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916)
2023(1455)
2022(1218)
2021(1127)
2020(903)
2019(2020)
2018(1781)
2017(2982)
2016(2158)
2015(2899)
2014(3240)
2013(2669)
2012(2438)
2011(2285)
2010(2456)
2009(1851)
2008(1867)
2007(1323)
2006(1028)
2005(981)
作者
(5756)
(4819)
(4622)
(4549)
(2827)
(2364)
(2131)
(1874)
(1857)
(1852)
(1667)
(1572)
(1555)
(1551)
(1549)
(1470)
(1405)
(1402)
(1371)
(1331)
(1283)
(1276)
(1176)
(1171)
(1162)
(1146)
(1126)
(1115)
(1112)
(1048)
学科
中国(4490)
(3978)
经济(3972)
教学(3166)
管理(2974)
理论(2954)
学校(2906)
(2842)
教育(2817)
学法(2391)
教学法(2391)
政治(2236)
学理(2204)
学理论(2204)
技术(2113)
思想(2077)
职业(2013)
思想政治(1989)
政治教育(1989)
治教(1989)
德育(1986)
高等(1888)
(1848)
职业技术(1827)
技术学校(1755)
高等职业(1742)
方法(1724)
(1673)
(1657)
企业(1657)
机构
学院(30685)
大学(20628)
职业(13069)
技术(11531)
职业技术(9771)
技术学院(9760)
研究(8823)
(7349)
经济(7048)
(6111)
科学(5983)
管理(5668)
中国(5608)
(5275)
(5193)
(5156)
农业(4840)
(4620)
研究所(4620)
理学(4499)
理学院(4430)
管理学(4276)
管理学院(4242)
业大(4223)
(3935)
师范(3897)
(3885)
中心(3803)
教育(3646)
北京(3253)
基金
项目(17426)
研究(16043)
科学(13155)
教育(10813)
(9808)
基金(9538)
编号(9303)
(8245)
国家(8129)
课题(8007)
(7734)
(7421)
社会(7174)
成果(6999)
社会科(6497)
社会科学(6495)
科学基金(6329)
高职(5426)
规划(5009)
(4805)
重点(4765)
基金项目(4694)
(4690)
(4579)
(4532)
主持(4508)
项目编号(4440)
主持人(4436)
年度(4307)
资助(4139)
期刊
教育(13352)
中国(10803)
职业(9064)
(8186)
经济(8186)
技术(6667)
研究(6529)
(5820)
技术教育(5732)
职业技术(5732)
职业技术教育(5732)
学报(4947)
农业(3659)
(3577)
论坛(3577)
科学(3350)
职教(3230)
(3172)
大学(3073)
学学(2862)
(2461)
管理(1970)
财经(1521)
经济研究(1493)
成人(1471)
成人教育(1471)
中国农业(1455)
(1373)
农学(1214)
华北(1214)
共检索到4425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就业还是失业,成为目前中国高等职业院校毕业生们的最大"考题"。近年来,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取得了非常快速的发展,这也促使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阶段,规模先后超过俄罗斯、印度、美国,成为世界第一。高等职业教育规模扩展在很大程度上满足了学生及家长对高等教育的旺盛需求。与此同时,高职院校毕业生数量也大幅上升。2008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达到559万人,比2007年增加64万人,这其中高职毕业生人数占据了一半以上,高职生的就业问题日益严重。日前,第三方教育数据咨询公司麦可思公司(MyCOS)对毕业半年后的2007届大学毕业生求职与工作能力进行全方位调查,数据抽样达到44.5万人,回收问卷约223358份,回收...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高静  赵朝晖  
就业能力是指能够适应并融入多种社会文化环境、复杂多变的职场环境,并能够满足特定经济产业发展需求的个体专业能力、团体能力、创新能力及与之匹配的职业素养的综合体。据麦可思调查,应用型高校(主指高职高专院校)毕业生依然存在着就业能力不足的问题。针对问题,我们提出搭建校企交融式育人新平台、构建生成性课程育人新机制、强化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等就业能力提升策略。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麦可思中国大学生就业研究课题组  
麦可思公司(MyCOS)自2007年以来,每年对毕业半年后的大学生的就业状态和工作能力进行全国性调查研究,每三年对雇主对大学生的能力要求和雇用情况进行全国性调查研究。目前,麦可思已经调查了2006届、2007届、2008届毕业半年后的大学生,三年累计有效问卷50万份以上。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麦可思中国大学生就业研究课题组  
