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123)
2023(5786)
2022(4832)
2021(4366)
2020(3604)
2019(7976)
2018(7620)
2017(14217)
2016(7872)
2015(8268)
2014(7871)
2013(7635)
2012(6833)
2011(6216)
2010(5988)
2009(5485)
2008(5453)
2007(4650)
2006(3871)
2005(3304)
作者
(26167)
(22199)
(22057)
(20346)
(13926)
(10906)
(9560)
(8719)
(8353)
(7598)
(7525)
(7174)
(7129)
(7016)
(6935)
(6719)
(6631)
(6608)
(6344)
(6274)
(5792)
(5389)
(5138)
(5119)
(4962)
(4886)
(4726)
(4716)
(4625)
(4575)
学科
(28451)
经济(28407)
管理(23252)
(23115)
(18042)
企业(18042)
方法(14836)
数学(13256)
数学方法(13132)
(9039)
(8363)
(7931)
(7288)
贸易(7287)
(7116)
业经(6646)
中国(6588)
农业(6372)
(5433)
财务(5427)
财务管理(5420)
技术(5371)
企业财务(5197)
(5108)
环境(4858)
(4489)
(4330)
银行(4285)
产业(4096)
(4002)
机构
大学(115763)
学院(114274)
(45013)
经济(44318)
管理(44267)
研究(40523)
理学(39987)
理学院(39525)
管理学(38744)
管理学院(38573)
(32678)
科学(29222)
中国(28326)
农业(26383)
业大(25924)
(23648)
(22395)
研究所(21156)
(18376)
农业大学(18070)
中心(17734)
财经(15793)
(15733)
(14589)
(14286)
北京(14081)
(14008)
经济学(13789)
(13667)
(13529)
基金
项目(88144)
科学(68729)
基金(66609)
(63088)
国家(62604)
研究(53431)
科学基金(52151)
自然(37628)
自然科(36861)
自然科学(36845)
自然科学基金(36255)
基金项目(36061)
社会(35832)
社会科(34060)
社会科学(34049)
(33916)
(29707)
资助(26430)
教育(23947)
重点(19997)
计划(19762)
(18949)
(18595)
编号(18421)
科研(18148)
(17823)
科技(17821)
(17561)
创新(17471)
(15831)
期刊
(40880)
经济(40880)
学报(30538)
(28493)
研究(25915)
科学(24772)
大学(21282)
学学(20862)
农业(18806)
中国(18072)
管理(14091)
(13259)
(10339)
业大(9562)
农业大学(8223)
(7788)
财经(7697)
经济研究(7635)
(7545)
金融(7545)
业经(7471)
科技(6834)
(6515)
技术(6453)
林业(6390)
中国农业(5856)
问题(5847)
商业(5697)
自然(5271)
技术经济(5199)
共检索到14905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黄衍章  代安琪  刘玉莹  蒋兴川  唐庆峰  
为提高麦蛾茧蜂种群的室内扩繁效率,采用人为控制种蜂婚配条件,研究麦蛾茧蜂交配经历和种蜂性比对交配行为及子代性别分化的影响。结果表明:麦蛾茧蜂种蜂交配经历对雌雄交配行为具有显著影响。交配经历较少的雄蜂再行配对时,求偶次数和交配次数较多、求偶强度较强且单次交配时间较长。没有交配经历的雄蜂比有56次交配经历的雄蜂交配时间显著要长。麦蛾茧蜂雄蜂交配经历对子代雌雄性比具有一定影响,但对子代总蜂数量的影响不明显。较少交配经历的雄蜂与处女雌蜂交配繁育所获子代雌蜂数量较多,雌雄性比较高。室内人工繁殖时,适当提高麦蛾茧蜂种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侯茜  李鑫  于建光  王冠华  辛文  
