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444)
- 2023(620)
- 2022(522)
- 2021(506)
- 2020(421)
- 2019(942)
- 2018(850)
- 2017(1383)
- 2016(1025)
- 2015(1071)
- 2014(1110)
- 2013(1094)
- 2012(1115)
- 2011(1086)
- 2010(1047)
- 2009(976)
- 2008(1050)
- 2007(930)
- 2006(787)
- 2005(732)
- 学科
- 学(2847)
- 济(1675)
- 经济(1673)
- 业(1215)
- 虫(1074)
- 管理(1064)
- 害(1031)
- 水产(1000)
- 企(971)
- 企业(971)
- 方法(960)
- 动物(899)
- 虫害(839)
- 物(773)
- 动物学(768)
- 数学(745)
- 病虫(736)
- 病虫害(736)
- 数学方法(700)
- 防(680)
- 及其(671)
- 植(663)
- 植物(651)
- 防治(636)
- 治(629)
- 生物(595)
- 农(540)
- 理论(523)
- 森(500)
- 森林(500)
- 机构
- 大学(16011)
- 学院(15551)
- 研究(9278)
- 农(9180)
- 科学(8616)
- 农业(7511)
- 所(6704)
- 研究所(6423)
- 业大(6192)
- 中国(5272)
- 室(5016)
- 实验(4919)
- 实验室(4752)
- 省(4749)
- 农业大学(4707)
- 重点(4523)
- 业(4391)
- 京(4052)
- 科学院(3463)
- 院(3427)
- 技术(3404)
- 中心(3361)
- 江(3125)
- 研究院(3047)
- 科学研究(3009)
- 林业(2968)
- 管理(2873)
- 济(2861)
- 经济(2747)
- 部(2720)
共检索到2352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张红莲 李火根 胥猛 冯源恒
以不同种源的鹅掌楸、北美鹅掌楸和不同组合的杂交鹅掌楸为试验材料,对176对SSR引物进行初筛、复筛,最后筛选出1对物种特异性SSR引物。该引物在鹅掌楸群体中特异性扩增出190bp的产物,在北美鹅掌楸群体中特异性扩增出180bp的产物,在杂交鹅掌楸群体中特异性扩增出180bp和190bp2种产物。该引物对鹅掌楸种间鉴别准确率达100%。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王晓阳 李火根
以12个鹅掌楸种间杂交组合子代及其亲本自由授粉子代为材料,在分析各子代苗期生长性状及杂种优势表现的基础上,利用SSR分子标记检测鹅掌楸交配亲本的遗传距离以及杂交组合子代的杂合度,进而分析鹅掌楸苗期生长性状杂种优势与亲本遗传距离及子代杂合度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鹅掌楸亲本遗传距离及子代杂合度与苗期生长杂种优势之间的相关性均未达显著水平,表明二者可能并非鹅掌楸杂种优势形成的主要原因。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潘文婷 姚俊修 李火根
以鹅掌楸属树种5个自交组合子代为材料,以4个种内杂交子代及8个种间杂交子代为参照,以存活率、生长量等表型性状为评价指标,结合SSR分子标记信息分析鹅掌楸属树种自交衰退程度,并试图从SSR分子标记角度探究其遗传机制。结果表明,鹅掌楸属树种自交衰退明显。与种内异交及种间杂交子代相比,自交子代胸径、树高及存活率的衰退程度δ分别为:0.46,0.45;0.32,0.35;0.25,0.30。SSR检测结果显示,不同交配类型子代的纯合子比率由高到低趋势为:自交、种内交配、种间交配。同时,初步筛选出2个可能与鹅掌楸属隐性致死基因相关联的SSR位点。
关键词:
鹅掌楸属 自交衰退 SSR 隐性致死基因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李周岐 王章荣
According to the genetic difference detected by means of RAPD markers, the methods of distinguish among 2 Liriodendron species and their interspecific hybrid were discussed, an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genetic distances of parents and their hybrids performance were analysed. Of the total 136 ba...