就业是国家政治与经济景气的最重要指标。全球化和技术进步在激发经济增长和工作增加的同时,也加剧了工作的不稳定性以及就业者的失业风险。在全球处于经济复苏状态的今天,增加就业机会是各国面临的根本性挑战。国务院总理温家宝2010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指出,千方百计扩大就业。这是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头等大事。大学生就业一直是中国社会的最重要指标之一。2009年以来,中国在大学生就业方面颁布了一系列政策,大力促进大学生就业。经过一年的努力,中国大学生的就业状况到底如何?发生了怎样的变化?日前,麦可思公司(MyCOS)向社会发布2010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报告中对2009届大学生的的去向分布、就业与月薪状况、失业以...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编者按:当前,包括高职生在内的大学生就业难被归因为结构性短缺,即大批大学生找不到工作,而又有大量岗位招不到员工。这在一定程度上与目前大学生择业盲目,缺乏职业生涯规划有关。
[期刊] 教育学报  [作者] 苏妍  马明宇  宁宇哲  
使用麦可思2011—2015年关于本专科毕业生毕业半年后的调查数据,描述了高校毕业生专业匹配情况的现状,并从学历程度、学校类型、专业及城市类型等维度详细分析了专业匹配与否对工资水平的影响。总体而言,专业匹配确实能为高校毕业生带来较高的工资收入,总体影响系数为5.89%,但是这种影响存在多方面的差异:本科学历的影响大于专科学历的影响,分别为6.13%与3.66%;211院校与非211院校的系数值分别为11.79%和9.01%;工学、医学及理学专业匹配度高对工资的影响较大,其他专业的影响较小;行政级别高的城市因产业结构及经济发展模式的需要,对专业匹配度的要求较高。随后,通过使用2011—2014年数据和构造自匹配专业与职业情况进行了稳健性检验,回归结果与2015年的结果基本类似,证明了模型构建的普适性。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陈佩华  
高职院校学生就业能力的平淡和当前社会就业形势的严峻形成了极大的反差。从职业岗位基础来分析,在胜任职业岗位需求的专业能力、通识基础上的基本(可持续发展)能力、初次入职的择业能力等方面,高职学生存在着诸多不足,远远不能适应社会用人单位的需求。高职院校必须从学生的专业能力、基本能力和择业能力三个方面来制定措施、加强培养,提高其就业率。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曾琦斐  
本文重点讨论了高职生就业能力的培养,以期对提高高职生就业率和做好就业推荐工作提供参考。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杨哲  
为尽快解决好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问题,作者抓住社会用人单位需求与高职学生愿望两大矛盾,设计了相关调查问卷,深入企事业单位和大学生中进行了调查分析。从而弄清了影响高职院校学生就业的主要因素,以求为制定切实可行的对策建议奠定理论和实践基础。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10月23日,麦可思研究院发布《2009年上海市大学毕业生就业报告》。该报告调查了上海市2008届大学毕业生毕业半年后的就业情况。调查表明,高考中最热的志愿专业并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韩奇生  
就业政策中的自由择业和双向选择无疑给高职生就业增添了更多的灵活性和更多的就业机会。但是由于高校扩招,毕业生数量大幅增加,加之市场经济下激烈的人才竞争,使得高职生面临社会层面、学校层面、家庭层面、自身层面的就业困惑与心理压力。高职院校必须加强高职生就业心理素质教育和人才规格设计,有针对性对高职生的就业进行调适和指引,使之从容就业。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蔡蓓  杨帆  高静  刘林林  
采用职业价值观问卷、心理资本问卷、心理自立问卷和就业能力问卷对768名高职生进行调查。调查结果分析发现,心理资本对职业价值观与就业能力的关系具有部分中介效应;心理自立对心理资本的中介作用具有调节效应,心理自立调节了中介过程的后半路径。职业价值观对高职生就业能力的影响是有调节的中介效应,因此,学校以及教育主管部门在进行职业教育时不但要不断提高高职生就业能力,促进其职业能力发展,使其顺利就业,更应帮助其树立正确的职业价值观并增强其心理资本和心理自立。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刘新华  杨艳  
高职生就业问题是一个系统工程,解决高职生就业难需要高职生、家庭、高职院校、企业、社会和政府等多方面的通力合作和共同努力,这已被众多专家、学者所充分论及并基本上已形成共识。本文基于对高职生、高职院校、用人单位三方比较的视角,对如何解决高职生就业难问题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发现一个颇为重要但还尚未被已有研究论及的责任性困境——责任外推,即应对高职生就业难承担责任的三个责任方——高职生、高职院校、用人单位均潜意识地降低了己方的责任。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唐民  
近年来高职生在就业中遇到许多心理问题,职业自我效能理论能对高职生的就业心理和行为进行解释和预测。高校应根据职业自我效能感对就业心理和行为的影响针对性地开展教育,培养高职生的职业自我效能感,增强高职生的就业能力。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陈春法  
以和谐理念引领高职生就业创业工作,是高职院校构建和谐校园的重要途径,也是推进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和毕业生就业创业质量提升的重要措施之一。以台州职业技术学院为例,论述了只有科学构建和谐理念下高职生就业创业工作体系,才能开创高职院校就业创业工作的新局面,实现毕业生充分就业和创业的目标。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