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792)
- 2023(9920)
- 2022(8746)
- 2021(8404)
- 2020(7090)
- 2019(16526)
- 2018(16597)
- 2017(31796)
- 2016(17643)
- 2015(19909)
- 2014(19735)
- 2013(19584)
- 2012(17839)
- 2011(15899)
- 2010(15558)
- 2009(13798)
- 2008(13270)
- 2007(11255)
- 2006(9609)
- 2005(8126)
- 学科
- 济(64489)
- 经济(64415)
- 管理(47710)
- 业(44831)
- 企(37654)
- 企业(37654)
- 方法(32631)
- 数学(28306)
- 数学方法(27960)
- 学(16828)
- 农(16592)
- 中国(16281)
- 财(16155)
- 业经(14090)
- 地方(13414)
- 理论(11379)
- 贸(11339)
- 贸易(11331)
- 和(11187)
- 农业(11174)
- 易(10985)
- 环境(10715)
- 务(10500)
- 技术(10449)
- 财务(10441)
- 财务管理(10421)
- 制(10311)
- 企业财务(9888)
- 教育(9331)
- 划(9236)
- 机构
- 大学(243181)
- 学院(240822)
- 管理(96435)
- 济(87840)
- 经济(85810)
- 理学(84599)
- 理学院(83600)
- 管理学(81930)
- 管理学院(81515)
- 研究(81448)
- 中国(57826)
- 科学(55769)
- 京(52310)
- 农(44692)
- 所(41960)
- 业大(41392)
- 研究所(38957)
- 财(38881)
- 中心(36266)
- 农业(35466)
- 江(33330)
- 北京(32795)
- 范(31974)
- 财经(31775)
- 师范(31617)
- 院(29689)
- 经(28991)
- 州(27607)
- 技术(27066)
- 师范大学(25661)
- 基金
- 项目(175765)
- 科学(136924)
- 基金(127195)
- 研究(123836)
- 家(112985)
- 国家(112105)
- 科学基金(95205)
- 社会(74526)
- 社会科(70530)
- 社会科学(70510)
- 省(69461)
- 基金项目(68720)
- 自然(65640)
- 自然科(64065)
- 自然科学(64051)
- 自然科学基金(62870)
- 划(59303)
- 教育(56293)
- 资助(52071)
- 编号(50104)
- 成果(39995)
- 重点(39455)
- 部(37664)
- 发(37003)
- 创(36646)
- 科研(34624)
- 课题(34337)
- 计划(34278)
- 创新(34210)
- 大学(32235)
共检索到33679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苏润洲 刘志明 李坚 艾军
利用ESCA研究了麦秆表面在不同温度下和经氩离子刻蚀后Si元素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 :在麦秆横切面上 ,Si元素含量中间层 (接近麦秆外表面 )含量较高 ;随着温度的升高 ,麦秆表面Si元素含量先降低而后增加 ,在选定的几个温度中 ,170℃和 2 2 0℃时Si含量最低 ;麦秆表面经氩离子刻蚀后 ,由外及里 ,随着氩刻的加深 ,Si含量呈现升高趋势。麦秆中Si元素存在的化学环境与聚甲基硅氧烷中Si的化学环境比较接近
关键词:
麦秆 ESCA 硅含量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钱发军 蔡德龙 邓挺
研究表明,河南省境内长江流域灌溉水平均硅含量较高,黄河流域次之,淮河流域最低。其分布规律由南至北呈递增的趋势。各流域的平均硅含量都低于10ppm,此外,灌溉水的硅含量是一动态过程,不仅不同水体硅含量不同,而且同一水体在不同时间的不同条件下硅含量也不相同,这主要受流域内母岩发育的影响,也受温度及酸碱度的影响。
关键词:
灌溉水,硅含量,分布,河南省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贺立源 李孝良
研究收集了湖北省不同母质发育的水稻土共50个,测定与统计结果表明,水稻土中有效硅的含量主要取决于成土母质。其顺序为:石灰岩>灰紫红色砂页岩>近代河流冲积物和湖积物(Q4)>第四纪红色粘土(Q3、Q2)>花岗片麻岩>砂页岩。研究发现,水稻土有效硅的含量与土壤pH呈极显著正相关,可用于粗略指示土壤供硅能力。根据母质和pH特征判断,湖北省缺硅水稻土约占水稻土总面积的50%。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胡炳堂 王舟莲 洪顺山
采用典型调查的方法,观察了浙江和福建主要毛竹产区林下土壤的172个剖面,采集各类土样633个进行有效硅含量的测试,结果表明:①有效硅含量因土壤母质、土壤类型以及所在地理位置(纬度、海拔等)的不同而各有差异。一般火成岩(本调查中花岗岩类和高海拔区凝灰岩除外)发育的土壤有效硅含量较低,沉积岩较高,变质岩尚无规律。各类土壤有效硅含量顺序为:山地黄壤>石灰性土>山地黄棕壤>山地红壤≥黄红壤>酸性紫色土≥低丘红壤。相同成土母质上发育的土壤,其有效硅含量呈现从南到北(纬度)、由低到高(海拔)递增甚至骤增趋势。②该区土壤有效硅含量平均为:A层45.13mg/kg、B层76.56mg/kg,且变异幅度极大。结...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周守明 邓挺 杨乔平 肖艳 董玉枝 王中洛
根据不同母质发育的土壤,采集了水稻土耕层样86个,旱地耕层样43个。土壤剖面样17个,有效硅测定方法:用pH4的1mol/LNaOAC-HAC为提取剂,加显色剂后,用分光光度计测定含量。有效硅总的趋势是酸性岩及其变质岩发育的土壤低于沉积岩的含量;第四纪沉积物中,Q4低于Q2时期的含量。在相同气侯条件下,成土母质和粘粒含量是影响有效硅含量的主要因素
关键词:
土壤 有效硅含量 信阳地区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杨芳萍 何心尧 何中虎 尚勋武 杨文雄 夏先春
【目的】八氢番茄红素合成酶(phytoene synthase,Psy)基因是影响小麦黄色素含量的关键基因,利用分子标记检测中国冬小麦品种(系)Psy-A1基因的等位变异及其与黄色素含量的关系,进一步验证Psy-A1基因分子标记的有效性。【方法】利用7A染色体上Psy-A1基因的分子标记YP7A检测该基因在中国217份冬小麦品种(系)中的等位变异,分析不同等位变异与黄色素含量的相关性及变化趋势。【结果】Psy-A1基因标记YP7A为共显性标记,在高、低黄色素含量的小麦材料中分别扩增出194bp和231bp片段,相应的等位基因为Psy-A1a和Psy-A1b(GenBank编号分别为EF6000...
[期刊] 实验技术与管理
[作者]
苏海龙 杨劲松 骆宗安 王国栋
利用有限元模拟软件Abaqus的任意拉格朗日-欧拉法,针对通过搅拌摩擦添加B4C颗粒到Al6061-T6表面实现表面复合的工艺,建立全过程热力耦合动力学模型。分析了在常规搅拌摩擦工艺参数下B4C颗粒的分布规律,根据颗粒分布的模拟结果确立了添加单种颗粒和混杂颗粒多道次加工的实验方案。实验结果表明:多道次换向加工可以改善颗粒在复合材料中分布的均匀性,弥补复合材料中的孔洞缺陷;颗粒沿搅拌头的中心呈对称分布;混杂颗粒的加入有助于进一步改善颗粒分布的均匀性。
关键词:
搅拌摩擦 表面复合 颗粒分布 混杂颗粒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丁玉兰 黄翠 王星舒 张学美 徐隽峰 黄宁 党海燕 郭子糠 孙蕊卿 王朝辉
【目的】明确施锌肥引起的土壤有效锌、小麦产量和籽粒锌含量的变化,为优化小麦锌营养强化技术提供重要依据。【方法】基于2017年在黄土高原旱地石灰性土壤上开始的定位试验,于2020—2021年和2021—2022年两个小麦生长期取样,研究锌肥用量对土壤有效锌、小麦产量、产量构成、籽粒及其不同部位锌吸收分配的影响。【结果】施用锌肥对小麦产量及产量构成要素无显著影响,但籽粒锌含量提高28.8%—46.0%,在施锌24.9 kg·hm~(-2)时,籽粒锌含量最高达31.1 mg·kg~(-1);麸皮和面粉锌含量分别提高31.8%—58.8%、26.3%—41.3%,施锌27.3 kg·hm~(-2)时,麸皮锌含量最高,达87.6 mg·kg~(-1);施锌24.0 kg·hm~(-2)时,面粉锌含量最高,达11.3 mg·kg~(-1)。在籽粒中,锌主要分配在麸皮,占77.7%—80.0%,平均锌含量78.9 mg·kg~(-1);面粉占20.0%—22.3%,平均锌含量10.8 mg·kg~(-1)。施锌提高了麸皮和面粉的锌含量,麸皮锌含量增幅高于面粉。0—20和20—40 cm土层土壤有效锌含量分别提高235.2%—1233.8%和207.4%—825.9%,在最高施锌量27.3 kg·hm~(-2)时,土壤有效锌含量分别达9.47和2.50 mg·kg~(-1)。0—100 cm不同土层有效锌对小麦锌吸收的贡献存在差异,表层土壤对籽粒锌含量提高的作用显著高于深层土壤。【结论】在黄土高原旱地石灰性土壤上,施锌肥显著提高土壤有效锌含量和小麦籽粒锌含量;进一步改善小麦籽粒锌营养,应将锌肥用量、施锌方式和多种农艺措施,如水分和氮磷肥供应、绿肥种植等综合优化,充分挖掘旱地小麦籽粒锌含量提升的潜力。
关键词:
旱地 小麦 籽粒 面粉 锌含量 有效锌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刘玉庆 夏东 李如治 徐魁梧 张宁芳
237头母牛和7头公牛的红细胞钾含量分析结果表明:荷斯坦牛红细胞钾含量主要受遗传控制。该牛群母牛红细胞钾含量的遗传力为0.22,公牛为0.17。公母牛平均红细胞钾含量分别为1064和942mg/L,并呈正态分布,用其作耐热性选择指标可靠、适用。提出现阶段耐热母牛的选择标准为红细胞钾含量在800mg/L以下。
关键词:
荷斯坦牛 红细胞钾含量 分布 耐热性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杨萌 王望 罗文圣 马尔妮
【目的】探究表面活性剂含量对石蜡乳液改性中密度纤维板表面润湿性的影响,为蜡基防水剂的开发及应用提供理论依据及技术参考。【方法】以58号石蜡、司盘80、吐温80为原料制备了表面活性剂质量分数分别为2%、4%、6%、8%的4组石蜡乳液,并用于对中密度纤维板试件进行常压浸渍处理。利用接触角测量仪评估中密度纤维板试件表面被水润湿和渗透的能力;通过场发射电子扫描显微镜(FESEM)、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对试件表面的微观形貌和元素组成进行表征分析。【结果】与未处理材相比,处理材的初始接触角增大,且接触角和表面液滴体积下降速率明显减慢;对处理材而言,随着石蜡乳液中表面活性剂质量分数的增加,处理材的初始接触角减小,接触角和表面液滴体积下降速率加快。FESEM和XPS结果表明:增加石蜡乳液中表面活性剂的质量分数会导致试件表面更为平滑,同时使得处理材表面的C1/C2值减小。【结论】随着表面活性剂质量分数的增加,石蜡颗粒更容易在试件表面碰撞聚集,同时生成表面活性剂分子的双层结构,处理材的表面润湿性由于表面粗糙度的降低和亲水基团数量的增多而提高。降低表面活性剂质量分数有助于降低石蜡乳液改性中密度纤维板的表面润湿性,对蜡基防水剂的开发与应用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刘智 曹金珍
