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747)
2023(1889)
2022(1652)
2021(1606)
2020(1383)
2019(3147)
2018(3048)
2017(4875)
2016(3159)
2015(3441)
2014(3423)
2013(3375)
2012(3299)
2011(2978)
2010(2963)
2009(2843)
2008(2716)
2007(2448)
2006(2081)
2005(1893)
作者
(13098)
(11362)
(11187)
(10509)
(7046)
(5758)
(4661)
(4500)
(4447)
(4078)
(4046)
(3774)
(3764)
(3738)
(3696)
(3546)
(3388)
(3388)
(3376)
(3374)
(3027)
(3002)
(2778)
(2714)
(2582)
(2549)
(2520)
(2520)
(2513)
(2504)
学科
(8594)
经济(8585)
(6843)
管理(6140)
(5727)
企业(5727)
(5447)
(3828)
土壤(3815)
方法(3791)
数学(3070)
数学方法(3037)
(2829)
中国(2143)
(2134)
(2106)
贸易(2102)
业经(2077)
(2053)
(2015)
人事(1987)
人事管理(1987)
地方(1928)
(1882)
(1866)
环境(1845)
农业(1838)
(1685)
(1625)
小麦(1621)
机构
学院(46811)
大学(45897)
研究(23540)
(21809)
科学(19972)
农业(18204)
中国(15826)
(15611)
研究所(14891)
业大(14755)
(12712)
经济(12399)
管理(12126)
(11481)
农业大学(11457)
(10819)
(10738)
(10574)
理学(10528)
科学院(10424)
实验(10399)
理学院(10258)
实验室(10002)
管理学(9862)
管理学院(9797)
重点(9539)
中心(9206)
资源(8629)
(7993)
环境(7860)
基金
项目(37046)
(27856)
国家(27713)
科学(26871)
基金(25844)
科学基金(20285)
研究(18649)
自然(17026)
自然科(16605)
自然科学(16596)
自然科学基金(16272)
(15281)
(14741)
基金项目(13829)
计划(11651)
科技(11450)
资助(10340)
重点(10277)
社会(9193)
专项(8767)
社会科(8595)
社会科学(8593)
(8485)
(8286)
(8232)
科研(7917)
教育(7834)
(7424)
创新(7084)
(7061)
期刊
(20426)
学报(20120)
农业(14505)
科学(13906)
(13013)
经济(13013)
大学(12404)
学学(12222)
中国(10939)
(9158)
研究(9097)
业大(6868)
农业大学(5898)
中国农业(5003)
资源(4898)
管理(4559)
自然(4333)
(4172)
(4039)
林业(4013)
科技(3322)
自然科(3158)
自然科学(3158)
农业科学(3004)
西南(2819)
农学(2708)
华北(2708)
教育(2604)
农林(2525)
(2525)
共检索到6735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马保国  