【目的】探讨茶细蛾雕绒茧蜂的交配行为,为其饲养、田间应用及对金纹细蛾的生物防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茶细蛾雕绒茧蜂羽化后,通过24 h连续观察,记录雌雄蜂混合配对的日交配行为;通过雌雄蜂逐一配对试验,观察记录日交配行为及交配日龄、持续时间和次数。【结果】茶细蛾雕绒茧蜂羽化当天即可交配,在观察的24 h内,每个时间段都有交配行为和雄蜂兴奋行为,且交配行为主要发生在白天。交配具有明显的节律性,交配高峰出现在上午09:00-11:00。雌雄交配时具有明显的选择性。单头雌蜂最高交配次数为4次,雄蜂为6次;平均交配次数分别为0.83和1.77次,平均寿命分别为2.30和3.23 d。交配过程分为3个阶段...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侯茜  李鑫  于建光  王冠华  辛文  
【目的】探讨茶细蛾雕绒茧蜂的交配行为,为其饲养、田间应用及对金纹细蛾的生物防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茶细蛾雕绒茧蜂羽化后,通过24h连续观察,记录雌雄蜂混合配对的日交配行为;通过雌雄蜂逐一配对试验,观察记录日交配行为及交配日龄、持续时间和次数。【结果】茶细蛾雕绒茧蜂羽化当天即可交配,在观察的24h内,每个时间段都有交配行为和雄蜂兴奋行为,且交配行为主要发生在白天。交配具有明显的节律性,交配高峰出现在上午09:00-11:00。雌雄交配时具有明显的选择性。单头雌蜂最高交配次数为4次,雄蜂为6次;平均交配次数分别为0.83和1.77次,平均寿命分别为2.30和3.23d。交配过程分为3个阶段,分别...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郭林芳  孟玲  李保平  
采用"固定时间间隔扫描抽样"观察法,在大透明罩内观察了被斑痣悬茧蜂寄生和未寄生甜菜夜蛾幼虫的活动、取食和栖境选择行为。结果表明:到寄主幼虫生长后期,被寄生幼虫的取食行为比例(3.74%)极显著低于未被寄生幼虫(15.71%),空间位移比例(8.19%)极显著低于未被寄生幼虫(32.04%),在植物叶正面的比例(47.00%)极显著高于未被寄生幼虫(24.27%),但在叶背面与未被寄生的寄主幼虫无显著差异。在植株的上部、中部和外部,两类寄主幼虫出现的比例直到幼虫生长后期才表现出显著差异。在植株上部和外部,被寄生的寄主幼虫出现的比例(分别为26.09%、5.89%)显著低于未被寄生幼虫(38.88...
[期刊]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孙红霞  林勇文  黄美玲  吴刚  
分别在菜蛾绒茧蜂处于卵期、早期幼虫和中期幼虫时,饲喂小菜蛾2龄幼虫亚致死剂量甲胺磷,研究甲胺磷处理对寄主体内菜蛾绒茧蜂结茧率和羽化率的影响.试验表明,经亚致死剂量甲胺磷处理后,菜蛾绒茧蜂的结茧率和羽化率与对照相比均显著降低.在菜蛾绒茧蜂处于卵期时饲喂寄主幼虫,菜蛾绒茧蜂的结茧率和羽化率分别下降59.1%和32.5%;在菜蛾绒茧蜂处于早期幼虫时饲喂寄主幼虫,菜蛾绒茧蜂的结茧率和羽化率分别下降40.5%和32.8%;而在菜蛾绒茧蜂处于中期幼虫时饲喂寄主幼虫,菜蛾绒茧蜂的结茧率和羽化率分别下降18.2%和37.2%.结果表明,在绒茧蜂处于不同发育阶段时,饲喂小菜蛾幼虫甲胺磷对菜蛾绒茧蜂结茧率的影响较...
[期刊]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耿军灵  郑敏琳  杨建全  黄居昌  季清娥  陈家骅  
当成蜂饲养密度为300对.笼-1时,子代雌蜂数量占总出蜂量的60.34%;随着成蜂饲养密度的增大,子代雌蜂比例逐渐降低;当成蜂饲养密度达700对.笼-1时,子代雌蜂所占比例降至38.30%.当寄主橘小实蝇卵与寄生蜂雌蜂的比例为5∶1时,寄主发育至蛹期的数量和羽化的寄生蜂数量分别为10.25粒和8.88只;随着寄主卵比例的增大,寄生蜂子代出蜂量也随之增多;当寄主卵与寄生蜂雌蜂的比例增至25∶1后,寄生蜂子代出蜂量不再增多.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游兰韶  罗庆怀  周至宏  
雌雄外生殖器仍然是进行种类鉴别的可靠手段 .经观察湖南蝽茧蜂 Aridelus hunanensis You,Xiong etZhou和橙足蝽茧蜂 Aridelus rutilipes Papp的形态和雌雄外生殖器的形态 ,并比较了黄长柄茧蜂 Streblocera f lavaYou et Xiong和冈田长柄茧蜂 Streblocera okadai Watanabe雄性外生殖器的差异 ,指出湖南蝽茧蜂和黄长柄茧蜂均为有效的独立种 ,与陈学新和 C.van Achterberg(1997)认为湖南蝽茧蜂是橙足蝽茧蜂新异名、黄长柄茧蜂是冈田长柄茧蜂异名的观点相左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何俊华  王德安  