[期刊] 浙江林学院学报
[作者]
张晓平 方炎明
在春季和夏季分别进行杂种鹅掌楸LiriodendronchinenseX×L.tulipifera扦插试验,对不同季节扦插生根所需时间、顶芽的作用、平均生根数及愈伤组织生长状况等特征做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在不同季节扦插,其生根过程及生物学特性表现不同:春季扦插生根所需时间(60~80d)较夏季长(20~30d);夏季扦插顶芽的作用较春季明显;春插时,"假活"现象严重,而夏插时插条容易出现腐烂现象;春插时,不定根数多数稳定在3~4条,较夏插少,而夏插时不同插条上不定根数变化较大,常达到10条以上;春插时,愈伤组织较夏季产生的少,夏插时,有部分插条只产生愈伤组织而不生根,春插时则很少见。因此,在...
关键词:
育苗 杂种鹅掌楸 扦插 生长特性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李周岐 王章荣
对中国马褂木、北美鹅掌楸及其种间杂种 F113个花果数量性状的研究结果表明 :花被片长度 (LP)等 9个性状在类群间差异达显著或极显著程度 ,可用于类群识别 ;花药长度 (L A)等 11个性状在类群内个体间差异达极显著程度 ,说明类群内遗传多样性水平较高 ;杂种 F1在雄蕊数 (NS)等8个性状上 ,中国马褂木均表现出较强的遗传优势 ,花被片宽度 (WP)等 4个性状表现为偏父遗传或偏父超亲遗传 ;从性状间的相关性来看 ,聚合果气干质量主要由果宽决定 ,大花个体其雌蕊数较少但果实较大。采用聚类分析和主成分分析能有效地对 3个类群进行识别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叶金山 王章荣
鹅掌楸属种间正、反交F1杂种及双亲的扫描电镜(SME)观察表明:马褂木和反交F1的下表皮细胞具明显乳突,北美鹅掌楸和正交F1则呈现平坦状;北美鹅掌楸和正交F1下表皮气孔密度显著高于马褂木与反交F1;杂种与双亲的下表皮蜡质纹饰和气孔器形态没有表现出明显差异;正、反交F1的气孔开口明显大于双亲。
关键词:
鹅掌楸,F_1杂种,叶下表皮,微形态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尹增芳 樊汝汶
应用控制授粉、常规石蜡切片技术研究了中国鹅掌楸与北美鹅掌楸种间杂交后的胚胎发育过程。结果表明:(1)控制授粉后花粉正常萌发,并有较多的花粉管进入柱头,但花粉管在花柱内生长缓慢甚至解体;(2)花粉萌发6d后花粉管经花柱沟、珠孔塞和珠心冠原组织进入胚囊进行珠孔受精,20d时游离核胚乳细胞化,发育形成2~4个细胞厚的狭长组织,35d后可观察到球形胚;(3)随着胚和胚乳的发育,珠被发育形成种皮。授粉时,胚珠具2层珠被,外、内珠被均由外表皮、中层和内表皮组成;胚与胚乳发育期间,珠被各层发生了一系列的变化,最终种皮由外珠被的外表皮细胞形成的膜层和中层细胞形成的气室以及内、外珠被内表皮细胞形成的硬化层组成;...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尹增芳 宁代锋 李玉春 席梦利 施季森
利用钙离子荧光探针Fluo-3/AM低温装载技术,在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下观察杂种鹅掌楸花粉发育不同阶段细胞内游离Ca2+的分布,以其相对荧光强度的强弱来衡量细胞内游离Ca2+水平的动态变化。研究发现在初生造孢细胞中Ca2+荧光较弱,次生造孢细胞和小孢子母细胞时期Ca2+荧光增强。早期四分体小孢子细胞质中Ca2+荧光强度较强,胼胝质壁无荧光;后期细胞质中的Ca2+荧光减弱,而胼胝质壁处Ca2+荧光增强。小孢子内Ca2+分布不均匀,细胞质中的Ca2+荧光较弱,细胞壁处Ca2+荧光较强,二细胞花粉时期,细胞呈现较强的Ca2+荧光。在花药壁组织内Ca2+分布也呈现规律性的变化:造孢组织时期,花药壁组...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冯源恒 李火根 王龙强 边黎明 姚俊修 施季森
分析影响鹅掌楸繁殖性能的遗传效应。以鹅掌楸、北美鹅掌楸各4株成年个体作为交配亲本,进行8×8全双列交配设计,以各交配组合子代的出苗率来评价各亲本的雌、雄繁殖性能,分析影响鹅掌楸繁殖性能的父本效应、母本效应、父母本交互作用效应、各亲本的一般配合力及各交配组合的特殊配合力。同时,利用11个SSR位点信息估算亲本间遗传距离,分析亲本间遗传距离与繁殖性能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鹅掌楸繁殖性能主要受母本效应影响,父本效应可以忽略;繁殖性能的一般配合力亲本间差异较大,且雌性大于雄性;种内交配的特殊配合力远高于种间杂交。尽管亲本遗传距离与杂交亲和性二者间相关不显著,但仍存在如下趋势:种内杂交的亲和性随遗传距...