以微、纳米二氧化硅和硅油(羟基硅油和含氢硅油)为主要原料,经高压均质制备了二氧化硅/硅油复合乳液(CSE),稀释后与催化剂混合,经真空-加压浸渍后联合180℃热处理改性东北青杨边材,构建疏水表面。测试并分析了改性材表面的接触角、滚动角、表面粗糙度,并采用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X射线能量色散谱仪和原子力显微镜观察改性材表面的微观形态并对细胞壁中的元素分布进行了检测。结果表明:1)2.7%CSE/热改性材的3个切面上的水分接触角和滚动角均达到了超疏水性的要求,随着CSE质量分数的进一步增加,改性材表面的疏水性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刘俊峰 易平贵 金一粟
研究了以稻草和麦秆为原料 ,用复合添加法制取糠醛的工艺条件 ,结果表明 :用 2 0 %硫酸 (液固比为 2 5∶1 ) ,加入复合添加剂 (Ⅰ ) (主要成分为磷酸钙、磷酸、重钙等 )或 (Ⅱ ) (主要成分为磷酸、重钙等 )添加比例为 1 5%~ 30 % (占原料重量 % ) ,常压 1 0 0℃蒸馏 2h ,出醛率达理论出醛率的 70 %~ 80 % ,废渣全部变为中性复合肥料。
关键词:
稻草 麦秆 再利用 复合添加剂 糠醛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阳会兵 周清明 杨虹琦 周冀衡
以红花大金元,云烟85,K326,K346,NC89,NC82,G80等7个烤烟品种为试验材料,以硅胶G板为固定相,甲苯—乙酸乙酯—甲醇—水为流动相,脲—磷酸—水饱和正丁醇为显色剂进行薄层层析分离蔗糖酯,在610 nm波长条件下,采用单波长反射法锯齿扫描测定烟叶表面蔗糖酯的含量.结果表明,在75℃下显色10 min,蔗糖酯斑点呈现蓝色,扫描峰面积在4 h内稳定,线性范围为80~400μg,相关系数为0.992 9,相对偏差小于3.5%,平均回收率为96.63%.
关键词:
蔗糖酯 薄层层析 色谱扫描法 烟叶表面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姚锦爱 余德亿 黄鹏 蓝炎阳
【目的】明确墨兰品种健叶与感染胶孢炭疽菌病叶的叶片表面结构及氨基酸含量的变化,为墨兰品种抗病性利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中感墨兰品种太平洋为样本,利用扫描电镜观察感染胶孢炭疽菌墨兰叶片表面超微结构的变化;以不同感病水平墨兰品种金华山(低感品种)、太平洋(中感品种)和万代福(高感品种)为样本,利用氨基酸自动分析仪检测感病墨兰叶片除色氨酸外其余17种氨基酸含量的变化。【结果】中感墨兰品种太平洋感染胶孢炭疽菌后,叶片表面超微结构发生明显改变,蜡质层破裂,表皮细胞受损,气孔功能渐失,严重影响叶片功能与整体观感。3种不同感病水平的墨兰品种感染胶孢炭疽菌后,氨基酸种类未发生改变,但总氨基酸含量均明显提高...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吴季荣 戴伟民 张克勤 段彬伍 郑康乐 蔡润 梁国华 庄杰云
【目的】硅在水稻生长发育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本研究的主要目的在于通过QTL分析研究水稻茎秆和剑叶硅含量的遗传控制。【方法】以由244个株系组成的珍汕97B/密阳46重组自交系群体为材料,在2003和2004年应用两重复试验测定亲本和各株系的茎秆和剑叶硅含量,应用由240个标记组成的连锁图谱检测数量性状座位(QTL)。【结果】所分析的两个性状表现为典型的数量性状,并呈现出以基因型控制为主、基因型×环境互作和环境影响为辅的特点。经WindowsQTLCartographer2.0分析,检测到3个茎秆硅含量QTL、6个剑叶硅含量QTL和2对控制茎秆硅含量的QTL间互作,它们分布于1、3、5、6、7和...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