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362)
- 2023(1946)
- 2022(1650)
- 2021(1670)
- 2020(1391)
- 2019(3084)
- 2018(3169)
- 2017(5596)
- 2016(3367)
- 2015(3990)
- 2014(3989)
- 2013(3891)
- 2012(3967)
- 2011(3548)
- 2010(3610)
- 2009(3592)
- 2008(3799)
- 2007(3571)
- 2006(3211)
- 2005(2981)
- 学科
- 济(11460)
- 经济(11437)
- 管理(10156)
- 业(8398)
- 企(7100)
- 企业(7100)
- 方法(5185)
- 学(4272)
- 农(4232)
- 数学(4048)
- 数学方法(3883)
- 中国(3061)
- 财(2950)
- 理论(2949)
- 制(2805)
- 业经(2545)
- 农业(2383)
- 贸(2350)
- 贸易(2346)
- 易(2282)
- 和(2162)
- 策(2125)
- 教育(2047)
- 教学(2002)
- 体(1979)
- 银(1911)
- 银行(1899)
- 划(1863)
- 务(1858)
- 财务(1849)
- 机构
- 大学(52680)
- 学院(52024)
- 研究(19694)
- 管理(17353)
- 济(17276)
- 经济(16787)
- 中国(15554)
- 理学(14620)
- 理学院(14418)
- 科学(14204)
- 农(13960)
- 管理学(13908)
- 管理学院(13828)
- 京(12428)
- 所(11306)
- 农业(11288)
- 业大(10363)
- 研究所(10255)
- 中心(9256)
- 江(8837)
- 财(8057)
- 北京(7747)
- 范(7345)
- 师范(7212)
- 技术(7114)
- 农业大学(7055)
- 省(7009)
- 州(6884)
- 院(6714)
- 科学院(6293)
共检索到8428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刘杰 李明涛 陈顺安 姚俊 石雷 陈晓鸣
[目的]研究鹤顶粉蝶(Hebomoia glaucippe)成虫觅食、求偶时的视觉、嗅觉信号利用机制。[方法]通过行为观察分别测定不同花色和蜂蜜水及塑封模型对鹤顶粉蝶的引诱效应。[结果]在无气味的7种不同颜色假花诱集试验中,雌雄蝶对长波长红色(620~750 nm)表现出明显的颜色倾向,雌雄蝶访花总次数为259次,雌雄蝶分别为151次和108次。而在假花上喷洒蜂蜜水后,雌雄蝶访花总次数为583次,雌雄蝶分别为305次和278次。单一蜂蜜水诱集时,雌雄蝶访花总次数仅10次,雌雄蝶访花次数分别为8次和2次。颜色-气味组与气味组和颜色组相比,访花次数分别提高58.30倍和2.25倍。在鹤顶粉蝶求偶过程中,雌雄蝶对模型的访问和自然种群的追逐规律不一致,鹤顶粉蝶对缺乏气味的标本模型的访问次数显著低于自然种群(P<0.05)。雌雄蝶翅膀的色彩与图案存在差别。[结论]鹤顶粉蝶在觅食过程中,以视觉为主,嗅觉为辅,具有明显的色觉偏爱;在求偶过程中,视觉和嗅觉均参与求偶识别,虽然鹤顶粉蝶可以通过视觉信号进行最初的配偶识别,但仍需要通过嗅觉信号精确识别配偶及同性。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王华 李承哲 陈晓鸣 姚俊 周成理 石雷
[目的]探讨颜色和气味对红锯蛱蝶觅食的引诱作用。[方法]分别测定不同颜色和挥发性信息化合物对红锯蛱蝶的引诱效应。[结果]实验发现:视觉和嗅觉信号对红锯蛱蝶觅食均有引诱作用,红、粉、黄、紫、白5种颜色中,红锯蛱蝶明显偏好白色假花(占总访问次数的56.67%),对黄色(20.00%)和粉红色(15.00%)假花的趋性次之;灯光的选择中,夜晚的引诱效果好于白天,粉红色灯光(42.22%)对红锯蛱蝶的诱集效果最好;红锯蛱蝶对蜜源信息挥发物有明显的趋性,无气味时,访花次数较少,添加气味后,访花次数急剧增加,其中,1%水杨酸甲酯(35.17%)和化合物组合(1%α-蒎烯+1%水杨酸甲酯+1%1-辛醛)(3...
