麦产业和食品工业可持续发展的新问题。本文以国内发表的论著为基础,整理、分析了小麦品质改良历史、研究进展、存在问题;讨论了小麦产业链和食品加工业的可持续发展对优质小麦的需求;结合农业生产和食品工业的发展趋势提出建议,供小麦育种、生产、收贮、食品加工等部门和研究人员参考。
[期刊]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作者] 王晨静  赵习武  陆国权  毛前  
藜麦Chenopodium quinoa为藜科Chenopodiaceae藜属Chenopodium的1年生草本植物,原产于南美洲的安第斯山脉,已有5 000多年的栽植历史。藜麦品种多样,资源丰富,以其极高的营养价值和多种开发利用价值近年来引起人们的普遍关注。根据国内外相关研究,概述了藜麦喜湿热强光、稍耐冻、短日照,穗状花序、自花授粉、种子繁殖及生长期等生物学特性,耐盐碱、干旱、霜冻、病虫害等生理学特性和总多酚、皂甙、黄酮类、多糖、蛋白质与氨基酸、矿质营养素及其他化学成分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并阐述了藜麦在食用、工业、农用、药用、观赏价值等的开发利用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建议加强藜麦品种资源、抗逆性...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郭士伟  黄少白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宋健民  李豪圣  戴双  刘爱峰  刘建军  赵振东  
针对目前有关淀粉理化特性方面的研究相对落后的状况,对相关文献进行分析。首先分析小麦籽粒淀粉需要的几种关键酶:ADP-葡萄糖、淀粉合成酶、淀粉分支酶和淀粉脱分支酶,其次对国内外小麦淀粉合成酶研究方面的进展进行了综述。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杨斌  叶建仁  包宏  
从毒素化学、毒素作用机理、毒素的遗传基础、毒素在林木病害防治上的应用等几个方面总结了近些年林木病原菌毒素研究的成果。指出林木病原菌毒素研究不仅在理论上有重要意义 ,而且在林木病害防治上也有广阔的前景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