1995至 1999年 ,经过 4年的田间定位测验 ,研究了麦稻轮作区不同施磷量和不同施磷季节土壤无机磷形态的季节变化特点 .结果表明 :水稻季和小麦季施磷 ,土壤无机磷形态的季节变化具有明显特点 .8季作物种植收获时土壤测定结果与试验前相比 ,不施磷处理Ca2 P ,Ca8 P ,Al P ,Fe P明显下降 ,施P2 O545kg/hm2 略有下降 ;施P2 O590kg/hm2 略有增加 ;施P2 O5135kg/hm2 增加幅度较大 ,在小麦季和水稻季施磷肥无显著差别 ,施P2 O545~90kg/hm2 就可以维持土壤各形态无机磷平衡 .不施磷处理水稻季Ca2 P普遍比小麦季高 ...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杨林生  张宇亭  黄兴成  张跃强  赵亚南  石孝均  
【目的】氯是植物必需的微量营养元素,但是含氯化肥(氯化钾和氯化铵)中氯离子含量和盐指数都较高,关于长期施用含氯化肥对土壤肥力影响的研究较少,尤其对土壤生物肥力的影响未见报道。论文旨在明确长期施用含氯化肥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和酶活性的变化,探明含氯化肥对土壤生物肥力的影响机理,为含氯化肥的科学施用和土壤肥力的保育提供依据。【方法】利用已开展22年的紫色土肥力与肥料效益长期定位试验,采集含氯处理(含氯化肥配合稻草还田,(NPK)Cl+S)与不含氯处理(NPK+S)、以及不施肥对照(CK)和单施化肥(NPK)的土壤,采用磷脂脂肪酸法(PlFA)研究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并分析含氯化肥对土壤微生物量、种类...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刘禹池  冯文强  秦鱼生  曾祥忠  周相玉  王昌全  涂仕华  
为了研究长期秸秆覆盖还田配合不同施肥处理对成都平原稻-麦轮作下作物产量及土壤肥力的影响及提出该种植模式下的作物最佳施肥方案和明确土壤培肥效果,2005-2011年,在成都平原灰色冲积水稻土壤上,采用秸秆覆盖还田配施不同用量氮磷钾肥连续免耕轮作种植水稻和小麦,研究不同处理对作物产量的影响;于2010年水稻收获后采取耕层(0~5,5~15和15~30cm)土样,分析不同处理对壤理化性状的影响。在相同化肥用量条件下,秸秆覆盖还田能显著增加水稻和小麦产量。在秸秆还田基础上增施氮肥和钾肥都能显著提高水稻和小麦产量,而磷肥只能增加小麦产量,对水稻产量没有影响。秸秆覆盖还田比单施化肥每季每公顷至少能节约60...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程传敏  曹翠玉  
盆栽和培养试验结果表明:潮土、黄棕壤和红壤淹水后磷的有效性均提高,回旱后则降低,其中红壤最显著,这与土壤中Fe氧化物含量不同有关;淹水使3类土壤的磷肥肥效均降低,其顺序为红壤>黄棕壤>潮土;外加磷肥在潮土中主要转化为CaP,OP和AlP,红壤中则主要转化为FeP,AlP和OP。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陈方可   张世文   梁玉伟   王维瑞   张蕾  
【目的】探究施用不同腐熟度有机肥对麦玉轮作系统土壤的影响及有机肥对土壤肥力的调控作用。【方法】将堆肥过程与施肥过程相结合,通过2年连续田间定位试验,设置单施化肥(CK-H,对照)。腐熟度70%有机肥(GI70)、腐熟度100%有机肥(GI100)共3个处理,测定堆肥完成后不同腐熟度有机肥的养分差异,对施用有机肥后麦玉两季轮作土壤的有机质、全氮、有效磷、速效钾及小麦、玉米产量进行测定,通过结构方程模型明确施肥对土壤肥力和作物产量的影响。【结果】堆肥结束时,与有机肥GI70处理相比,有机肥GI100处理的有机质、全氮、全钾、含水率显著高于前者(P<0.05),GI100有机质含量为GI70的2.90倍,GI100全氮含量为GI70处理的1.37倍,GI100全钾含量为GI70的1.77倍,GI100处理含水率为GI70处理的1.68倍,且有机肥GI00处理比有机肥GI70处理的清洁度更好。