关键词:
红锯蛱蝶 视觉 嗅觉 觅食行为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李承哲 王华 陈晓鸣 石雷 姚俊 周成理
[目的]探究视觉和嗅觉信息在白带锯蛱蝶雌蝶识别异性中扮演的作用,从而加深对性二型蝶类两性交流机制的认识。[方法]在网室内分别悬挂白带锯蛱蝶雄蝶和雌蝶的真实翅模型、打印的翅模型和活蝴蝶模型,记录雌蝶对以上模型的访问次数。[结果]表明:仅有视觉或嗅觉信号存在时,雌蝶对雄蝶模型访问次数均大于雌模型。雌蝶对雌雄翅和纸模型访问平均次数均有显著差异,说明雌蝶仅靠视觉信息能够辨别雌雄。雌蝶对雌雄嗅觉模型访问平均次数有显著差异,说明雌蝶仅靠嗅觉信息能够辨别雌雄。视觉和嗅觉信息均存在时,雌蝶对正常雄蝶访问平均次数多于雄蝶视
关键词:
白带锯蛱蝶 视觉 嗅觉 性二型 两性识别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樊智智 张真 张苏芳
白蜡窄吉丁Agrilus planipennis Fairmaire是一种国际性检疫害虫,其自然分布于东北亚国家,20世纪初相继在美国和加拿大被发现并造成严重危害。20世纪60年代在我国东北和华北地区发生最为严重,而后在天津、北京、辽宁、吉林等地危害加重。其在我国主要危害的是引进的北美白蜡树种,如美国红梣(洋白蜡)Fraxinus pennsylvanica Marsh.、毡毛梣(绒毛白蜡)F. velutina Torr与美国白蜡F. americana Linn.等,目前白蜡窄吉丁的防治是森林害虫防控研究的重点内容之一。感觉器官在昆虫生命活动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特别是嗅觉和视觉在白蜡窄吉丁交配、产卵与寄主定位过程中起到了关键的作用。本文综述了昆虫视觉和嗅觉感受系统和感受机制的研究现状,总结了白蜡窄吉丁嗅觉和视觉的应用研究,列出了白蜡窄吉丁信息素与寄主植物挥发物的鉴定结果以及嗅觉感受蛋白和视觉感受蛋白的鉴定情况。同时对白蜡窄吉丁视觉和嗅觉的综合作用机理研究提出了展望,旨在为完善利用嗅觉和视觉防治白蜡窄吉丁的研究提供基础。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王华 李承哲 陈晓鸣 姚俊 周成理 石雷
[目的]为明确金斑蝶的学习能力,为营造野外蝴蝶飞舞景观提供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撑。[方法]采用蜂蜜水加α-蒎烯标志物和单纯蜂蜜水2组实验,分别对金斑蝶蛹期和成虫期进行联系性学习训练。[结果]蛹期接触α-蒎烯,羽化后的成虫在选择2组物质时,对加有α-蒎烯蜂蜜水的选择率高于单纯的蜂蜜水,分别为66.67%和33.33%;成虫通过学习训练1 6天后,对加有α-蒎烯蜂蜜水的选择率同样高于单纯的蜂蜜水,分别为80%和20%,并且随着学习天数的增加,对加有α-蒎烯蜂蜜水的选择率越高。[结论]通过学习训练后,金斑蝶蛹和成虫均具有较强的学习能力,并且学习时间越长,记忆越深刻;通过学习训练后的金斑蝶成虫在初次和以后...
关键词:
金斑蝶 学习行为 觅食选择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高秉丽 王浩然 王耀辉 徐鹏辉 牛长缨
在昆虫与植物协同进化过程中,昆虫成功定位寄主植物决定其食性及生态位。实蝇类昆虫是世界范围内分布的重要果蔬害虫,在定位寄主植物过程中,实蝇视觉和嗅觉发挥重要作用,利用寄主颜色和气味模拟的诱捕装置能够有效诱杀实蝇,但诱杀效果参差不齐。因此,本文对实蝇类昆虫视觉、嗅觉定位寄主植物的行为和相关分子基础进行了阐述,介绍了有关的应用成果,并对未来的方向进行了展望,以期为建立实蝇类害虫可持续的绿色防控技术奠定基础。
关键词:
实蝇 寄主定位 视觉 嗅觉 绿色防控
[期刊] 旅游科学
[作者]
钟科 李佩镅 马士伟
不少研究关注在线评论内容对旅游消费决策的影响,但较少有研究涉及评论中的嗅觉感官描述。文章通过一项网页爬虫数据分析研究和两项实验研究,获取3367条评论信息和455名被试数据,运用回归分析和方差分析方法检验研究假设。结果表明:(1)游客评论内容中的嗅觉文字线索能够增加阅读者对评论的有用性感知并提高对评论内容的记忆;(2)个体决策策略和嗅觉线索效价对游客评论信息记忆存在交互作用,即当游客采用排除策略时,他们对含有负面嗅觉线索的评论记忆更好。该研究一方面丰富了嗅觉感官体验在旅游消费领域的理论研究,另一方面对旅游服务商管理和运用在线评论信息具有管理实践意义。
关键词:
在线评论 嗅觉线索 效价 决策策略 记忆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杜浩 雷琪
嗅觉印记是动物在早期生活史阶段对嗅觉信息形成的无条件学习记忆形式,并在以后生活中某些特定情境中展现出来的典型行为特征。嗅觉印记在一些鱼类的生殖洄游、归巢产卵中表现尤其明显。本文对鱼类嗅觉印记的行为特征、生理基础、发生机制及其保护应用等方面研究进展进行综述,旨在引导在鱼类原位栖息地保护、科学增殖放流以及养殖生产中更加关注嗅觉印记现象,为渔业保护和产业发展的科学管理决策提供参考。
关键词:
嗅觉 印记 洄游 行为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马细兰 洪万树 张其永 柴敏娟 陈仕玺
中华乌塘鳢(Bostrichthys sinensisLacepede)样品体长17.0~19.8 cm,性成熟鱼性腺为Ⅳ~Ⅴ期,性未成熟鱼性腺为Ⅱ期。取嗅囊切片、染色、固定。分别以扫描电镜和透射电镜拍照。结果显示,中华乌塘鳢具一对纺锤形嗅囊,由前、后鼻孔与外界相通,嗅上皮向嗅囊腔内突起形成10~16个初级嗅板,初级嗅板上有次级嗅板,可增大嗅上皮的表面积。嗅板由嗅上皮和中央髓两部分构成,中央髓主要由疏松结缔组织和毛细血管构成;嗅上皮排列于中央髓的两侧,由多层细胞组成。扫描和透射电镜观察表明:嗅上皮分为非感觉区和感觉区两部分,非感觉区位于嗅板边缘,较薄且平滑,外缘高倍放大呈指纹状或块状结构;感觉...