[期刊] 浙江林学院学报
[作者]
李火根 曹晓明 杨建
在包含中国鹅掌楸Liriodendron chinense和北美鹅掌楸L.tulipifera17个种源的试验林内,选取6个搭架的个体,连续2 a定点观察了鹅掌楸的开花习性和传粉媒介。结果表明,鹅掌楸不同种源始花期有差异,但同一种源不同个体的始花期大致相同;而盛花期的开花数量在不同种、种源和个体之间均存在差异。鹅掌楸为虫媒传粉,但传粉媒介种类与访花频率在种间大致相同。试验观察到访花动物共14种,分别来自于双翅目Diptera,膜翅目Hymenoptera,鞘翅目Coleoptera,鳞翅目Leoidoptera,蜘蛛目Araneae,其中,食蚜蝇科Syrphidae 1种,西方蜜蜂Apis m...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萧刚柔
本文记述了中国叶峰一新种——鹅掌楸叶蜂(Megabeleses liriodendrovorax),并附有形态特征图。
关键词:
膜翅目 广腰亚目 叶蜂科 粗角叶蜂亚科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李斌 顾万春 夏良放 谭德仁 封建文
在鹅掌楸两个种及其杂种多地点 7年生种源试验林中 ,随机抽取 3块试验林共 2 82株样本 ,分别进行木材基本密度 (BD)和纤维长度 (FL)的测定分析。在分布型拟合与精度分析的基础上 ,进行一般线性方差模型分析 ,结果为 :中国鹅掌楸种源间BD和FL均差异显著 (a =0 0 5) ;5个北美鹅掌楸种源间BD和FL未达到显著差异 ;地点间差异及种源与地点的交互作用不显著。平均值T检验表明中国鹅掌楸与北美鹅掌楸两种间BD和FL均不存在显著差异。鹅掌楸的BD总均值为 0 397g cm3,FL总均值达 1 60 3mm ,属于中小密度、长纤维或近长纤维树种。差异分析揭示了种内差异是鹅掌楸...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李斌 顾万春 夏良放 李锡泉 干少雄
在中国鹅掌楸全分布区内抽样 15个种源 ,于长江中下游 5省区按统一试验设计营造种源试验林。 7年生时全面测定其树高 ( H)、胸径 ( DBH)、冠幅 ( RC)等主要生长性状 ,进行遗传变异分析。结果表明 :中国鹅掌楸生长性状在种源间存在显著的遗传差异。地点间差异极显著 ,种源对环境反映灵敏 ,种源与地点间存在明显的交互作用。H、DBH和材积 ( V)的广义遗传力分别为 0 .50 3、0 .52 6、0 .52 1,受较强的遗传控制 ;RC受遗传控制程度相对较低 ( H2 =0 .30 1)。相继进行了遗传稳定性、生长适应性分析和幼成龄相关分析 ,分析结果为种源选择和评价提供了理论依据。...
关键词:
鹅掌楸 种源 遗传变异 选择评价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