小麦第1季有机肥处理土壤有机质、有效磷含量均高于CK-H处理,玉米第1季有机质、全氮、有效磷均高于CK-H处理;土壤速效钾含量在第1季小麦、玉米收获期呈下降趋势;小麦、玉米第2季收获期类似,有机肥处理组均高于CK-H处理,土壤速效钾含量则低于CK-H处理。小麦-玉米轮作第1年,GI100、GI70处理小麦分别增产17.00%、9.90%,玉米分别增产11.97%、1.41%。小麦-玉米轮作第2年,小麦季GI100、GI70处理产量分别增产12.89%、9.59%,玉米季GI100、GI70处理产量分别增产19.44%、17.17%。结构方程模型显示,有机肥的肥力指标、技术指标、重金属含量对麦玉轮作系统土壤、作物产量的路径系数分别为0.75(0.94)、0.13(0.40)、-0.32(-0.61)。【结论】施用较高腐熟度的有机肥对土壤肥力和小麦、玉米产量具有正向调控作用,有机肥的肥力指标、技术指标、重金属含量是影响土壤肥力、作物产量的关键因素。研究可为土壤培肥提供科学依据和技术参考。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游东海  田霄鸿  把余玲  李锦  王淑娟  刘廷  南雄雄  
【目的】探讨小麦-玉米轮作体系下不同秸秆还田方式对土壤肥力和作物产量的影响,旨在为促进小麦-玉米连续轮作区的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在陕西关中地区,于2008-2010年采用2年4季的田间定位试验,以玉米秸秆不还田-小麦秸秆不还田为对照(CK),比较玉米秸秆覆盖还田-小麦秸秆高留茬还田(T-1)、玉米秸秆直接还田-小麦秸秆高留茬还田(T-2)、玉米秸秆直接还田-小麦秸秆直接还田(T-3)3种秸秆还田方式对土壤碳储量、养分含量及作物周年产量的影响。【结果】与CK相比,3种秸秆还田方式下耕层(0~20cm)土壤总有机碳储量(CT)、土壤活性有机碳储量(CL)、土壤碳库管理指数(CMI)...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刘明月  张凯鸣  毛伟  居静  宓文海  赵海涛  
为了探究长江下游地区稻麦轮作体系下有机肥等氮替代无机肥对稻麦产量及土壤肥力的影响,在大田条件下,设置有机氮依次替代10%(Y1W9),20%(Y2W8),30%(Y3W7),40%(Y4W6),50%(Y5W5)无机氮等处理,同时以100%施用无机氮(W100)为对照,连续3 a定位监测稻麦产量、土壤肥力及团聚体稳定性的变化。结果表明,3 a间有机肥等氮量替代无机肥比单施无机肥平均轮作年产量增加了0.8%~2.7%;3 a小麦平均产量较单施无机肥处理提高了5.6%~13.2%,水稻平均产量提高了0.2%~14.0%,稻麦轮作总产量平均提高了0.4%~24.5%。与单施无机肥相比,团聚体的平均重量直径(MWD)、几何平均直径(GMD)和>0.25 mm水稳性团聚体的含量随着有机肥替代比例的增加而提高;Y4W6和Y5W5处理下>0.250 mm粒径团聚体的含量百分比分别为74.3%和78.8%,高于其他几个处理下>0.250 mm粒径团聚体的含量百分比,分别比单施无机肥处理高出了5.6和10.1百分点。有机肥与无机肥不同比例配施提高了土壤有机质和全氮的含量,缓解了土壤酸化程度。综上所述,有机肥长期替代无机肥能够培肥土壤,有助于长江下游地区稻麦稳产,20%有机氮替代无机氮最有利于长江下游地区稻麦稳产、高产和土壤肥力提升。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任嘉欣  刘京  陈轩敬  张跃强  张勇  王洁  石孝均  