中红侧沟茧蜂(Microplitis mediator (Haliday)体黑色,腹部有时呈黑褐色,第2+3节背板赤黄色;触角黑褐色,柄节基部多半红褐色。须淡黄色;足赤黄色,基部或中后足基节基部黑褐色;翅基片淡赤色,翅稍带烟褐色,翅痣和翅脉暗褐色,翅痣基部有黄白色斑。 头横形,向后圆形收窄。颜面和颊具革状细皱。额和头顶具细刻点。唇基基部稍隆起,与颜面微分开;幕骨陷深。颚眼距稍长于上颚基宽。单复眼间距约为单跟直径的2.8倍。触角18节,约与体等长;雄性较粗而长。上颊等于(♀)或稍长于(♂)复眼横径。前胸背板侧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宋东宝  陈家骅  杨建全  
记述采自中国云南省西双版纳的小腹茧蜂亚科Microgastrinae绒茧蜂属ApantelesFoerster 1新种 ,即版纳绒茧蜂Apantelesbannaensissp .nov .。新种模式标本存放于福建农林大学植物保护学院益虫引进研究室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张金钰  李鑫  姜超  孟芳  马丽  吴素蓉  
【目的】探讨温度、营养对寄生金纹细蛾的丝角姬小蜂、茶细蛾绒茧蜂发育和寿命的影响。【方法】于相对湿度(70±5)%、光照14/10(L/D)条件的人工气候箱中,在10,15,20,25℃的温度条件和混合糖液(V(300 g/L葡萄糖)∶V(300 g/L果糖)∶V(300 g/L蔗糖)=1∶1∶1)、10%蜂蜜水、5%蜂蜜水、清水的营养条件下,研究温度对丝角姬小蜂、茶细蛾绒茧蜂发育、羽化以及温度、营养对丝角姬小蜂、茶细蛾绒茧蜂成虫寿命的影响。【结果】丝角姬小蜂蛹期随温度的降低而延长,温度在15℃以上时,茶细蛾绒茧蜂蛹历期在30 d以下;温度低于15℃时,其对茶细蛾绒茧蜂蛹的发育有抑制作用。不同温...
[期刊]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杨建全  吕增印  陈家骅  黄居昌  季清娥  何榕宾  
结果表明,长尾潜蝇茧蜂对高龄幼虫有明显的竞争优势,以2龄、3龄幼虫作为寄主时,混合接蜂的长尾潜蝇茧蜂的寄生率显著高于切割潜蝇茧蜂;以1龄幼虫作为寄主,切割潜蝇茧蜂的寄生率显著高于长尾潜蝇茧蜂.与其单独接蜂相比,长尾潜蝇茧蜂寄生率没有变化,而切割潜蝇茧蜂寄生率明显下降.温度对2种寄生蜂的寄生有显著影响,在25、30℃下长尾潜蝇茧蜂的寄生率明显高于切割潜蝇茧蜂,在20或35℃条件下这2种蜂的寄生率没有差异.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黄居昌  吕增印  陈家骅  季清娥  杨建全  
在实验室条件下研究了寄主龄期和温度对布氏潜蝇茧蜂和长尾潜蝇茧蜂种间竞争的影响,结果表明,以两种寄生蜂对3,4日龄橘小实蝇幼虫为寄主混合寄生后,长尾潜蝇茧蜂的出蜂率明显高于布氏潜蝇茧蜂,以2日龄做寄主时,结果则相反;混合寄生与单独寄生相比,长尾潜蝇茧蜂的出蜂率没有差异,布氏潜蝇茧蜂出蜂率显著下降.在25,35℃条件下,混合寄生的结果是长尾潜蝇茧蜂出蜂率显著高于布氏潜蝇茧蜂,在15℃条件下,两者的出蜂率差异不显著.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谌电周  曾赞安  曾爱平  游兰韶  
报道3种分布于香港的茧蜂,分别是白螟叉齿茧蜂(Pseudoshirakia jokohamensis(Cameron));强脊真径茧蜂(Eugathis forticarinata(Cameron))和中国真径茧蜂(Eugathis chinensis(Holmgren))。描述白螟叉齿茧蜂的形态特征及白螟叉齿茧蜂和强脊真径茧蜂在香港的采集记录和保存地点。
[期刊]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杨建全  陈家骅  黄居昌  
报道了我国云南西双版纳发现的拟犁沟茧蜂属Aulosaphoides一新种——版纳拟犁沟茧蜂A.bannaensis,sp.nov.,并建立了该属中国已知4种的分种检索表.新种模式标本保存于福建农林大学植物保护学院益虫研究室.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宋东宝  游兰韶  
报道侧沟茧蜂1新种,即毛脸侧沟茧蜂Microplitis hirtifacialis,sp.nov..该新种与棉铃虫侧沟茧蜂M.helicoverpae Xu et He相似,区别为:前者,单眼小,高三角形;1-R1分别为其至缘室端部和翅痣长的1.5倍和1.1倍;第1背板长为其最宽处的1倍.后者,单眼大,矮三角形;1-R1分别为其至缘室端部和翅痣长的1.1倍和0.7倍;第1背板长为其最宽处的1.7倍.研究标本均保存于福建农林大学益虫室.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