关键词:
中华乌塘鳢 嗅觉器官 形态结构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朱国利 唐文乔 刘东
嗅觉是鱼类感知外界环境的重要器官,参与觅食、定位、避敌以及生殖洄游等行为。嗅觉功能基于嗅觉信号通路并由嗅觉受体蛋白识别外界环境中的气味分子而实现。嗅觉受体基因编码G蛋白偶联受体蛋白,在脊椎动物中已发现的嗅觉受体基因有5个家族,即主嗅觉受体基因(MOR)、犁鼻器Ⅰ型受体基因(V1R/ORA)、犁鼻器Ⅱ型受体基因(V2R/Olf C)、痕量胺相关受体基因(TAAR)和甲酰基肽受体基因(FPR)。鱼类占脊椎动物所有种类的50%以上,近年有关鱼类嗅觉受体基因的研究越来越多,新的发现不断涌现,但目前国内的相关文献甚少。本文总结了鱼类嗅觉受体基因家族的研究进展,整理了研究中遇到的有关问题和相应对策,并对研...
关键词:
鱼类 嗅觉受体基因 基因家族 基因结构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丁芳 嵇保中 刘曙雯 杨锦锦 张新慰 王丽平 赵正萍 王亚召
【目的】研究黑翅土白蚁工蚁对松木粉及密黏褶菌腐木粉的觅食行为及腐木粉对工蚁的引诱活性,为进一步研究黑翅土白蚁工蚁取食习性和开发毒饵诱杀技术提供参考。【方法】以Y形嗅觉仪为主要部件,构建了黑翅土白蚁采食场,观察工蚁的觅食行为。同时,利用Y形嗅觉仪观察黑翅土白蚁工蚁对松木粉和腐木粉的趋性反应。【结果】黑翅土白蚁工蚁觅食行为主要包括嗅觉感受、食物探索与确认以及采食个体召募等环节,采食工蚁对松木粉和腐木粉的觅食行为相似,但各环节的行为出现时间不同,工蚁在松木粉侧臂首次出现、到达松木粉、泥被出现的时间皆晚于腐木粉侧臂;不同树种来源的工蚁对腐木粉觅食行为反应依次是杂交鹅掌楸工蚁>香樟工蚁>水杉工蚁;在腐木...
[期刊]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
[作者]
李承哲
蝴蝶是重要的观赏昆虫,极具艺术价值、观赏价值和经济价值,同时还在科学研究和环境指示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本文首先对青斑蝶成虫飞行、访花、求偶交配和产卵行为特征进行观察,然后探究了求偶过程中青斑蝶成虫种间识别机制和白带锯蛱蝶成虫两性识别机制,最后对青斑蝶蛹期和成虫期联系性学习行为进行研究,旨在加深对蝶类物种间和两性间交流机制及蝴蝶与其环境的进化适应关系的认识,并为构建蝴蝶飞舞自然景观提供理论依据。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青斑蝶成虫行为学特征通过跟踪观察青斑蝶雌雄成虫期的飞行、访花、求偶、交配和产卵行为特征及其活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宋丽文 李兴鹏 张健 陈越渠 左彤彤
针叶树小蠹在扬飞扩散过程中,要有效地依靠嗅觉机制鉴别寄主和非寄主植物的气味,以便在行为反应方面快速定位寄主,降低不利因素对种群的影响。不同的非寄主植物挥发物可以从生境、树种及个体水平上发挥不同的驱避作用。综述非寄主挥发物的范畴和作用、小蠹虫的嗅觉识别及行为反应,提出加强国内针叶树小蠹非寄主挥发物研究与开发的方向,以期为小蠹虫综合管理技术开发提供借鉴和参考。
关键词:
小蠹虫 非寄主挥发物 嗅觉识别 行为反应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