【目的】通过总结分析长期施肥处理下紫色土稻麦轮作土壤有效磷的变化特征,以及土壤磷素变化对作物产量的影响,为紫色土稻麦轮作磷素管理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依托国家肥力监测网紫色土肥力监测试验站27年的稻麦轮作定位试验,选取10种不同施肥处理:CK处理(只种作物不施肥);N、NP、NK、PK、NPK为不同氮(N)、磷(P)、钾(K)化肥配施处理;M、NPKS、NPKM、1.5NPK+M为有机肥(M)、秸秆还田(S)及其与化肥配施处理。试验数据涵盖1991—2018年,测定不同施肥处理下土壤有效磷含量和作物产量,计算100 kg籽粒磷素吸收量和磷肥利用率,分析土壤磷素变化对累积磷盈亏的响应,采用不同模型计算土壤磷素农学阈值。【结果】长期施用磷肥能够显著提高土壤有效磷含量,各施磷处理有效磷年均增量为0.80—2.32 mg·kg~(-1);而不施磷处理CK、N、NK和单施有机肥处理M的土壤有效磷含量则逐年下降至平稳状态。不施磷处理土壤磷素一直处于亏缺状态,施磷各处理27年后土壤累积磷盈余量为244.8—698.2 kg P·hm~(-2),其中1.5NPK+M处理累积磷盈余量最高;施磷处理土壤累积盈余量与土壤Olsen-P增量呈显著线性相关,土壤每盈余磷100 kg·hm~(-2),土壤有效磷含量提高4.27—6.5 mg·kg~(-1)。磷肥施用能显著提升稻麦轮作系统作物产量和吸磷量,100 kg水稻籽粒需磷量为0.17—0.41 kg,100 kg小麦籽粒需磷量为0.25—0.57 kg;试验各处理的磷肥利用率为10.3%—39.7%;4种模型(线性-平台模型、双直线模型、BoxLucas模型和米切里西模型)均能较好地拟合作物产量与紫色土有效磷含量的响应关系,其中双直线模型的拟合度最好,其计算的水稻和小麦的土壤有效磷农学阈值分别为13.28和9.93 mg·kg~(-1)。【结论】在紫色土水稻-小麦轮作体系中,合理施用磷肥能显著提高作物吸磷量、产量以及土壤有效磷含量。推荐双直线模型用于计算紫色土稻麦轮作体系下土壤有效磷的农学阈值,生产上应根据土壤有效磷含量及其农学阈值调整磷肥施用量。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杨建军  冉炜  沈其荣  
利用原状土柱通过人工灌溉 ,研究了不同施肥处理下太湖地区典型水稻土 (黄泥土 )在小麦生长季节中表层和底层土壤溶液中不同形态氮磷浓度的变化。氮磷钾肥的施用按基肥、拔节肥、穗肥 5∶3∶2的比例分次施用。结果表明 ,在小麦分蘖期、拔节期、抽穗期 ,表层土壤溶液中总磷浓度和铵态氮浓度逐渐提高 ;表层土壤溶液中硝态氮浓度和底层土壤溶液中各形态氮和磷的浓度均没有显著变化 ;土壤溶液中氮磷形态以有机态氮和无机态磷为主。提示 :太湖地区小麦生长季节土壤氮磷向水体迁移的环境风险在小麦抽穗期后相对较高。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曹翠玉  朱小平  王绪奎  史瑞和  
田间试验于1984年秋播开始,分别在淮阴县渔沟乡、新渡乡和涟水县胡集乡的淤土、二合上和沙土上进行、试验设4个处理:O、CK,施过磷酸钙375,1125,2250,3375kg/hm~2。稻麦轮作,种植5a 共10季作物。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应用 looke 经验公式(P=R√t+b)和倒数方程(1/P_1=1/P_0+1/t)求得的土壤磷释放速率常数 R 值和最大释放量 P_0值和土壤水溶性磷,Olscn-P,Colwclc-P 及植株吸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赵军  李勇  冉炜  张瑞福  沈标  沈其荣  
[目的]本文旨在研究不同有机肥替代部分化肥对稻麦轮作系统产量及其构成因素、土壤微生物区系的影响,为找到合适的施肥措施来提高作物产量,培育高产土壤微生物区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江苏省金坛市的长期肥料试验点为研究对象,设置6个施肥处理:不施肥(CK),常规氮、磷、钾化肥(NPK),3 000 Kg·hm~(-2)猪粪有机肥替代30%常规化肥施用量(NPKm1),6 000 Kg·hm~(-2)猪粪有机肥替代50%常规化肥施用量(NPKm2),1 800 Kg·hm~(-2)猪粪有机无机复合肥替代50%常规化肥施用量(NPKmOI1),3 600 Kg·hm~(-2)猪粪有机无机复合肥替代70%...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鲍雪莲  李琪  梁文举  朱建国  
【目的】揭示大气CO2浓度升高和氮肥管理对地下生态系统的影响。【方法】采用中国稻麦轮作FACE(Free-Air CO2 Enrichment)系统平台,开展了大气CO2浓度升高和氮肥管理对土壤线虫群落组成影响的研究。【结果】在稻麦轮作系统共观察到线虫35属,15个功能团。拟丽突属、真头叶属、丝尾属和潜根属为优势属,其中丝尾属和真头叶属对CO2浓度升高和氮肥管理反应敏感。在CO2浓度升高条件下土壤线虫总数、功能团Fu2和Om4的线虫多度均显著增加,其中Fu2多度在CO2和氮肥的交互影响下变化明显。【结论】CO2浓度升高和氮肥管理改变了土壤腐屑食物网的结构和有机质的分解途径。高氮条件下,CO2浓...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蒋敏  沈明星  施林林  沈新平  戴其根  
【目的】解析长期不同施肥措施下稻麦两熟制农田土壤杂草种子库的异构性及其养分影响因素,为稻麦高产与杂草控制协同的养分管理提供依据。【方法】以太湖地区31年的长期肥料定位试验土壤为材料,采用镜检法对不施肥(CK)、单施氮肥(N)、氮肥加磷肥(NP)、氮肥加钾肥(NK)、磷肥加钾肥(PK)、氮磷钾3种肥料配施(NPK)6个不同施肥处理的表层土壤(0—15 cm)中杂草种子的种类进行鉴定并计数,分析Simpson指数,Shannon指数,Richness指数和Evenness指数,并进行冗余分析和相关分析。【结果】(1)各个处理的鸭舌草、陌上菜、水苋菜、酸模叶蓼、牛毛毡、异型莎草的种子密度都较大,成为...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唐旭  计小江  李超英  吴春艳  杨生茂  刘玉学  吕豪豪  陈义  
【目的】研究水旱轮作系统中土壤自然供钾力、钾肥利用率和土壤钾素表观平衡,为农田钾素的可持续性管理提供理论依据。【方法】设置不施肥(CK)、施氮磷肥(NP)和施氮磷钾肥(NPK)3个处理,利用20年稻麦水旱轮作定位试验数据,研究大麦和水稻地上部生物量、产量及籽粒和秸秆中含钾量对不同施肥处理的响应。【结果】在一年两熟和三熟制稻麦轮作系统中,20年不施肥(CK)的作物平均每年可生产籽粒8.24和9.22 t·hm-2,其相当于相应轮作体系平衡施肥(NPK)的75.6%和71.9%,因此施肥对作物产量提高的贡献率分别为24.4%和28.1%,施钾肥对作物籽粒产量提高的贡献分别为11.8%和14.0%。...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官会林  刘士清  张无敌  尹芳  段庆钟  
研究了稳定耕作系统下的不同利用方式的高原山地红壤肥力变化特征。结果表明:紫云英冬季旱地轮作的B地与传统耕作利用的C、D地比较,0~20cm土壤体积质量降低0.22~0.33 g/cm3,自然含水量增加3.89~5.00%,>1mm团聚体增加3.22~5.52%,有机质增加27.68~30.47 g/kg,HA/FA比值提高1.24~1.41个计数单位,土壤速效N、P、K分别提高66.97~75.87 mg/kg、5.89~7.51mg/kg、67.12~84.54 mg/kg,并对调节土壤PH值、抑制红壤磷素养分退化的作用最为明显。此研究结果,为促进我国南方红壤区冬闲山地的开发利用及改良培肥,...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